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6章 國子監三項

“金善,你將國子監打理的不錯。”將整個國子監轉了一圈後,允熥採用了在講武堂時同樣的話對金善說道。

“那臣就卻之不恭了。”金善卻笑着說了與俞周文不同的回答。他畢竟曾爲中書舍人,和皇上的關係更近一些,說話也可以輕鬆一些。

“既然是你的功勞,又有何可卻之的?”允熥也笑道。

金善也笑着說了幾句,瞧見他身後跟着的三個孩子,對允熥說道:“陛下,現下雖然已經是二月初,但正是倒春寒的時候,天氣也還比較冷,不如陛下和三位殿下去臣的公房坐下說話。”

“他們身上都穿的厚實,你不必擔心。”允熥回頭看了三個孩子一眼:“而且從五歲上朕就叫人入宮教導他們武藝,對文垚來說已經四年多,對文垣和文圻來說也已經二年多,這點風寒受得住。”

“不說他們三個了。金善,你實話和朕說,對今年新設的樂、射、御三課,國子監的學生如何看待?”

“陛下,”金善斟酌的說道:“除了聲樂課之外,另外兩門課程無人反對;聲樂課雖然有學生反對,可當臣說起孔子所言的君子六藝後也無人再敢說話。”

“不過,對這三門課私下裡抱怨的人自然不少。大多數人都是說原本課程就不少,又新增這三門課程,想要從國子監畢業又要多花一二年的時間了。”

“呵呵,他們想的是耽誤了他們爲官吧。”允熥冷笑一聲。

金善沒有接話。允熥也不用他接話,繼續說道:“國子監雖然確實是爲國培養官員的地方,但也不是隻要入了國子監就一定能爲官的。”

“金善,朕記得,從前太祖皇帝定下過章程,國子監的學制是四年。可如今能有多少監生四年畢業?”

“陛下,臣請陛下恕罪。當初先帝定下章程本就對監生要求有些嚴苛,只是那時朝廷求賢若渴,許多監生未及畢業,甚至剛剛入率性堂讀書就被任了官職,所以問題尚不明顯。自從洪武末年已來大多數監生必須按照章程完成學業才能得以授官,此問題凸顯出來。”金善解釋道。

“那金卿以爲學制應定爲幾年?”允熥見金善馬上就要說話,又補充道:“金善,你可要注意,你說出這個年限之制,從此之後國子監的所有監生就要按照這個年限讀書,不能按期畢業的再給一年寬限,若是還不能畢業就逐出國子監。”

聽到允熥這番話,金善忽然感覺自己責任重大。他這一句話說出來對自己沒什麼影響,皇帝也不會四處對人說是依照自己的建議制定的學制,學生們畢不了業罵孃的時候也不會罵道自己頭上,可這畢竟關係到大多數學生的前程,若是都無法畢業他也會於心不安的。

可說的學制太長也不成。一來欺瞞陛下,辜負陛下對自己的信任他同樣於心不安,二來真當皇帝是傻子?就算現在看不出來,以後多來幾次國子監就什麼都明白了。

斟酌半晌,金善說道:“臣以爲,現下又加了樂、射、御三門課,學制宜定爲七年。”

“那好,朕回頭讓陳繼擬旨,從今年才升入修道堂、誠心堂的學生起始,學制總學制定爲七年,若是七年不能畢業可再寬限一年,若是還不能畢業就逐出國子監!”

“你這裡也提前做些預備。學制變更必定會有學生不滿。你一定要硬氣,對於敢鬧事的學生一律開除!”允熥說道。

“是,陛下。”金善只能答應一聲,又道:“陛下,今年就從升入修道堂、誠心堂的學生起始是否有些不太妥當?今年只是頭一年改革,是否對學生略微寬鬆一些。”

“寬鬆一些,也好。可朕的寬鬆只是在從前入學的學生,今年入學的嚴格依照朕定下的新章程。從前入學的學生可在新章程規定的學制多加一年。”

“臣知曉了。”金善再次答應。

說過此事,允熥側頭看了一眼課堂上正在上課的學生,有些人正側頭偷偷看向他,此時慌忙又將頭轉過去。

“國子監的學生,平日裡除了讀書,還做些什麼?”允熥又出言問道。

“休沐日,學生們有時會相約去城中逛一逛,尋一處地方坐下嘗一嘗京城的小吃,閒聊一陣;有時也會去尋花問柳。臣對此也下令禁止過幾次,可收效不大,而且休沐日本就許他們出監,國子監也沒法監視他們,《大明律》上又沒有禁止監生尋花問柳的條令,最後只能任他們去了。”

“不過大多數學生還是認真刻苦讀書,即使休沐日也在教室中學習。”

“朕問的不是這個,”允熥解釋道:“朕問的是他們平日裡在國子監中下課後除了讀書還做什麼事情?有什麼個人愛好?”

“另外,可有人下課後還習練樂、射、御三門課程?”

‘個人愛好?’金善沒聽說過這個詞,琢磨了一下才說道:“陛下,國子監是爲朝廷培養官員之處,學生們自然要認真讀書,爭取早日畢業;至於樂、射、御三門課程,因這三門課程新設,許多學生僅憑上課教導的難以掌握,下課後還溫習的不少。”

“不過馬匹珍貴,兵部也只是撥給了國子監足夠上課之用的馬匹,學生們若是想下課溫習,須得提前報名排隊。陛下,可否給國子監多撥付些馬匹?”

“撥付馬匹是小事,金卿,你不以爲,國子監諸位學生日常在課堂之外活動的太少?”允熥說道。

“陛下此話何意?”

“不論做什麼,即使是爲官,身體都十分重要。做巡查御史,需在京城與監察之處兩頭跑,也不能總坐在衙門裡面,沒有好身體如何能夠支撐下來?”

“文職武官就更是如此了。雖然文職武官不需帶兵打仗,可一樣要跟隨大軍出征,掌管軍中事物。總不能讓他們都坐車坐轎隨軍征戰。沒有好身體如何支撐的下來?”

“至於其他官職,雖並非像這兩個差事這般,可金善你也爲官多年了,應當知曉身體不好的人辦差也比不上身體好的人。”

金善點點頭。這個觀念他當初在允熥身邊爲中書舍人的時候就聽說過,研究了一番後也贊同。爲官可並不輕鬆,雖然是腦力勞動不是體力勞動,可身體不好精神頭就不濟,精神頭不濟辦差也不容易辦好。

“所以朕以爲,應當令他們在課堂之外多活動活動,不要只是溫習功課。”允熥道。

“陛下,設立射、御兩課,就使得監生們能夠多活動。”金善說。

“不夠,還不夠!”允熥說道:“騎馬射箭對身子的活動太少。要讓他們跑步。”

“金善,朕再交給你一個差事。”允熥也不賣官司了,直接說道:“此事朕不好下旨,就由你來辦。朕要在國子監推廣蹴鞠。”

允熥上面說那麼一大段話,目的也是爲了推廣蹴鞠。作爲一個擁有後世思想的人,當然認爲體育活動是很重要的,不僅是鍛鍊身體,在這個年代更是有影響社會風氣的作用。可在講武堂推廣這項運動還罷了,在國子監會被文官彈劾的。所以他不能公開親自推廣,也不能將這項運動列入考試科目,只能通過掌管國子監的金善來瞧瞧推動了。

這樣做起來短時間內恐怕起不到多大作用,但允熥會通過更多的任用曾經踢過足球的國子監畢業生來慢慢讓監生們知曉皇帝的傾向,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這個過程時間不會短,可就如同熙瑤所說的那樣,他還年輕,不必着急。

“臣遵旨。”金善沒有多說什麼,躬身答應。

之後允熥與金善一起去了他的公房,烤了烤火讓露在外面的雙手暖和暖和。他看了看時間,見已經不早了,又對金善說道:“朕這次來國子監,還有最後一件事要吩咐你。”

“陛下請說。”

“朕記得愛卿曾上書,言到如今國子監的差事日多,可各等官職仍舊只有祭酒1人、司業1人、監丞1人、五經博士5人、六堂助教15人、學正10人、學錄國子監人、典簿1人、典籍1人,共42人。官員不夠用,請朕增加國子監官員。”

“是,陛下。臣自從建業五年就向陛上書奏報過此事,只是陛下並未批迴。”

“現下朕就要批迴。”允熥說道:“既然國子監的官員不夠用,爲何涉及學生之事不讓監生們自己安排?”

“讓學生們自己安排?”金善驚訝的說道。

“國子監的所有學生以後都是要做官的。既然將來要做官,爲何不在國子監上學的時候讓他們提前嘗試一番?就如同朕讓講武堂的學生以後先在衛所實習才能畢業。”

“朕的打算,就是設立學生管理會,分爲校、系兩級,由願意參加的學生報名,經你或各系學正批准參加,管理有關監生自己的部分事情。朕是想着將這些事情交給學生管理會。……”

“不過,雖然事情交了出去,可國子監衆官員仍然要進行監管,看他們差事辦得如何。不合格的學生管理會人員要替換他人。”

“陛下,這,恐怕不太妥當。”允熥的想法很好,可在實際運行中肯定會出問題。

允熥止住他要說的話。“朕也知曉貿然實行必定會有問題,可既然他們以後要爲官,還是在國子監的時候就讓他們提前有些經歷爲好。”

金善又與允熥說了幾句,見他執意如此做,只能答應。可又向允熥請求道:“陛下,臣請求陛下,學生管理會如何設立,章程如何,由臣與國子監衆同僚商議後再行報給陛下,陛下批准後實行。萬勿貿然設立。”

“好,朕就將此事交給你了。”允熥笑着說道:“可不好讓朕失望。”

“臣必定不會讓陛下失望。”金善語氣堅定的說道。

“好,”允熥又說了一個好字。不管最後金善事情做得如何,只要不是太差,他都會對金善嘉賞。大明很需要這種勇於任事的官員,而不是隻會循規蹈矩、遇到事情推諉扯皮的人。

允熥之後又問了一些細節,比如國子監宿舍和教室暖和不暖和的問題,自己還親自進入幾間學生宿舍,查看屋內溫度如何,以及宿舍內衛生等。

將這些事情都說完,允熥對金善笑道:“金卿既然將國子監管的不錯,朕必定要進行賞賜。”

“朕口諭,國子監祭酒金善加中順大夫階,賜上用綢緞一匹、黃金五十兩。另外,朕還賜給愛卿一套景德鎮出產的餐具,和花生一斤。”

允熥將他拉起來不讓他行禮,笑道:“朕知曉愛卿對方鳴謙從漢洲大陸帶回來的吃食很感興趣,就給愛卿花生一斤用來嚐鮮,餐具一套更好的吃飯。等今年這些作物產出來後,朕再送給愛卿一些。”

“臣謝陛下隆恩。”金善就要跪下說道。

“愛卿不必跪了,這是在你的公房,現下也沒有外人,不必如此多禮跪來跪去的。”允熥又拉住他。

之後允熥沒什麼事情要吩咐了,帶着三個孩子要離開國子監。金善帶領部分官員送陛下出國子監。

在上馬車前,允熥小聲對他說道:“學制之事待朕下發旨意後再說,你雖需提前做預備,可也不必太過準備。”

“你要重視的,是推廣蹴鞠和設立學生管理會之事。朕給你一個月的時間,這兩件事擬出一個章程給朕。”

“是,陛下。”金善答應道。

允熥點點頭,將三個孩子依次抱上馬車,之後自己坐上去,離開國子監。

待允熥的車駕一行在他們的眼前消失無蹤,他身後的司業湊上來問道:“祭酒大人,陛下這次來視察國子監到底有何吩咐?”允熥只讓金善一個人跟着他,其他人對於他們談了什麼並不知曉。

金善嘆了口氣,說道:“變動不少。”他又轉過頭看向所有的官員,說道:“明日上午巳時初都到本官的公房來,有事情要與你們商議。”

第892章 來到安南第1304章 徐家的‘危機’第510章 清查與彙報第585章 第一個生日第1424章 西方的新來客第977章 兩地第1159章 供述與返回第539章 再接見與遊覽第784章 大案——抄檢高家第1561章 印度之戰——驚喜第1422章 朱贊儀的遺囑與十年前的詔書第1197章 太子和藩王第1762章 與未婚妻同船第750章 西南與西北第1029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危急的局勢第14章 允炆和藹,允熥發威第1670章 有所忽略的分析第43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西南之人第934章 科學的開端——完結第1032章 最慘烈的一戰——守住了第1754章 一個人的日記——不用攻城第860章 南定——死人第1100章 戰烏魯木齊——死難第230章 正統與大廚第1315章 金融改革——金本位第1403章 偷屍體第242章 不同的可能第637章 相模國第943章 兩個囑咐第1509章 菜市場與捉拿第729章 軍械準備第1021章 **主義第441章 北巡——扶桑第93章 講武堂——允熥講話第41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休息一下第1725章 着急的吉哈諾第826章 戰安南——慢兵第375章 兩地的變故(一)第508章 幻彩閣第91章 允炆救母失敗第790章 大案——最後的審問第1746章 一條通道第81章 下基層下第1517章 有人叛變第244章 向父親求助第582章 宦官家人第1026章 攻城——發現機會第630章 驚奇和無衣第1097章 決死的差事第249章 烏龍第623章 郡主和王妃第1532章 問允熥該怎麼做第1750章 奧斯曼人要來了第89章 識時務的名將第1249章 解釋第1081章 沒品與出乎預料第1088章 內亂第1007章 被奪取的烏魯木齊(下)第1363章 吃飯第1327章 漢洲攻略(二)第1024章 守城——退卻計劃第721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預備第252章 四個女孩兒一臺戲第1710章 抓到你了第870章 年後議事第503章 公佈改革第867章 又一份捷報第1282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四)第1139章 拼殺與首次上陣第858章 南定——巧合的人物第1517章 有人叛變第1211章 再等等第1038章 鐵門關之戰——中者必異第280章 心得第1251章 反應第910章 與孩子們的重逢和一件馬上要處置的事情第1751章 奧斯曼皇帝的想法與文坻的應對第75章 常母密談第1440章 對歐洲的謀劃——第318章 內宮貪腐案(二)第499章 兵藩第1114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前奏第736章 扶桑武士與西方後裔第604章 對西北衛所第1317章 金融改革——唐伯鶴的意見第480章 懈怠彈劾番外1:四百年後的世界第468章 羅貫中的遺憾第1736章 留下成功號第1135章 實話第283章 南洋之事第342章 婚禮與學習考慮第641章 李常問制第1124章 傅安(一)第1131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絲綢之路北線的意義第372章 燕周浙第1231章 藉口第164章 各種事第1515章 目的第671章 經緯西南——回師田地與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