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烏龍

李續賓說道:“我家主人想請你家的二兒子到京城與我家的少爺,就是前些天我們從村子裡接走的少爺,一起上學讀書。我家主人說了,一定讓他的吃穿用度與我家的少爺一樣。”

雖然他話說的隱晦,但是於勝還是聽出了他的意思:就是讓他的二兒子於誡幹一個類似於書童的活兒。

如果真的是這樣也不錯,獻出去一個兒子讓全家的日子都過得不錯,這是大多數家庭都能做出的選擇,只要他們兒子很多。

但是華夏的農民都是多疑並且狡猾的,所謂的民風淳樸都是因爲他們沒有見過某種騙人或者賺錢的手段而已。但是拐賣小孩兒的事情可是由來已久,雖然面前的這些人都是衣着考究,光衣服的價值就過了他們全家的價值,但是於勝因爲不知道他們是什麼來路,還是很懷疑。

於勝繼續問道:“你們的主家是什麼人家?”

李續賓一看就知道自己不說他們肯定不會答應的,又不是餓死人的時候,誰會願意不明不白的讓自己一個才幾歲大的兒子跟着別人走?

李續賓只能小聲說道:“我們是鄭國公府常家的人,你的鄰居家被接走的小孩就是我們常家的小少爺,因爲一些原因流落到了民間。”至於具體原因肯定不會解釋了,並且李續賓也不知道具體原因。

於勝不出所料的驚呆在了原地,他一輩子也沒想到自己會和大明最頂級的勳貴的人家打交道。即使是小村莊,也是聽說過鄭國公常家、魏國公徐家、曹國公李家,還有已經被滅掉的韓國公李善長家的。

但是於勝楞了一會兒以後說道:“我怎麼知道你們說的是真的?而不是藉着常家的名聲騙人?”

李續賓不耐煩的說道:“那我先給你五十貫錢,供你家大兒子讀書,也供你家三、四兒子開蒙。你要是實在不放心,你帶着你家的二兒子跟着我們去一趟京城不就得了?”

“讓你進鄭國公府看看,省的一直疑心我們是騙子。”

於勝聽完了李續賓的話,心下思索:‘我一個大人只要小心些,不怕他們把我給拐了;再說了一個壯年漢子加一個小孩子也不值五十貫錢。’

‘若是大戶人家要蓄養奴婢,斷沒有用一個壯年漢子的事情。並且我也可以讓宗族裡邊有過秀才功名的人幫着注意着,要是我沒有回來就讓親戚去告狀。’

實在是五十貫錢太多了,於勝一輩子見過的現錢加一塊兒也沒有五十貫錢,所以即使有些危險,他也願意冒險。

於勝把他們迎進院子裡,端凳子過來讓他們坐下,並且說道:“我家簡陋,屋裡邊兒容不下各位官人。”

這時於胥從屋子裡走了出來,見到李續賓這些人,問於勝道:“怎麼,家裡有客人?”

於勝含含糊糊的說道:“嗯,有幾個客人。”然後轉過頭對李續賓他們說道:“這是我的本家,名叫於胥,有秀才功名的。”

李續賓報之一笑。他知道於勝這是在告訴自己他們家也是有人的。但是李續賓纔不會在乎一個秀才,要是舉人還差不多。

於勝又跑到後院和自己的老婆池氏說這件事情。

池氏正在和於胥的妻子柳氏說着養育孩子的經驗,然後突然於勝就推門進來了。

柳氏趕忙站起來說道:“大伯。”

於勝說道:“嗯,弟妹,我找我家婆娘有些事情。”然後就拉着池氏走到一旁,並且小聲和她說了這件事情。

池氏的反應和於勝一樣,不願放棄這麼一個讓自己家被先生讚揚的大兒子繼續在家裡讀書以及家裡得到一筆鉅款的機會,但是又怕這是拐騙小孩的事情。所以夫妻兩個商量之後決定讓於勝陪着二兒子於誡跟着他們去京城。

李續賓催的很急,所以於勝和他婆娘決定明日就出。李續賓他們可以另找住處,不需要於勝考慮;然後他想起自己的族弟於胥,和他說了這件事。

於胥當然反對送自家的人去人家家裡當下人的,但是他也知道於勝家裡家境不好,勸說了幾句於勝不聽,他也只能不勸了。

但是就在於勝和於胥說話的時候,突然屋外傳來了什麼聲音。於勝打開門,然後腦袋一疼就人事不知了。

羅副千戶親手打暈了於勝之後,又打暈了於胥。然後他回頭對費彬等人說道:“快點兒,儘快擒下他們。”

他說這個話的時候,費彬他們已經拿下了李續賓他們四個。李續賓他們雖然是常在外行走也學了一些粗淺的武藝,但是畢竟和錦衣衛專業人員比不了,雖然比普通百姓多堅持了一會兒,也迅的被拿下了。

錦衣衛一看他們懂些武藝,下手較重,全部都打暈瞭然後先綁上再說。

但是對於不懂武藝的普通人他們下手還是輕一些的,並且他們在外邊看了一會兒覺得這家人有可能是與這些他們認爲是騙子的人毫無關係的,所以打暈之後隨意的綁上。

對於兩個女子,他們還是有憐香惜玉之情的。並且他們在外邊偷聽到了幾句話,覺得這家人也是要被騙的人家,所以確定了她們沒有威脅以後就用隨身帶着的細鐵鏈箍住了她們的腿就罷了。

但是這時候,李續賓他們在與費彬搏鬥的時候大聲叫喊引過來的人都拿着傢伙什過來了。現在已經是夏收早過去了,雖然地裡邊還種一點菜,但是村裡還是有很多人的。

那個時候的鄉下的村莊還是很團結的,聽到於勝家裡有喊叫聲,大家紛紛過來。

不過這些人在看到費彬亮出的東西之後馬上就蔫了,因爲費彬亮出了錦衣衛的腰牌!

話說雖然這五六年在京城以外的地方基本上見不到錦衣衛的身影了,但是普通百姓都記住了錦衣衛的牛逼。

現在看到是錦衣衛辦案,頓時大家就不敢吱聲了。在老百姓的心中,錦衣衛辦的都是驚天的大案子,他們不敢有所牽扯。

嚇走了普通百姓,費彬滿意的笑了笑:‘看來老百姓沒有忘了錦衣衛嘛!’然後轉身走進院子裡。

羅副千戶看着李續賓的樣子像是領頭的,所以讓人用水把他潑醒,打算先審問他。

李續賓醒來之後現自己被綁住了,馬上叫到:“你們真是好大膽,知道我是誰家的人嗎?”

羅副千戶笑道:“我不用知道你是誰家的人,那對我們來說沒有多大用處。”

“你只需要交待你們是從哪來的,爲什麼要騙鄭國公府就可以了。多餘的話不必說。”不過羅副千戶雖然笑着,但是任何人看到了羅副千戶的笑容絕對不會覺得高興的,多半會渾身涼。

李續賓說道:“我們就是鄭國公府的人,怎麼說我們是騙人呢?”

羅副千戶呵呵笑道:“現在還在裝傻?”然後李續賓就覺得自己的腿劇痛,禁不住大聲的喊了出來:“啊啊啊!”原來羅副千戶一腳狠狠地踩在了他的小腿上,雖然並未踹斷他的腿,但是也是難以忍受。

羅副千戶覺得自己的這個開胃菜還不錯,轉過頭對費彬說道:“接下來你來審問吧,一定要把什麼都問出來!”

費彬當然願意,這又是一份功勞,雖然對於羅副千戶來說作爲這次的總指揮這份功勞有沒有無所謂,甚至就是審問幾個人販子還跌份兒,但是對於費彬來說可不是這樣,所以他興高采烈的來審問了。

羅副千戶走進屋子四處看了看,又來到了關着兩個女子的屋子。

他一走進屋子,兩位留在這裡看守她們,還有被打暈綁起來的於勝和於胥二人的錦衣衛的兵馬上說道:“見過副千戶大人!”

兩個女子自然是十分害怕的,不過柳氏聽到‘見過副千戶大人’這幾個字以後還是十分驚訝的說道:“你們是官府的人?”

羅副千戶說道:“我們當然是官府的人,我們是錦衣衛。”

一旁的池氏這時好像是忘記了害怕一般,也說道:“錦衣衛不是都辦大案嘛!來抓我們這樣的小老百姓幹嘛?並且我們也沒有犯王法!”

羅副千戶因爲現在還不確定她們家到底與那幾個騙子有沒有關係,所以他也不敢說死,而是說道:“錦衣衛辦案,你們無知民婦豈有置喙的餘地!”

羅副千戶又對柳氏問道:“你懷裡抱着的小孩是你的孩子嗎?”

柳氏聽到他的話,馬上緊緊地抱住自己的孩子,並且警惕的說道:“這當然是我的兒子。你想幹什麼!”

羅副千戶說道:“我聽你是杭州口音,怎麼會在這裡?”

柳氏說道:“這是我家的族人家裡,我們在這裡串親戚來了。”

羅副千戶又問了幾句話,柳氏雖然聲音有些顫抖,但是一一作答。

羅副千戶覺得她說的話雖然不太尋常,但是也算的上是合情合理。並且他看得出柳氏沒有說謊,就沒有繼續追問,而是隨口問道:“你家孩子有大名了嗎?”

柳氏抱着自己的兒子,說道:“當然有大名,我兒子叫做于謙。”

羅副千戶聽了這個名字毫無反應,改問池氏道:“你們今日都幹了什麼事?那幾個人來你們這個院子到底說了什麼?”他看出池氏應該是這家的女主人了,所以問她。

池氏因爲處於害怕的時候,聽到問話,馬上把自己今天知道的事情都說出來了。

在池氏說話的時候,羅副千戶一直在注意着她,認爲她沒有說假話。

但是聽了池氏的話,羅副千戶頓時就心往下沉:‘難道我們是搞了一個大烏龍?’

等到池氏的話說完了,羅副千戶又問了幾個問題,池氏一一作答。

羅副千戶正想要再逼問幾句,這時費彬跑過來,小聲對羅副千戶說道:“羅副千戶。”

羅副千戶站起來跟着他來到了一旁,費彬有些驚慌的說道:“大人,好像,咱們搞錯了。”

然後他說道:“這幾個被抓住的人,可能真的是常家的人。”

“我們在他們那幾個人身上找到了常家下人的東西,雖然有可能是從常家偷的,但是不太像。”

“我們問了他們是來幹什麼來了,他們說是前一陣子從曹家接走了常茂的兒子……,……,然後今日剛剛和那個叫做於勝的人商量妥當。”

羅副千戶一陣沉默,然後一腳踹在牆上,把牆踹了一個窟窿,罵道:“什麼狗屁事兒這是!”

然後說道:“咱們帶着這幾個常家的人,還有這個叫做於勝的,還有他的二兒子回京城,把事情和人證、物證都和指揮使大人說清楚。”

費彬說道:“是,大人。”然後下去準備去了。

羅副千戶還是覺得這次的事情十分荒謬,並且你鄭國公常家瞎說常茂的兒子從哪來到底是爲了什麼?真是莫名其妙!

鄭國公府的四名下人都被鬆綁了。他們身上都有或輕或重的傷勢,一個個的都是一瘸一拐的,但是沒有傷筋動骨的傷,錦衣衛辦案還是有一套的。

羅副千戶看他們並沒有什麼大礙,只不過是有些表皮的傷而已,於是說道:“你們馬上和我們回京城!”

又對剛剛醒來不久的於勝和他的二兒子於誡說道:“你們也收拾一下,馬上跟我們去京城。”

羅副千戶並不在乎這幾個常家的下人。在他看來,不過是幾個下人而已,他們當年來國公都抓過。所以完全無視他們躺在一旁哼哼的情況,馬上要回京城。

李續賓他們幾個也知道剛纔對他們用刑的人是錦衣衛了。他們也知道自己的分量,就算他們確實是被誤傷了,那有如何?常家會爲了他們幾個找錦衣衛的麻煩?除非是常家的少爺被錦衣衛誤傷了纔有可能。

所以常家的下人雖然十分疼痛,但是還是站起來,收拾了一下衣服和隨身帶着的東西,要跟着錦衣衛的人一起走。

至於於勝,更是完全處於嚇傻的狀態,暈暈乎乎的就帶着二兒子於誡跟着走了。

第648章 糧食第1024章 守城——退卻計劃第1791章 再次設立市舶司與另外兩件事第521章 如何治理永明第618章 俸祿和特權第417章 前世第740章 忘記的事第344章 人選與目的第124章 兗州事件——線索第643章 南婆羅洲番外7:帝國最黑暗的年代第289章 生擒第1105章 伊吾慶功宴——開始賞賜第472章 賽兒第506章 派出所和下一步第78章 有人出城番外5:分封制的變化三第899章 慶功宴——減罪一次的勳章第1204章 外交無小事,還是第1215章 徐府省親第222章 軍醫系統第1479章 囑咐第592章 蓄養奴僕第1700章 爲大家犧牲小家第761章 三元宮第1542章 印度之戰——孟加拉人的謀劃第748章 雲南的兩個反應(五千字章節送給大家)第86章 北平生活開始第1718章 下一步的鋪墊與孟加拉的“終結”第1316章 金融改革——兌換第655章 岷王——出納第1156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702章 從二十五到三十第924章 由此所引發的——等着第1040章 鐵門關之戰——賜水第1397章 呵斥***與結案第751章 南巡——宣商人面見第8章 謹身殿大討論——一鳴驚人第342章 婚禮與學習考慮第395章 燕軍人第364章 逃亡第393章 徐州議事第1082章 歡呼勝利!第163章 新人第1346章 南洋風雨——三寶壟守城第440章 南洋的其它思緒第671章 經緯西南——回師田地與佛番外3:分封制的變化第697章 永問第280章 心得第1665章 巴布納——伏擊第650章 秦肅第1674章 用什麼辦法挑釁第767章 大案——衝着誰來第1237章 真正的學校——開學第1044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親征第364章 逃亡第454章 沙州與京城兩地第1682章 “勸降”番外23:我說了真話你也不會相信的第180章 突發事件第861章 南定——不惜任何代價攻城啦第1483章 天文學大發現——太陽黑子第1148章 佛教爭端第1022章 守城——林琛第1790章 工業時代——富裕人口做什麼第122章 偶遇羅貫中第25章 立儲之兆第378章 兩地的變故(四)第820章 戰安南——遇伏第526章 警察和上直衛第1373章 重力第1385章 投獻案——秦鬆調查第1187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橫濱第1474章 下旨第989章 繼續接見番國第651章 岷州第1464章 光榮第21章 重陽節——寶鈔之二第128章 家書與離開兗州第1464章 光榮第601章 競買第1271章 教子第197章 爲帝初上朝第1807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推恩西南第965章 工業第1674章 用什麼辦法挑釁第649章 糧典婿第991章 第三個目的第861章 南定——不惜任何代價攻城啦第123章 兗州事件——疑點第1369章 歐洲的反應第1699章 理番院迎來了他們意想不到的頭兒第600章 三家第159章 還是朝鮮第139章 戰——血戰第1514章 議論第819章 戰安南——登陸第1224章 軍事改革——尾聲第437章 宣府城外的獵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