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接旨

金漢老對李芳遠說道:“大王,我反覆與明國使臣交談,但是他只是說除了慣例的賞賜,並無其他的賞賜。”

李芳遠說道:“既然如此,那就算了,不能顯得咱們朝鮮太過貪婪了。並且本來就是已經答應正式接受賜姓了。能有其他的賞賜是幸運,沒有也不必苛求。”

“你打聽了嗎,明國到底是賜朱姓於我一人,還是我整個李氏?”

金漢老說道:“楊本說了,是賜姓給大王一人。”

李芳遠皺眉。他大概是想了什麼,不過並沒有說出來,而是說道:“那你下午再去一次安置明國使臣的驛館,告訴他們,我接受了賜姓之事,明日就讓他宣明國皇帝的旨意吧。”

“等你將此事告知明國使臣之後,就去禮曹判書衙門告訴他們預備接旨的事宜。”

金漢老答應道:“是,大王。”

李芳遠接下來又留金漢老用了午飯,然後才讓金漢老離開。

李芳遠又獨自待了片刻,然後返回景福宮後宮。明日賜姓並且正式冊封他爲朝鮮國王,他的妻子靖寧翁主閔氏也要出席,他要告知她明日做好準備,並且囑託她一些事情。

李芳遠也打算看一看自己的兒子。李芳遠的前三個兒子都在出生之後不久就夭折了,這給李芳遠留下了十分可怕的印象,所以他對於自己的兒子也十分在意。這些天他即使這麼焦慮,每日也會去看看自己的幾個兒子。

但是李芳遠今日回到後宮之後並未馬上找到閔氏,宮女說道:“大王,剛纔閔無疾公子來見翁主,翁主正在與他會面。”

閔無疾是閔氏的弟弟,他們見面倒是也很是正常,李芳遠也沒有在意,只是囑咐宮女在閔氏回來以後告訴她此事,然後自己去前朝處理政事。這些天他一直沒有心情來打理這些事情,並且也沒什麼大事。

晚上李芳遠見到閔氏,囑託完事情之後,與她在一起用飯。閔氏抱着嫡長子李褆,笑呵呵的給李褆餵飯。

李芳遠本來有心事,一直心不在焉的,但是閔氏一直十分高興,讓李芳遠很是奇怪:從剛纔他囑託她事情的時候閔氏就很高興的樣子。閔氏也是經歷過不少事情的人,若是一點小事笑笑也就過去了,怎麼會一直這樣高興呢?

他忍不住問道:“你有什麼高興的事情?從今日晚上我見到你開始,你就一直這樣高興。”

閔氏忍不住笑着說道:“殿下,今日大明的使臣,前次來過一次的禮部主事朱觀給我的二哥無疾帶來了一封書信,是山東閔氏的書信。”

“山東閔氏的當代家主閔林俊給在信中寫到,承認了我們驪興閔氏是山東閔氏的分支!”

“這真的是太好了。咱們朝鮮那麼多家族都聲稱是大明的那些聲明顯赫的人物的後代,只有我們驪興閔氏得到了本家的承認,真是太好了。”

原來此時朝鮮人和後世一樣,一直想和華夏的名人有關係;不過此時他們還不敢宣稱孔子是朝鮮人。

所以他們採用另外一種方法來和華夏的名人套上關係,那就是宣稱自己是某個華夏名人的後代。當然,也許他們並不是瞎說的。

驪興閔氏就一直聲稱是閔損的後代。閔損,字子騫,孔子門下七十二賢人之一,以孝順出名,事蹟進入了二十四孝之中。

現在閔損的直系後代承認了驪興閔氏也是閔損的後代,這讓身爲驪興閔氏的閔妃非常高興。正如她所說的,只有驪興閔氏得到了華夏本家的承認,這相當於擡高了驪興閔氏的門第,她怎能不高興呢!

這當然是允熥想出來的方法。允熥不想在拉攏朝鮮豪族上花費太多,但是又要拉攏他們,於是就想到了承認他們是自己聲稱的華夏名人後代的辦法。

這種事情惠而不費,既讓他們感激,也能讓這些朝鮮豪門和大明扯上關係。

並且對於允熥來說也是十分簡單的,他只需要派人到山東找到閔氏當代的主家,然後說可以讓閔損陪祭孔廟,並且給予閔家一個世襲的翰林院的官職就行了,就像是顏家一樣。

閔家當代家主閔林俊馬上就同意了,然後寫下這封信讓允熥派去的人帶回。

允熥然後讓楊本帶着信來到朝鮮,並且讓朱觀交給驪興閔氏的人。接下來就是李芳遠看到的情況了。

李芳遠雖然和李成桂相比仍然差的不少,但是昨日李成桂剛剛提醒過他要防範明國拉攏朝鮮的豪門,所以頓時懷疑這是明國的拉攏策略。

但是李芳遠思考了一下如何避免這種拉攏之後卻現自己沒有任何辦法。

人家願意認祖宗,他還能阻止不成?今後他們爲了顯示自己確實是某個名人的後代然後去明國祭祖,他還能阻止不成?

所以李芳遠十分煩躁,吃到一半的飯不吃了,扔下碗筷大步走了出去,讓閔氏很是詫異。

李芳遠不願意遇到什麼事情都去求助自己的父親,所以獨自思考如何防範明國對於朝鮮豪門的拉攏。雖然仍然沒有找到對於允熥這一招的辦法,但是總也是有些收穫。

第二天李芳遠很早就醒來了。他看看時間,到該起來準備的時候也差不了多久了,於是起牀先練了一下武。他也是從小練武的人。

等到了時間他換上衣服,進行接旨之前的儀式。

捱到快到中午的時候,楊本手捧聖旨來到景福宮門口。

楊本在規定的位置站定,然後說道:“權知朝鮮國事大臣李芳遠接旨。”

李芳遠緊握了一下拳頭,然後跪下說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芳遠是十分不願跪下的。之前他也跪過一次,就是朱元璋選定朝鮮爲新國家國名的時候。從哪以後他就想一定不再跪明國的聖旨。但是今日他還是不得不跪下,這讓他十分憤懣,卻又無出排解。

李芳遠的身後所有在場的朝鮮大臣也都跪下了。

楊本打開聖旨,說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朝鮮國王王昌(末代高麗王)昏庸無德,今廢其王位,特賜權知朝鮮國事大臣李芳遠爲朱姓,並加封朝鮮國王,欽此。”

李芳遠面無表情,說道:“臣朱芳遠接旨。”然後站了起來。

誰知楊本好像變戲法似的,又從懷裡掏出一份聖旨,說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聞權知朝鮮國事大臣李芳遠其妻爲孔聖人七十二賢徒之中閔損之後。既是賢良之後,必是溫婉知禮。今加封權知朝鮮國事大臣李芳遠之妻,靖寧翁主閔氏爲朝鮮王后,欽此。”

李芳遠,不,現在該叫做朱芳遠了。他頓時就呆在了原地。

閔氏則是在一愣神之後馬上高興的說道:“臣妾接旨。”

朱芳遠現在也緩了過來。他看着面前的大臣,眼中閃過一絲狠厲,但是馬上又轉變成無可奈何的神情。因爲大明立國未久,朝鮮又是新立,所以還沒有過什麼定例。

並且大明的皇帝直接冊封王后,實際上對於朝鮮,對於他來說也是一種榮譽,所以後邊的大臣們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反應。

按理說他也不應該有什麼不高興的地方,除非朱芳遠想廢后;但是朱芳遠現在並無廢后之意。

但是,朱芳遠感覺到這是大明打算進一步控制朝鮮的舉措,雖然他沒有什麼證據。

他十分想拒接聖旨,但是又不敢。一是如果這個聖旨不接,那麼前一個聖旨未必可以接,那麼他就完蛋了;二是,如果他拒接這個聖旨,一定會惹得驪興閔氏不高興。現在驪興閔氏是朱芳遠最重要的支撐者,朱芳遠不敢得罪他們。

朱芳遠站起來從楊本手裡接過聖旨,閔氏從楊本手裡接過聖旨。

楊本彎腰行禮說道:“見過朝鮮國王、王后殿下。”

朱芳遠馬上扶起他,笑着說道:“楊郎中何必多禮。”但是他心中毫無笑意。

不過一旁的閔氏太高興了,包括遠遠的跪着的閔無疾、閔無恤兄弟也都很高興:聖旨上可是說‘既是賢良之後,必是溫婉知禮’的,那以後誰敢瞧不起驪興閔氏?恐怕驪興閔氏的女孩兒都會被搶着要娶回家。

朱芳遠又與楊本假模假樣的說了幾句話,然後邀請他參加宮廷晚宴。

邀請大明的使臣參加晚宴也是慣例了,楊本也就笑着答應了。朱芳遠又安排了幾件事情,然後推說自己身子不適返回景福宮。

但是他卻並未返回自己的寢殿,而是又來到了關押着李成桂的殿閣。

可巧此時李成桂也並未休息,他看着已經壓抑不住氣憤的朱芳遠說道:“今日生了什麼?你這樣生氣。大明又有什麼要求?”

朱芳遠說道:“父王,明國,他們又作了其它的事情。”然後朱芳遠就把昨日山東閔氏承認驪興閔氏爲閔損後代,以及今日加封閔氏爲王后的事情都說了一遍。

李成桂思量一會兒,說道:“看來大明這次是真的想要插手朝鮮的事情了,就好像隋煬帝、唐太宗、唐高宗做過的一樣。”

“並且這次他們採用了完全不同的辦法,沒有使用軍隊來做這一切。”

“這對於咱們李家,不,是咱們朱家,到底是好是壞不好說。我想你一定準備把全族人都變成朱姓了吧?”

朱芳遠點點頭。這一點他還是能想到的。春秋時期晉國國君改荀氏族人分別爲中行氏、智氏、程氏,將強大的荀氏四分五裂的歷史他還是知道的。他們李家必須保證一個姓氏。

李成桂接着說道:“我現在也沒有太多可說的事情。你只是要記住,不要讓豪門都被籠絡走。其他的,我現在也沒有想起來。”

“你儘快去按照昨日我說的去試探一下吧。現在知道的太少,沒法兒猜測明國皇帝是到底想怎麼辦。”

朱芳遠見李成桂現在也不知道如何應對,也覺得現在知道的太少了。他向李成桂告辭,然後返回自己的書房寫下了昨日李成桂讓他寫的請求進獻自己的妹妹爲皇妃的事情。

然後他把一名十分善於蒐集情報的親信,名叫朴正熙的叫來,並且對他說道:“等明國的使臣返回明國的京城的時候,你作爲代表孤感謝明國皇帝的使臣去明國的京城。”

朴正熙高興的說道:“是,殿下。”這可是美差。

朱芳遠又盯着他說道:“你記住,明國自從先帝駕崩已來生的所有事情都要事無鉅細的記下來,最好是把所有的邸報都帶回來一份。”

朴正熙這回知道朱芳遠是有任務交給他了,不是因爲他這段時間勞苦功高而獎賞他。心裡略微有些失望。

不過他馬上打起精神說道:“是殿下,臣定不辱命。”

朱芳遠笑着說道:“行,你去吧。”朴正熙退下。

晚上朱芳遠當然是親自出席了招待明國使臣的晚宴。朱芳遠盡力把氣氛搞得熱烈一些,楊本等人也是應和着,漢城的朝鮮大臣知道危機已經過去了,也都放鬆起來,所以場面十分熱鬧。

接下來幾天,朱芳遠多次召見明國的使臣,並且賞賜了許多東西給他們,讓所有的使臣都很高興,包括楊本,雖然他也警惕着。

之後,就到了明國的使臣回國的時候了,他們還要回去向允熥覆命,不能太晚了。

他們返回那天,朱芳遠親自把明國使臣送到漢城城門處,並且讓自己已經改名朱和的叔叔把他們送到仁川港。讓明國的使臣都是受寵若驚。

不過朱芳遠把他們送出漢城之外以後,卻是罵了一句說道:“真是一幫混蛋!”金漢老等人都在旁邊,都聽到了,但是他們都裝作沒有聽到。

朱芳遠隨即把他們甩在腦後,對金漢老等人說道:“馬上派出使臣去所有的郡。過了這麼久了他們應該已經知道孤受封爲國王的事情了,也該招納他們了。”

“並且悄悄準備在永興郡囤積糧草。明年初孤要親征圖們江!”

第1249章 解釋第1460章 爵位改革——對勳貴第101章 玻璃第1794章 姐弟感情與插曲第1148章 佛教爭端第1547章 印度之戰——雙方的準備第911章 必須不能守寡(補昨日欠更)第97章 憐子如何不丈夫第1758章 開羅——驅趕出城第519章 變革杭州第506章 派出所和下一步第1716章 朝鮮的‘終結’第94章 講武堂——第一堂課第1160章 平陽昭公主第716章 新錢第1127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準備面聖第906章 充分發揮價值第1351章 漢洲攻略(十四)第1778章 竟然有人在研究水火之力第352章 得知真相第226章 東西藩國第1321章 金融改革——長遠利益第424章 驚動第470章 對聯第705章 大事件的開端第680章 三清第1683章 屠戮與生擒第1709章 驚天霹靂第1315章 金融改革——金本位第974章 問題第1048章 最終決戰——想不到破敵之策啊第1795章 文垣的太子妃第173章 張彥方第126章 兗州事件——最後抓人第709章 有共同點的談話第1755章 開羅——潛入第388章 出征與陰謀第1673章 三日後第926章 場地乾清宮第265章 突然的請求第571章 朝鮮勞動力第123章 兗州事件——疑點第800章 大案的中止——公審和處決第1494章 蘇州驚變——推脫第1663章 巴布納——跟隨薩爾哈的理由第1259章 翻開新一篇第29章 子澄入彀第1071章 決戰——騎兵第二五零章 兄妹出宮第1785章 工業時代——工人的待遇第1693章 什麼,朝鮮改立世子?第514章 偉大的管子第604章 對西北衛所第744章 不同的麪館第783章 大案——李家的決斷第1312章 船與人到京番外11:帝國政治制度——縮水的皇帝與養老的議會第1731章 兒子要走了很傷心第1144章 接見宗喀巴(一)第1179章 又是回京第197章 爲帝初上朝第195章 新位置第1章 混亂的穿越者第938章 黎澄第1070章 決戰——槍斃第750章 西南與西北第670章 攻緬——殺第1508章 蘇州驚變——結束第1316章 金融改革——兌換第121章 兗州事件——誰第659章 攻緬——沐昂和那羅塔第1807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推恩西南第379章 兩地的變故(五)第1453章 孩子—教育一第772章 大案——特別的時刻第690章 去元取蒙古第1346章 南洋風雨——三寶壟守城第1001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253章 第一堂課第572章 進剿女真第715章 攀登新高峰第919章 初議改封孔氏第1140章 臨危第344章 人選與目的第512章 軍中與繼續整頓第329章 保護軍婚條例第1117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破城第264章 路遇第715章 攀登新高峰感謝和求訂閱第344章 人選與目的第734章 武鄭敏瑤舉蘭福第856章 南定——提要第70章 寶鈔戰爭——應天府誤事第441章 北巡——扶桑第583章 親人第529章 喜脈第156章 兩家第143章 戰——安全第551章 海務院和新市舶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