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向父親求助

聽了李芳遠的話,李成桂也有些好奇起來:“那到底明國提了什麼要求?”

李芳遠說道:“明國要求把我,或者是整個李氏家族賜姓朱。”

李成桂有一小會兒沒有說話,然後說道:“就是這樣?明國沒有別的要求?”

李芳遠說道:“父王,難道這不是爲難的要求嗎?”

李成桂笑道:“呵呵,我雖然年紀大了,但是腦袋並沒有迷糊。你以爲我看不出來明國是對朝鮮有什麼謀劃不成?”

李芳遠張了張嘴,卻沒有說話。其實除了之前他和李之蘭等人說的事情,他還擔心明國是不是有什麼陰謀,他有一個模模糊糊的想法,但是不能確定,也不便於和李之蘭等人說,所以剛纔一直沒有說。

然後他想起了被他軟禁在王宮之中的父親李成桂。李成桂雖然惱怒他突然政變,但是太肯定也不希望自己的王朝就這樣毀滅,所以他來和李成桂商談一下這件事情。

李成桂接着說道:“明國對於我朝鮮是有所圖謀的,這毫無疑問。但是不管他們有什麼圖謀,現在對於咱們李氏都是沒有害處的,並且可以幫着你渡過難關,這就行了。”

“你出生的時候,咱們家已經是高麗的勳貴,所以你沒有經歷過多少危險。我不同,我出生的時候,咱們家只不過是蒙古人在圖們江一帶隨便招降的部落之一,周圍都是不懷好意的部落,如果咱們的部落被消滅,蒙古人不會有絲毫的在意的。”

“所以,位的事情是生存下去,沒有什麼比現在生存下去更爲重要的了。我知道,你一定在擔心明國人的圖謀,但是如果你都活不下去,那這些擔心還有什麼用?”

類似的話之前李之蘭也說過,但是對於李芳遠的影響遠沒有李成桂說的話來的大。李芳遠明白,雖然自己動政變推翻了他,他還是自己覺得最可靠、最有本事的人。

李芳遠鬆了一口氣,說道:“我知道了。不過明日還是讓金漢老去一趟,讓他把明國準備付出的東西全部吐出來。”

李成桂點點頭,說道:“雖然必須要接受明國的條件,但是儘可能榨取也是對的。”

然後他又說道:“既然你已經決定接受了,那就可以活下來了。既然能夠活下來了,那麼考慮一下明國人有什麼圖謀就是必要的了。”

李成桂接着說道:“我覺得,你一定被明國要求賜姓朱的事情給完全擾亂了。”

“現在,你需要把派往明國都城的使臣叫過來,問問他明國這段日子到底生了什麼事情,明國那位在繼位以後並沒有馬上決定自己年號的新皇帝都幹了什麼。”

“這些事情或許和明國對咱們朝鮮的事情沒有關係,但是或許有關係,這需要認真的思考了,也需要猜。”

“但是不管怎樣,都要知道明國都生了什麼。”

李芳遠還沒有從被迫改姓中反應過來,就現他的父親已經轉到了下一個話題。

他不得不感嘆自己和父親之間還有很大的差距,然後就遵照李成桂的話讓宮女去告訴侍衛把金漢老叫過來。

李芳遠又有許多問題要請教李成桂,李成桂回答了其中的某些問題,而剩下的沒有回答。

又過了好一會兒,此時已經是後半夜了,金漢老纔來到了這個偏僻的宮殿。

金漢老本來已經躺下睡覺了。今天他太累了,又很緊張,腦袋剛剛粘上枕頭就睡着了。

但是正當他夢到自己加封大君,登上人生巔峰的時候,他被弄醒了。金漢老十分的想火,但是看到弄醒自己的人是宮廷侍衛之後馬上把要說出來的話憋了回去,然後在聽了侍衛的話以後馬上穿上衣服跟着侍衛來到了這處宮殿。

金漢老見到李成桂似乎沒有任何吃驚,他平靜的向李成桂行禮說道:“見過太上王殿下。”然後對李芳遠行禮說道:“見過大王。”

李芳遠說道:“深夜把你叫過來,確實是有很重要的事情。明國在新皇帝繼位之後生了什麼事情?”

金漢老沉默了一下,他不認爲明國生的事情關係重大;就算非常重要,不會緊急到必須今晚知道。

但是他怎麼敢反對呢。金漢老於是說道:“是,大王。”然後把允熥在繼位以後一直到他啓程返回朝鮮之前所有乾的事情都說了一遍。

當他說到允熥實封親王的時候,李成桂有些動作,不過很細微,並沒有引起李芳遠和金漢老的注意。

金漢老又說了允熥利用佛道兩家、重置四輔官、操持開海等事情。

李芳遠聽完了金漢老說的事情以後,見李成桂並無其他話說,就讓金漢老下去了。讓他下去之前,李芳遠又溫言安撫了金漢老一會兒。畢竟,讓他這麼短的時間內連跑王城兩次也確實不太妥當。

然後李芳遠回到這間宮殿,見到李成桂獨自一人坐在宮殿之內,頓時出了一身的冷汗:此時李成桂身邊並無人員看守,如果他趁着這時逃跑的話後果不堪設想!

李成桂看着李芳遠,笑道:“你一定在想我逃跑的事情吧,放心,我不會走的。”

“現在朝鮮咱們李氏的勢力已經很弱了,我在出來與你對着幹,那麼李氏朝鮮估計要亡了,我怎麼會這麼幹。”說道後來,已經是不復一開始輕鬆的話語了。

李芳遠覺得李成桂的話應該是真實的,因爲他並沒有選擇逃跑。李芳遠重新在李成桂身邊坐下來,問道:“父王從剛纔金漢老的話中可有收穫?”

李成桂重新笑道:“嗯,當然有些收穫。看來明國的皇帝志向不小啊。他大概是想把所有能夠到的地方都變成朱家的地盤。”

“看看他怎麼做的:冊封秦王到沙州,冊封岷王到緬甸,冊封英王到東北。東南是大海,西南是烏斯藏,都不適合分封,要不然我估計他會把自己其他的叔叔也封到這兩個地方。”

“並且他不再尋求名義上的臣服,要把所有的蠻夷變得和大明的漢人一樣,爲此他寧願不再對整個國家的完全掌控,而是把權力分給自己的兄弟或者叔叔。”

“我自問做不到這一點。從這方面來說,他已經是自從周代已來無可比擬的皇帝了。”

第1490章 如何對付傳教士第1760章 開羅——自稱國君第1412章 接見——建築與雕塑第1316章 金融改革——兌換第63章 舊的結束第1421章 大喜之極與大悲之極第927章 選擇這麼一間屋子接見他們兩個的緣故第1507章 蘇州驚變——勸說第691章 猜到第383章 徐家與文官第1404章 醫生的名字與偉大的豌豆第1727章 格致院奇奇怪怪的東西第315章 齊夜話第362章 撤退第1756章 開羅——‘說服’他們第1101章 戰烏魯木齊——終了第336章 縮短孝期與浮現第1749章 如何勸說阿方索同意水師助戰第1299章 簡化字第246章 接旨第836章 多邦城——強攻第355章 齊王府之亂第1213章 來頭第611章 馬匹與徐第1145章 接見宗喀巴(二)第27章 景隆之謀第1800章 護衛統領與拜見朱榑第1310章 酒樓突發事件第1542章 印度之戰——孟加拉人的謀劃第206章 目的第1229章 不要着急第943章 兩個囑咐第249章 烏龍第1521章 勸說第638章 三地的糧食第270章 飛快的革新番外1:四百年後的世界第1063章 決戰——全寧衛第763章 李家子弟第123章 兗州事件——疑點第212章 以一人敵一羣第1425章 抵達京城第15章 賜名朝鮮第274章 軍校改革第584章 奴僕第1716章 朝鮮的‘終結’第1045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路上視察第1089章 血色(一)第1074章 決戰——包圍與中心開花第1095章 更加瘋狂的計劃第695章 不必上朝上學的早晨番外6:體育課的重要性第1267章 七月第1803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漢洲局勢第1497章 蘇州驚變——蕭家談話第1031章 最慘烈的一戰——累番外11:帝國政治制度——縮水的皇帝與養老的議會第337章 拜訪魏國公府第1298章 薛熙揚的任用(五千字章節)第351章 欲廢朱榑第360章 發兵濟南第709章 有共同點的談話第1042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沙迷查幹第480章 懈怠彈劾第443章 北巡——返程黃金命名與封賞第402章 吳橋第980章 唱戲第1486章 不公平第1125章 傅安(二)第473章 親子第788章 大案——物件第507章 秦淮第1028章 最虛弱之時第1475章 恭賀第817章 戰安南——兩個民族第552章 人選和人員到齊第937章 其它第565章 道理第1543章 印度之戰——包圍第1063章 決戰——全寧衛第1780章 格致院視察——對張學熙的賞賜第1134章 甘州城之危第600章 三家第1116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預想面對失敗的選擇第1557章 視察五城學堂第338章 出嫁與江浙第737章 色目後裔第1071章 決戰——騎兵第1100章 戰烏魯木齊——死難第1125章 傅安(二)第1161章 事情第1139章 拼殺與首次上陣第1067章 決戰——懷來衛第1408章 接見——家屬區第312章 舉賢令與開始第895章 我來也前傳(祝書友們正旦快樂!)第957章 接連故去第1277章 戶籍制度改革的目的(七夕節快樂)第1704章 絕對不正常第383章 徐家與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