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約法三章

不出預料的是,許多文官進諫此事,奏摺的言辭雖然並不激烈,但反對者很多。

允熥看到這些勸諫的奏摺心下煩悶,雖然看着天色還早,但也將剩下的奏摺向前一推,吩咐了輔官和舍人幾句,起身離開乾清宮。

他在御花園內轉了幾圈,看着在明媚的陽光照耀中燦爛開放着的名貴花卉,總算心情好些了,但也不願意回乾清宮去批答奏摺。他想着妙錦尚未在休養,想着去延嬉宮看看她。

可他剛出御花園,王喜就在他耳邊輕聲說道:“陛下,寧國公主殿下入宮了,正在坤寧宮和皇后娘娘說話呢。”

“二姑?她入宮幹什麼?”允熥不解。不過他還是改變了主意,去往坤寧宮。

坤寧宮內,熙瑤指着寧國公主對文垣和文圻說道:“叫姑奶奶。”

他們二人已經四歲了也明白些什麼了,心中疑惑這個姑奶奶怎麼從來沒有見過,但並不遲疑的說道:“姑奶奶。”

寧國公主伸出手摸了摸他們兩個小腦袋,笑道:“嗯,好。”然後右手從懷中拿出兩個雕刻成小老虎模樣的玉佩分別遞給他們說道:“姑奶奶給你們的見面禮。”

文圻一把接過寧國公主遞過來的玉佩,笑道:“謝姑奶奶。”文垣卻沒有馬上接過來,而是回頭看了熙瑤一眼。

熙瑤走上前從寧國公主手中接過玉佩塞到文垣的手上,對他說道:“還不謝謝姑奶奶。”

“謝姑奶奶。”文垣這才說道。

“不過是兩個小玩意兒,不值什麼。”寧國公主笑道。

正說着,就聽到有宦官說道:“奴才見過陛下。”

她們二人忙起來向宮殿門口走去。還沒有走幾步,允熥已經走進來,彷彿是不知道寧國公主入宮一般,臉上稍稍露出疑惑地神情,笑道:“二姑今日入宮有何事?”

寧國公主先福了一禮,然後笑道:“入宮自然是要看看我大明的皇太子和親王。洪武三十一年姑姑就出京了,從沒見過文圻。當時倒是見過文垣,但他當時還小,和現在的樣子也完全不一樣。”

允熥笑了笑,閒聊了幾句,問道:“姑姑到底有什麼事?咱們自家人有什麼不好說的?”今日他的耐心不多,不想和她這麼閒扯。

寧國公主本想讓氣氛好一些再說,可允熥既然已經這樣說了,她也不能再拖,說道:“皇上,什麼時候讓景福去國子監上學啊?他的病也好了,姑姑也教訓過他了,可以入學了。”

“現在國子監的人員滿額,也沒到每年招新生的日子,侄兒也不好安排。等七月份會有一批人從國子監畢業爲官,也會再補進一批學生。到時候朕安排景福入學。”允熥一聽是這件事,解釋道。但他心裡還有些疑惑:這件事有什麼不好說的,讓她猶豫這麼長時間。

“哦,那這兩個月姑姑讓景福在家裡讀書好了。反正現在我也回京了,可以看着他讀書,不讓他出去鬼混。”寧國公主說道。

此時天色已晚,允熥雖然自己家人吃飯時不喜歡有外人在,但也只能留寧國公主在宮中一起用飯。寧國公主也未必喜歡和允熥他們在一起吃飯,就像她其實未必喜歡在滁州的家中招待允熥一樣。可規矩就是規矩,誰也不敢違背,寧國公主也只能高興地答應。

吃飯時寧國公主說道:“陛下,昨日爲何會忽然宣佈允許世襲武將以世職抵罪?”

“怎麼?不好麼?”允熥淡淡地說道。可他心裡卻十分不滿:外朝的文官也就罷了,你身爲皇室的公主也要進諫不成?

“陛下,這個制度很不錯,並且也頗有古風。當年漢高入咸陽,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不正與陛下的命令一樣。”寧國公主說道。

允熥一怔:“你剛纔說什麼?”

“說頗有古風啊?”寧國公主有些奇怪,可還是說道。

“原來如此!”允熥笑道。他終於發現了一個批駁文官的辦法。

漢代因爲其存在的時間比較長,與周代並列爲中國歷史上最爲文人所讚譽的朝代。道理也很簡單:既然他們存在的時候較長,說明皇帝大多是英明的、制度大多是正確的、官員大多是盡忠職守的。

而漢代初年正是劉邦制定了‘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的制度,許多犯下除殺人罪以外死罪的人都繳納錢財或者以世爵抵罪。允熥完全可以以此來堵住文官的嘴。

並且允熥此時還想到了其它的:依照大明的制度,並非僅僅是武將有世職,文官特殊情況下也可以獲得世職。當然,都是些完全吃閒飯的職位,比如尚寶司丞之類的官職。允熥完全可以將抵罪世職擴大到文官,並且對於表現良好的文官頒發世職,以化解文官們的敵對情緒。

允熥於是對寧國公主笑道:“二姑,你真是一語點醒夢中人,多謝了。”

寧國公主不知道她說了什麼點醒了允熥什麼,但她看的出來允熥很高興。既然如此,她在允熥思量完畢重新開始吃飯後斟酌着說道:“陛下,姑姑還有一件事請求陛下。”

“何事?”允熥說道。

“陛下能不能允許大姐回京居住?”寧國公主說道。

“你是說,大姑?”允熥想了想,說道。

“就是。陛下,大姐和兩個外甥居住在江浦,雖然前年陛下免除了對李善長、馮勝、傅友德等人後人的罪過,但並未允許他們回京,大姐也不敢擅自帶着孩子回京。”寧國公主說道。

“大姑怎麼不自己上書請求回京?”允熥說道。

‘她已經被洪武末年的事情嚇住了,生怕你是爲了安撫大臣才免除罪過,其實心裡仍然忌諱,怎敢隨意上書?’寧國公主心中想着。

不過話當然不能這樣說,她說道:“大姐現在青燈古佛,對此並不在意。是我想起了大姐,所以向陛下請求。”

“朕豈會不允許親人回京居住?在京中重修臨安公主府,讓大姑回京居住。”允熥說道。

=================================

感謝書友流光縹碧的打賞。

第184章 醒來第290章 很多人思考第1705章 哈哈哈,潘金蓮初遇西門慶第259章 土槍土炮第1387章 過年後繼續關心李家的事情第1655章 巴布納——真正開戰第922章 由此所引發的第1392章 引出方法的話第928章 意外的火器人才第386章 朱壽與出嫁第155章 爺孫夫妻第128章 家書與離開兗州第1461章 常家的想法第444章 對待扶桑與取名第155章 爺孫夫妻第575章 回 道第1169章 經濟與科學第1234章 足球第619章 約法三章第1090章 血色——不忍言第110章 見藍珍第1796章 又有進展第776章 解惑(一)第3章 徹底融合第326章 現行的制度第149章 對話第632章 甘州城內第1780章 格致院視察——對張學熙的賞賜第1196章 教中的安排與自己的想法第253章 第一堂課第511章 再吩咐與見駕第1798章 蒸汽機車與再觀察第755章 南巡——不要色目人!(五千字章節)第1299章 簡化字第914章 後宮都是聰明人第684章 西域佛教第1130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絲綢之路北線的擴展第1389章 教徒與意外的點評第531章 帶誰第638章 三地的糧食第966章 大家過年快樂第54章 前半段徐家第1116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預想面對失敗的選擇第1298章 薛熙揚的任用(五千字章節)第1322章 金融改革——尾聲第1490章 如何對付傳教士第1224章 軍事改革——尾聲第1435章 如何團結第309章 何福與宋晟第328章 侍衛們的話第972章 又畢業一批第1292章 蕭涌和昀蘊的心思第958章 拜祭第646章 衛徽第1300章 爲什麼要推行簡體字第1182章 錦衣衛的消息與想法弟669章 攻緬——被襲第1068章 決戰——百夷衛上陣第612章 滁州寧國第1514章 議論第662章 攻緬——那羅塔第1297章 殿頭殿尾周農中間第1171章 繼續調查第92章 講武堂——最後的準備第298章 討論南洋事第1227章 抵達周王府的路上第865章 在廣州過年(二)第1063章 決戰——全寧衛第135章 宣府第687章 白帳第833章 多邦城——開打第1033章 見到之後第398章 青州城(二)第1665章 巴布納——伏擊第177章 端午第174章 文華殿東暖閣第1553章 印度之戰——夜色第1053章 最終決戰——打架第1518章 叛徒原來是自家人第1020章 救援第1800章 護衛統領與拜見朱榑第779章 大案——招供第332章 國子監與從北而來第687章 白帳第1754章 一個人的日記——不用攻城第1310章 酒樓突發事件第1289章 應天鄉試第1528章 暢想與請求第1416章 身爲家主第651章 岷州第1140章 臨危第1017章 帖木兒的演講第509章 官員勳貴第371章 打虎親兄弟第639章 糧食和軍歌第972章 又畢業一批番外19:奇怪的問話第523章 南洋西域第595章 應對第65章 充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