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楊栽

楊載走進殿內,見到坐於正中的允熥之後馬上跪下說道:“臣行人司司正楊載見過陛下。”一旁的楊本也跪下行禮。

允熥有些興趣的看着楊載。楊載今年也已經快五十了,從二十多年以前就出使藩國,到現在也是經驗豐富的使臣。

允熥覺得因爲這道給滿者伯夷國的旨意不太友好,對於滿者伯夷國這樣的還有些實力的國家來說是很羞辱的事情,所以使臣的性命堪憂。

允熥是很愛惜大明子民的生命的,不願意使臣隨意的就死了,然後他覺得楊載經驗豐富,用他全身而退的可能性大一些,所以使用楊載爲使臣。不然一般情況下像是楊載這樣的司正是不會出使的。

不過允熥讓他們起來以後並未先說楊載的事情,而是先與楊本說了起來。楊本並非是專門陪着楊載走着一趟的,他也是有自己的事情的。

楊本是來徵詢爲昀英升級郡主府爲公主府等的事情的。此時大明還沒有什麼十王府,朱元璋也沒有爲駙馬單獨蓋房子讓夫妻分居的習慣,所以公主與駙馬是住在一起的,都是住在公主府中。

雖然之前昀英出嫁的時候就已經確定了以後一定是公主,但是禮不可廢,當時爲昀英蓋的府邸也只是郡主府並非是公主府,哪怕以後還要再重新翻建或者另蓋,當時也不能逾越了。

所以楊本是來確定這件事情,以及在京城修建徐王、衡王府的事情,還有允炆的王府也要翻蓋的事情。雖然實際建造或者翻蓋是工部和內官監等衙門的事情,但是禮部是會監製的。

現在長安街和洪武街這兩個主幹道邊上還有不少的空地,並且都是國有土地,按理說不缺地方;但是允熥爲了以後的長久計劃,總要給後來的王爺與爵爺留下建造房屋的地方,所以下令昀英與允炆的府邸重新翻修,昀英暫時住到曹震的景川侯府去,允炆暫時搬回皇宮居住。

至於給允熞和允熙造王府的地方,允熥沉吟片刻,說道:“允熞的王府就選在齊王府旁邊的那個空地吧。至於允熙,年紀還小,等加冠以後再說吧。”

然後允熥又問了楊本幾個禮部的其他事情,讓他退下了。

允熥隨後轉向楊載。

楊載見到允熥看向他,馬上緊張起來,下巴上馬上滲出了一滴滴的汗珠,並且還滴到了腳面上,從允熥的角度看過去都可以看到他的鞋已經溼了,但是楊載自己卻渾然不覺。

允熥知道楊載是十分緊張,笑道:“楊愛卿不必太過緊張,朕不過是有關於出使滿者伯夷國的事情囑託你。”

“楊載,朕聽說你曾經出使過滿者伯夷國,那裡的百姓如何?國君如何?”

楊載聽到問的是他的專業,斟酌片刻,說道:“啓稟陛下,臣出使滿者伯夷國的時候,當時該國的國君還是西里八達拉,現在據三佛齊使臣施進卿所言,已經是維克拉瑪法哈那,臣並不知道其國君如何,只是曾經出使的時候聽聞其國的太子十分有本事,不容小覷。”

“對於其百姓,十分好鬥,臣出使過南洋許多國家,都比不上滿者伯夷國的百姓好鬥。……”

楊載說了許多以後,不知不覺的緊張緩解了好多。

允熥於是說道:“那依你之見,滿者伯夷國會聽從我大明的旨意退兵嗎?”

楊載掙扎了一會兒,說道:“陛下,以臣觀之,不少的同僚都過度樂觀,臣看這滿者伯夷國是絕不可能退兵的。”

允熥點點頭,表面上沒有其他的反應,不過心下卻在思量。

其實真正明智的人都覺得滿者伯夷國絕對不可能因爲大明的一道旨意罷兵,那太扯淡了。但是大家都不說實話,只是在說着出使一定成功的事情。不過他們對於允熥準備調兵遣將的事情一點沒有進諫。

允熥也不知道楊載是因爲只有他們君臣二人在而說實話,還是真的就實誠到了一定地步。‘不過既然你能成功出使這麼多個國家都順利完成任務,那麼看起來應該不是第二種。’允熥想着。

允熥是有培養楊載的心思的。大明的外交十分初級,允熥根本看不上眼。要是就是隻是周邊的這幾個國家也就罷了,但是允熥有更大的目標,那些大明的軍隊一時半會兒還到不了的地方外交就十分重要了。

所以允熥想要培養出適合自己想法的外交人員。允熥又問了楊載幾個問題,不是完全與出使滿者伯夷國有關。

楊載的回答在允熥看來也就是差強人意。‘看來舊人是不能大用的,還得培養新人。’允熥想着。

之後允熥就說道:“楊司正,這次朕派遣你去出使滿者伯夷國,宣讀聖旨,你自己也說了滿者伯夷國多半不可能遵從聖旨,所以朕是一定會派兵主持公道的。”

“就算你們在大明的天兵到之前就走,也有可能因爲滿者伯夷國的人惱羞成怒而遭遇不測。所以朕允許你們在不辱國體的前提之下靈活一點,以保全使臣團隊的生命。”

“若是有回來的其他人亂說話,朕也絕對不會難爲你的。”

“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雖然張騫並未完成任務,但是漢武帝絲毫未曾責怪於他,還另派他再次出使西域,後來又封了博望侯。朕就比不上漢武帝嗎?”

允熥本來只是打個比方,不過自己說完了話卻想到了什麼。

楊載聽了允熥的話,十分感動。自從隋唐以來,出使不成功就讓使者背鍋的事情太多了,朱元璋雖然還沒有過這樣的情況,但是允熥可說不準。

楊載其實也是在乎自己的生命的,本來就沒有想把生命送在滿者伯夷國,但是他要是態度不是很強硬的話估計回來了一定會有其他出使的人彈劾他的,再加上任務完不成,估計是要被貶嫡了。

但是誰成想允熥會這樣體諒他們。至於允熥在說謊,楊載是沒有想過這種情況的。因爲允熥如果準備讓他背鍋,那麼根本沒有必要說這個,直接讓他出使他又能如何?所以沒必要。

楊載跪下說道:“陛下厚恩,臣無以爲報,……”

允熥讓他起來,又勉勵幾句,然後讓他退下了。

第1293章 壓力和解決辦法第1353章 漢洲攻略(十五)第5章 各自盤算第1676章 哪裡來的援兵?第1105章 伊吾慶功宴——開始賞賜第618章 俸祿和特權第1755章 開羅——潛入第179章 準備,出發第904章 反游擊戰與中毒第1295章 比試騎馬與怒髮衝冠的方孝孺第1263章 首飾古董第382章 安與郭與徐第1188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瘋狂的商人第1253章 農業改革——從單位土地最高產量到單位個人最高產量第327章 在講武堂聽到兩事第1055章 最終決戰——常繼宗第470章 對聯第369章 京城的反應第759章 南巡——相關之事第1700章 爲大家犧牲小家第1106章 伊吾慶功宴——皇族宗室第958章 拜祭第688章 藍帳和金帳第1102章 伊吾之戰完全結束該封賞了第662章 攻緬——那羅塔第1304章 徐家的‘危機’第1427章 長大第867章 又一份捷報第1149章 談笑,之後轉折第854章 南定——未都城第111章 朝鮮之事第1112章 兩頭商議番外8:曾經十分悲慘的第749章 高棣花陳(求訂閱)第1407章 接見——伯魯入職格致監第1397章 呵斥***與結案第817章 戰安南——兩個民族第565章 道理第1687章 設立總督的緣故與昀芷第1107章 伊吾慶功宴——頭功臣桌第635章 冒險的商人第1045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路上視察第484章 懷孕、離京和贊儀第656章 岷王——孟養的最後一天第398章 青州城(二)第470章 對聯第1804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作爲晚輩第635章 冒險的商人第1069章 決戰——百夷衛的驚人戰術與上直衛第1259章 翻開新一篇第1105章 伊吾慶功宴——開始賞賜第184章 醒來第692章 西南雜談第262章 醫學進步第1410章 接見——稅警第935章 繁華的京城與神奇的表演第98章 議婚第1295章 比試騎馬與怒髮衝冠的方孝孺第1233章 去講武堂的路上番外11:帝國政治制度——縮水的皇帝與養老的議會第721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預備第1105章 伊吾慶功宴——開始賞賜第1122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告一段落第1176章 出乎預料的任用番外7:帝國最黑暗的年代第134章 北平城第1397章 呵斥***與結案第877章 胡朝的末路——誓言第1168章 植物學家與出版第1521章 勸說第1328章 南洋風雨——借錢打仗第1149章 談笑,之後轉折第1075章 決戰——老武器新用法第1165章 未遂的造反第281章 流放與換人第1787章 工業時代——工會第1019章 趕路番外16:緩過來的原因第1678章 親人,好久不見啦第1117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破城第1233章 去講武堂的路上第1781章 格致院視察——激動的文垣與談論引力第55章 ……陰謀——誤事第1734章 信心十足的李繼遷第560章 杭州事第1538章 求娶第903章 回京前的雜議第1051章 最終決戰——前第1512章 供詞第657章 攻緬——江頭城第1357章 南洋風雨——新的地方第1666章 巴布納——讓他們的運氣更差第1334章 南洋風雨——下一步第529章 喜脈第1287章 西方課先生第1439章 白蓮與內外王子後記第137章 戰——初戰番外17:新來的朝鮮同學第1060章 最終決戰——‘施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