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3章 去講武堂的路上

見過唐賽兒,滿足了自己的好奇心,允熥就打算離開周王府了。他還有好多事呢,而且他今日來到周王府,見唐賽兒只是一個次要目的,主要目的是向朱有爋表明自己對於交給他的這個任務的重視,表示自己對於他本人的關切,也讓他心裡好受點兒。這隻需要在周王府待一會兒就好,不必多長時間。因自己確實有些好奇就見了唐賽兒,也該走了。

“皇兄,不如再待一會兒,用過午飯再走。”不管心裡怎麼想的,朱有燉和朱有爋總要挽留。

“不用了,兄長還有事,就不多在你們兄弟的府邸裡待了。”允熥笑道:“兄長出宮一趟也不容易,可得將要做的事情都做完了。”

朱有燉賠笑幾句,就要將他送出府邸大門。允熥站起來,一轉頭見到唐賽兒和另外那個小姑娘還在門前站着,拍拍腦袋笑道:“瞧朕這記性,爲侄女選的兩個伴讀還在這裡。”

“既然是爲侄女選的伴讀,朕也不能不有所賞賜。”允熥提高聲音:“賞賜唐氏女與李氏女上用的綢緞各一匹。”

“謝陛下賞賜。”姓李的小姑娘馬上跪下說道。她今年雖然才七歲,但父母甚至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都在府裡爲僕,雖然對於皇帝到底代表着什麼仍沒有明確的概念,可也知道這是非常尊貴的人物,比自家的老爺(朱橚)更加尊貴,更不用說大少爺和二少爺了。她也見過父母對老爺行禮,此時自然知道怎麼做。

“謝叔,皇帝陛下恩賞。”唐賽兒不僅慢了一拍,還差點兒說錯了話,待說完了忙捂住自己的嘴。

“賽兒,你適才想叫朕什麼?”允熥卻耳尖,笑着問道。

“你怎麼會知道我的名字?”唐賽兒驚訝的反問。

允熥趕在周王府的太監出言呵斥前說道:“朕自然知道。你還沒回答朕的問題呢,適才想叫朕什麼?”

“叔叔。”唐賽兒見他態度和藹,不由得放鬆的說道:“在老家的時候和陛下年紀差不多的人賽兒都是叫做叔叔,適才一不小心說漏嘴了。”說到這裡,她卻忽然想起來什麼,忙跪下說道:“賽兒求陛下恕罪。”

“這沒什麼。你起來吧。”允熥笑着說了這句,又轉過頭對朱有燉說道:“你可不能將兄長適才要賞賜給她的綢緞收回。”

“知道了,皇兄。”朱有燉答應一聲。

允熥點點頭,又看了唐賽兒一眼,走出這間屋子。敏兒也忙跟在他身後走出去,經過唐賽兒身邊的時候她停下來,從身上取下來一塊玉佩遞給賽兒說道:“本公主看你投緣,將這個賞賜給你。”說完就一溜煙的跑了,唐賽兒都沒來得及說什麼。

在府邸大門處接上文垣他們三個,又和朱有燉、朱有爋拜別後,允熥坐上馬車離開了這裡。

遠遠的看着車駕遠離周王府,朱有燉看了一會兒,又回頭看下人們都不在身旁,對朱有爋說道:“允熥出宮還特意來周王府,可見對此事十分重視,你既然要憑此立功,就好好做。”

“是,兄長。”朱有爋答應一聲。不過沒多在意。這樣的話這些日子朱有燉也說過多次了。

可下一句話讓他很驚訝:“等過幾日,將唐賽兒調到你嫂子身邊爲侍女。”

“大哥,這!”他馬上說道。

“你不用多說。我有分寸。”朱有燉用不容置疑的語氣說道。

……

……

“敏兒,你適才離開周王府的時候還給了唐賽兒一塊玉佩?”允熥雖然沒見到那一幕,可馬上聽隨侍的宦官說起了。

“嗯,”敏兒馬上回答道:“女兒看她很有眼緣,就給了她一塊玉佩。可不是爹爹給女兒貼身攜帶的玉佩,就是平時只用來賞人的。雖然也是內監督造的,可比爹爹給女兒貼身攜帶的玉佩差了一籌。”

“你平時還專門帶着玉佩賞人?”允熥有些驚訝。

“嗯。女兒覺得玉佩帶着很方便,個頭又不大不佔地方,據說還挺值錢的,賞賜給人很適合。”她忙又說道:“女兒也不是對每個需要獎賞之人都賞賜玉佩,覺得值得賞賜的人才會賜予。”

“這個法子不錯。”允熥贊到。正如敏兒所說,玉佩這種東西確實適合用來當做賞賜之物。而且玉佩這種東西男女都可以帶,不像手鐲,哪個男人要是隨身攜帶手鐲恐怕會被認爲有短袖之癖。“文垣、文垚、文圻,你們三個以後也可以隨身帶着玉佩賞人。”

“是,父親。”他們三個忙答應。

聽到允熥這樣吩咐三個弟弟,敏兒十分得意,抱着允熥的胳膊說道:“爹,都讓弟弟學敏兒,敏兒這件事做的不錯吧。”

“是不錯。”允熥笑道。

“那,爹爹,下一個地方是不是要去講武堂?”

“是,怎麼了?”

“爹,讓女兒也下車在講武堂裡面看看吧。”敏兒用撒嬌的語氣說道。

“不行!”允熥當然還是拒絕:“講武堂可是教導武將的地方,怎麼能讓你一個姑娘去裡面看看。”

“去講武堂的路上有一條街是賣屋內擺件和各色裝飾的。待會兒路過了那裡爹爹就把你放下來,你去那裡看一看,買些東西回去。”

他又哄着敏兒說道:“你二姑,還有你七爺爺家的四姑最近都要出嫁。四姑還罷了,你平素和二姑關係不也好?二姑不也很寵着你?雖然你是小輩,但也送份賀禮。”

“可宮裡的東西不用你送你二姑也有,你在宮外買些東西回去,送給你二姑,也是你的一份心意。”

敏兒畢竟年紀小,聽父親這麼一說覺得也很有道理,點點頭說道:“那女兒就在那條街看一看,買送給二姑的禮物。”

可她擡起頭,見到自己的三個弟弟,馬上說道:“爹,女兒需要買給二姑的禮物,弟弟就不需要了?”旋即想起剛纔說的事情:“爹,女兒明白了,你這是爲了讓女兒不去講武堂的託詞。”

“爹!”她拉長了聲音說道。

‘敏兒什麼時候這麼聰明瞭?’允熥一邊想着,一邊說道:“你三個弟弟自然也要送你二姑賀禮。可他們是男孩,送給二姑的自然與你不同。而且他們年紀還小呢。爹就要囑咐他們,給二姑送自己做的小弓箭、自己抄寫的書籍。”

“女兒也想送給二姑小弓箭。”

“你是姑娘,送小弓箭不像樣。過一會兒讓你紀姑姑帶着你挑選一些宮外的擺件或裝飾之物。”允熥又勸道。

敏兒終究年紀不大,即使一時醒悟還是被允熥繞進去了,點點頭答應。

不過允熥卻伸手在額頭上抹了一把。‘敏兒真是越來越聰明瞭。按理說我這當爹的應當高興,可她也越來越不好糊弄了。以後再糊弄她可得提前想好了。’

‘其實剛纔將她留在周王府就沒這麼多事兒了。可週王府此時並不安全,萬一他們得知了敏兒的公主身份心起歹意怎麼辦?有燉和有爋也看不住她,管不住她在府內亂跑。只能將她帶出來。’

不多時馬車到了那條街,幾個侍衛和專門護衛敏兒的兩個女護衛和宮裡照顧她的紀女官下了車,戴上外衣上的帽子,走進一家店鋪。

允熥則帶着三個兒子繼續前往講武堂。“文垣、文垚、文圻,父親記得還沒帶你們來過講武堂。”

“是,父親。”文垣答應一聲。

“講武堂是教導大明的武將之地,自從洪武二十六年設立以來已經有十屆學生畢業,爲大明培養了許多將領。現在他們年紀還輕,未能身居高位,可等過幾年,現在的這些大將都老了,就是他們成爲大明肱骨之時了。”

“原來的將領都是憑藉戰功提拔,許多甚至從未見過朕、從未來過京城,父親不是說他們對大明不忠誠,但比起講武堂畢業的學生畢竟差了一籌。”

“所以父親會在京城設立講武堂,你們也必須對講武堂十分重視。尤其是你文垣,朝廷任用官員,文武缺一不可,你可要記住這句話。”

“是,父親。”聽到最後這段話,文垣趕忙答應。

允熥又微微側頭說道:“不過文垚、文圻你們兩個也不能漠不關心。講武堂畢業的學生等你們長大了,也會有你們兩個的臣子。”

文垚和文圻也答應一聲。

他點點頭,又對他們說了幾句話,他們一一答應。這時外面傳來聲音:“陛下,講武堂到了。”

“朕知道了。”允熥說了一句,對文垣他們三人道:“你們跟着父親下去。都將外衣穿好了,不要戴帽子。”

文垣三人答應一聲,開始整理身上穿着的外衣。可他們之前從未這樣做過,整理過後還是顯得皺巴巴的。

允熥皺起眉頭,伸手將文垣拉過來,一邊爲他整理衣服,一邊說道:“你們平時在宮裡都是下人爲你們穿衣服,不曾自己穿過?”

“是,父親。”文垣小聲回答。

允熥沒說什麼,但在心裡想着;‘回宮後就吩咐熙瑤和抱琴,讓他們自己學着穿衣服。’

他將三個孩子的外衣都理的整齊,掀開車簾從馬車上走下來,巡視講武堂。

第412章 合圍第333章 過山東與白蓮教第1367章 黃頭髮的人又來了第1020章 救援第660章 攻緬——破阿瓦城與傷員第801章 南巡——到瓊州第1779章 格致院視察——驚訝的張學熙第1805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印度的用處第561章 鬆綁第181章 安頓第1055章 最終決戰——常繼宗第541章 繼續召見第1683章 屠戮與生擒第1178章 安排第1117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破城第508章 幻彩閣第1331章 漢洲攻略(四)第1792章 敏兒的選擇第347章 目的與新舊發明第961章 在講武堂第784章 大案——抄檢高家第1554章 印度之戰——夜殺第795章 諸事第385章 與平叛有關第724章 講武堂和蒙古人第91章 允炆救母失敗第1136章 上陣第693章 海運和詢問(求訂閱!)第1005章 被奪取的烏魯木齊(上)第1458章 求封第607章 公主的後續第486章 惦記第331章 改科舉與國子監第941章 日常的事情第1417章 意外的訪客第229章 民間輿論第1437章 閒聊第908章 安南事情完結第1562章 巴布納——朱楩第1411章 接見——自行車第1127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準備面聖第986章 抱怨的目的何在第1052章 最終決戰——永明左衛第1198章 金銀的作用第395章 燕軍人第643章 國旗國徽第501章 黑社會的末日第252章 四個女孩兒一臺戲第493章 猜到心思的人第8章 謹身殿大討論——一鳴驚人第711章 要求第818章 戰安南——登陸第757章 南巡——廣東事第1066章 決戰——開始第879章 視察軍醫所第1732章 奪回我們的財富第1179章 又是回京第1803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漢洲局勢第1776章 解釋二三事第904章 反游擊戰與中毒第949章 兒子與非親生母親第1256章 婚禮之前第894章 現在就要開始爲下一次大戰做輿論準備了第167章 國力第1372章 代數與幾何第1032章 最慘烈的一戰——守住了第646章 衛徽第1202章 商人的想法第280章 心得第1256章 婚禮之前第369章 京城的反應第1080章 最後的圍殲戰(三)第91章 允炆救母失敗第1809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關東第1752章 炮灰第544章 聽到第1275章 三人第1310章 酒樓突發事件第1306章 都督同知第530章 找誰商量第748章 雲南的兩個反應(五千字章節送給大家)第1081章 沒品與出乎預料番外19:奇怪的問話第1390章 蘇州府的行動第85章 失常的人第866章 捷報第253章 第一堂課第306章 元宵第1764章 做好迎接洶涌議論的準備第1206章 外交無小事——事情的經過下第942章 三楊之一回京啦第614章 道路和回京第569章 扶桑船隊第1233章 去講武堂的路上第448章 徐家四姐妹第1118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真正的選擇第347章 目的與新舊發明第1706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1201章 宴飲的最後第739章 色目後裔(完)——儒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