第626章 好馬

“你還真是問對人了,這事的內情一般五軍都督府的人都不知道,因爲和武將本來沒什麼關係。”

“前幾天從琉球來了一個叫什麼山後國的使者朝貢。禮部的官員一翻檔案,發現這個國家洪武十五年曾經朝貢過,所以就接受了這個國家的朝貢。”

“這貢使在面見陛下時十分恭敬,讓陛下很高興。正好陛下從滁州馬場帶回來了幾匹駿馬,就順手要賞賜給山後國。”

“熟料山後國的貢使說,他們國家到處都是山,馬匹的用處不大;並且國家很窮,懇請陛下賞賜一些金銀代替馬匹。”

“陛下也不知怎麼想的,下令對這幾匹馬進行拍賣,賣得的錢賞賜給山後國,所以纔會有這一次拍賣。”

“聽說這次一共拍賣五匹馬,有汗血寶馬的血統,剩下的也都是青海一帶的吐谷渾馬血統,都珍貴得很。”常升說道。

“原來如此。”藍珍說道:“正好我的那匹馬已經十幾歲了,該換一匹新馬了。”

“可不僅是你的馬該換了,我的馬也十幾歲了,留在家裡配種還成,要是打仗可不成。”常升說道。

“大兄,你這可就不地道了。”藍珍說道。

“我這怎麼不地道了?”常升說道。

他剛說完,又道:“況且就算我不和你爭了,你以爲就沒有人和你爭了?京城這麼多勳貴,可都惦記着這五匹馬呢。”常升說道。

藍珍一想也對,當武將的就沒有不喜歡馬的,就算那些普通武將不敢和他爭,京裡的勳貴可不少,也不怕他,他勸退了常升用處也不大。

‘等過會兒,我就去找賣馬的衙門,看能不能提前將馬買下來。’藍珍心裡想着。

……

……

“將要在五月二十五日拍賣五匹良馬之事已經宣傳出去了吧?”允熥和秦鬆說道。

“是,陛下,京裡的勳貴都已經知道了。”秦鬆說道。

“這就好。”允熥又道:“想必有不少人去你那裡說情想要提前將幾匹馬收入囊中吧。”

“確實有幾個人來說了此事,不過都被臣回絕了。”秦鬆道。

“回絕了就行了。任何人都不要答應。”允熥道。

這次的所謂琉球山後國派人來進貢、之後拍賣馬匹之事,完全是允熥自導自演,爲了讓拍賣良馬順理成章所做的。

現在馬匹在大明十分值錢,就是一般的成年蒙古馬都能賣到上百貫錢,稍微好一點兒的都值數百貫。像這次馬上要拍賣的馬,在大明還沒有出售的先例,不過當年蒙元時這樣的馬都曾經賣到過數千貫。

允熥對於以往這樣的馬皇家不用就賞賜給勳貴的方法很不滿意。大明給予這些勳貴爵位的俸祿,官職的俸祿,還賞賜大片的農田,連馬竟然都從政府白拿,他覺得太優厚了。

所以他決定改變良馬提供的方式。依照一匹馬三千貫來計算,五匹馬就值一萬五千貫。全國十幾個馬場,每年能出售的好馬總有二三十匹,就是六萬貫到九萬貫,也不少了。允熥一年都花不了這麼多錢。

但因爲華夏的傳統,他不能直接說以後不賞賜你們馬了,想要好馬自己去競買。允熥思來想去,想出了借用番國的名義拍賣馬匹的方式。

被允熥借用名頭的這個山後國確實曾經在洪武十五年派使臣出使大明朝貢,但沒過幾年它就被琉球中山國給滅了,現在琉球只有山北、中山、山南三個國家,國君都姓尚,也不知是不是一族人。

但他擔心會有權貴在拍賣之前就將馬‘買’走,所以將這個任務交給了秦鬆的錦衣衛。秦鬆的錦衣衛指揮使之職雖然才三品,但錦衣衛誰也不敢得罪。

依照允熥的估計,因爲上一次賞賜大臣馬匹還是洪武三十一年的事情,很多勳貴家的馬都已經快到十歲了,所以這次會有很多勳貴想要競買這五匹馬,價格很可能超過三千貫的蒙元平均價格。

‘希望你們都能全力競買。’允熥想着。

……

……

時間很快就到了五月二十五日。這一天在錦衣衛鎮撫司附近的一處院落,距離馬匹開始拍賣還有一刻鐘時,已經人聲鼎沸。今日是休息日,大家都不必上班,所以都早早地過來競買馬匹。

不時有相熟的人互相打着招呼:“老陸,你也來買馬啊?”

“可不是!我家的馬已經十歲了,得換新的了。我說老唐,你的那匹馬還是洪武三十一年先帝賞賜的吧,今年絕對不超過七歲,也來買馬?”

“這不是我兒子今年已經十七了,說想要一匹好馬,我就過來看看能不能買下一匹。”

“那你幹嘛親自來啊!讓小唐來不就行了。”

“我來還有買到馬的一線希望,若是他過來就連一線希望都沒了。我兒子面嫩,你們幾個長輩一擠兌他,他說不定就將馬讓出來了。”

“這怎麼可能!我們怎麼會擠兌晚輩。”

“呵呵。”

很快一刻鐘時間就過去了,秦鬆出現,和在場的人寒暄幾句,隨後坐到一旁。

主持賣馬的錦衣衛千戶有些緊張的說着這次拍賣良馬的規矩,哆哆嗦嗦說了半天才說完,在勳貴們不耐煩的聲音中宣佈開始競拍。

這次允熥定下的底價是五百貫,每次加價最少十貫。雖然他預估的價格是三千貫,但只要超過一千貫他就可以接受。

一千貫很快就被超過了。郭鎮志在必得,一上來就把價格提到了八百貫。但志在必得的不只他一個人,常森馬上加了一百貫到九百貫。

郭鎮不甘示弱,加到一千貫。常森還沒來得及加,藍珍將價錢加到了一千兩百貫。

徐欽對好馬期盼已久了,馬上出價到一千五百貫。

又有其他人出價,價格以緩慢但堅定的步伐超過了三千貫。

之後上漲的速度慢了許多,卻也超過了四千貫。最後第一匹馬被藍珍以四千五百貫的價格買下。藍珍站起來團團一揖,說道:“承讓。”

第1659章 巴布納——擊破防線第1488章 路遇色目——傳教士第217章 爲何讀書第1722章 文坻第805章 臨高韓第629章 檢閱第1524章 掛鉤終於掛上了第605章 女子學校第二百章 定西域王第588章 宗喀巴第112章 準備出行第852章 刺激進兵第634章 橫濱第169章 怎樣開海番外14:大辯論下第541章 繼續召見第1436章 你是皇太子第911章 必須不能守寡(補昨日欠更)第248章 龍潭第1554章 印度之戰——夜殺第710章 議封與過節第311章 楊栽第203章 昊天玉皇大帝第1026章 攻城——發現機會第1059章 最終決戰——僧人營第922章 由此所引發的第839章 多邦城——最後第665章 攻緬——續戰第1761章 蘇伊士截殺第400章 齊王女第1481章 天文學大發現——夜觀天文第109章 熙怡入宮第1705章 哈哈哈,潘金蓮初遇西門慶第328章 侍衛們的話第719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北部灣第1209章 賢才第408章 德州之戰(四)第263章 酒與子弟第108章 新一屆學生第1335章 漢洲攻略(六)第314章 何榮與齊家第1323章 風雨,前奏第552章 人選和人員到齊第445章 又一年的臘月二十九第1744章 已經被遺忘的人第23章 重陽節——其他人的心思第719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北部灣第1382章 聯繫前文第1146章 供奉格魯派第504章 黃淮奏報第82章 抓海盜第673章 經緯西南——奴婢和佛教第142章 戰——新動向第1191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襲營第17章 重陽節——提議軍校第205章 勸諫第34章 寶鈔戰爭——間隙第360章 發兵濟南第211章 田賦高了?第400章 齊王女第1395章 結果第1734章 信心十足的李繼遷第533章 府試第5章 各自盤算第952章 閒不下來第617章 榮譽感第1395章 結果第1442章 對歐洲的謀劃—驅逐威尼斯使者與熱那亞的請求第824章 戰安南——結果第1327章 漢洲攻略(二)第176章 南海人家第1687章 設立總督的緣故與昀芷第1295章 比試騎馬與怒髮衝冠的方孝孺第145章 卡廷——截第187章 若干重大問題的決議第291章 家族宴第1518章 叛徒原來是自家人第1158章 計策與旗幟第1029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危急的局勢第512章 軍中與繼續整頓第99章 通知第1369章 歐洲的反應第256章 多疑番外7:帝國最黑暗的年代第76章 走進科學第42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繼續;正式開始第747章 出巡兩廣——安南人的反應第965章 工業第1485章 天文學大發現——周偉三定律(五千字章節)第199章 四輔官第593章 兩處思量第606章 棘手的公主第1424章 西方的新來客第1113章 繼續談論第575章 回 道第293章 接見使臣第1797章 強調科學的重要與倒數第二次改革第169章 怎樣開海第900章 慶功宴——意外的人才第1064章 決戰——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