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端午

允熥當然不知道廣州府的大戶們在咒罵他的新政策,不過他雖然沒有聽到,也沒有讓錦衣衛調查,但是也知道肯定有人對新政策不滿意的,他也不在乎這個。

三月的最後幾天和整個四月,允熥都沒有出宮一步,只是陪着老朱在宮裡。允熥本想着就這樣一直陪着老朱一直到他恢復精神,或者百年之後,但是卻突然生了事情打亂了允熥的計劃。

這一天是五月初五,端午節。允熥以老朱的名義賜予所有在京的七品以上官員幾個糉子。但是雖然有來自皇家的福利,但是班還是要上的。允熥早上起來,先批閱昨日的摺子。

今日有價值的摺子是松江府的衛所,以及駐在直隸蘇、常二府,悊江的諸衛所和錦衣衛回報:衛所兵已經全部出動,到了沿海一帶。蘇鬆常三府的兵已經做好了清繳海盜的準備,悊江諸衛所還需半個月的時間。

按照允熥原來的想法,這個度真是太慢了,這可是離着京城比較近的地方,卻只有這個度。但是在瞭解了這個時代的情況以後,現這已經是很快了,一般情況下除非是所在地有叛亂纔會比這要快的,要是當地的衛所官稍微懈怠一點,那就得等到下個月了。

所以允熥對這個度很滿意。當然,允熥並不知道,之所以這樣快,是因爲當地的大家族都是希望儘快開海,所以沒有拖當地的衛所官的後腿,並且把自家的船都藏了起來避風頭等着合法的經商。

當地的衛所官也知道此去其實不需要打多少仗,真正的死硬海盜不多,到時候找幾艘破船、去大小琉球(小琉球指臺灣)抓幾個番民充當海盜就行了,反正這些番民多半真的當過海盜。所以衛所兵也積極,才這樣快。

允熥想着最好一起行動,於是在蘇鬆常三府的摺子上批覆到:你等衛所暫不動,待其它衛所預備好後一起出海。

除此之外今日就沒有多少值得注意的奏摺了。允熥批完了摺子,看着現在已經是快到午時了,對王喜說道:“你去問問,各位叔叔、兄弟都進宮了沒有。要是還沒有來,派人去催一催,一定要比正點兒早一炷香到乾清宮。”

今日是端午,允熥琢嚰着讓叔叔兄弟都來陪陪老朱,人多一點。這段時間雖然他們也時常來宮中,但是他們都比較怕老朱,只有年紀還小的寶慶、允炆的嫡長子文奎和敏兒還可以逗老朱開心。

今日允熥親自在場活躍氣氛,讓老朱高興高興,讓他知道他還有這麼多孩子。

王喜回道:“殿下,韓王、沈王、安王、唐王、郢王幾位殿下都已經進宮了,永興王等郡王也已經進宮,但是伊王殿下還未進宮。奴才這就去問問。”

允熥頓時覺得不高興。伊王是老朱的二十五子,是老朱現存最小的兒子(二十六已死),性子頑劣,允熥一向不喜歡他。要是他僅僅是吃喝玩樂也就罷了,但是總愛搗亂,今天更是不知道因爲什麼這點兒還沒來,允熥很生氣,後果會很嚴重的。

允熥又問道:“二哥他們幾個呢?”

王喜說道:“殿下,廣澤王今日一早就進宮,去了四皇孫和五皇孫的住處,現在已經出向乾清宮去了。”允炆大婚前封爲廣澤王,出宮居住,所以有此一說。

允炆這些日子倒是每天陪伴老朱。允熥倒是喜歡這樣,畢竟有人陪着老人好一些。

然後允熥帶着奏摺前往乾清宮。允炆和允熞、允煕,還有朱鬆等人正在陪着老朱說笑,見到允熥過來,允炆趕忙起身行禮,其他的人也行禮。

允熥對幾個叔叔行完了禮,說道:“自家兄弟,這麼多禮幹嘛?”不過仍然回禮。等到行禮完畢,允熥和老朱說道:“今日的摺子我都看了,爺爺還看看嗎?”

老朱說道:“有什麼叛亂、災害等摺子嗎?”

允熥說道:“只有直隸、悊江沿海的衛所準備清繳海盜的摺子,說是再有半個月能預備好,蘇鬆常三府已經預備好了。孫兒想着不如讓他們一起出海,就沒讓蘇鬆常三府的衛所先動。其他的就沒有什麼了。”

老朱點點頭說道:“嗯,你說的不錯。那今日的奏摺我就不看了,了吧。”允熥遂放下奏摺,讓太監送到通政司去。

然後允熥又與老朱說笑幾句,允熥說道:“今日是端午,大小也算是節日。我於是把叔叔兄弟們都請到了宮裡一塊兒過節,還囑咐御膳房預備飯菜了。爺爺也陪我們一起過節吧。”

允炆也說道:“爺爺,三弟說的在理,爺爺也陪我們一起過節吧。”

老朱猜到了允熥的想法,很欣慰。於是笑道:“那好,爺爺和你們一起過節。地方選在了哪裡?”

允熥說道:“這不是等着爺爺選地方呢嘛!不過是家宴,又不是年夜飯,沒什麼一定的地方。”

老朱說道:“那就在乾清宮吧,爺爺也省的走了。”

允熥說道:“不行!哪兒都行,就是乾清宮不行。爺爺年紀大了更該多走走。今日又是好天氣,連風都沒有,正好多走走。總也不動身子就懶了。”

老朱笑道:“就你的怪想法多!”但是還是說道;“既然你說乾清宮不行,那就選在你的文華殿。走的還久些。”

允熥吃了一驚,不過馬上緩過來,看着老朱不像是開玩笑,說道:“那孫兒回去預備。”又對朱鬆說道:“二十叔,你陪着爺爺去文華殿,我回去預備。”

安王朱鬆說道:“放心吧,這幾步路,我還能讓父皇出什麼差錯不成?”

允熥急忙返回文華殿,招呼王步等人開始預備。熙瑤過來問道:“這時幹什麼呢?”

允熥說道:“爺爺說到文華殿過端午,我這不緊急準備呢嘛!”

熙瑤說道:“怎麼想起來文華殿?”不過馬上又說道:“我來操持吧。”

允熥說道:“別!你可是已經懷胎九月,下個月就要生了,讓爺爺看到又得說我一頓。熙怡也懷着身子,還是我自己來吧。你快進去吧。”

熙瑤於是回去了。允熥繼續擺弄。又過了快半個時辰,已經是後半個午時了,老朱他們纔到。

第935章 繁華的京城與神奇的表演第480章 懈怠彈劾第410章 德州之戰——關鍵第686章 徹底湮滅的蒙古歷史第433章 二次抓捕第1188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瘋狂的商人第365章 對陣第1190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登陸第280章 心得第1154章 被喚醒的噩夢第666章 攻緬——投降第1425章 抵達京城第191章 國家的分析第1290章 誰中了舉人第424章 驚動第898章 慶功宴(一)第857章 南定——目標是哪?第188章 喪第1089章 血色(一)第1386章 合二爲一第467章 幕後臺前第477章 科舉改革(一)第1104章 慶功宴——其它外番第338章 出嫁與江浙第559章 入城第743章 講武堂和過去的麪館第117章 兗州事件——調查第1030章 最慘烈的一戰——開始第301章 告誡與兒女第1205章 外交無小事——事情的經過上第616章 齊步走第471章 二次出宮番外20:祭拜長陵第1432章 猜不透與想隱瞞第730章 對安南的正式決定第1712章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第1023章 守城——器械第1158章 計策與旗幟第1800章 護衛統領與拜見朱榑第399章 朱榑異變第939章 鑄炮第126章 兗州事件——最後抓人第1284章 好在哪裡第684章 西域佛教第602章 開張大吉第864章 在廣州過年第1505章 蘇州驚變——轉折第1492章 蘇州驚變——親情與籌錢第1679章 攻打德里城第1429章 聯姻與打通航路第789章 大案——搜捕第232章 收侍衛和考證第1078章 最後的圍殲戰(一)第487章 再次出發第1813章 統治階級第981章 本第75章 常母密談第298章 討論南洋事第645章 鐵紀鐵第446章 說話第1178章 安排第494章 對番國與會試放榜第499章 兵藩第333章 過山東與白蓮教第299章 人物太多好難選第17章 重陽節——提議軍校第179章 準備,出發第941章 日常的事情第1378章 禮物第895章 我來也前傳(祝書友們正旦快樂!)第1054章 最終決戰——猛獸夜襲第725章 探望和兩蒙古人第155章 爺孫夫妻第1672章 九年前在伊吾的兩個與天方教徒有血海深仇的人第512章 軍中與繼續整頓第1664章 巴布納——第一聲大笑第1186章 吃起來有流淚的感覺第981章 本第1179章 又是回京第1788章 工業時代——法典第776章 解惑(一)第419章 處置的決定(補昨日欠章)第955章 來到乾清宮第863章 南定之戰結束了第86章 北平生活開始第1312章 船與人到京第1190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登陸第525章 促商二旨第1467章 遲遲未到第26章 內宮之患第28章 茹瑺評論第309章 何福與宋晟第171章 上朝第867章 又一份捷報第883章 百姓和各方的議論第1283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五)第913章 對戰程朱理學(二)第512章 軍中與繼續整頓第1705章 哈哈哈,潘金蓮初遇西門慶第1781章 格致院視察——激動的文垣與談論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