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建議與謀劃

李芳遠問道:“那對於朝鮮?”李成桂對於允熥的稱讚讓他心煩意亂,他急切的想知道允熥想對朝鮮怎麼辦。天籟小說

李成桂說道:“哈哈,朝鮮不是蠻夷,所以明國的皇帝採用了另一種方法。賜姓朱,是想把咱們家變得和明國的皇族一樣吧,不過也說不好。你上表,請求把我的小女兒,你的小妹妹送給明國的皇帝爲妃子。”

“已經駕崩的朱元璋就曾有過朝鮮妃子,所以你上這個表也不算突兀。”

“如果明國的皇帝同意了,那他估計是想和蒙古人一樣,通過聯姻控制朝鮮,還有瓦解高麗;如果他不同意,那麼看他之後如何回覆,就知道他想幹什麼了。”

“還有,你注意明國會不會拉攏朝鮮的豪門。朝鮮和明國不同,朝鮮的豪門勢力太大,明國的皇帝如果注意到了朝鮮,不可能注意不到朝鮮的豪門勢力大這件事情。”

“你一定要記住,不管明國的皇帝爲了什麼拉攏豪門,對咱們家,不管是叫做李家還是朱家,都不是什麼好事。一旦豪門都被明國籠絡去了,那麼明國可以隨時廢立咱們的王位。”

“一定不能允許朝鮮的豪門和明國人聯姻,不管明國要求什麼,一定要保證朝鮮的獨立。只要能保證朝鮮的獨立,就有李家的未來。”

李成桂說到這裡,猛然停下並且咳嗽幾聲。李芳遠馬上上去給他捶背,拿出給李成桂預備的藥給他付下,又大聲命令宮女去叫太醫。

好半天,李成桂才緩過來。他接着說道:“你的兒子一定要和豪門聯姻。但是不要選最大的幾個,他們是拉攏不過來的,選次一些的。”

“還有,完成對全國的整頓以後,馬上出兵去進攻東北部,把那裡變成朝鮮的咸鏡道。不管到何時,開疆擴土都是凝聚人心的好辦法。”

“現在鴨綠江一線的邊界已經確定,不好再侵佔過去了;然後又是長白山,翻越長白山的話,估計十個人能有一個活着到達奴兒干就不錯了,不能走這條道。”

“所以只有圖們江一帶可以擴張了。”

“原本我還不擔心,也不着急,畢竟明國的皇帝太忙了,不可能整天盯着東北;但是現在英王實封,如果不抓緊的話,一旦那裡被英國佔領,那麼咱們就徹底失去了擴張的機會了。”

“李之蘭和他的部下大多都是女真人,讓他們去永興郡,試着招降當地的女真人,一定要比英王的動作快。”

“咱們既然享大明親王禮,又姓了朱,那和英藩國是一樣的,咱們提前佔領的地盤,英藩國是不能再佔領的。”

說道這裡,李成桂似乎再也支撐不住了,他的身體本來就不好,要不然也不會輕易被李芳遠政變成功。

李成桂最後說道:“我現在沒什麼可以囑咐你的了。只是注意,不要太過相信任何人,所有人都有可能騙你。你要學會分清什麼樣的人在什麼樣的問題上能給出不偏不倚的建議。”

說完這句,李成桂不再說話。李芳遠馬上把等在門外的太醫叫進來,讓他給李成桂診治,然後自己走出這處宮殿,囑咐尚功認真照看李成桂,然後離開了。

==================================================

就在李芳遠急匆匆找侍衛把金漢老叫來,金漢老還處在熟睡當中的時候,楊本對朱觀說道:“你四年前曾經來過漢城是不是?”

朱觀說道:“是,大人。”

楊本說道:“那你對於漢城的大街還熟悉嗎?”

朱觀說道:“還算熟悉。四年前我來的時候拜訪了不少的朝鮮的大臣。”

楊本說道:“那你能夠找到李芳遠的岳家驪興閔氏在漢城的府邸嗎?”

朱觀馬上說道:“能,當然能!驪興閔氏是朝鮮望族,又親近李朝,我去過他們在漢城的府邸。”

楊本聽說他認得驪興閔氏的府邸,頓時很高興。不過他並未把高興顯露出來,而是說道:“那好,現在有一件事情要交給你。”

說着,他拿出一個信封,然後接着對朱觀說道:“你明日一早就去驪興閔氏的府邸拜訪,然後把信封交給他們。記住,必須是驪興閔氏的自己人,不能是任何外人,也不能是僕人。”

朱觀覺得這個事情有些莫名其妙,他根本不知道生了什麼事情。於是問道:“楊郎中,倒底是什麼事情,這麼神秘?”

楊本說道:“沒什麼,就是有人給驪興閔氏寫了一封信,然後託咋們轉交而已。不是什麼大事。”

朱觀還是覺得不對勁,但是見楊本沒有其它的話說了,答應道:“是大人,我一定轉交。”然後退下。

==================================================

第二天一早朱觀就出了。楊本剛剛把他送走沒多久,就有下人通報:“大人,朝鮮國金漢老來了。”

楊本讓金漢老進來,然後自己站在屋門口迎接。

二人在屋子裡寒暄一陣,然後分賓主落座。

楊本先說道:“金大人一早就過來了,是否是貴國的權知朝鮮國事李大人已經接受了賜姓之事?”

金漢老雖然聽到楊本對於李芳遠的稱呼有些鬱悶,不過還是說道:“我國權知朝鮮國事李大人慾問楊大人,到底是賜姓給我權知朝鮮國事一人,還是李氏?”

楊本說道:“是全部李氏族人。”

金漢老知道了這件事,默默記下,又說道:“貴國一定要賜姓給我國權知朝鮮國事李大人,難道就只有要求,沒有任何其他的賞賜?”

楊本說道:“當然會有賞賜。”然後他說了一些準備賞賜給朝鮮的東西。

金漢老一聽,這不就是平時明國對於朝鮮的賞賜嘛,完全沒有特殊之處。

金漢老說道:“楊大人,我的意思是大明對於這次事情可有其他的賞賜?”

楊本說道:“賜我大明國姓給權知朝鮮國事李大人本就是賞賜,又正式冊封權知朝鮮國事李大人爲朝鮮國王,也是賞賜,難道還需要其他的賞賜不成?”

金漢老馬上開口說道:“……”

楊本不急不緩的說道:“……”

二人接下來又說了許多,楊本就是不說還有其他的賞賜,反覆狡辯。金漢老覺得自己面對的根本不是明國的禮部的官員,而像是一個軍隊中的老油子,或者是精明的生意人。

一直到中午,金漢老都沒有達到自己的目的,最終他只能垂頭喪氣的返回景福宮。

第257章 從頭到尾第1715章 她答應了番外14:大辯論下第767章 大案——衝着誰來第1302章 簡化字最後第197章 爲帝初上朝第1504章 蘇州驚變——決斷第814章 雷州第824章 戰安南——結果第1720章 退休第1327章 漢洲攻略(二)第1306章 都督同知第1400章 點評與《古文尚書》第53章 麪館以及徐家初出場第656章 岷王——孟養的最後一天第682章 威信和武藝課第280章 心得第493章 猜到心思的人第987章 不得不應酬啊第307章 祖宗們第1388章 會面三件事第1328章 南洋風雨——借錢打仗第1045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路上視察第1365章 誰決定第1436章 你是皇太子第99章 通知第1034章 祭奠與論功第240章 蛛絲馬跡和蓋棺定論第421章 浮現第1492章 蘇州驚變——親情與籌錢第759章 南巡——相關之事第171章 上朝第1774章 文坻第二事——三浦友臻第704章 晚會第1054章 最終決戰——猛獸夜襲第1237章 真正的學校——開學第1465章 爲了流傳第369章 京城的反應文章相關第18章 重陽節——寶鈔之一第1043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兵力比第1448章 印度攻略—提出第373章 在東平州第785章 大案——發現第906章 充分發揮價值第1354章 南洋風雨——各自的想法第1756章 開羅——‘說服’他們第803章 還是瓊州第1006章 被奪取的烏魯木齊(中)第1166章 前所未有的重要事情第541章 繼續召見第1506章 蘇州驚變——塵埃落定第947章 買首飾第592章 蓄養奴僕第1252章 農業改革——試點第1344章 南洋風雨——帶路黨第1177章 演戲第1681章 束手就擒第421章 浮現第1312章 船與人到京第1713章 劍指……第1467章 遲遲未到第1276章 赦免和規矩第814章 雷州第1799章 文垣的北巡第528章 高燧婚禮第586章 五皇子第557章 我來也第819章 戰安南——登陸第297章 命婦第1131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絲綢之路北線的意義第1315章 金融改革——金本位第500章 不大不小的動作準備第771章 大案——繼續第953章 婚姻第730章 對安南的正式決定第1167章 曙光第58章 ……陰謀——插敘第216章 梅殷夫婦第1190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登陸第346章 後續處置與反應第113章 出行第1185章 什麼菜第406章 德州之戰——預料不到的意外第320章 內宮貪腐案(四)第784章 大案——抄檢高家第1783章 格致院視察——爲女兒高興與長相第99章 通知第452章 接見使者——南洋、西洋第351章 欲廢朱榑第949章 兒子與非親生母親第18章 重陽節——寶鈔之一第504章 黃淮奏報第1551章 印度之戰——對策第40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允熥及其他第1545章 印度之戰——援兵第1679章 攻打德里城第1738章 出人預料的變化第810章 戰安南——出發前第1192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神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