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南海人家

廣州府南海縣,是廣州府的倚郭縣,也是廣東行省的倚郭縣,位於廣州城的東南部。

在南海縣境內,有一戶大宅子,當地的人都知道,這是當地屈一指的大家族李家的宅子。

李家在當地有數千畝地,這還是大明來了以後吐出了一些地,要不然地會更多。並且自從洪武二十六年准許私人鍊鐵已來更是在佛山有鐵鋪。並且當地人還大概知道他傢俬下里經營海上的貿易,賺的是盆滿鉢滿。

當地的官府也猜測他家和海盜有關,但是沒有證據他們不敢動李家。廣東是全國宗族勢力最強的地方,李家是大族,又有人在朝爲官,並且當地的大家族,和海盜完全沒有關係的太少了。當地的官員爲了不惹出大事來也就只能默認了。

但是這時李家的嫡親少爺,未來李家的掌家人李光睿卻在自己的屋子裡很不高興的待着,讓服侍他的下人都不敢接近他,有人馬上去找少奶奶來。

不多時,李光睿的妻子康氏走過來說道:“今日爺爺把你叫去,都說了什麼讓你這樣不高興?”

李光睿回頭一看是自己的妻子康氏,馬上平復了心情。他的妻子是廣州另一個大家族康家的人,並且他妻子康慧本人也十分的有本事。他母親已經去世,奶奶也去世多年了,康慧進家門以後馬上擔負起管家奶奶的重任。

這可不是什麼好活兒,看過《紅樓夢》的都知道,一個年輕、其實沒有最終決定權的管家人是很不好乾的,王熙鳳那麼厲害,還有人不服她,也有她管不了也不敢管的人和事,並且王熙鳳還因爲管家流產了一個孩子,可以說代價極大還沒有人念她的好。

但是康慧管家這二年,上上下下都管的服服帖帖,自己還順利生了一個小孩兒。李光睿也知道管家不容易,所以對於妻子很信服。此時見到她問話,說道:“今日爺爺和我說,李目叔叔傳回信兒來了,朝廷開海了。”

康慧沒說話,等着下文。

李光睿見妻子不上鉤,只能自己接着說道:“但是開海的地方卻是在直隸的上滬縣。”

康慧想了一下,說道:“上滬縣是在直隸的最東南吧,挨着悊江行省?”他們這種私下裡做着買賣並且買賣極大的人都是腦子裡裝着南方沿海的地圖的。所以康慧能一下子想到。

李光睿恨恨地說道:“就是那裡。你說這自古以來哪有在哪裡開海的?不都是在廣東、鍢建沿海開海?怎麼這下子在直隸開海,也不知道是誰定下的,真是腦子有病。”

wωw ⊕тTk án ⊕¢O

李家這個當官的李目雖然爲官,但是是在安慶府爲官,雖然也是在直隸地方,但是不如京城便捷,他還是從官方的公文中知道的事情,又匆匆派人在京城大概打聽了一下就送信兒回家,所以李光睿並不知道是誰開海。

不過以李光睿的性格,就算知道了是允熥主導的,也敢在家裡罵。

李光睿接着說道:“咱們李家,噢,還有康家、葉家的船,都是一向只在南海運貨,連鍢建的北邊兒都沒去過,更別提長江口的上滬縣了。”

“並且蘇州一帶的商幫雖然被大明的皇帝打壓的沒有了,但是悊江的商幫雖然也遭到了打壓,但是還有船和人呢。這下子在那邊開海,他們還不賺翻了?等着他們厲害了,還不來南海搶咱們的航線?”

康慧知道李光睿是在擔心自家以後爭不過把着通商口岸的悊江海商,所以着急。家裡之所以這麼富庶,還不是靠着當海商掙來的?要是就指着從地裡刨食,早餓死了。

不過她仔細想了一下上滬縣的位置,覺得確實是一個非常好的地方,把着長江,又靠着海,可以說全國沒有比這兒更好的位置了。‘看來官府裡也是有能人的。’康慧想着。

想了一下之後,康慧對李光睿說道:“相公,東海的航線咱們是沒法兒爭了,但是南海的線路是能保住的。咱們畢竟是有地利和人和,他們頂多佔了天時,還有的爭。”

“並且朝廷既然在直隸開海了,未必不會在廣東開海。讓堂叔在打聽打聽,我們康家現在是沒有人在朝爲官,要不然我回孃家讓我爹也去打聽。”

李光睿聽了康慧的話,覺得有道理:朝廷不大可能只有一個口子,不然直隸、悊江的商人一家獨大對他們也不好,這個道理朝廷還是懂的,所以要不廣東、要不鍢建總得也有一個通商的地方。

李光睿其實腦子不笨,要不然也不會被選定爲繼承人,只不過容易激動,在激動的時候容易忽略一些事情,所以給他找了康慧這樣冷靜的媳婦來幫着他,並且三大家族同氣連聲,也不怕出問題。

李光睿說道:“我馬上去和爺爺說,讓爺爺去信。”不過他馬上反應過來:“爺爺應該早就想到了,所以應該已經給叔叔去信了,我等着結果就好。”

康慧說道:“那你也去和爺爺說說爲好,不過那就不着急了。”

李光睿叨咕完了這事兒,又想起前幾年的事情,說道:“這大明是不是專門和廣東不對付?前兩年攤丁入畝,一下子咋們家的賦稅就漲了一半。”

“咋們家還是爺爺鎮得住,當時沒有和官府頂着幹。聽說順德那邊有家族不聽令,直接被剷除了。我後來打聽了,當時就廣東這裡動了兵,其它的行省都沒有。”

康慧說道:“咱們廣東的家族勢力最大,我聽去過湖廣、巴蜀、直隸、河難等地的叔叔們說過,其他的地方沒有敢隨便和官府對着幹的,只有咱們廣東敢,相比皇上也有所耳聞,所以特意在推行‘攤丁入畝’的時候注意了吧。”

一直到2李光睿世紀,廣東都是全國宗族勢力最強的地方。聽說,有的鄉下不出動武警政令根本推行不下去。

父妻二人又說了會話,康慧去繼續管家了,還有好多事情要她來處理呢。李光睿則是去找爺爺說說這事了。並且,他有生意上的事情在長輩的指導下來幹,練着打理生意。

第968章 教育子女第393章 徐州議事第207章 ‘西征’與‘東征’第1712章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第1786章 工業時代——文垣的意見第1767章 爲什麼要攻打埃及第1182章 錦衣衛的消息與想法第1052章 最終決戰——永明左衛第955章 來到乾清宮第1243章 真正的學校——爲何只招勳貴第794章 大案——廣東的抓捕第873章 來掙大錢的商人第472章 賽兒第1662章 巴布納——去巴布納第264章 路遇第577章 傳道第215章 以官代吏第673章 經緯西南——奴婢和佛教第118章 兗州事件——繼續調查第882章 終於要解決這個久拖不決的案子了第1779章 格致院視察——驚訝的張學熙第608章 學校和秀才第1791章 再次設立市舶司與另外兩件事第1754章 一個人的日記——不用攻城第222章 軍醫系統第808章 戰安南——商議第1554章 印度之戰——夜殺番外6:體育課的重要性第1294章 蕭家的應對第1502章 蘇州驚變——李家的決斷第1791章 再次設立市舶司與另外兩件事第1521章 勸說第310章 內藩與外藩第1239章 真正的學校——答疑解惑第1245章 真正的學校——教育的目的第1512章 供詞番外17:新來的朝鮮同學第721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預備第222章 軍醫系統第1437章 閒聊第428章 下線遁第924章 由此所引發的——等着第522章 朱棣在南洋第1538章 求娶第53章 麪館以及徐家初出場第1654章 巴布納——阿洪國第95章 一體納糧與攤丁入畝第172章 投奔第72章 人力資源最大化第278章 相第31章 寶鈔戰爭——立軍令狀第1747章 答應索菲亞與陛下的密旨第995章 談到逸聞趣事第655章 岷王——出納第426章 誰來查案第17章 重陽節——提議軍校第281章 流放與換人第1101章 戰烏魯木齊——終了第1075章 決戰——老武器新用法第391章 兗州與遼西第370章 統帥平叛之人第1817章 大結局第487章 再次出發第558章 從松江到杭州第1772章 最終定論第729章 軍械準備第555章 廢舉人和印度數第981章 本第1112章 兩頭商議第889章 撒土士楊王靖韓色第726章 帖木兒的反應——安卡拉第1192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神使第1048章 最終決戰——想不到破敵之策啊第521章 如何治理永明第13章 初到兵部第1114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前奏第879章 視察軍醫所第301章 告誡與兒女第33章 寶鈔戰爭——應天府衙第1107章 伊吾慶功宴——頭功臣桌第906章 充分發揮價值第738章 色目後裔(二)第1197章 太子和藩王第1234章 足球第1485章 天文學大發現——周偉三定律(五千字章節)第846章 安南士紳(二)第937章 其它第1256章 婚禮之前第870章 年後議事第468章 羅貫中的遺憾第1492章 蘇州驚變——親情與籌錢第1407章 接見——伯魯入職格致監第1230章 第一站周王府第328章 侍衛們的話第882章 終於要解決這個久拖不決的案子了第229章 民間輿論第451章 接見使者——朝鮮、扶桑、阿依努第1509章 菜市場與捉拿第1486章 不公平感謝和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