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5章 她答應了

“岱雯?”允熥下意識重複一遍。

“妹妹,夫君要挑選的是宗室中的未嫁女,岱雯又不是宗室,不符合夫君的要求。”熙瑤說道。

“慢!”允熥卻忽然說道:“也未必非要是宗室女子。之前爲夫之所以從宗室女子中挑選,是因宗室女子更易聽從朝廷的話;但若是有其他親近咱們家,也願意聽從朝廷的話、符合爲夫條件的女子,也不是不能選。而在爲夫看來,岱雯確實非常合適。”

允熥越想越覺得岱雯合適。多餘的話也不必說,單說岱雯的外號是小武則天,已經足以說明她非常符合允熥的要求,適合成爲朝鮮王正妃了。

“夫君,妾以爲,岱雯並不是十分合適。”熙瑤說道:“雖然她有小武則天之稱,有些方面十分符合夫君的要求,但既然是武則天,豈會願意一直聽從他人號令?勢必會在朝鮮站穩腳跟之後試圖擺脫大明的控制。所以妾以爲,岱雯並不合適。”

熙瑤可不願意自己的親侄女去朝鮮。雖然名義上會成爲朝鮮王正妃,僅次於成爲太子妃,十分榮耀;將來又能主政朝鮮,更是非尋常王妃所能及,看起來是個好去處。但是單單缺了一樣東西:夫妻感情。而這,也是熙瑤不願意薛岱雯成爲朝鮮王妃的緣故。

在熙瑤看來,身爲女子,就算是做了親王妃,就算是主政一國,但若是夫妻之間沒有感情,得不到恩愛,那又如何?武則天雖然成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女皇帝,但她真的幸福麼?熙瑤不這麼認爲。岱雯受大明賜婚成爲朝鮮王妃,必定會被朱褆牴觸,註定得不到夫妻恩愛。所以熙瑤不願親侄女成爲朝鮮王妃。

“朝鮮與大明如同燭火與皓月相比,就算再如何掙扎,也絕不可能脫離大明的掌控,岱雯既然被稱爲小武則天,那自然能夠準確權衡利弊,知道該怎麼做。從性情、本事方面來說,爲夫再也找不到比她更加合適的人選了。”

“從其他方面,她也是最合適的人選。爲夫之所以起初從宗室中挑選,是因宗室女子更易聽從朝廷的話;但岱雯身爲你的侄女,薛家三代受朝廷恩典,會比一般的宗室女子更加聽話。而且她今年十九歲,僅比朱褆小兩歲,年歲也十分合適。”

“還有一點。若是挑選宗室女子嫁給朱褆,那就挑明瞭他雖然姓朱但並非是大明宗室,之後由文垣認他的兒子爲義子也會引起異議;十多年之前朱芳遠初即位時曾經向爲夫請旨,賜婚朝鮮王室,但爲夫拒絕了,若是現下卻又讓宗室女子下嫁朱褆,也有損爲夫的名聲。可若是讓岱雯嫁給朱褆,這些都可避免。”

“所以,爲夫認爲,薛岱雯是最合適的人選,恐怕挑遍整個大明,也找不到更加合適之人。”允熥最後總結道。

聽到允熥的這番話,熙瑤再無話可說,無可辯駁。反倒是熙怡,聽明白了這件事,驚訝的說道:“夫君,你要讓岱雯去朝鮮做王妃?”

“怎麼,你也不願意?”允熥反問道。

“做王妃這是好事,妾怎會不願意?只是,妾恍惚聽說朝鮮現下的國君已經有了正妃,難道是讓岱雯嫁過去做側妃不成?那就不是好事了。”熙怡又道。

允熥啞然失笑。熙怡與熙瑤完全不同。一是性情使然,二也是熙瑤身爲皇后,必須要對朝政有所瞭解。熙怡對這段時日朝鮮發生的事情雖然偶爾也聽說過,但聽過就忘,這時根本想不到。

“你放心,朱褆原本的王正妃因犯了嚴重的過失,已經被廢黜,岱雯嫁過去是做正妃,不是側妃。”允熥笑着回答。

“既然是正妃,那是好事啊。姐姐爲什麼會反對?”熙怡又道。

“妹妹你不要再說話了!”熙瑤生氣地說道。

“哦,是,姐姐。”熙怡答應一聲,不再說話。

熙怡說的話讓熙瑤十分生氣,但卻使熙瑤允熥夫妻二人間略有些劍拔弩張的氣氛和緩下來,熙瑤哭笑不得的讓妹妹坐下,轉過頭對允熥說道:“夫君,既然夫君覺得岱雯十分適合成爲朝鮮王妃,男主外女主內,妾也不能阻攔。不過妾會派人將此事告訴父親與大兄。”

“這是應當的。”允熥說道:“熙冉是岱雯的父親,此事自然要知會他;岳父也應當知曉自己的孫女會嫁到何處。另外,此事也要告訴岱雯本人。若是她不願,也就罷了。”

“若是岱雯本人不願就罷了?”熙瑤追問道。

“當然。”允熥回答:“其實王妃本人是否有治國理政的才能並不是非常要緊,爲夫可以派人去輔佐她;最要緊的是她是否願意配合。若想實現夫君的謀劃,王妃本人必須配合;若是她自己不願成爲朝鮮王妃,即使強行賜婚,她心不甘情不願不配合,想要掌控朝鮮也會事倍功半,若是在朝堂上公然鬧出來,對大明更是不利。所以若是岱雯本人不願就罷了。”

“妾馬上派人將此事傳回薛家。”熙瑤立刻說道。

“這先不忙。熙冉還在劉家港,派人將他從劉家港叫回來,等他回來後一起告訴。”允熥道。

“這也好。”熙瑤覺得全家人一起知曉此事,然後同時乾脆利落地拒絕,也不錯。

看到熙瑤的表情,允熥的嘴動了動,似乎想說什麼,但最後還是什麼都沒有說,只是在心裡想着:‘未必會如你所願。’

……

……

“爹。”岱雯驚喜地見到父親竟然回家了,忙叫道。

“岱雯。”薛熙冉走進家門,摸了摸長女的頭,笑道:“這些日子家裡如何?”

“這些日子家裡沒什麼事情。爹,你怎麼忽然回來了?”岱雯問道。

“你姑姑忽然派人將我叫回來,說是有十分要緊的事情要與我說。”熙冉道。

“姑姑有事情要與爹爹說?什麼事情?”岱雯問道。

“不知曉。傳信之人並未說這件十分要緊的事情是什麼。”熙冉道。他同時也有些不解:這次要與他說的事情到底是什麼,竟然連來傳信的人都不知曉?

這時從岱雯身後不遠處傳來聲音:“冉兒,你回來了?”

“娘。”熙冉馬上跪下說道。

“奶奶。”岱雯也行禮道。

“快起來,快起來。你好不容易從劉家港回來一趟,還這麼多禮做什麼。”熙冉的母親王氏說道。

熙冉又行了一禮,站起來,與母親一邊向府內走去,一邊說話。經久不見的母子團聚本是令人高興之事,但熙冉卻覺得奇怪起來:一開始見到我,母親十分高興,但高興之意怎麼越來越淡了?

他很快得到了答案。他扶着母親來到後院父母的住所,見到父親又對父親行禮。薛寧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教導他幾句,熙冉忙答應。

這時他妻子魏氏與弟弟薛熙揚等人都來了這裡,熙冉正要與他們寒暄,忽然瞥見一位宦官也走進來,看他衣着也是有品級的太監。這太監面對滿屋子皇后的孃家人也不敢拿大,對衆人行禮後說道:“皇后娘娘前幾日已經傳下話來,說有一件十分要緊的事情要告訴,只是因爲薛都指揮同知不在;今日薛都指揮同知已經返回,此事可以說了。”他隨即從袖子中拿出一份書信,恭敬的走到薛熙冉身前說道:“薛都指揮同知,這件要緊事就寫在裡面。”

“到底是什麼事情,這麼神秘?”熙冉嘀咕一句,從太監手裡接過書信打開來看了一眼,頓時愣住了。太監忙不迭地離開這間屋子。

“是什麼事情?”見到丈夫這幅神情,他妻子魏氏忍不住問道。

熙冉回過神來,臉上先是浮現出憤怒的神情,之後又變得有些頹然,出言說道:“陛下想要讓岱雯做王妃。”

“做王妃是好事啊?要賜婚給哪位王爺?”魏氏高興的問道。

“朝鮮國王。”

“什麼?朝鮮國王?”魏氏臉上高興的表情瞬間呆住了。

“就是朝鮮國王。”熙冉又頹然的說了一句,將書信遞給魏氏。

魏氏忙接過書信看了幾眼,臉上的表情也變得十分難看。若是旁的番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她不會知曉,但朝鮮的事情前些日子鬧得沸沸揚揚,她也瞭解過,知道雖然朝鮮現下的王正妃空缺,但嫁過去絕對不是一件好事。

“我的兒啊!”她不由得又抱住自己的女兒哭訴道。她當然不願意自己的女兒嫁到朝鮮,但在她想來,雖然尚未正式下旨,可陛下既然有了這樣的心思,他們家還能反對不成,還敢反對不成?岱雯遲早是要嫁過去的。一想到這件事,魏氏就悲從心來,不由得哭了起來。

岱雯臉上的表情卻有些奇怪。她初聽到父親的話時臉上也顯露出痛苦的神情,但慢慢的,她臉上的表情發生了變化,時而好像十分憤恨,時而又好像有些遺憾。不知她在想什麼。

“怎會如此,怎會就選中了岱雯?難道宗室中就沒有年歲合適的人?”薛熙揚叫道。“我要入宮問問姐姐,問問姐夫,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他轉身就要離開。

“回來!”只聽薛寧喊道。薛熙揚不敢違背父親的話,只能停下腳步,轉過身來。薛寧又說道:“已經這個時候了,你要入宮求見!你是想害你親姐姐麼!”

“兒子豈會有這樣的想法。”熙揚趕忙說道。

“你若是沒有這樣的想法,就老實在家裡待着!”薛寧又說了熙揚一句,隨後同魏氏說道:“把書信給我看看。”

魏氏流着眼淚將一頁紙遞給公公。薛寧拿起眼鏡戴上,認真將紙上所有的文字都看了一遍,說道:“雖然陛下有讓岱雯去朝鮮爲王正妃之意,但在書信最後陛下說了,若是岱雯自己不願意,也可不去。”

“真的?”聽到這句話,魏氏馬上擡起腦袋。

“你們都慌什麼!”薛寧當然不會回答兒媳婦的話,而是出言說道:“最後這幾句話字跡清晰,若是從頭到尾看一遍一定能夠看到。你們只看了前幾句話就慌慌張張起來,這樣做事豈能將事情做好?熙冉,你都已經爲官快二十年了,這點事情都記不住!”

“兒子知錯了。”熙冉馬上認錯。但他即使是認錯的時候臉上也是笑模樣。“既然陛下寫了,若是岱雯自己不願就不會強逼她去做朝鮮王妃,那陛下定然不會強逼岱雯去做。”

“我就說姐夫不會這樣坑害岱雯。咱們家這些小輩的,姐夫最喜歡的就是岱雯,豈會推她入火坑。”熙揚也笑道。

“好了,這事解決了。”熙冉又道:“明日我入宮求見陛下,告訴陛下岱雯不願。”

“對對,明日入宮告訴岱雯不願。”魏氏連忙說道。

“因爲孫兒輩的事情叨擾了父母,打擾了父母安歇,真是兒子的過錯。兒子這就回去。明日再來向父母請安。”熙冉又對父母行禮,就要與魏氏、岱雯一起離開這個院子。熙揚也趕忙行禮告退。

“你慢些。”薛寧說道:“在書信上,陛下說的是岱雯不願,而非你自己代替岱雯說不願,纔可不去。這事,總要問問岱雯自己的意思。”

“兒子知道了。”熙冉聽到父親這樣說,雖然覺得多此一舉,但仍然轉過頭問女兒道:“你可願意去朝鮮做正妃?”

但出乎他預料的是,岱雯沉默一會兒,低聲說道:“女兒願意去朝鮮。”

第400章 齊王女第1302章 簡化字最後第1705章 哈哈哈,潘金蓮初遇西門慶第1774章 文坻第二事——三浦友臻第499章 兵藩第1356章 南洋風雨——滿者伯夷國的結局第5章 各自盤算第1144章 接見宗喀巴(一)第570章 父子議論第1359章 爲什麼對爪哇島這樣處置第1663章 巴布納——跟隨薩爾哈的理由第299章 人物太多好難選第1788章 工業時代——法典第1273章 家話第68章 四名太監第95章 一體納糧與攤丁入畝第1492章 蘇州驚變——親情與籌錢第1783章 格致院視察——爲女兒高興與長相第282章 年前第1430章 卡斯蒂利亞人與英格蘭人第968章 教育子女第775章 醒來第849章 僞軍第912章 對戰程朱理學(一)第1543章 印度之戰——包圍第1534章 賜予《鑑文大典》第341章 講武堂人才與整頓第366章 收攏第1045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路上視察第1458章 求封第1116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預想面對失敗的選擇第948章 籠絡侍衛第537章 盤算與算數第1103章 伊吾慶功宴——朝鮮扶桑第699章 說第1497章 蘇州驚變——蕭家談話第416章 定性與尋人第814章 雷州第1466章 新任命第679章 唵嘛呢叭咪吽第1171章 繼續調查第1422章 朱贊儀的遺囑與十年前的詔書第1719章 初談進兵蘇伊士第750章 西南與西北第960章 政務官與事務官第140章 戰——死戰第471章 二次出宮第1147章 如同,如果第1723章 等到奪取埃及後父親再告訴你第1095章 更加瘋狂的計劃第509章 官員勳貴第389章 兗州城下第1468章 我喜歡誰?我喜歡你!第1433章 打架與緣故第1270章 兒女第313章 花英與徐家第1282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四)第1210章 由一個笑話所引發的第1278章 練子寧的新差事第519章 變革杭州第928章 意外的火器人才第32章 寶鈔戰爭——戶部準備第816章 戰安南——儀第835章 多邦城——各種意外第1665章 巴布納——伏擊第1211章 再等等第1171章 繼續調查第1100章 戰烏魯木齊——死難第1405章 友情第237章 開海首日第396章 濟、青第824章 戰安南——結果第973章 訓話第1186章 吃起來有流淚的感覺第1450章 印度攻略——軍費第958章 拜祭第549章 再見與玉佩第1261章 格致監與再見羅貫中第1376章 醞釀風暴第609章 姐夫之命第671章 經緯西南——回師田地與佛第307章 祖宗們第64章 新的開始第1292章 蕭涌和昀蘊的心思第1202章 商人的想法第1282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四)番外7:帝國最黑暗的年代第1040章 鐵門關之戰——賜水第219章 技術發明第259章 土槍土炮第283章 南洋之事第767章 大案——衝着誰來第904章 反游擊戰與中毒第1194章 封號與糧食第266章 又一名先生第1429章 聯姻與打通航路第1479章 囑咐第491章 二年的會試第182章 匆匆返回第1698章 不知道是誰在騙我,只能再調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