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4章 王妃

“我絕不允許王后被如此處置!”朱褆大聲說道:“王室豈與百姓等同?放在百姓身上能算作謀逆的罪過豈能放在王室身上?按照《大明律》,謀反要夷三族,但若是親王造反,豈能夷三族?”

聽到朱褆的話,朱允熞的表情也變得難看起來,也不知想到了什麼。他隨即大聲對朱褆說道:“你雖然是朝鮮之君,但也是大明陛下的臣子,也要遵從《大明律》。你不要忘了,當初你繼承王位、王正妃被封,是有陛下的旨意。既然陛下能夠加封,也就能夠廢除。何況將王正妃廢除正妃之位後打入冷宮或賜死,也已經是對親王正妃減緩罪責了。”

“不行!決不能如此處置她!”朱褆仍然叫道。

朱允熞強忍住與他辯論一番的想法,同他說了一句:“如何處置她你說了不算,要聽陛下的旨意,若是你對我的想法不滿,儘可對陛下上書。”言罷他就轉身離開了這裡,任憑朱褆自己大聲喊叫。

朱芳遠很快聽說了對金墨玉的處置,同朱褆說道:“大明這是故意羞辱咱們李家,降低咱們家在朝鮮兩班之人眼中的權威,使得咱們家更加難以掌控朝鮮,只能更加倚靠大明。我也對此十分不滿,但實在不成,爲保住王位,也只能答應了。至於以後,也只能寄託於後人了。”

但朱褆聽了他的話卻搖搖頭。“父王,我有預感,此事必定不是這樣簡單。明國皇帝的心思,絕不僅僅是降低咱們家的權威、更加難以掌控朝鮮。”

“那你覺得明國皇帝的心思是什麼?”朱芳遠反問道。

“我猜不到全部。但若是她被廢除王后之位,繼任的王后會是何人?來自哪個家族?”

……

……

“陛下,……,英王與永王殿下聯名的奏摺已經到了,另外朝鮮王也有奏摺上奏陛下。”乾清宮內,通政司的一名知事躬身站在陛下面前,雙手捧着奏摺說道。

“知道了,放下吧。”允熥說了一句,知事又躬身行了一禮,將奏摺放在御桌上,轉身退下。

允熥從中挑選出二位王爺聯名的奏摺與朱褆的奏摺,先打開朱褆的略微掃了幾眼,冷笑一聲放下,提筆寫了一句話,又合上放在一旁。之後他拿起聯名奏摺,認真看了起來。

他看了好一會兒,不時還拿起鉛筆在上面輕輕划着。過了足足兩刻鐘,他才放下奏摺。

“你去五軍都督府與理番院,告訴李景隆與陳誠下午未時正來乾清宮,也要吩咐太子前來。”允熥對盧義吩咐道。

“是,官家。”盧義答應一聲,轉身退下。

允熥又批答了一會兒奏摺,但他的心總是靜不下來,批答幾份就要側頭看看時間。等他見已經到了午時,馬上放下筆站起來,離開乾清宮。

他一路步行來到坤寧宮。熙瑤將他迎進宮裡,出言問道:“夫君,今日怎麼這個時候就回來了?”雖說已經到了午時,但允熥平日裡都會比現下晚一會兒,今兒怎會來的這麼早?

“有一件要緊事,爲夫想先與你說了。反正那些奏摺早批一會兒晚批一會兒也沒什麼。”允熥說道。

“何事?”熙瑤頓時有些緊張的說道。要與她說的要緊事,那會是什麼事?‘莫非是要選定太子妃的人選?還是選定敏兒的夫君?’

“你瞧着,現下在京裡這些未婚的宗室女子,哪位性格堅毅,做事果斷,而且善於審時度勢?最好是與文垣同輩的。”允熥問道。

“夫君問這個做什麼?”熙瑤愣了一下,問道。

“爲夫要爲朱褆選一位王正妃。”允熥說道。

“朱褆?可是朝鮮的那個朱褆?他不是已經做了朝鮮國君?而且也已經有了王正妃。”

“他很快就會沒有王正妃,因爲爲夫要廢除他的正妃。”

“夫君,這是爲什麼?而且以何理由廢除她的正妃之位?”

“你還記得之前從朝鮮有一份文書被送來京城,請求朕派兵至朝鮮平靖禍難、恢復秩序?”允熥見熙瑤點頭,繼續說道:“這份文書若是朱褆派人送來的,那沒什麼;若是朱芳遠派人送來的,也只能罷了;但這份文書是王正妃配合她孃家兄弟僞造後蓋上大印送來京城的,這就是大罪過。按照律令,足以廢除她的王正妃之位。”

允熥先解釋了一番以什麼理由廢除金墨玉的王正妃之位,之後解釋起自己這樣做的緣故。“爲夫之所以廢除她的正妃之位,又要選一位宗室女子給朱褆做正妃的緣故,是要控制朝鮮。”

允熥先解釋了自己之前那些做法的目的與緣故,繼續說道:“你也知曉,若是直接廢除他們家的王位,擇一名宗室王爺爲朝鮮國君,或者命一大臣全權處置朝鮮國事,那爲夫的意圖就太過明顯了,會引得各番國疑懼,不是好事。但賜婚一名王正妃,由王正妃打理朝政,就不會讓各國擔憂。畢竟蒙元曾經先後下嫁七位公主郡主至高麗,也曾有過蒙古來的王后攝政之事,各番國之間互相嫁娶也是常事,不會引起波瀾。”

“爲配合王正妃攝政,這次趁着派兵進入朝鮮,爲夫還會留下數千人組成一軍以陪嫁之名留下,作爲王正妃手上的親信部衆。這些將士的家人也會全部遷移至朝鮮,但不許他們與朝鮮人通婚,只能內部通婚或者與遼東都司的衛所、百姓通婚。爲夫還會藉此機會調整一下朝堂,願意聽從王正妃之令的人就提拔,不願聽從的就貶斥,甚至尋找過錯處置他們,將他們流放到大明西北。”

“等王正妃爲朱褆生下兒子,就下藥讓朱褆患病,不論是讓他手動不得也好,讓他說不出話也好,總而言之要讓他處置不了朝政。這樣王正妃就能名正言順的垂簾聽政。同時,爲夫還要讓文垣認朱褆之子爲義子,正式賜與大明宗室身份。雖然不能將他接到京城與皇子一齊教養,但也要讓他身邊的先生都是大明派出的大儒,接受與皇子一樣的教導。”

“之後,再尋各種理由處置原本朝鮮的王室,大多數人不要處死影響不好,最好將他們流放到遼東。之後在遼東,朕再命遼東都司以各種理由將他們流放到西北、西南,或者漢洲大陸。這樣一來,朝鮮的王室只剩下朱褆這一支,他們又在母親的影響下親近大明,過不了二三代,就會與大明的宗室一樣了。等幾代之後,若是朝鮮國君絕嗣,就可以安排大明的宗室過繼過去繼承王位。”面對熙瑤,允熥將自己對朝鮮的安排完整表述出來。

同時允熥也覺得心裡舒暢許多。人總是有傾訴欲的,允熥面對旁人不能將自己的心思說出來,面對妻子終於傾訴出來,心裡終於舒服多了。

“竟然是這樣。”熙瑤說了一句。之前允熥在她面前曾經說起過要對朝鮮做什麼,但只是一鱗半爪的並不真切,這次聽了夫君的話,才知曉允熥對朝鮮到底報了怎樣的心思。

“夫君,現下在京又年紀不算小還尚未成婚的宗室女子,恐怕無人符合夫君的要求。”過了一會兒,熙瑤說起允熥最開始問他的事情。“現下在京的宗室只有那幾人,都不符合夫君的要求。有一個勉強能夠一用,但她是火字輩的,比文垣長一輩。而且年歲與朱褆差的也多了些,足足小了九歲。”

“這樣。”允熥低聲說道。最好是與文垣平輩,比文垣長一輩就不大合適了。而且年紀相差過大他也不願。“真的沒有符合爲夫要求之人?”他又追問道。

熙瑤搖頭。“夫君,確實沒有。”

“那勉強差一點兒的人呢?與文垣平輩的。”允熥又道。

“夫君,妾畢竟是女人,也從未打理過朝政,恐怕挑選不出適合去往朝鮮臨朝聽政之人。不如過幾日夫君有空閒了,與妾一起召見她們,夫君當面瞧一瞧。都是宗室女子,夫君瞧一瞧也沒什麼。”熙瑤說道。

“也好。”允熥道:“今日下午就召見他們,申時初讓她們來坤寧宮。”

中午允熥歇了中覺,下午前往乾清宮召見李景隆、陳誠與暫時署理理番院的太子文垣。他對李景隆說道:“朕已經決議在廢了朝鮮現下的王正妃後,爲朱褆賜婚,賜他正妃。既然是賜婚,就不能沒有嫁妝,朕要在朝鮮留下數千兵馬作爲嫁妝。李卿,留下的將士由遼東都司挑選,但五軍都督府也要配合,若是遼東都司有什麼要求,都要滿足。”

“是,陛下。”李景隆答應道。

“文垣,陳卿,朝鮮後續之事,還要理番院協助。具體如何朕會寫一道手諭,你們與在朝鮮的英王、永王商量着辦理即可。”允熥又對理番院吩咐道。

“是,父皇/陛下。”文垣和陳誠也躬身答應。

允熥點點頭,又對他們吩咐幾句,讓他們退下。

李景隆與陳誠自然馬上行禮退下了,可文垣卻並未離開,而是待他們二人走後,對允熥說道:“父親,爲何要如此嚴苛的對待朝鮮?”即使允熥的心思文垣並不全部瞭解,但也能夠看出父親的一些謀算了。

“爲父的所作所爲,有何不對之處麼?”允熥反問道。

文垣頓時無話可說。雖然明眼人都能看出有些事情都是故意爲之,但允熥的做法沒有絲毫不符合規矩的,根本沒有理由詰問。

“可朝鮮畢竟是大明第一外番,這樣做恐怕會在其他外番中引起極壞的影響。”文垣只能說道。

“不會的,你看到了爲父之後的旨意後會知曉,不會在其他外番中引起壞影響。”

“可是……”文垣還要再說,但允熥打斷道:“朝鮮再是大明第一外番,也是外番而非內番,朱褆也不是你的親兄弟,你要知道內外有別。凡事要從大明的角度考慮,而不是從外番的角度考慮。”

“罷了,你還年輕不懂得,等你多辦幾年的差,就知曉了。”允熥最後說道。文垣也沒有再辯解,躬身行禮退下。

“唉。”看着文垣的背影,允熥嘆了口氣。

允熥又在乾清宮內待了一會兒,趕去坤寧宮。他趕到坤寧宮的時此時正在京城年紀又不算小還尚未成婚的宗室女子都已經到了,見到允熥趕忙行禮。

允熥微微頷首,與熙瑤一起坐下,與她們閒聊起來。不過很快他就失望了:這些人果然如同熙瑤所說,沒有一人符合自己的要求。

但也不能立刻讓她們回去,允熥只能又強撐着聊了半個時辰,以還有事爲藉口讓她們回去上課。她們都覺得十分莫名其妙,但也不敢問,躬身行禮後離開坤寧宮。

“哎,與你說的一樣,這些人沒一個合適的。”等她們都走了,允熥揉揉腦袋,說道。

“那挑選何人爲朱褆的正妃?召各藩寡居的郡主入京?”熙瑤道。

“年紀與朱褆相當的宗室女子你都見過吧,離京的那些人可有符合爲夫要求的?”允熥問道。

熙瑤認真回想了一番,還是搖搖頭。“夫君,沒有。倒是有勉強符合的,但都夫妻和美,總不能強令他們離婚吧。”

“當然不能強令離婚。哎,想要挑選這樣一個女子怎麼這麼困難?”允熥不由得嘆了一句。

“夫君,挑選什麼樣的女子這麼困難?”這時正好熙怡過來,聽到這話問道。

允熥隨即說了自己的要求。熙怡略微想了一想,說道:“眼前不就有一個合適的人選?這人夫君也熟悉。”

“敏兒絕對不成!”允熥馬上說道。其實宮裡就有一個合適的人選,那就是敏兒。但允熥夫妻豈願自己的女兒承受這樣的事情?都忽略了。此時允熥以爲熙怡要說敏兒,馬上打斷。

“夫君,妾哪裡要說敏兒?”熙怡笑道:“妾說的,是妾孃家的侄女,岱雯。”

第1105章 伊吾慶功宴——開始賞賜第1524章 掛鉤終於掛上了第1014章 用少林寺主持搞事情第1734章 信心十足的李繼遷第531章 帶誰第235章 做什麼買賣第1659章 巴布納——擊破防線第1107章 伊吾慶功宴——頭功臣桌第1725章 着急的吉哈諾第694章 滇緬的詢問第1168章 植物學家與出版第1748章 見面商談第1521章 勸說第1256章 婚禮之前第344章 人選與目的第575章 回 道第1460章 爵位改革——對勳貴第1章 混亂的穿越者第1251章 反應第1546章 印度之戰——軍械第510章 清查與彙報第423章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第1813章 統治階級第1292章 蕭涌和昀蘊的心思第790章 大案——最後的審問第305章 見水師副將第591章 各自的上元節第844章 治傷第12章 兩個爆點第318章 內宮貪腐案(二)第769章 大案——中邪第791章 大案——真相(上)第1667章 巴布納——結束第269章 驚動第1162章 蒙古謀劃——吩咐第1745章 他老婆也不一般吶第353章 徐南青第1221章 軍事改革——廢很久之前就想廢的人(上)第396章 濟、青第1261章 格致監與再見羅貫中第148章 卡廷第1442章 對歐洲的謀劃—驅逐威尼斯使者與熱那亞的請求第413章 歌謠與天上第1502章 蘇州驚變——李家的決斷第878章 胡朝的末日——束手就擒第927章 選擇這麼一間屋子接見他們兩個的緣故第1111章 宴飲後的吩咐第801章 南巡——到瓊州第1688章 商議與後患第1151章 會見前第916章 暫且不說第149章 對話第1677章 與明國決一死戰第1129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語言與國家第370章 統帥平叛之人第295章 重新思考第1367章 黃頭髮的人又來了第1289章 應天鄉試第1272章 想要的教育第1496章 蘇州驚變——發現第70章 寶鈔戰爭——應天府誤事第660章 攻緬——破阿瓦城與傷員第1511章 驚訝的敏兒第70章 寶鈔戰爭——應天府誤事第1173章 爲年後提前謀劃第1425章 抵達京城第1424章 西方的新來客第745章 李家的榨菜第1228章 軍事改革細則第295章 重新思考第1403章 偷屍體第553章 初逛南北市第78章 有人出城第494章 對番國與會試放榜第269章 驚動第1466章 新任命第528章 高燧婚禮第1557章 視察五城學堂第1323章 風雨,前奏第601章 競買第1155章 出征第744章 不同的麪館第1133章 卡教秦尾甘第953章 婚姻第1023章 守城——器械第810章 戰安南——出發前第946章 初入市井第904章 反游擊戰與中毒第87章 講武堂——地理課先生第776章 解惑(一)第1813章 統治階級第661章 攻緬——人口和規劃第623章 郡主和王妃第1140章 臨危第46章 再至麪館第241章 國事家事第1383章 事情第1369章 歐洲的反應第1096章 血戰烏魯木齊(一)第337章 拜訪魏國公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