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封

從秦始皇當了皇帝之後,追封自己沒能當上皇帝的老爹爲皇帝就是慣例了,所以在允熥祭祖完畢,讓朱家的列祖列宗知道了現在大明的皇帝知道了是誰之後,禮部的官員就來問允熥打算怎麼追封朱標了。‘

當然人家禮部的官員是不能提這個事情的,起碼不能上趕着說這個,那樣一定會被認爲是拍允熥的馬匹,禮部的官員都是注重名聲的。

所以禮部的人是以加封允炆、允熞、允熙爲親王的事情來找允熥,然後順便提了一下朱標的追封問題。

允熥當然也是考慮過這件事情的,所以也就說了要給父親朱標追封的話了。但是追封的廟號說的是‘太宗’。

當時禮部的人就驚呆了。陳迪說道:“陛下,豈有追封的廟號爲太宗的道理?”

允熥說道:“我是先帝的孫子,先父是先帝的嫡長子,太祖之後的廟號就是太宗,如何不行?如何沒有這樣的道理?”

陳迪本就不是很擅長辯論的,並且與皇帝說話也不能只顯示自己的嘴皮子,一時間也住了口,開始想歷代的先例。

然後一想現,歷朝歷代固然是沒有追封某人爲太宗的先例,但是同樣沒有開國皇帝之後直接是孫子繼承皇位的先例,最起碼大一統皇朝與持續時間比較長的割據政權都沒有。

然後陳迪就以歷朝歷代沒有追封某人爲太宗的先例爲由,勸說允熥打消這個念頭;但是允熥既然已經提出來了,怎麼可能放棄?就與陳迪等人槓上了,非要追封朱標爲太宗。

陳迪說不過允熥,但是也不敢就這樣答應,只是退下了,允炆等人封王的事情也暫時擱置了。

正好也已經開始上班了,京城的官員都開始一議論這件事情,一時間滿城議論紛紛,就連與此事毫無關係的普通百姓家裡也議論起來了。

作爲當世大儒,方孝孺當然是不支持的,但是允熥爲自己這個只見了幾面的父親爭取好廟號也是孝行,誰也不能說允熥目的不純的,所以方孝孺也就只能耐心勸說。

允熥豈會退讓?最後允熥又舉出了曹操的例子,曹操一天皇帝沒有當過,但是卻被追封爲太祖,曹丕只是太宗。所以既然連太祖都可以追封,那麼當然太宗也行。

最後禮部與太常寺的官員,還有廣大與此事有關或者無關的官員都只能接受了。

光是折騰到底能不能追封朱標爲太宗的事情都折騰了半個月,都已經到了二月初了。之後還得折騰朱標的追封儀式,又是好一陣忙活。

並且既然是追封朱標,那麼朱標的其他幾個兒子也得忙活的。雖然現在允熥不僅是朱標一脈的當家人,更是大明的皇帝,所有的禮儀都是他親自參加、主祭,不過允炆等人起碼要在朱標的追封儀式上出現。

這樣就導致在追封朱標的事情結束之後,禮部的官員又提出了冊封朱允炆等人爲親王的事情。允熥於是也不得不面對這件讓他非常頭疼的事情了。

允熥之所以一直不提這件事情,就是因爲他不知道怎麼對待允炆。加封一個親王容易,允熥也不是捨不得一年一萬石大米或者小麥的俸祿,問題是加封了親王之後就要選定封地了。

要是允熥覺得允炆適合當一個封國的國君,那麼也好辦的多,允熥在仔細查看了大明藩國的記錄之後,現很多的南洋小國都是沒有向大明朝貢過的,直接挑選一個派兵滅了它然後加封允炆爲國君就可以了,把允炆在京中留一兩年也是可以的。

其實允熥非常奇怪,像這些小國,不過是費些口舌,低三下四一番,就有成倍的好處,爲什麼不來大明朝貢?就是印度洋沿岸的國家還有來大明朝貢的呢!

不過不管爲什麼他們不來朝貢,反正給了允熥很不錯的理由,倒是也不是什麼壞事。但是允炆允熥覺得又不適合當一個藩國的國君,並且加封親王之後總不能一直不就藩的,這纔是不好辦的地方。

但是允炆的身份又非常敏感,要是拖得時間長了指不定會有什麼大臣出來進諫,到時候允熥才被動呢。

所以允熥在禮部的官員提出加封親王之後,經過反覆思考,最終決定:加封允炆爲吳王,封地暫定爲杭州。

當年周王朱橚也曾經被加封吳王,封地杭州,所以杭州還有當年建到一半沒有完工的王府,稍微加工一下就可以。雖然允熥沒有真正讓允炆就藩杭州的想法,但是也不能讓別人看出來,所以王府還是得修,但是杭州恰好有修到一半的王府,就可以省很多錢了。

然後允熥的親媽呂妃在活着的時候是信佛的,允炆原本是不信的,但是自從呂妃去世以來好像是也信了起來。允熥也不想真的研究允炆是不是真信了,哪怕是假的也好,總可以以此爲藉口的。

允熥還是覺得不能把允炆留在國內,最終決定找個合適的在中南地區信佛的國家,或者信奉印度教的國家也行,把允炆打出去。

一般信奉佛教的國家都比較好對付,只要籠絡好了當地的佛教高僧就基本上成了一半了。允熥再指派兩個厲害的王相幫着允炆撐着,這個國家再小一些,就不怕了。

至於以後,第一允熥會把允炆的兒子都叫到京城來管教,第二他也顧不得太多了,要真的是允炆管不好國家,就不能賴允熥不厚待允炆了:我們這些叔叔想求一個封國而不得,結果你上來就有半獨立封國,自己還沒本事治理不好,活該。

至於直接不讓允炆就封的事情,允熥可以從自己的兒子開始實行,但是不能從自己的兄弟開始。

決定了允炆的下落,那麼接下來就是允熞與允熙了。允熞今年十五歲,雖然還沒有成年也沒有成親,但是按照皇家的標準,已經可以加冠了,允熥就是在加封皇太孫的同時被加冠了,允炆也是差不多的年歲,所以必須要封王的。允熙年紀才十歲,倒是還不急。

不過允熥想着既然辦一次事情,還是都辦了爲好,所以把他倆也一起加封了:允熞加封衡王,允熙加封徐王。不過,允熥沒有把封地定下來。

150章 挖坑第1689章 回到京城第811章 戰安南——演講第492章 閱卷第157章 郡主第348章 鄉試與文會第1755章 開羅——潛入第245章 建議與謀劃第1348章 南洋風雨——結果第191章 國家的分析第881章 一件藏頭露尾的事情第850章 總之效仿就對了第1296章 爲什麼選擇騎馬第526章 警察和上直衛第1518章 叛徒原來是自家人第1138章 陳立傑第1267章 七月第1665章 巴布納——伏擊第748章 雲南的兩個反應(五千字章節送給大家)第689章 金帳汗與維齊爾第1434章 [免費]處置第28章 茹瑺評論第361章 濟南城外第1178章 安排第1785章 工業時代——工人的待遇第1156章 計劃不如變化735章 兩方說話第1004章 面對危險的局勢第650章 秦肅第956章 英雄魂歸第1001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84章 講武堂——預備第387章 喜歡第1096章 血戰烏魯木齊(一)答覆本章說第1355章 漢洲攻略(十六)第392章 遼王的反應第990章 第二個目的第710章 議封與過節第306章 元宵第149章 對話第1311章 張家議論第1305章 徐家商議第197章 爲帝初上朝第493章 猜到心思的人第1233章 去講武堂的路上第65章 充分準備第1326章 南洋風雨——事情與軍費第11章 文官反撲第429章 甄選舍人第625章 體育第1354章 南洋風雨——各自的想法第1687章 設立總督的緣故與昀芷第297章 命婦第593章 兩處思量第1300章 爲什麼要推行簡體字第1052章 最終決戰——永明左衛第1214章 在人市續第552章 人選和人員到齊第1426章 好奇第1544章 印度之戰——決心第1392章 引出方法的話第567章 新生宗室與二次北巡第1352章 南洋風雨——第三個法子第147章 卡廷——追入漠北第530章 找誰商量第562章 滿江紅第1536章 拜訪第289章 生擒第809章 戰安南——探查第494章 對番國與會試放榜第1662章 巴布納——去巴布納第1016章 伊吾城下大戰將臨第638章 三地的糧食第1042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沙迷查幹第1814章 東方的資本主義第828章 多邦城——調兵第315章 齊夜話第123章 兗州事件——疑點第188章 喪第331章 改科舉與國子監第1521章 勸說第888章 好吉利的章節號第62章 二十八日第536章 接見官員第1401章 格致監河南分監監正第140章 戰——死戰第1061章 決戰——阻攔第423章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第1682章 “勸降”第1325章 漢洲攻略(一)第28章 茹瑺評論第406章 德州之戰——預料不到的意外第1013章 離京坐船第1328章 南洋風雨——借錢打仗第995章 談到逸聞趣事第67章 濟州島養馬第186章 故第1757章 開羅——偷襲第579章 舅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