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0章 軍事改革——四總部

可徐暉祖等人聽完了聖旨後馬上跪下說道:“臣遵旨。”原本不知所措的中低級武將見到大將們都跪下接旨了,也不再想這個變動對武將是有害還是有利,都跪下說道:“臣遵旨。”

見今日上朝的武將紛紛跪下,文官們也慢慢停下了議論。裁撤五軍都督府重設大都督府,完全就是武官制度的變動與文官沒有關係,既然在場的武將都接受了,他們再議論也無用。至於以後的影響,等所有的聖旨全部宣讀完畢後再議論不遲。反正在場的文官沒有人相信,今日有關於武官之制變革的聖旨只有這一道。站在大殿中間的四五品文官紛紛悄悄擡頭,看向高坐在龍椅上的允熥。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更改大都督府內官司之制。除左右都督同知外,設立四都督僉事,正二品;設立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裝備部、總後勤部、度支部、水師部諸衙門。總參謀部掌管全國衛所之輿圖、軍制、城隍、鎮戍、簡練、征討等諸事;總裝備部,掌管新式武器研究,製造、保管武器,保管符勘、尺籍等諸事;總後勤部,掌管全軍所需糧草,及車駕,掌鹵簿、儀仗、禁衛、驛傳、廄牧之事;度支部,掌管全軍錢財支出;水師部,掌管水師諸事。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裝備部、總後勤部、度支部等五部,掌印官名爲尚書,正二品,佐貳官名爲侍郎,正三品;水師部掌印官名爲都指揮使,正二品,佐貳官名爲都指揮同知,正三品。其中總政治部、總後勤部、度支部等三部爲文職武官。欽此。”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更改兵部之職司。裁撤兵部武庫司、職方司、車駕司,設立軍醫司、政治司,原左軍都督府文宣司改隸屬兵部管轄。以兵部尚書兼任總政治部尚書,以兵部左右侍郎兼任總政治部左右侍郎。欽此。”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設立江南都指揮使司,統轄除京城四十九衛與孝陵衛外其餘直隸衛所;設立應天行都指揮使司,統轄上直衛、孝陵衛外其餘京城衛所。欽此。”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以樑國公藍珍爲總參謀部尚書,以原五軍都督府斷事官陳性善爲兵部尚書兼任總政治部尚書,以曹國公李景隆爲總裝備部尚書,以鄭國公常升爲總後勤部尚書,以原兵部尚書梅殷爲度支部尚書,以巨港侯何榮爲水師部都指揮使。欽此。”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任原左軍都督府都督耿璇爲江南都指揮使司都指揮使,任原英藩左相張數爲應天行都指揮使司都指揮使,欽此。”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命瓜州伯張輔、原右軍都督府都督同知曹行、安定伯楊峰、原前軍都督府都督薛寧爲大都督府都督僉事。欽此。”

之後又是幾道聖旨,任命了大都督府除總政治部以外的五個部門的侍郎和都指揮同知。

此刻若是也有如同允熥這般從後世穿越過來的人,即使不喊出來,一定在心裡說道:‘這分明就是抄襲了軍委的四總部制度!’並且他想的也沒有錯誤,允熥確實是抄襲的四總部制度。

從世界範圍內來講,近代的軍事指揮制度誕生於普魯士,大約在西元16XX年由某一位普魯士的國王創建了參謀部,後來成爲世界各國最重要的軍事部門,一直到現在。

這位普魯士國王創立這個參謀部制度,還是前裝燧發槍剛剛開始裝備、火繩槍尚未退出主戰場、距離後裝槍被髮明出來還有很長時間的時候。參謀部適應了當時軍事技術和軍事指揮的發展。雖然它剛剛誕生的時候還與後世的參謀部權責不同,但畢竟是專業獨立的指揮及顧問機構的起點。

而大明現在也處於這個階段!上直衛早已實現了火繩槍的普遍裝備,甚至裝備比例超過了16XX年的歐洲國家,火炮的裝備比例與裝備數量更是遠遠超過,大明的軍隊也在允熥的親自指導下組建了新的方陣,並且在剛剛結束的伊吾之戰中起到了巨大作用!

而且,就在過年之後幾天允熥得到研發武器機構的奏報,燧發槍已經研製成功!允熥馬上就會在上直衛開始裝備燧發槍,將淘汰下來的火繩槍交給外地衛所裝備。

這一切,都與參謀部被創建的時候一模一樣,所以允熥才下定決心對現行制度進行大變革,設立參謀部;若不是聽到燧發槍發明的消息,他雖然也會進行變革,但不會規模這樣大。而且他想着與其一次一次的改革,不如一步到位,直接設立四總部體制。

當然,對於此時的大明來說,軍委的四總部體制比較超前,所以允熥又進行一定變化,各部的職責與軍委的四總部各部職責並不完全一樣,而且還單獨設立了度支部,管理全國軍隊的財政。

另外,允熥還設立江南都指揮使司和應天行都指揮使司,將除上直衛、孝陵衛之外的軍隊全部由五軍都督府直轄改爲這兩個衙門管轄。

允熥之所以這樣,一是因爲原來在外地各衛所上雖然有都司和行都司,但五軍都督府仍然直接管轄這些衛所的一部分事物;而在他的設想中,新設立的大都督府各部不再直接管轄衛所,只管着各地的都司和行都司。這樣一來,原本沒有都司或行都司管着的直隸衛所就很尷尬了。所以要設立這兩個衙門管理他們。

二來,滿清時候設立了九門提督等職位分別管理京城附近的軍隊,不是由中央的衙門直管,也沒鬧出什麼謀反的事情,反而使得軍隊管理更加有秩序,所以他願意將大多數衛所都交給新設立的衙門管轄。不過他還是留了一手,將上直衛仍然直接抓在手裡。

‘四總部制度應該是這個時候全世界最先進的軍事制度了。只不過,雖然朕已經進行了一定變化,但也未必一定能夠適應這個年代落後的通訊手段和運輸方式,之後還要進行調整,但大方向不會變化。’允熥想着。

他思量完畢,擡起頭看向面前的衆位官員,馬上感覺有些詫異。‘朕適才進行了這麼大規模的變革,怎麼沒人議論?’

他哪裡知道,正因爲他的變革實在太大,在場的文武官員這個時候根本沒有反應過來允熥進行了怎樣的變革。這與之前撤五軍都督府、設立大都督府可完全不同,這是對大明現行中央軍事管理體系的顛覆性變革,在場的所有人根本沒弄明白允熥新設立的這些衙門到底有什麼作用,對於這次變革後的影響也完全沒有辦法預估,如何還能討論的起來?

就連徐暉祖等人都沒有第一時間跪下說臣遵旨。允熥之前雖然透露過一部分變革內容,但因爲他自己都沒有完全確定,所以沒沒法告訴他們,他們只聽允熥說是‘巨大的變革’,可細節並不清楚,此時腦袋也嗡嗡作響,一團亂麻。

不過徐暉祖畢竟是久經宦場的人了,雖然從軍事角度講判斷不清這樣的變化是好是壞,但從利益角度很快判斷出來:並未損傷徐家的利益!他雖然不會擔任都督同知多長時間,但能夠看出允熥很重視徐家,並未觸犯徐家的利益。

他又回想了一下人名單,發現也沒有影響常家、藍家、李家等家族的利益,心下一定,就要跪下說“臣遵旨”,打破大殿內的寂靜。

可就在他剛剛彎腰、還未跪下說話的時候,大殿內的寂靜已經被別人打破。“陛下。臣以爲,大明現在所行之武官之制,雖然有些小問題,但畢竟無大礙,對存在之問題進行改變即可,無須進行如此巨大之變革。陛下,陛下此次設立的個衙門之前從未設立過,到底會如何尚不知曉,貿然完全廢除原來的制度,設立新制度,未必對朝廷有利。”一個身穿五品文官服飾的人忽然站出來說道。

“陛下,臣也以爲,貿然廢除原武官之制實行新制,恐怕會引起朝堂動盪;而且現行武官之制乃是先帝所創,貿然如此大的改動恐有不妥,還請陛下三思。”又有一個身穿七品御史服飾的人站了出來。

“陛下,臣是武將,不懂太多,可陛下新設立的這幾個衙門與地方上的都司、行都司協調職權、如何管轄衛所恐怕不太容易。”一個身穿二品武將服飾的人也站出來說了幾句。

之後又有八九個個人站出來,從各個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見。他們的話雖然都儘量婉轉,但意思就是反對允熥的改革,至少反對進行這麼大的改革。

允熥將這十來個進諫的官員都掃視一遍,嘴角忽然露出了微笑。他咳嗽兩聲清了清嗓子,朗聲說道:“諸位愛卿所言也有道理,所以這幾道聖旨先放在一旁,朕先處置另外幾件事情。”

第351章 欲廢朱榑第1334章 南洋風雨——下一步第69章 春和殿紀事第1319章 金融改革——錢莊總行會與新窩本制第1042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沙迷查幹第682章 威信和武藝課第899章 慶功宴——減罪一次的勳章第570章 父子議論第312章 舉賢令與開始第1477章 新的左相第963章 鋼鐵廠第1733章 海盜們第1022章 守城——林琛第898章 慶功宴(一)第825章 戰安南——爭論第149章 對話第802章 瓊州事末開始第119章 兗州事件——問題第60章……陰謀——行動和解說第13章 初到兵部第997章 撒馬爾罕城的決策——提前開始第1319章 金融改革——錢莊總行會與新窩本制第1296章 爲什麼選擇騎馬第1140章 臨危第1745章 他老婆也不一般吶735章 兩方說話第51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時間緊迫啊第417章 前世第84章 講武堂——預備第500章 不大不小的動作準備第213章 發福利第1319章 金融改革——錢莊總行會與新窩本制第1434章 [免費]處置第1267章 七月第761章 三元宮第1772章 最終定論第949章 兒子與非親生母親第1441章 對歐洲的謀劃—三個共和國的要求第1668章 還是讓你們人精的腦袋去想吧第1715章 她答應了第146章 卡廷——反轉第43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西南之人第742章 準備與再去講武堂第1077章 決戰——烈士斷腕第618章 俸祿和特權第1267章 七月第778章 身邊人和採生折割案的進展第1803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漢洲局勢第198章 伴隨着發生的第901章 慶功宴——雜談結束番外6:體育課的重要性第751章 南巡——宣商人面見第1664章 巴布納——第一聲大笑第1437章 閒聊第768章 大案——猜測進展第802章 瓊州事末開始第145章 卡廷——截第1111章 宴飲後的吩咐第584章 奴僕第1086章 梟雄之死第1764章 做好迎接洶涌議論的準備第1436章 你是皇太子第96章 爺孫相處——第二次第1135章 實話第949章 兒子與非親生母親番外6:體育課的重要性第1043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兵力比第1296章 爲什麼選擇騎馬第935章 繁華的京城與神奇的表演第779章 大案——招供第1516章 抓人第424章 驚動第1288章 傳授兩門技術的緣故和西學課(六千字章節)第702章 從二十五到三十第57章 ……陰謀——一波第一第二折第467章 幕後臺前第545章 審訊緣故第465章 改封永王第1686章 總督府第832章 多邦城——預備第1484章 天文學大發現——第一個投身科學第1425章 抵達京城第633章 出門第1071章 決戰——騎兵第1329章 漢洲攻略(三)第1341章 漢洲攻略(九)第1718章 下一步的鋪墊與孟加拉的“終結”第1117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破城第124章 兗州事件——線索第382章 安與郭與徐第560章 杭州事第870章 同樣的過年第746章 出巡兩廣——啓程第173章 張彥方第454章 沙州與京城兩地第1536章 拜訪第185章 崩第979章 要不要第1464章 光榮第1133章 卡教秦尾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