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內藩與外藩

接見完了何福與宋晟,除了去年就已經出去了東北的遼東都司都指揮同知、鐵嶺衛指揮使兼任英國左相張數,其餘的三名右相也是要見的。『

卓敬這半年多以來一直都是擔任中書舍人,實際上承擔了冬輔官的部分職責,以彌補陳性善兼職過多有些時候無法來乾清宮做事的情況。

不過現在陳性善已經不再擔任冬輔官了,由齊泰接任。並且還有許多中書舍人,允熥這半年以來也大概瞭解了這些中書舍人,倒是不必擔心無可以信任的人處理政事的問題。

允熥與卓敬也熟,不需要特意囑咐什麼。

至於黃觀與高翔,因爲初期也沒有太多的民政,所以允熥雖然要接見一下表示重視,但是其實也沒有太多可以說的,只是抽時間召見了一下囑咐他們不要干涉打仗就可以了。

至於制衡封藩國君的任務,那是允熥爲以後長遠考慮的,現在同心協力還來不及,何況互相扯後腿?所以允熥只是在程序上規定了王相有凡事都要過手的權力,並未讓他們現在就開始制衡。

之後允熥就在欽天監選定的合適的時候送別了尚炳、朱楩、朱鬆三人。

送別當天,允熥在規定的前置流程走完了以後,看着面前的兩個叔叔一個弟弟,抑制不住的想要囑咐些什麼,但是又不知道還有什麼要囑咐的。

這麼長的時候,能想到的問題,允熥與他們都已經想過了,還反覆找在當地爲官或者打仗的官員瞭解當地的情況,更不必提朱楩本身之前就在雲南待過三年時間。實在是沒有什麼可以囑咐的東西了。

允熥知道,是因爲他還是不放心纔想要說些什麼的。自從漢武帝以來,華夏已經有一千多年沒有正式的親藩藩國了,允熥實在是害怕出現意料不到的問題。

不過允熥也知道,計劃與實際執行必然存在差距,出現問題纔是正常的,沒有問題纔是最大的問題,所以擔心也沒用。

允熥最後叮囑道:“以後雖然國有大小,但是你們也是一國之君了,要有一國之君的覺悟,遇到事情不要推卸。你們要成爲封國的主心骨,不管任何事情,絕對不能表現出任何的慌亂,更不能猶豫不決。……”

允熥囑咐完這些話,履行剩餘的程序,完成了送藩王去封地的程序,把兩個叔叔一個弟弟送走了。

尚炳、朱楩與朱鬆之前都是很高興能夠有相對獨立的封國的,但是此時也有些惶恐,害怕自己管理不好封國。但是事已至此,也不能退縮了,他們對允熥行了最後一禮,帶着自己的人走向了不同的方向,離開了京城。

允熥任命的左右王相也是對允熥行禮之後跟着自己的國君一起走了。

在他們走了以後,允熥又在原地看了一會兒,然後才返回皇宮。

這三位走了以後,允熥除了對於封國能不能順利的擔心以外,同時也有對於兩個叔叔一個弟弟離開京城的惆悵。朱鬆還罷了,朱楩與尚炳和允熥的感情都不錯。尤其是尚炳,允熥基本上與他可以算是一起長大的,感情非常好,在多數的皇族之上,允熥彷彿覺得在京的親王少了一半。

不過允熥馬上就舒緩過來了。除了在京城還有其他與允熥交好的兄弟以外,還有無數的事情在等他處理呢,他也沒有多少時間惆悵。

當其衝的,自然是因爲追封、加封與送封國國君歸國兒而耽誤的派使者去南洋滿者伯夷國的事情了。

此時已經是三月份了,過了清明節天氣一天比一天暖和,也是活動軍隊的好時候了。不過允熥自然是不會現在就派兵打仗去打仗的。除了要在南洋藩國之中維持天朝上國的形象、必須先禮後兵以外,馬上就是春耕的時候了,不是,春耕已經開始了。大多數衛所兵還要種地,此時打仗就耽誤今年的種地了。

允熥自然是覺得組建一部分職業兵,平時小仗都使用職業兵比較好,也有心進行軍制改革;但是允熥覺得現在他即位時間還短,對於軍隊的掌控力度還小,很害怕自己的改革被別人利用、抵制造成嚴重的後果,所以決定還是再過幾年再說,現在先湊合着用,反正此時衛所並未朽壞。

並且糧食收穫了之後的時節,因爲南洋地區氣候暖和,所以秋冬季節正好是適合從溫帶過去的大明官兵打仗的好時候,當年十一區就是在冬天開始的南洋攻略。夏末調集軍隊,秋季出動打仗,過年之前大多數軍隊返回,這就是允熥的計劃。

當然,這是指的6師,水師基本上沒有田地,平時除了俸祿與繳獲,就是出海的時候打漁了,所以可以提前出動。正好先消滅滿者伯夷國的水師,取得制海權,然後6師在運送到三佛齊內打仗。

當然現在先要乾的,就是派出使者隨同施進卿返回三佛齊,然後出使滿者伯夷國宣佈大明的聖旨,然後如果滿者伯夷國不遵從再說其他的事情。

允熥於是挑了一天,宣選定的出使滿者伯夷國的使者行人司司正楊載覲見。

這一日是三月初七,楊載行走在從乾清門到乾清宮的短短的路上,頗有些激動。楊載其實是老使者了,從洪武中期開始就出使藩國,先後去過十一區、安南、占城等國,經驗豐富。

但是因爲大明對於外交併不怎麼重視,所以這些使者的地位也不高,楊載雖然也是進過皇宮的,但是從未與皇帝單獨說話。朱元璋多數時候都是正在幹着什麼,突然要幹什麼,然後命禮部準備出使並且選定人選,然後要是朱元璋心情上來了,叫使者說兩句話;沒有心情的時候,就是讓禮部代傳命令就罷了。

所以楊載對於允熥單獨接見他十分激動。

到了乾清宮大殿之外,帶着楊載進來的宦官趕忙去通傳。過了沒一會兒,小宦官走了出來說道:“楊司正,陛下召見你。”

陪同楊載一起來的禮部主客司郎中楊本輕聲嘀咕道:“這麼快!看來陛下對於滿者伯夷國的事情很重視啊!”不過楊載並未聽清楚。

第844章 治傷第68章 四名太監第1024章 守城——退卻計劃第1143章 懸賞第384章 秦與浙第599章 初到寶安第851章 忘了第1817章 大結局第1175章 意外中的意外第1037章 鐵門關之戰——禮物第43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西南之人第390章 兗州城上第244章 向父親求助第909章 禮儀完全忘在一邊第1714章 王妃第1757章 開羅——偷襲第838章 多邦城——破城第411章 北撤第1251章 反應第129章 過山東第900章 慶功宴——意外的人才第1449章 印度攻略—命名全世界第814章 雷州第965章 工業第286章 酒爲媒介第782章 大案——李家的線索第1140章 臨危第1018章 兩個文明的戰爭第883章 百姓和各方的議論第1386章 合二爲一第716章 新錢第752章 南巡——隨軍商人第85章 失常的人第1047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三)第762章 大案——採生折割(補昨日欠更)第1416章 身爲家主第838章 多邦城——破城第1196章 教中的安排與自己的想法第395章 燕軍人第117章 兗州事件——調查第1248章 讓他們發財第225章 皇家學堂第842章 佔領升龍城第1771章 提前放出風聲第1046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繼續巡視第325章 兩個皇帝的心思第689章 金帳汗與維齊爾第1277章 戶籍制度改革的目的(七夕節快樂)第628章 李家和兵部第183章 準備第344章 人選與目的第977章 兩地第1716章 朝鮮的‘終結’第1239章 真正的學校——答疑解惑第1678章 親人,好久不見啦第554章 絲綢與糧食第233章 平衡和育人第2章 太子將死第650章 秦肅第594章 風潮第311章 楊栽第616章 齊步走第5章 各自盤算第77章 兩個相關第1245章 真正的學校——教育的目的第1473章 對峙第164章 各種事第1363章 吃飯第879章 視察軍醫所第1696章 終於打消了這個念頭第493章 猜到心思的人第16章 首抄詩詞第762章 大案——採生折割(補昨日欠更)第1787章 工業時代——工會第684章 西域佛教第1288章 傳授兩門技術的緣故和西學課(六千字章節)第1723章 等到奪取埃及後父親再告訴你第986章 抱怨的目的何在第500章 不大不小的動作準備第666章 攻緬——投降第1248章 讓他們發財第418章 封賞與處罰第1469章 攤牌第592章 蓄養奴僕第247章 鄭國公府第1669章 從一個小消息看到的第584章 奴僕第807章 戰安南——張輔第460章 拜祭功臣廟第357章 如何造反第493章 猜到心思的人第620章 課程與世蔭第1413章 託他人之口第881章 一件藏頭露尾的事情第909章 禮儀完全忘在一邊第454章 沙州與京城兩地第1509章 菜市場與捉拿番外7:帝國最黑暗的年代第1082章 歡呼勝利!第145章 卡廷——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