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科舉改革(二)

四輔官面面相覷:今日陳迪在朝堂之上提的問題是選定主考官吧,怎麼陛下突然宣佈改革會試的考試內容。

‘看來陛下思考科舉考試內容改變的事情已經很久了,不然怎麼能夠突然宣佈改革。’衆人想着。

至於科舉內容改變,此時還不是大臣可以置喙的東西,允熥的變革又算不上步伐很大,所以也無人提意見。

只不過,“陛下,科舉是禮部所操辦之事,是否將禮部尚書陳迪宣召過來?”暴昭說道。

允熥想了想,說道:“那就把陳卿叫過來。不過朕是傳旨,並非是商量。”

不一會兒陳迪過來,聽了允熥的改革之後說道:“陛下,經義改爲以五經爲主臣覺得甚是應該,策論更加重視也是正理。只是,這數學題目,若是陛下出得太難,恐怕會讓許多文采橫溢之人遺憾落榜。”

允熥說道:“這次考試,朕親自出數學題,保證題目不會太難。不過時文一項考試增加一道數學題會成爲常例,並且逐步增加難度。”

既然允熥這樣說了,陳迪也不能再說什麼了,躬身接旨,並說道:“現在離會試第一場考試只有二十一天,臣馬上命人在貢院門口張貼榜文告訴考生今次的科舉變化。”

“還需派人去各個考生居住的旅店宣揚,很多舉人未必會常常經過貢院。”允熥說道。

陳迪應諾。

允熥又讓夏原吉擬旨,將允熥對於以後的鄉試、會試的考試內容改變之事通知各省。

這時陳迪說道:“陛下,這次會試的主考官到底任命何人?”他今日早朝提出的問題,允熥還沒有解答。

允熥卻說了讓他大吃一驚的話:“這次會試,不設主考官。”

“不設主考官?”不僅是陳迪,就是其他人都十分驚訝,正在擬旨的夏原吉一時沒有把持住,寫到‘文’這個字的時候一捺足足寫了一尺長。他趕忙換了一張黃色的絲絹重寫。

陳迪愣了半晌說道:“陛下,不設主考官,這怎麼考試?”

“不設主考官,怎麼就不能考試了?”允熥反問。

陳迪感覺自己好像是有千言萬語,但就是理不出一個頭緒,不知道怎麼說出來。

允熥卻開始說自己的設想:“取消主考官,設立閱卷官、出題官和提調官三官。”

“提調官主管考場秩序,防範作弊;出題官負責出題,出經義和時文的題目;閱卷官負責閱卷,評定試卷。三者各司其職,如何非要設立主考官?”

根據允熥自己的考試經驗,高考根本沒有主考官吧,出題人、閱卷人、監考人三部分完全不相關,只需要教育部的官員分別任命出題人、閱卷人地方負責人、監考人地方負責人就行了,也沒什麼問題。

陳迪又愣了半晌說道:“陛下,若無主考官,那麼若是最後各位閱卷官對於錄取誰不錄取誰有異議怎麼辦?另外,錄取的考生如何排名?”

古代科舉考試主考官最重要的兩項權力,一是在同考官對榜末幾人錄取誰有爭議時可以一錘定音,二是在排名的時候可以起主導作用。主考官之所以在明清兩代被貢士稱之爲座師,成爲無數在朝官員想要負責的一項差事,就是源自於這兩項權力。

允熥卻說道:“朕也知道這兩個問題,所以朕決定改變閱卷模式。”

“仍然設立十位閱卷官,只是將此前的同考官改名爲閱卷官。不,設立二十位閱卷官,其中十人只負責評定經義,另外十人只負責評定策論。每篇文章仍然需要三人評定。但是評定的模式改變。”

“之前只是將試卷評爲幾等,差別不大。今後設立百分制,以九十到一百分爲原一等,八十到九十分爲原二等,以此類推。”

“並且爲了防止出現平分,不許打整分,也就是不許打出九十、八十等分數。滿分除外。”

“每個人的分數爲經義、策論總共六位閱卷官評定的分數之和,以總分排名。若是仍然出現平分,就尋找第四位閱卷官爲這幾份平分的試卷評定。”

“若是三位閱卷官評定的分數差距二十分以上,則責令重新評定。”

如果說允熥改變考試內容是爲了提倡新思想,促進文化思想方面的進步,那麼改變會試的考試形式就是爲了提高自己的權力、削減主考官的影響了。

歷史上會試主考官的影響力越來越大,無數曾經擔任主考官的官員以此爲憑藉組建了自己的政治勢力,成爲政壇上的重要人物。以至於到了大明後期所有有資格的官員都要爭奪會試主考官的位置,而能夠擔任這個官職的人基本上就可以成爲內閣大學士。

宋太宗趙光義設立殿試的初衷根本沒有實現,因爲殿試並不刷人,所以根本沒有進士自認爲天子門生,大家都是認會試主考官爲老師。甚至少數會試名次高而殿試名次靠後的人還會對皇帝有所不滿。

允熥知道當官的拉幫結派不可避免,但是這樣以會試主考官爲主的拉幫結派他不能接受,決定徹底讓某些人想通過當會試主考官拉幫結派的夢想破滅。

在場的衆位官員仔細思考了以後發現,允熥的辦法確實也可以解決錄取問題和排名問題,雖然也有一些小問題,但是都可以解決。

但是,難道從唐代開始出現的科舉主考官這一職位就要從此成爲歷史了?衆人都有些難以接受。

尤其是現在擔任禮部尚書的陳迪,他本來是本次會試最有可能擔任主考官的人,可是現在這就成了泡影。

偏偏大家還沒有足夠的理由來反對允熥。允熥提出的方案完全可行,雖然需要使用到的官員更多,但是大明雖然地方上官員很少,中央朝廷混飯吃的卻很多,根本不愁臨時差遣的官員。

並且允熥改革考試形式、取消主考官的目的他們也都隱隱約約的想到了,那麼更不敢出言反對了。

陳迪經過艱難的思考,最後躬身說道:“臣遵旨。”

允熥滿意的點點頭說道:“既然如此,夏原吉擬旨,向京城各衙門宣詔。”

第353章 徐南青文章相關第93章 講武堂——允熥講話第1246章 真正的學校——分數與副校長第394章 燕軍第476章 修路與提振第892章 來到安南第709章 有共同點的談話第857章 南定——目標是哪?第811章 戰安南——演講第1079章 最後的圍殲戰(二)第834章 多邦城——想啊想第668章 攻緬——勃固的起義第946章 初入市井第760章 南巡——有關之事第254章 新書畫與舊古董第383章 徐家與文官第1661章 巴布納——人死如燈滅第1120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白帳與藍帳第136章 襲擊將至第1091章 血色——血債必須用鮮血來償還第1419章 加封與解釋第1397章 呵斥***與結案第350章 徐府與英王第1699章 理番院迎來了他們意想不到的頭兒第1705章 哈哈哈,潘金蓮初遇西門慶第1254章 農業改革——吩咐完畢第390章 兗州城上第1721章 商議攻打埃及 正式開始了第734章 武鄭敏瑤舉蘭福第1545章 印度之戰——援兵第721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預備第934章 科學的開端——完結第304章 水師第1776章 解釋二三事第796章 最後醒來第800章 大案的中止——公審和處決第858章 南定——巧合的人物第1482章 天文學大發現——再觀天文第594章 風潮第795章 諸事第1391章 庭前辯論第1426章 好奇第590章 薛救齊第910章 與孩子們的重逢和一件馬上要處置的事情第519章 變革杭州第42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繼續;正式開始第300章 抱琴與朱模第1252章 農業改革——試點第111章 朝鮮之事第1532章 問允熥該怎麼做第492章 閱卷第1148章 佛教爭端第1503章 蘇州驚變——圍攻第1483章 天文學大發現——太陽黑子第21章 重陽節——寶鈔之二第176章 南海人家第1806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賢彩第1014章 用少林寺主持搞事情第287章 巨大的腦補第29章 子澄入彀第693章 海運和詢問(求訂閱!)第988章 朝鮮交鋒第1263章 首飾古董第1714章 王妃第280章 心得第664章 攻緬——火器的勝利第1433章 打架與緣故第139章 戰——血戰第420章 回京之前第890章 爲什麼不給我們色目人一條活路第687章 白帳第577章 傳道第1406章 接見——歐洲的書籍第1761章 蘇伊士截殺第551章 海務院和新市舶司第702章 從二十五到三十第160章 祖陵第356章 齊王府後續第988章 朝鮮交鋒第1259章 翻開新一篇第792章 大案——真相(下)第1045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路上視察第1546章 印度之戰——軍械第1227章 抵達周王府的路上第815章 戰安南——漂泊於水第172章 投奔第273章 正名第151章 在蒙古人崛起的地方第1316章 金融改革——兌換第1059章 最終決戰——僧人營第914章 後宮都是聰明人第1372章 代數與幾何第1036章 決心第302章 嚮導第953章 婚姻第539章 再接見與遊覽第607章 公主的後續第1153章 誰指使的第1797章 強調科學的重要與倒數第二次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