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零章 兄妹出宮

在京城的允熥還不知道他下令進行的調查會是這樣一個結果,要是他知道了估計也會啼笑皆非的。不過這也是找到了真正的原因,也算是達到了他最初的目的。

對於允熥來說,他打算洪武最後一年進行的軍、政改革都已經進行了,剩下的都打算等到明年建業元年的時候再繼續進行了。

所以允熥現在除了每日都要進行的日常政事處理和與想鑽空子的文官鬥智鬥勇之外,就是要進行技術改革了。

這一日,允熥上午已經批改完了所有的摺子,下午午休過後來到側殿把王恭叫了過來問道:“城外河沿莊的那些工匠都搬到了皇城之中了嗎?”允熥讓王恭總督這件事情,所以來問他。

王恭說道:“陛下,工匠大多已經搬進了皇城之中,不過玻璃因爲易碎,所以還在緩慢的搬進皇城之中。”

“只是,研究陛下所說的水泥的那些工匠覺得自己久勞而無功,沒臉繼續進行研究,不願搬進皇城之中。”

其實是這些工匠知道是皇家的人在背後鼓搗這個以後害怕,怕一直沒有什麼成果,失去耐心的王爺把他們都給處理了,所以想就此解散了,回去安心掙錢,哪怕掙得少些。

允熥不太瞭解這些工匠的心思,說道:“是不是下邊的人嚇唬他們了,讓他們以爲一直沒什麼成效會有不測之禍?朕不是說了不許嚇唬這些人的嘛!”

“朕今日要親自去河沿莊勸說他們!”

聽了允熥的話,王恭說道:“陛下!陛下萬金之軀,豈有親自去勸說幾個工匠的道理?”

允熥說道:“怎麼?工匠就不值得朕去勸說了?不說朕今日是以郡王的身份去勸說,就算今日朕以皇帝的名義去勸說,又怎麼了?”

“工匠之人,難道就不爲大明效力了嗎?難道這天下,是隻有文官就能管好的嗎?”

允熥是很有感慨的。自從唐代以來,工匠的地位逐年降低,甚至成爲了受人鄙視之人,華夏的技術進步也越來越慢。

而西方國家,在同樣基本上無法保護技術明者權益的情況下,因爲對於技術人員的重視和尊重,使得很多的人願意進行技術改進,最終過了原本技術在歐羅巴之上的大食人和華夏人。

聽了允熥的話,王恭不知道允熥這是從哪來的火氣,馬上跪下說道:“奴婢該死。”

允熥反應過來,這和王恭沒有什麼關係嘛!他們宦官也是受到歧視的人之一。

所以允熥馬上扶起王恭說道:“朕又不是在說你,你跪下說什麼該死。”

不過允熥還是說道:“朕意已決,今日一定去河沿莊。”

王恭不敢違背允熥的話,只能去準備微服出宮的事情;這次除了侍衛們以外,已經來宮裡當值的6乘風和馮默二人也要帶上。

允熥返回主殿,與張溫等四輔官說道:“朕之後有些事情,就不在乾清宮批答摺子了。”

張溫答道:“是,陛下。”然後他們就繼續工作了。

允熥下午有一段時間不批答摺子,甚至整個下午都不批答摺子是很尋常的事情,所以四位輔官也不以爲意。

允熥回到側殿,準備換衣服出宮。今天當然是微服出行,允熥因爲要出城,所以連皇族的常服都沒有穿,而是穿了一身普通勳貴子弟的衣服。

他衣服還沒有換,昀蘭她們姐妹三個又來看望允熥了。因爲朱標的孩子們前幾個和後面的年紀差距過大,所以允熥之前一直下意識的以爲他的幾個妹妹還都是小孩子,也沒有怎麼和她們說話的**。

知道今年與她們一起爲朱元璋守喪,他才注意到自己的二妹妹已經十四了,比當年的昀英還大一歲了,即使是最小的昀芷也有十歲了。

這以後允熥纔對他的三個妹妹親近一些,三個妹妹才經常來看他。

允熥和三位妹妹說了會兒話,昀蘭察覺到允熥大概是有些事情,所以很快提出告辭了。

允熥送三個妹妹出這個側殿。但是昀芷特意留在了最後,年紀最大的昀蘭好像有心事的樣子沒有注意到,昀蘊也在想着什麼,所以她們竟然都沒有現昀芷沒有跟上。

昀芷看着兩個姐姐都走遠了,轉過頭對允熥說道:“皇兄,你這是打算出宮吧?”

允熥看着昀芷那不知道在打着什麼主意的小臉,說道:“嗯,我是打算出宮。”

“並且皇兄是打算微服出宮,大概是想幹一些不太方便被輔臣們知道的事情吧。”昀芷笑眯眯的接着說道。

允熥摸了摸昀芷的小腦袋,笑道:“四妹妹你挺聰明的,說吧,想讓我從宮外給你帶些什麼?”

昀芷對於宮外是很好奇的,時常求允熥派宦官出宮帶些宮外的東西來,所以允熥以爲她這次還是想讓允熥給他帶些宮外的東西。

但是昀芷竟然說道:“皇兄,讓我跟着你一起出宮吧。”

允熥的第一反應就是:“胡鬧!你一個小姑娘,我又不是去看自家兄弟去了,也不是去看昀英,你怎麼能跟着出去!”

昀芷說道:“我穿上這個年歲的衣服,不會被現的!上次去看比武,不就是沒有被現?那個叫做什麼,張無忌的小道士離我也沒幾步遠了,不就是也沒有現?”

“我完全可以扮成你的弟弟嘛!想必皇兄你也不會用自己的真實身份去見人吧。”她指了指一旁的衣服,“這就是平常勳貴人家的衣服嘛。”

然後她看允熥絲毫不爲所動的樣子,拉着允熥的袖子說道:“三哥,讓我跟着你去嘛!宮裡邊兒一點兒也不好玩!上次去了一次大姐的公主府,我覺得就算是公主府也比皇宮有意思的多!”

昀芷隨後看允熥還是不太同意,又開始耍賴,坐到地上抱着允熥腿不撒手。

允熥被她折騰的煩了,並且他確實對於這些規矩不是很在意,只要能保證安全就好,所以最後說道:“行行行,我帶你出宮。”

昀芷馬上不再坐在地上裝哭了,高興的站起來說道:“我就知道三哥最好了。”然後輕車熟路的去翻找朱標的小衣服。

允熥一邊換衣服,一邊對昀芷說道:“四妹,你這一下午不回去,雲嬪不會擔心你嗎?”

昀芷也脫了外衣,用屏風擋着在裡邊換衣服。她聽到允熥的問話,笑着說道:“我母妃纔不會擔心呢!她知道我是來乾清宮找皇兄你來說話的,母妃巴不得我和你多說話,怎麼會擔心?”

不一會兒,他們兩個換好了衣服,來到乾清門與侍衛會合,然後來到御馬監的地方坐上車直奔河沿莊而去了。

楊峰當然是認出了昀芷了,畢竟宮裡的年歲差不多的公主也就只有昀芷了。這把楊峰嚇了一跳。

但是他知道什麼該問,什麼不該問,沒有說出來。使得昀芷還以爲自己的變裝很成功。

允熥與昀芷坐在車上,允熥對昀芷說道:“我一向是自稱爲孫公子的,你也和我一樣吧。”

昀芷對於自稱叫什麼不在意,她更在意爲什麼。她說道:“三哥,爲何你會自稱爲孫公子?怎麼不自稱爲常公子?”

允熥說道:“京城裡邊顯赫的勳貴,只有外祖家姓常,我再自稱姓常,那不是會讓人誤以爲我是常家的人嘛!那可不好。”

“至於我爲何要姓孫,那就,”他看着昀芷好奇的面孔,“不會告訴你了!”

昀芷一愣,然後說道:“三哥你真壞!竟然故意吊起我的胃口然後不說了,哼!”然後露出一副氣鼓鼓的樣子。

允熥大笑起來。

過了一會兒,馬車出了城。允熥叫停馬車,騎上一匹馬,打算從這裡騎馬到河沿莊。

他很久沒有騎過馬了,總在京城裡邊憋着也不好受。他這次執意要來城外的河沿莊,也是有想出來透透氣的想法。

昀芷也下了車,對允熥說道:“三哥,我也想騎馬!”

允熥說道:“不行!騎馬很危險的,你年紀太小不適合!”允熥斷然拒絕了昀芷的請求。

現在是在外邊,那麼多人呢,昀芷也不好意思撒嬌,哼了一聲,估計本來是想說些什麼的,但是見到這麼多侍衛也不好說,轉身上了馬車。

允熥撒開歡兒的騎着馬,度很快,侍衛們都也必須全才能夠跟上允熥;還必須分心四周是不是有什麼人,很是費勁。馬車被落在了後邊,楊峰怕出什麼意外,留了幾個人護着馬車。

不一會兒,他們就到了河沿莊,河沿莊離着京城可不遠。不過雖說距離不遠,允熥這次騎馬也比較爽,緩解了他這段時間一直不能騎馬的怨念。

允熥下馬,等了一會兒,然後馬車姍姍來遲。

昀芷下車,看着四周,喃喃的說道:“這就是大姐說過的鄉下的樣子啊!和城裡真是不同。”

侍衛們向四周散開,允熥對昀芷說道:“進了村子,你可不要隨便和人說話,你會嚇到他們的,並且萬一讓他們現了你是個女子也不好。”

“不,你不要和任何人說話,只是跟着我就好。”

允熥說話時的神色很鄭重,昀芷知道,萬一她違背了允熥的這幾句話估計是會被允熥反感的,她可不願意這樣。

她可是很聰明的,比允熥聰明多了,總是能夠抓住允熥的的底線,所以一直能讓允熥答應一些事情。

昀芷跟着允熥走進村子。允熥這時把6乘風和馮默叫了過來,問道:“你們兩個都來了皇城裡,現在是誰當着莊頭?”

6乘風說道:“公子,是小人的弟弟6乘雲,他在村莊之中還算是服衆,所以我讓他當了莊頭。”一邊說着,6乘風還一邊小心翼翼的看着允熥,生怕他說自己以權謀私。

但是允熥怎麼可能在乎一個小小的莊子的莊頭是誰的事情呢?只要不影響到他的目的就好。要是他連這樣的小事都關心,那得累死。

所以6乘風是白擔心了。允熥只不過是隨口一問而已。他問過了這個問題,又問道:“那些研究水泥的工匠還在原來的地方吧?”

6乘風答道:“是的,公子。”

“那那些製造玻璃的工匠都已經進了宮?”

“是,公子。”

一邊說着,允熥一邊向工匠們所在的地方走去。

無意之中,允熥看到昀芷用好奇的神色看着四周的東西:她對於一切都很好奇,但是因爲允熥的話又不敢問。

允熥有些可憐她了:圈在籠中的鳥兒雖然衣食無憂,比這世上絕大多數的人都幸福的多,但是也被剝奪了許多;要是男孩子還可以偶爾深入民間,但是女孩子只能在宮中一直到嫁人爲止毫無自由了。

而嫁人以後,就算是公主也不能隨心所欲的想幹什麼幹什麼,還是有諸多限制,比不得皇子。

所以允熥吩咐楊峰去跟着昀芷,解答昀芷的疑惑。

這時他們來到了工匠們所在的地方。

允熥現在也是有經驗的人了,一眼就看出來這些留在這裡的工匠也都沒有在認真幹活,並且在熱熱鬧鬧的說着什麼。不過在看到允熥和兩位前莊頭進來之後馬上就裝作認真幹活的樣子,但是這可騙不過允熥。

6乘風把這些工匠的領頭人叫了過來,指着這人對允熥說道:“這人就是這些工匠爲的,叫做梅洛。”

又對梅洛說道:“這是大明的高陽郡王殿下,還不行禮!”允熥打算一直扮演朱高煦了。

梅洛聽到了6乘風的話,馬上跪下說道:“見過郡王殿下!”

允熥打量着正在跪着的這人:年紀大約四十左右,好像所有的爲的工匠都是這個年紀,穿着不算簡陋、但是不太乾淨的衣服,皮膚也並不黑。允熥剛纔在他低頭跪下去之前見到他長得也不錯,並且一副老實的樣子,就是不知道是不是裝的了。

允熥又打量片刻,才說道:“起來吧。”

梅洛站起。

允熥看着他說道:“孤聽說你們不願意搬進黃城之中,是因爲什麼?”

第1144章 接見宗喀巴(一)第1183章 軍事改革——開端:文職武職第604章 對西北衛所第581章 永藩奏摺第1313章 準備第478章 科舉改革(二)第429章 甄選舍人第258章 車軌第1415章 李家——驚呼第532章 縣試第211章 田賦高了?第313章 花英與徐家第1040章 鐵門關之戰——賜水第1209章 賢才第1112章 兩頭商議第1757章 開羅——偷襲第874章 要再大賺一筆第1463章 大典編纂完畢第452章 接見使者——南洋、西洋第793章 大案——延後第841章 打進升龍城第355章 齊王府之亂第1710章 抓到你了第1058章 最終決戰——真正的目的第483章 沿着舊航路第479章 科舉(完)第785章 大案——發現第1222章 軍事改革——廢很久之前就想廢的人(中)第1780章 格致院視察——對張學熙的賞賜第901章 慶功宴——雜談結束第78章 有人出城第1311章 張家議論第1808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天津市舶司與山海關往事第1309章 下一代該成婚了?(五千字章節)第1387章 過年後繼續關心李家的事情第210章 新的分析第855章 南定——前夜第568章 命名與賞賜第1737章 索科特拉島大海戰第52章 ……陰謀——搏第550章 獎賞市舶司第748章 雲南的兩個反應(五千字章節送給大家)第786章 大案——其餘的人犯第168章 海第609章 姐夫之命第1694章 朝鮮更換世子預備式第1489章 路遇色目——前因後果第527章 習武與禮第227章 帖木兒和生孩子第270章 飛快的革新第125章 兗州事件——裝神弄鬼第1340章 南洋風雨——雨襲第985章 永王回京第1146章 供奉格魯派第113章 出行第1669章 從一個小消息看到的第1688章 商議與後患第784章 大案——抄檢高家第924章 由此所引發的——等着第1192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神使第1682章 “勸降”第1349章 漢洲攻略(十三)第620章 課程與世蔭第1724章 和母親的對話第215章 以官代吏第199章 四輔官第二百章 定西域王第431章 驚到的蛇第701章 宮裡宮外第1186章 吃起來有流淚的感覺第251章 讀書第215章 以官代吏第1114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前奏番外5:分封制的變化三第1048章 最終決戰——想不到破敵之策啊第380章 囑咐大臣第415章 降與死第309章 何福與宋晟第736章 扶桑武士與西方後裔第1449章 印度攻略—命名全世界第734章 武鄭敏瑤舉蘭福第1807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推恩西南第二五零章 兄妹出宮第261章 監局只見第467章 幕後臺前第1231章 藉口第1047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三)第1392章 引出方法的話第1746章 一條通道第1150章 分析動機第300章 抱琴與朱模第540章 昀芷微服與宣錦衣衛問話第1473章 對峙第1683章 屠戮與生擒第1094章 僥倖逃脫的人第570章 父子議論第1476章 結束第373章 在東平州第1319章 金融改革——錢莊總行會與新窩本制第895章 我來也前傳(祝書友們正旦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