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突發事件

五月初九,允熥趕到了鳳陽祖陵附近。當天到達的時候已經是下午,允熥他們又都已經很累了,當天剩下的時間就是在休息了。

第二天,正式開始祭祖。初十允熥先是沐浴更衣一日,然後十一到十三三天時間齋戒三日,十四日正式開始祭祖。

祭祖之日也是非常繁瑣的流程,允熥帶着中都留守司的官員、皇陵的守靈官員、宦官和皇陵衛的兵丁,走過第一道城牆,走過漫長的神路,走過第二道城牆,走過服侍陰間的皇帝的諸多陪葬設施,走進最後的皇城。

一進皇城,就是神道。神道兩邊有32對神像,比老朱給自己興建的孝陵神像還多。允熥後世的時候還去過北平的十三陵,知道十三陵的神像也只有18對。

過了神道,走過金水橋,迎面有兩個石碑,一個無字碑,一個有字碑。東西還各有一口井,老朱賜名龍泉井。再向前走,就是享殿。

允熥在享殿側殿休息一下,隨行的人馬上去擺放祭祀所用的所有供奉的祭品。

允熥稍事休息,又起來繼續前行,不一會兒就到了祭壇。允熥親手把一些祭品放到祭臺之上,然後按照儀式開始祭奠。

在伏在地上的時候,允熥在心中默唸:‘如果你們真的在天有靈的話,保佑皇爺爺長命百歲吧。’

之後流程走完,允熥帶着所有的附祭之人原路返回住所。然後允熥狼吞虎嚥的吃了好些東西,這幾天齋戒他真是餓壞了,又不敢偷着吃東西,早就餓的前胸貼後背了,大吃了一頓纔好些。

隨行附祭的人也都得齋戒,而允熥爲了示恩隨行的兩個千戶的官兒和侍衛也全部參加了祭祀,所以他們也都齋戒,此時他們也都在狼吞虎嚥的吃着東西。

第二天允熥在鳳陽又呆了一天,畢竟來一趟不容易,總得接見一下當地的百姓代表,也就是鄉老啥的。允熥再心急,也不能不按照規矩來。

所以十六日一早,允熥纔出前往泗州祖陵。又過了四天,允熥到了泗州祖陵附近。

當天允熥還是下榻在祖陵衛的地方。他本來和祖陵衛的衛指揮使、同知等人說幾句話之後就打算休息的,但是就在寒暄完畢的時候,外邊傳來喧譁之聲。

允熥眉頭一皺,一名指揮同知趕忙出去。過了片刻,他回來說道:“稟殿下,是本衛的兵丁抓到了幾個伐木的百姓。”

允熥疑惑地說道:“怎麼回事?”

指揮使插話說道:“稟殿下,自從兩年以前另行選址興建祖陵以來,祖陵衛的兵丁因爲既要看顧原來的祖陵,畢竟墳冢還未遷移,又要看顧正在修建的祖陵,所以難以完全看顧陵附近,所以有時會有百姓進來採伐樹木。”

允熥心中當然生氣,這是對於大明皇室的蔑視。他不動聲色地說道:“那你們平時都是怎麼處理?”

指揮使陳久林說道:“平時我們都是抓到以後枷號三日,罰沒其財;若是多次抓到,則請泗州官府流放這個人。”

允熥說道:“以後初犯者,按照你們的辦法來處理,再犯者,一律斬示衆!”

在場的祖陵衛官員不敢有異議,說道:“是,殿下。”

允熥又叮囑道:“一定要對祖陵周圍嚴加巡視。祖陵的興建也要加快,有什麼缺少的東西,隨時可以給京城寫摺子;孤會下令,皇陵衛、祖陵衛的摺子直接遞到通政司,不經五軍都督府。”

陳久林等人說道:“是,殿下。”

允熥沒有什麼別的事情了,讓他們下去了。

然後從第二天開始又是這個完整的流程,允熥又開始爲祭祖陵做準備了。

===============================================================

五月二十二日,京城。

老朱是一個非常勤勉的皇帝,之前有允熥代爲打理一部分政事,所以他會顯得閒一些。這些天允熥不在,老朱又不放心別人來處置奏摺,於是又親自來打理奏摺。

東宮的屬官根本不敢做任何事情,允熥不在他們也不敢‘爲老朱分擔擔子’,所以送到通政司的摺子源源不斷的送到了乾清宮。

這一天伴晚,老朱終於把今日的摺子批改完了。他指着這堆摺子對蘇懷恩說道:“送到通政司。”蘇懷恩應諾,上來收拾摺子然後送到通政司。

老朱扶着允炆,慢慢地站起來,說道:“扶我去御花園。”

允炆說道:“爺爺,今日風有些大,還是在乾清宮歇息吧。允熥臨走之前下令採摘御花園中已經開放的花朵移栽到花盆中,全部擺放到了乾清宮的中庭。爺爺就在庭院中賞花吧。”

老朱笑道:“那就在庭院中賞花,你扶我到庭院去。”允炆於是扶着老朱到了庭院。

老朱坐下,沐浴着伴晚的陽光,和混合着花香的微風,對允炆說道:“你的長子文奎還好吧。”

允炆說道:“挺健康的,也能吃。”

老朱笑道:“能吃是福。你去讓人把他帶過來,我見見我的長曾孫。”允炆讓隨行的太監出宮去帶文奎來。

老朱又和允炆說道:“爺爺老了,不行了,等允熥這回回來了,我和他說,以後把你封到一個好地方爲王。”

“你爲人寬仁,爺爺知道你以後必定不像是榑兒一樣欺壓百姓。但是百姓大多是畏威而不懷德之人,一味的寬縱是不行的,對於違反律法之人是一定要嚴懲的。”

允炆當然是不贊同老朱和允熥在這幾年6續修訂的《大明律》的,但是他雖然迂腐,卻更加孝順,知道老朱多半是熬不過今年了,也不願意說些老朱不愛聽的話,所以並不說話。

這時寶慶和敏兒兩個小女孩來到乾清宮。寶慶一把撲到老朱身上,說道:“爹爹,寶慶來看你來了。”敏兒也扒着老朱的腿,似乎是想上去但是被寶慶搶了先,站着說道:“曾爺爺,敏兒也來看你了。”

老朱抱起寶慶放到自己的右腿上,又把敏兒放到自己的左腿上,笑道:“你們怎麼來了?”

敏兒說道:“我們來看看曾爺爺。”

老朱笑道:“怎麼回來看望曾爺爺?”

敏兒還未回答,寶慶說道:“允熥侄兒說的,讓我們多來陪着爹爹。所以我們砸完了文華殿的玻璃以後就過來了。”

老朱先是大笑,然後說道:“你們怎麼總砸玻璃,那有什麼好玩的?”

寶慶說道:“就是好玩啊!把小石頭扔出去,聽到玻璃破碎的聲音,很好玩。這些日子允熥不在,我們可以隨時隨地的砸玻璃了。”

老朱又笑。又逗了會兒,文奎來了。老朱又和文奎說話。這樣坐了一會兒,天就已經黑了,老朱也累了。

允炆見狀,說道:“爺爺,天已經黑了,用膳吧。”

老朱說道:“好,”轉過頭對寶慶、敏兒、文奎說道:“你們也陪着我吃飯。”幾個人參差不起的答道:“好!”

老朱站起來想走到膳堂去,但是剛剛站起來,就感覺頭暈,跌坐在了地上,轉瞬又昏迷過去,直挺挺的要倒到地上。還是蘇懷恩眼疾手快,一下子扶住了老朱要倒到地上的上半身。李進忠也扶住,然後對允炆說道:“殿下,塊叫太醫啊!”

允炆突然見到這樣的變故,有些蒙圈,聽到李進忠的話,忙下令去叫太醫。李進忠又招呼了幾名宦官把老朱擡到步攆上然後擡進屋子。

敏兒也在驚慌,然後突然想起父親允熥臨走之前對她說的:“要是曾爺爺有什麼事情,一定要馬上告知你母妃。”敏兒馬上對身邊的一名宮女說道:“你馬上返回文華殿告訴母妃曾爺爺暈倒了。”這名宮女之前也是被囑託過得,聞言馬上出。此時乾清宮亂成一團,也沒人注意她出去了。

這名宮女很快的跑回了文華殿,此時熙瑤正和熙怡說話,聽到這名宮女的訴說,馬上站起來說道:“侍書,你馬上去西六宮請郭寧妃去乾清宮。待詩,去叫王進、王步進來。”這二人都是她帶進宮的宮女,對她最是忠心,聞言馬上帶上幾名宦官就出了。

沒有一炷香的時間,王進和王步走了進來。熙瑤讓小宦官和普通宮女都出去,然後對他倆說道:“陛下剛剛在乾清宮昏過去了,你們馬上按照之前預備的,告知開國公府和薛指揮家裡。”

二人聽到老朱暈過去的消息也是大吃一驚,但是畢竟這些年也算是又過了歷練,馬上告退連禮都沒行就出去了。

熙瑤也不在乎他們行不行禮,對待詩說道:“扶着我去乾清宮。”

熙怡說道:“姐姐!你都已經懷孕九個多月了,太醫估計的生育日子也就是這幾天了!萬一在乾清宮”後邊的話她沒有說,但是大家都知道什麼意思。

她接着說道:“不如讓我去吧。我雖然比不得姐姐,但是這幾年也是有過歷練了。”

熙瑤搖頭道:“不行,你不行。我纔是太孫正妃。你到了乾清宮他們也不會聽你的話,只有我去,才能夠掌握住局面。”

第199章 四輔官第559章 入城第1135章 實話第1420章 解釋與婚禮第477章 科舉改革(一)第1512章 供詞第1361章 流淚的樹第655章 岷王——出納第1069章 決戰——百夷衛的驚人戰術與上直衛第1554章 印度之戰——夜殺第548章 高科技產業園區第1069章 決戰——百夷衛的驚人戰術與上直衛第1435章 如何團結第380章 囑咐大臣第215章 以官代吏第1396章 這樣做的緣故第1704章 絕對不正常第441章 北巡——扶桑第321章 內宮貪腐案(五)第1204章 外交無小事,還是第392章 遼王的反應第1126章 傅安與理番院第1426章 好奇第440章 南洋的其它思緒第371章 打虎親兄弟第177章 端午第1281章 安排第1541章 印度之戰——兩個人的商定第1513章 斥責與獎賞第1439章 白蓮與內外王子第1123章 使者——前奏第1386章 合二爲一第821章 戰安南——斷後第526章 警察和上直衛925章 殿試的題目第1417章 意外的訪客第1446章 對歐洲的謀劃—遠在西方第1797章 強調科學的重要與倒數第二次改革第640章 旅店偶然第1157章 追與逃第448章 徐家四姐妹第68章 四名太監第1559章 都想去印度(五千字章節 )第596章 瞭解第201章 定年號第28章 茹瑺評論第249章 烏龍第1662章 巴布納——去巴布納第1283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五)第345章 去年的事情今年終於有個結果了第1374章 日心說第1682章 “勸降”第1281章 安排第1427章 長大第221章 三年守孝第890章 爲什麼不給我們色目人一條活路第1039章 鐵門關之戰——夜襲第92章 講武堂——最後的準備第1756章 開羅——‘說服’他們第1751章 奧斯曼皇帝的想法與文坻的應對第858章 南定——巧合的人物第921章 徐景昌不讓人放心第245章 建議與謀劃第570章 父子議論第391章 兗州與遼西第1296章 爲什麼選擇騎馬第1758章 開羅——驅趕出城第744章 不同的麪館第920章 三藩之事第165章 送行第1354章 南洋風雨——各自的想法第1399章 李案的終結第308章 封第939章 鑄炮第664章 攻緬——火器的勝利第600章 三家第187章 若干重大問題的決議第81章 下基層下第1445章 對歐洲的謀劃—歐洲人的議論第936章 要廢除漢人爲奴第1361章 流淚的樹第1763章 現代科學體系的建立第1006章 被奪取的烏魯木齊(中)第1721章 商議攻打埃及 正式開始了第1485章 天文學大發現——周偉三定律(五千字章節)第92章 講武堂——最後的準備第229章 民間輿論第760章 南巡——有關之事第1110章 伊吾慶功宴——被動與主動第1111章 宴飲後的吩咐第186章 故第1678章 親人,好久不見啦第1486章 不公平第198章 伴隨着發生的第298章 討論南洋事第316章 調換文武官員第625章 體育第1678章 親人,好久不見啦第226章 東西藩國第569章 扶桑船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