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科舉改革(一)

允熥站起來,在屋內踱起步子。

允熥不知道蹇義到底是猜到了他的心思,還是真的就是這麼想的,允熥確實是想增加對於五經的考覈,削減四書的分量。

四書,是由《論語》《孟子》這兩部書和《大學》《中庸》兩篇文章合輯在一起的統稱,由南宋大儒朱熹彙輯刊刻,從此廣爲流傳,名聲鵲起。

而五經,是《周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五本先秦、甚至西周時期傳下來的國學經典的合稱。

《論語》大多數人都學過,篇幅不長;《大學》《中庸》本身就是從《禮記》之中摘錄出來的文章;孟子字數稍微多一點,有三萬多字,但是比起五經來說還是少很多。

四書所講的大多數內容,是關於做人的道理,基本上是教人如何做人。從理論上講,一個人如果能夠達到四書中的標準,他就可以稱之爲聖人。如果所有通過科舉考試爲官的人都是聖人,允熥就可以帶領大明的百姓向共產主義邁進了。

問題是隻有一小部分人能夠成爲君子,夠上聖人標準的更是百年一遇,同時四書除了做人的道理之外不教實際問題的解決,所以對於增強官員的辦事能力作用不大。真正能以半部《論語》治天下的人只是鳳毛麟角,大多數人都是吹牛逼而已。

而五經不同,五經涉及面廣,《詩經》是詩,《尚書》記載的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談話內容,《禮記》是戰國到秦漢年間儒家學者解釋說明經書《儀禮》的文章選集,《周易》是可以用來擺攤算命的哲學書,《春秋》是戰國時期各國史官根據歷史記載編寫的春秋時期的歷史。

可以說,在封建時代,一個統治者應該知道的一切事情都可以從五經之中獲得,即使是打仗都可以從《春秋》中尋找例子。

所以允熥已經決定提高五經的重要性。

並且,五經重要性提高還有助於允熥已經決定正式開始提倡的儒家新思想普及。

雖然後世的儒家將五經算作了儒家經典,但是實際上除了《禮記》是真正的儒家經典以外,其它的都和儒家其實關係不大,只是‘算’作了儒家經典而已。

除了《禮記》以外的其它四經,是華夏民族從西周甚至商代開始就傳承的民族文化,其包羅萬象,是華夏民族文化真正的根,豈是區區儒家可以代表的!

到了宋代,儒家文化已經有些走進死衚衕,程朱理學雖然在某些方面有所發展,在宋代後期維護社會穩定、推動歷史進步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是其核心觀點之一的‘存天理,滅人慾’,很快成爲了束縛社會發展的玩意兒,嚴重阻礙了歷史發展進程。

所以允熥決定提倡儒家新思想,雖然他自己現在都沒有想明白儒家新思想到底應該是什麼樣的,包括什麼內容,但是先把旗號打出去,自然會有真正的儒學大家投靠他,按照他的意思來確立這個儒家新思想包括什麼了。

而東方人一向不直接談創新,都是託古改制,扶桑到了明治維新的時候打出的口號還是‘王政復古,尊皇攘夷’,可見託古改制在東方是傳統。

既然是儒家託古,那麼自然是把五經這種‘算作’儒家經典的書籍擺出來,從中尋求證據最好了,即使是那些頑固的理學份子也沒有話說:孔聖人都認爲這五本書非常重要了,他們敢說什麼?

允熥已經決定,今年的會試經義這一場的題目多從五經出題,少從四書出題。反正五經也要求他們都會。

當然完全取消四書也不好,元末的皇帝和朱元璋之所以選定了四書爲標準考試用書也是有道理的。

四書字數少、好理解,更爲重要的是,四書因爲字數少所以貧困家庭的孩子也買得起,使得科舉考試更爲普及,更多的普通百姓家庭的人有了希望。

所以允熥最後決定:經義一場,從下次開始,鄉試、會試、殿試取消四書考覈,只考五經;考秀才的縣試、府試、院試保持不變。

至於爲人所詬病的八股文,它只是一種寫文章的格式,就好像現在高考議論文的三段論一樣,其實不太重要。更爲重要的是考試內容。

科舉考試還有一點爲後人所詬病的就是對於策論的不重視了。但是這也是有緣故的。

文章的好壞評定完全主觀,沒有一定的標準,全看閱卷人的判斷。而全國這麼多的省、府、州、縣,皇帝就是再牛逼,也不可能讓每一次考試主考官的思想都和皇帝類似。

而思想與皇帝不一樣的官員當然不會錄取和自己思想不同的人,換句話說就是和皇帝思想的人不會被錄取。

這個問題歷代的皇帝都沒有辦法解決,最後的決定就是:只重視經義,不重視策論,防止各級考官專門錄取上來一幫和自己唱反調的大臣。

允熥現在也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對於鄉試無能爲力。可是會試三年一場,就在京城,他還是有辦法解決的。

所以今年的會試允熥決定增加策論的分量。

思量已定的允熥馬上對四輔官說道:“諸位愛卿,今年的會試,朕已經決定有所改變。”

“今年的這次會試,三場考試不變,但是內容變化。”

“減少首場經義考試中的四書題目,四書一共只出一道題目,五經每一經出三道題,算上四書題目共十六道題目,考生選取四道題目爲文。”

“四篇文章閱卷官需同等對待,不能偏私於某一篇。”

“第二場時文不變。”

“第三場策論,今年給予會試策論與經義同等的地位,錄取貢士,策論文章與經義文章同等重要。”

“還有,朕記得前年的時候朕下達過聖旨,在鄉試之中一道增加數學題,就增加在時文考試中。今年的會試同樣增加一道數學題,並且,這道數學題做不出來的,不許錄爲貢士。”

第460章 拜祭功臣廟第981章 本第1153章 誰指使的第879章 視察軍醫所第789章 大案——搜捕第500章 不大不小的動作準備第1052章 最終決戰——永明左衛第504章 黃淮奏報第238章 楊任來滬第838章 多邦城——破城第393章 徐州議事第90章 除夕宴第417章 前世第580章 正派國舅第1667章 巴布納——結束第1808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天津市舶司與山海關往事第1161章 事情第1189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發現新大陸第620章 課程與世蔭第1205章 外交無小事——事情的經過上第630章 驚奇和無衣第198章 伴隨着發生的第722章 不約而同——城外的襲擊第680章 三清第969章 計算第1455章 如何勸說一個商人——當然是用錢砸他啦第363章 哀嚎第1667章 巴布納——結束第1468章 我喜歡誰?我喜歡你!第746章 出巡兩廣——啓程第1551章 印度之戰——對策第1188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瘋狂的商人第1109章 伊吾慶功宴——爲什麼厚賞第241章 國事家事第1267章 七月第202章 小說家第1152章 接見鬼力赤第1005章 被奪取的烏魯木齊(上)第278章 相第1698章 不知道是誰在騙我,只能再調查了第593章 兩處思量第217章 爲何讀書第809章 戰安南——探查第981章 本第1737章 索科特拉島大海戰第618章 俸祿和特權第152章 追悼第377章 兩地的變故(三)第1664章 巴布納——第一聲大笑第434章 對於他們的處置第1041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轉換地方第419章 處置的決定(補昨日欠章)第537章 盤算與算數第1050章 最終決戰——鐵籠子第1065章 決戰——陽光下第1693章 什麼,朝鮮改立世子?第1666章 巴布納——讓他們的運氣更差第109章 熙怡入宮第152章 追悼第1081章 沒品與出乎預料第1188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瘋狂的商人第157章 郡主第857章 南定——目標是哪?第30章 寶鈔戰爭——計算的投入第1039章 鐵門關之戰——夜襲第392章 遼王的反應第1325章 漢洲攻略(一)第989章 繼續接見番國第600章 三家第182章 匆匆返回第966章 大家過年快樂第1259章 翻開新一篇第1790章 工業時代——富裕人口做什麼第1383章 事情第794章 大案——廣東的抓捕第69章 春和殿紀事第1185章 什麼菜第523章 南洋西域第850章 總之效仿就對了第732章 征伐安南——選將之一第689章 金帳汗與維齊爾第1341章 漢洲攻略(九)第1447章 攻略之前第539章 再接見與遊覽第617章 榮譽感第1400章 點評與《古文尚書》第703章 宴飲前的談論第1520章 猜到追擊第1313章 準備第1076章 決戰——擋第924章 由此所引發的——等着第542章 詳情與集市見聞第177章 端午第13章 初到兵部第427章 高煦與滲水第769章 大案——中邪第256章 多疑第1160章 平陽昭公主第1711章 瘋狂的決定第855章 南定——前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