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 懈怠彈劾

晚上允熥看着朱棣寫下的四個字,心中暗想:‘不愧是四叔,我也想出一道這方面的題目,可是想來想去就是想不出怎麼用四個字來總結。這次的殿試,多半就是以這四個字爲題了。’

‘至於其他的,允炆果然十分高興的出了幾道經義題,如果沒什麼問題就用作考試題目吧。’

‘十三叔出得這個御蒙之策,雖然我現在對於如何對付蒙古本部已經有了腹案,不過兼聽則明,會試時讓舉人寫一寫自己的見解也行。只不過,這四個字需要改一個字。’

……

允熥想了一會兒,才又拿起筷子繼續吃飯。與他一起用晚膳抱琴笑道:“哎呀,陛下,這個時候了還處理朝政。”

抱琴也知道了前幾天上元燈會,一位皇后、三位貴妃之中她是唯一一個沒有被允熥帶出宮去的,要說心中對此沒有不滿當然不可能。

但是她又能怎麼樣呢?她不像熙瑤自己是皇后、兒子是太子,也不像妙錦有一個可靠的孃家,她唯一的指望是親兒子,但是在親兒子長大之前還是要指望允熥。

所以抱琴仍然只能盡力討好允熥。

允熥也笑着答應了一句:“這是幾位皇叔傳過來的信兒,就順便看了看。”

允熥後來自然也注意到了三位貴妃之中抱琴是唯一一位這次沒有隨同他一起出宮的,面對抱琴他略有尷尬,但是如果再來一次,他也不會帶着抱琴出宮。

燈會一共只有五天,第一天的燈會又是從晚上開始,他如果要帶着抱琴去那就只能在十六的下午。連續四天出宮,他的生命都可能會有危險。他不會讓自己的生命處於危險之中。

過了一會兒晚飯吃完了之後,抱琴先是故意應和着允熥說話,最後說道:“陛下,垚兒現在也已經五歲了,是不是該正式讀書了?”

“五歲就正式開始讀書?太早了一點兒,等七歲的時候再說吧。”允熥說道。

文垚出生在洪武二十九年十一月,到現在週歲才三歲多一點兒,就正式開始讀書?允熥表示不能接受。即使是七歲允熥也覺得早,可是這個年代家裡不算太窮的人都最晚讓孩子七歲讀書,實在是不能推遲了。

“陛下,可是……”抱琴本來是想說秦王和晉王都是五歲就開始正式讀書了,可是見到允熥的臉色沒有把話說下去。

允熥卻明白了抱琴的意思,說道:“咱們不是普通百姓家裡,不需要孩子從小讀書,文垚是朕的第一個兒子,朕也不會對他放鬆。”

抱琴這纔有所緩和。

第二天一早允熥上朝,蹇義果然已經開始行動了。

蹇義的行動能力還是很強的,一上朝就開始彈劾,並且親自選擇的第一個目標就是工部右侍郎。彈劾他‘浮躁’,‘正月休沐日結束之後竟然整日窩在公房之中,絲毫公事未辦,……’

允熥也拿出了自己的態度,在那個工部侍郎無法反駁蹇義的話之後,當場訓斥了他一頓,嚇得他跪地請罪。

允熥倒也不會對他有什麼實質性的懲罰,雖然他其實很想開了這個工部侍郎,但是因爲副部長上班不專心就直接開除副部長,有些驚悚,所以只是批評一下。

不過即使是批評一下也足夠了,皇帝當衆批評一個大臣,這個大臣最近幾年都沒有前途了,如果年紀已經不小了,自己最好馬上請求乞骸骨。

並且蹇義作爲左都御史,雖然不可能掌握所有的御史,但是多數御史還是不敢和都察院的老大對着幹的。

這時京裡的局勢也不太明朗,隨便彈劾也不好,接受了皇帝的任務刷一下存在感對於御史們來說還是很有好處的。

所以允熥下了朝之後就見到了無數彈劾京城各衙門官員消極怠工的奏摺,就連不在京城裡邊而是在應天府下屬縣的太僕寺都被彈劾了。

允熥隨意地抽出了幾個倒黴蛋,在奏摺上批下:‘吏部酌情貶官至滇桂陝。’

至於其他的人則逃過一劫。

每當這種時候,是允熥最能感受到爽快的時候,也是最能體現他權力的時候。

有人曾經說過,權力是什麼。打個比方來說,假如你是法院的院長,一個人故意殺人,自己也認罪,你依法判處他死刑,這不叫權力,這只是依照規矩辦事。

一個人犯了故意傷害罪,原告舉了證據,但證據不是很確鑿,可判有罪也可判無罪,這個時候你覺得被告長得不順眼判處他有罪,這才叫權力。

現在就是這樣,允熥可以處置這些人,也可以不處置;即使是處置,到底處置誰也可以自由決斷,這種感覺最爽。比前一陣子因爲因爲江浙五府的人反對他,然後他處置甚至處死了他們還要感覺爽快。

不過允熥身爲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不會沉浸在這種低級的爽快之中,將彈劾那幾個倒黴蛋的奏摺交給一箇中書舍人送到通政司下發,之後就開始處理政事。

至於其餘的彈劾奏摺就留中不發,它們的命運大概是在幾天之後被不識字的宦官撕成廢紙,與其它各種宮廷垃圾一起運出宮。

今日的奏摺就比昨日多了些,不過也多不太多,齊泰等人很快批閱完了分給自己的奏摺,允熥也很快批答完畢。

不過允熥剛想做些其它事情時,去通政司送奏摺的中書舍人回來卻又抱了一摞奏摺,對允熥說道:“陛下,臣剛纔去通政司,通政使又給了臣這些奏摺。”

允熥一下子就明白了到底爲何。早上蹇義的彈劾讓許多人十分驚訝,要說害怕倒還不至於,但總會有一些惶恐。

所以他們下朝以後馬上督促本部門的官員趕緊把該處理的事情都處理了,別總拖着了,再拖該把自己的官位拖沒了。

衆官也就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處理政事,並且將奏摺送至通政司。

允熥輕笑了一下,沒說什麼,只是把四輔官都叫來分發奏摺。

不過輪到了齊泰時,允熥卻沒有馬上將分給他的奏摺遞給他,而是說道:“齊卿,下個月,朕想讓你重新去戶部擔任尚書。”

第1314章 金融改革——貨幣兌換第1462章 爵位改革與教徒的反應第698章 說湘王第946章 初入市井第861章 南定——不惜任何代價攻城啦第1489章 路遇色目——前因後果第1759章 開羅——爲什麼第845章 安南士紳第1128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跪第714章 安南占城第1217章 接媳婦第684章 西域佛教第355章 齊王府之亂第87章 講武堂——地理課先生第168章 海第382章 安與郭與徐第466章 逛上元燈會第1237章 真正的學校——開學第1484章 天文學大發現——第一個投身科學第1205章 外交無小事——事情的經過上第1802章 宗教婚禮與留親第1089章 血色(一)第92章 講武堂——最後的準備第255章 想法和英靈第662章 攻緬——那羅塔第510章 清查與彙報第31章 寶鈔戰爭——立軍令狀第185章 崩第464章 前高後允第1673章 三日後第321章 內宮貪腐案(五)第1563章 巴布納——爲什麼第649章 糧典婿第1781章 格致院視察——激動的文垣與談論引力第426章 誰來查案第477章 科舉改革(一)第478章 科舉改革(二)第606章 棘手的公主第376章 兩地的變故(二)第834章 多邦城——想啊想第397章 青州城(一)第281章 流放與換人第134章 北平城第479章 科舉(完)第146章 卡廷——反轉第1696章 終於打消了這個念頭第776章 解惑(一)第775章 醒來第1547章 印度之戰——雙方的準備第1185章 什麼菜第422章 洛陽發現第1518章 叛徒原來是自家人第1322章 金融改革——尾聲番外5:分封制的變化三第1070章 決戰——槍斃第1403章 偷屍體第126章 兗州事件——最後抓人第1530章 醃菜指揮使第1347章 漢洲攻略(十二)第1147章 如同,如果第1191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襲營第255章 想法和英靈第163章 新人第1558章 增兵!第771章 大案——繼續第1376章 醞釀風暴第1116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預想面對失敗的選擇第13章 初到兵部第667章 攻緬——受卓蒲勃第233章 平衡和育人第454章 沙州與京城兩地第859章 南定——糧草大營的對戰第1342章 南洋風雨——不怕風險第277章 文武人才第1285章 兩個想要的技術第1050章 最終決戰——鐵籠子第657章 攻緬——江頭城第1006章 被奪取的烏魯木齊(中)第444章 對待扶桑與取名第954章 續婚姻第1152章 接見鬼力赤第630章 驚奇和無衣第61章 ……陰謀——差點兒第1209章 賢才第1024章 守城——退卻計劃第1452章 孩子—教育二第1279章 杭州事第995章 談到逸聞趣事第1014章 用少林寺主持搞事情第937章 其它第1797章 強調科學的重要與倒數第二次改革第375章 兩地的變故(一)第1555章 印度之戰——損失與建藩第668章 攻緬——勃固的起義第245章 建議與謀劃第1254章 農業改革——吩咐完畢第1379章 偷樑換柱第109章 熙怡入宮第1081章 沒品與出乎預料第294章 四國使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