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匆匆返回

開國公府,常升焦急地在前院轉來轉去。他昨日知道老朱快要不行了之後就開始預備了,但是私底下的預備總是不能和官面上的東西相提並論,所以安排下去之後就一直在等着老朱、或者其他人以老朱名義下的旨意。

就在這時,門子跑進來說道:“乾清宮的大太監蘇懷恩來傳旨!”

常升馬上下令:“快把香案等都拿出來!”然後親自出門去迎接。

此時蘇懷恩已經進了大門了,見到常升迎出來,說道:“開國公,奴才來傳旨。”

常升說道:“蘇公公稍待,我馬上預備好香案。”

蘇懷恩說道:“不必使用香案,是口諭。”

常升把他迎進前院,然後跪下接旨。蘇懷恩說道:“傳聖上口諭,着開國公常升兼領上直諸衛,巡視京城,全城臣民如有妄動者,皆斬。”又拿出一個東西說道:“這是陛下調動上直十二衛的調兵符,開國公收好。”

常升跪在地上說道:“臣接旨。”然後又磕了一個頭,然後纔起來接過虎符並且說道:“多謝蘇公公了。”

蘇懷恩說道:“我只不過是傳陛下的口諭而已。陛下今早已經醒了,這些都是陛下親口所說。”

常升心中大定,他怕是熙瑤以老朱的名義傳的口諭,那就不太好了,現在他就完全放心了。

常升又要招待蘇懷恩.蘇懷恩說道:“開國公盛情,奴才本不敢辭,但是奴才還有旨意要傳,時間緊急,實在不能多待。”

常升聞言知道老朱還有其他的命令,所以讓他走了。

金吾前衛的坊裡,薛寧對妻子王氏,和兒子薛熙然、薛熙揚說道:“你們這幾天不要出門,一定不要出坊門,最好連家門都不要出。”

王氏說道:“怎麼了,生什麼事情了?”

薛寧說道:“不要多問,老老實實在家待着。過幾天就好了。”

薛熙然說道:“爹,讓我跟着出去吧,在一起總還有個照應。”他也是已經出來在上十二衛爲官,模模糊糊的知道大概的事情。

薛寧想着他已經出來爲官了,一直躲在家裡不出去也不合適,也就點點頭說道:“那好,你跟着我。”然後又囑咐王氏和薛熙揚在家待着不要出門,帶着薛熙然走了。

魏國公徐家,徐增壽對徐暉祖說道:“看他們一個個的緊張的,雖然皇太孫殿下不在京城,但是還有誰能在京城翻了天,廢了皇太孫殿下的皇位繼承的可能不成?”

徐暉祖不滿的呵斥他道:“你說什麼呢!自古皇位交接最是兇險不過的,怎麼小心謹慎的對待都不爲過,你說什麼風涼話!”

徐增壽雖然和徐暉祖的很多觀點都不同,但是他還是很敬佩自己的大哥,所以不敢反駁徐暉祖的話,但是他也不會違背自己的本心去迎合徐暉祖的話,自家人還搞這個就太虛僞了。所以他只是沉默不語。

徐暉祖看了他一眼,嘆了口氣,隨即把管家叫進來吩咐道:“之後的幾日,家裡人沒有事情,嚴禁出府!違者一律逐出府去。”

在京城許多的府邸都有類似的對話,只不過他們在自家或者和親近的人討論之後沒有人想要搞事情,所以大家不約而同的讓自家人少出門。然後那些並不知道皇宮內生的事情的人也感覺京裡氣氛不對低調行事,導致秦淮河畔等娛樂場所的營業額大幅下降,讓相關人等氣得跳腳。

不過在曹國公府沒有生類似的討論,因爲李景隆出門在外邊練兵去了,他的兒子、兄弟又不頂事,所以曹家反而是最平靜的。

===========================================================

五月二十五日,泗州祖陵。允熥同樣是一大早就起來了。不過這回因爲新的祖陵只建了一個大概,所以要簡便一點,允熥沒到中午就完成了祭祖的過程。

允熥出了祖陵,和楊峰、藍珍等人一起吃個午飯。

藍珍笑着說道:“總算是完成了,明日就可以出了。”

允熥接道:“嗯,下午回見這裡的鄉老,晚上好好地睡上一覺,明天就可以回去了。”

楊峰說道:“殿下,要不咱們還是下午就回去吧,我總覺得不太對勁。”

允熥說道:“我何嘗不想下午就往回趕?但是祭祖之後見當地的鄉老,當年父王就是這樣做的,沒有特殊的事情,我怎麼能違反呢?”

楊峰聽到這話,也知道傳統不能輕易的違反,所以低下頭繼續吃飯了。

允熥盛了一碗大米飯,一口一口的吃着。然後就在他吃完了第一碗,打算吃第二碗的時候,外面傳來“得得兒得”的馬蹄聲,然後似乎是生了一點爭執。不過允熥並沒有在乎,他很餓,所以還在盛着飯。

然後“哐當”一聲,屋子的們被打開,允熥擡起頭,見到是李波。允熥剛想問:‘你怎麼來了?’就想起了他離京之前說的話,頓時臉色慘白起來,手裡的碗掉進了盛滿了米飯的木桶中,滾了整整一圈才停下。

但是允熥此時哪還有心情關心別的?他問道:“是陛下……”後邊的話他沒敢說出來。

但是此時李波已經說出來了:“殿下!太孫妃娘娘說,陛下,陛下,要不行了。”

允熥頓時一個踉蹌似乎要跌倒,但是他還是站住了。允熥的眼淚流了下來,但是他並未哭出聲來,也不在意自己已經滴到衣服上的眼淚,低沉着聲音說道:“備馬!我要馬上出返回京城!”

藍珍雖然也非常驚訝,但是馬上說道:“殿下帶着三個百戶的兵丁,一人雙馬出吧,我帶着剩餘的人,在從當地的衛所借些馬匹,隨後回去。”他當然想跟隨允熥回去,這樣就能第一時間知道京裡的情況。但是他是允熥帶出京的這些人中最會帶兵的,只能由他來‘斷後’了。

允熥此時最是着急,馬上出去準備出了。藍珍趕忙召集兵丁。藍珍已經來不及召集同一個百戶的了,召集了同一個千戶的三百人之後,允熥就迫不及待的出了。

這一路上,是允熥有史以來騎馬最快的一次了,比那次被蒙古人追着逃命還要快,畢竟那次逃進了蕁麻嶺之後就不是一味的追求度了,而這次允熥是竭盡全力的在跑向京城。

二十八日,允熥來到了長江北岸,當地的驛站已經做好了準備,馬上將允熥和他的隨身侍衛送過江,允熥下了船就直奔皇宮,一直奔到了乾清宮。

進了皇宮之後,他看到一切如常,這代表着老朱還活着,他鬆了一口氣。但是他馬上又懷疑起來:‘不會是秘不喪吧。’一直到他到了乾清宮,這裡的宦官和宮女沒有什麼變化,他才暫時放下了心。

他站在庭院中,不知道該去哪裡。這時郭寧妃出來了,對允熥說道:“殿下回來了?這可太好了。”

允熥一把抓住郭寧妃的手,問道:“爺爺現在怎麼樣了?”

郭寧妃掙了一把沒有睜開,也就不再掙扎,說道:“陛下這幾日病情還安穩,現在睡下了。但是太醫們都說,陛下撐不來幾日了,天幸你回來了。”

允熥鬆開郭寧妃的手,說道:“我就在這裡守着,等到爺爺醒來。”

郭寧妃卻說道:“殿下,太孫妃大薛氏也要生了,你還是迴文華殿看看她吧。陛下也說了,要等到重孫子出生。”

允熥也想起熙瑤也該生了,於是走進老朱的寢殿,偷偷看了一眼老朱確實是熟睡着未醒,就有走了出來。他又囑咐郭寧妃道:“若是爺爺醒了,馬上告知我!”然後轉身去了文華殿。

允熥從乾清宮出來的時候,已經是伴晚時分了,允熥身上已經沒有力氣了,讓宦官擡着步攆送他到了文華殿。

熙瑤已經知道了允熥回來,在侍書的攙扶下來到文淵閣的門口。允熥馬上說道:“怎麼出來了,你也該生了,還不在屋子裡等着。”

熙瑤笑道:“殿下來了,我就有了主心骨,要不然心裡一直是慌慌地。見到殿下,臣妾就放下心了。我自己的孩子我自己知道,雖然太醫說今日已經是正日子了,但是我還沒有要生的感覺,沒事的。”

允熥扶着她回到寢殿,然後聽熙瑤說了這些天京裡的事情:“……陛下醒來後,就讓開國公兼理上十二衛,又讓家父當了錦衣衛的指揮同知,同時指揮使範樹潤被宣進宮現在還在宮裡待着呢,……京裡的勳貴,差不多都已經知道了陛下病了的事情了,並且知道病的還很嚴重,不過並沒有人有什麼舉動。……京裡的官員五品以上的差不多也都知道了,也沒有人有什麼舉動。……”

絮絮叨叨地,熙瑤足足說了一個時辰,才說完了這些日子京裡生的事情。等她說完了,忽然用手捂住小嘴,然後手又放下並且說道:“殿下還沒有吃飯吧。瞧我,忘了這回事了。我馬上讓膳房的人擺飯。”

第568章 命名與賞賜第442章 北巡——阿依努與更北第304章 水師第470章 對聯第1810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大事需要三代人第1459章 爵位改革——降等襲爵第238章 楊任來滬第701章 宮裡宮外第608章 學校和秀才第746章 出巡兩廣——啓程第718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安南談論第571章 朝鮮勞動力第1283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五)第53章 麪館以及徐家初出場第1412章 接見——建築與雕塑第916章 暫且不說第704章 晚會第130章 至山海關第1章 混亂的穿越者第1328章 南洋風雨——借錢打仗第1396章 這樣做的緣故第1671章 局勢到底有多差第1659章 巴布納——擊破防線第12章 兩個爆點第1161章 事情第1656章 巴布納——合圍第1697章 朝鮮之事的大幕拉開第1015章 壞消息一起來第1681章 束手就擒第535章 初到蘇州第540章 昀芷微服與宣錦衣衛問話第509章 官員勳貴第1239章 真正的學校——答疑解惑第984章 願意打仗第1130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絲綢之路北線的擴展第44章宮廷內外的陰謀——常藍眼線第225章 皇家學堂第689章 金帳汗與維齊爾第512章 軍中與繼續整頓第705章 大事件的開端第1305章 徐家商議第1770章 高興的利奧諾爾第919章 初議改封孔氏第100章 後續第700章 難斷(二合一五千字章節,求訂閱!)第17章 重陽節——提議軍校第1419章 加封與解釋第20章 重陽節——續逛京城第1369章 歐洲的反應第284章 獨眼狼第1489章 路遇色目——前因後果第1547章 印度之戰——雙方的準備第663章 攻緬——明吉斯伐修第1043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兵力比第1671章 局勢到底有多差第1101章 戰烏魯木齊——終了第933章 科學的開端續第125章 兗州事件——裝神弄鬼第1452章 孩子—教育二第1541章 印度之戰——兩個人的商定第1560章 印度之戰——醞釀第1331章 漢洲攻略(四)第793章 大案——延後第1276章 赦免和規矩第1466章 新任命第561章 鬆綁第178章 祭祖第1396章 這樣做的緣故第1772章 最終定論第632章 甘州城內第541章 繼續召見第832章 多邦城——預備第918章 對戰程朱理學——結束第1669章 從一個小消息看到的番外13:大辯論上第1557章 視察五城學堂第251章 讀書第499章 兵藩第457章 放鬆的年後第239章 海外華國第276章 連帶處置第1145章 接見宗喀巴(二)第1467章 遲遲未到第813章 探望第1056章 最終決戰——攻進大營第759章 南巡——相關之事第1383章 事情第1360章 教子與新發明第847章 贊儀領兵第1732章 奪回我們的財富第285章 意圖去平江第1105章 伊吾慶功宴——開始賞賜第1105章 伊吾慶功宴——開始賞賜第1219章 軍事改革——五合一第549章 再見與玉佩第81章 下基層下第854章 南定——未都城第449章 二十八個番國第1373章 重力第1732章 奪回我們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