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祭祖

允熥等到老朱入座了,笑道:“爺爺,等你們的這段時間。我都已經餓了。”

老朱說道:“誰讓你非要不在乾清宮擺席,非要在別的宮殿。看吧,自己都餓了。”朱鬆等人也湊趣說笑。

熙瑤這時過來問安。老朱馬上不再和允熥說笑,讓蘇懷恩扶起她,說道:“你都已經九個月的身子了吧,還行這大禮做什麼!多休息。”

熙瑤笑道:“皇爺爺都已經免了我的每月定省,殿下也不讓我操持文華殿的大事小情的,我休息的也不少了,行一次禮不礙的。”

不過老朱還是說道:“你快進去吧,我這裡不用你來服侍。”熙瑤也知道老朱一定不會讓他在一旁服侍的,又說了幾句話回去了。

昀英也上來行禮。老朱因爲她也在懷孕,雖然日子才五個月,也說道:“你也有了身子了,不在家多待着,進宮幹什麼!你們好好地,就是對我最大的孝敬了。”

昀英笑道:“爺爺,沒事的,我也不多吃東西。並且這一路上都是坐車,只不過是從文華門走進來,沒事的。”然後昀英退回座位。

然後正式開飯。但是剛剛開飯,一個人從門口跑進來,氣喘吁吁的說道:“我來遲了。”衆人一看,是二十五伊王朱彝。

老朱皺起眉頭說道:“以前在宮裡的時候還好些,自從今年初讓你分府出去住以後,越的不像樣子了,跟個活猴似的,整天不安分。應天府已經和我說過幾次你欺負百姓的事情了。”

“你身爲親王,整天的不學好,我都該在狠狠治治你!今天回去以後,你要是再敢欺負百姓,看我不打折你的腿!”

朱彝不敢還嘴,站着喏喏的答應着。其他的人也都嚇得坐在座位上不知道幹啥。允熥看着氣氛不對,忙說道:“爺爺,今天過節呢,有什麼等明日在說吧。”又對朱彝說道:“二十五叔,你也和爺爺說句軟話。”

朱彝說道:“父皇,我知道了。我不敢了。”

允熥又說道:“爺爺,今日過節的高興的日子,讓二十五叔入席吧。”

老朱“哼”了一聲,沒有說話。允熥忙向朱彝打眼色。朱彝悄悄地入了席。

允熥又忙着插科打諢,氣氛漸漸好了起來。這時沈王朱模說道:“允熥,你在文人之間現在是被稱爲歷代帝王僅次於魏武的詩人了,今日怎麼不作一詩?”

允熥頓時想把朱模拖出去打一頓!這詩是能隨便“做”的嘛!得看他有沒有貨!本想推辭,但是老朱在一旁聽了朱模的話,也說道:“現在你在文人圈子裡比椿兒的名氣還高了,這些年巴蜀之地不太平,要不然他就來京城與你比個高下了。”

“既然模兒已經說了,你就做一詩來。”

既然老朱話了,那允熥只能一邊在心中暗自斥責着朱模,一邊絞盡腦汁的想了。老朱也知道詩不好做,倒也沒有催,只是和其他的兒孫說話。

等到快要結束的時候,允熥本來都已經快要放棄了,但是就在這時他想起一詩。他頓時鬆了口氣,說道:“爺爺,我來吟詩一。”衆人馬上都轉過頭去看他。

允熥看了一眼熙瑤栽種於文華殿的已經開放的桂花,開口道:

“薰風殿閣端午節,碧紗窗下沈檀爇。小扇引微涼,悠悠夏日長。

野人知趣甚,不向炎涼問。老圃好栽培,桂花五月開。

詞牌名菩薩蠻,名字就叫做端午日詠桂花吧。”(注1)

在場的人大多是有些詩文品鑑能力的。細細品味了一番後,朱鬆說道:“允熥,這詞和你之前的詩文風格不一樣啊,以前都是豪放的,這怎麼成了婉約派的了!並且水準也差了些。”

允熥笑道:“之前的詩文都是有感而,今日的是硬憋出來的,當然水準有差距。至於風格,之前的都是詠武將,或者反駁什麼事的,今日是詠桂花,怎麼可能一樣。”

其他人一想也對勁,於是也不說話了。

又過了一會兒,飯也都吃完了,衆人也都散了。伊王朱彝趁着老朱沒注意也跑了。老朱也沒在意朱彝,對允熥說道:“你扶我回乾清宮。”允熥於是吩咐王步他們收拾殘局,自己帶着王喜扶着老朱回去。

半路上,老朱說道:“昨日晚上,我做夢夢到先父,也就是你曾祖了。”

允熥沒有說話,只是靜靜地聽着。

老朱接着說道:“他和我說,在地下的錢不夠花了,說既然咱們家都有這麼大的家業了,多給他燒點東西下去。然後大哥又和我說話了,說既然文正有罪,死就死了,不要對守謙(文正子)不好。這是我第一次夢見大哥。”

“然後二哥、三哥又都和我說話。母親後來也出來和我說話,她說:‘四兒,你也該過來了,一定要找個可靠一點的人來繼承家業。你選的這個允熥還不錯,我們在地下都看着呢。’”

說道這裡,老朱已經滿面淚水,允熥忙扶着他到角樓休息。

老朱接着說道:“然後他們又和我說了不少的話,我都記不清了。然後祖父出來和我說話。他說:‘你新給爺爺選的墳墓的地方不錯,快點修。’很奇怪,我明明沒有見過爺爺,但是還是一見到他就知道這是我爺爺。”

又說了許多,老朱最後轉過頭說道:“允熥,我想讓你代我去鳳陽和泗州祭祖。父親、爺爺、母親和兄弟們都託夢了,要不是我身子不行了,我就親自去了。”

允熥頓時大吃一驚。老朱很可能在最近去世,現在出去祭祖,萬一老朱在他還沒有回來的時候就死了怎麼辦。他仔細回想《太祖本紀》,但是想不到歷史上是不是有這麼一出了。

老朱應該是知道他在想什麼,說道:“允熥,從這裡到鳳陽、泗州祭祖,快的話有個十來天就夠了。爺爺雖然現在身子不咋地,但是十幾天還死不了!”

允熥只能答應:“是,爺爺,我明日一早就出。”

=================================================================

注1:本詩是仿自滿清詩人顧太清的詩。顧太清(1799-1876)是滿洲鑲藍旗人,原姓西林覺羅氏,被認爲是滿清第一女詞人。

第1544章 印度之戰——決心第216章 梅殷夫婦第575章 回 道第1083章 最強男人對話(一)第231章 比武第1351章 漢洲攻略(十四)第643章 南婆羅洲第945章 在兩衛所第1327章 漢洲攻略(二)第68章 四名太監第1727章 格致院奇奇怪怪的東西第1115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鼓舞第469章 坤寧宮夜話第1521章 勸說第1243章 真正的學校——爲何只招勳貴第212章 以一人敵一羣第1331章 漢洲攻略(四)第1030章 最慘烈的一戰——開始第1165章 未遂的造反第1453章 孩子—教育一第1472章 類比第755章 南巡——不要色目人!(五千字章節)第1075章 決戰——老武器新用法第1183章 軍事改革——開端:文職武職第49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半面館半皇宮第1536章 拜訪第179章 準備,出發第1124章 傅安(一)第55章 ……陰謀——誤事第74章 拜訪常家第769章 大案——中邪番外23:我說了真話你也不會相信的第862章 南定——繼續攻城第54章 前半段徐家第771章 大案——繼續第174章 文華殿東暖閣第1797章 強調科學的重要與倒數第二次改革第613章 滁州牧場第1763章 現代科學體系的建立第742章 準備與再去講武堂第1671章 局勢到底有多差第528章 高燧婚禮第819章 戰安南——登陸第920章 三藩之事第45章 武德衛第1012章 母女第273章 正名第391章 兗州與遼西第1696章 終於打消了這個念頭第298章 討論南洋事第278章 相第189章 各地的反應第1696章 終於打消了這個念頭第693章 海運和詢問(求訂閱!)第1068章 決戰——百夷衛上陣第524章 收糧借地第505章 編戶齊民第1054章 最終決戰——猛獸夜襲第1817章 大結局第880章 是急是緩第1491章 蘇州驚變——開始第1449章 印度攻略—命名全世界第633章 出門第87章 講武堂——地理課先生第143章 戰——安全第820章 戰安南——遇伏第546章 審問出來第376章 兩地的變故(二)第1311章 張家議論第1809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關東番外23:我說了真話你也不會相信的第797章 廣州人的反應第664章 攻緬——火器的勝利第456章 再至沙州第260章 鍊鐵第1748章 見面商談第415章 降與死第112章 準備出行第498章 任官第1524章 掛鉤終於掛上了第23章 重陽節——其他人的心思第1679章 攻打德里城第814章 雷州第1175章 意外中的意外第728章 對安南的決定第699章 說第538章 昀芷之言與寶慶之語第1512章 供詞第429章 甄選舍人第702章 從二十五到三十第510章 清查與彙報第1455章 如何勸說一個商人——當然是用錢砸他啦第1363章 吃飯第1214章 在人市續第758章 南巡——風景第1266章 想法第380章 囑咐大臣第1431章 與卡斯蒂利亞談判——考慮第819章 戰安南——登陸第154章 宣府最後一件事然後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