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2章 軍事改革——廢很久之前就想廢的人(中)

“傳他上殿,朕要親自審問!”允熥沉聲說道。

聽到這句話,在場的文武百官都看出不對了。陳瑛作爲一個都察院的御史,彈劾武將‘貪他人之功爲己有’一點兒都不稀奇,即使被他彈劾的三個人中兩個人都是重量級人物。御史就是吃這個飯的,聽到這樣的消息不進諫纔不正常。即使最後證明彈劾有誤也沒什麼,皇帝一般情況下不會懲治。

可允熥如此處置就太不正常了。即使是這樣大的案子,不,正因爲是這樣大的案子,涉及兩位高官、牽連甚廣,皇帝處置起來定然極爲慎重,絕不會當堂親自審問。先帝時都沒發生過在奉天殿審案之事。

所以此時大殿內除了允熥、陳瑛君臣一問一答外雅雀無聲,所有人都凝神屏氣,注意着接下來事情的發展。

還有人偷偷看向梅殷和張翼,觀察他們二人的表情。遠遠看過去梅殷和張翼的表情都非常鎮定,什麼都看不出來;可只有站在張翼身旁的人,才能覺察到他有多麼緊張。

張翼很清楚,陳瑛的彈劾絲毫沒有錯誤。這件事的起因就是當初他因爲自己的三兒子張育穆隨同寧王朱權攻打蒙古,不僅受了傷還失去了右手,他擔憂張育穆之後的生計,所以串通梅殷將名叫彭清宗的將領的功勞挪到自己的兒子頭上,從而讓自己兒子的功勞足以加封世襲指揮使,以後有一個鐵飯碗。

此事雖然其情可憫,但罪無可恕,允熥或許不會處罰他的兒子張育穆,甚至可能不會剝奪給張育穆的封賞,但定然會重重的處置他和梅殷。洪武年間有將領貪圖他人之功,被告發後甚至掉了腦袋。允熥繼位後對這樣的行爲也非常厭惡,管的很嚴,處置也極爲嚴厲,這次又一反常態的在奉天殿公開審問,他的下場決不會妙。

可他還懷着萬一的希望,陳瑛只是捕風捉影沒有實證。但當他見到彭清宗走進來的時候,萬一的希望也破滅了。張翼曾經見過彭清宗,所以清楚的認識到這人就是他。

張翼的額頭冒出汗水,身子忍不住顫抖起來,並且顫抖的動靜越來越大。終於,在彭清宗開口說話前,張翼跪倒在地,對着允熥的方向連連磕了幾個頭,嘴裡大聲說道:“陛下,此案確實是臣爲了三子做下的。建業三年,臣之三子張育穆隨同寧王殿下攻打蒙古,不僅受了傷還失去右手,臣擔憂張育穆之後的生計,所以串通兵部,商議將這爲名叫彭清宗的將領的功勞挪到臣三子的頭上,從而讓他的功勞足以加封世襲指揮使。”

“陛下,臣有罪,請陛下責罰。但陛下,臣之三子事前對此並不知情,請陛下寬恕他。臣三子事後也埋怨臣,可因事情已經做下了,他也不能檢舉臣,只能罷了。但臣三子心中仍然對此十分不安,也不願接受俸祿。臣之三子每次從五軍都督府領取俸祿後就存到京城中的一家錢莊,從洪武四年二月起分文沒有動過,請陛下明鑑。”

言罷,張翼又連連叩頭。

“張愛卿已經認罪。梅尚書,你可認罪?”允熥聲音嚴厲的對梅殷說道。

梅殷正要說話,忽然在兵部方陣中有一人出列跪下,大聲說道:“陛下,臣向陛下請罪。”

“此事的前因罪臣並不知曉,但鶴慶侯大人找到罪臣,讓臣將彭清宗千戶的功勞挪到他的三子張育穆身上。因張育穆色楞格河之戰丟了右手,臣心生憐憫,又貪圖鶴慶侯大人許諾的錢財,就鬼迷心竅,做下如此大案。”

“罪臣自知罪無可恕,不敢請求陛下饒恕;可此事梅尚書並不知曉,還請陛下明鑑。”

張翼詫異的擡起頭,看了一眼適才說話那人,但馬上又將頭低了下去。那人自然就是當時擔任武選司郎中的趙羾,現在爲兵部右侍郎。那件事最後確實是他經手的自然沒錯,可自己當時明明找的梅殷,爲何此時他拼命摘除梅殷的罪過?他難道不知道,梅殷的罪過越大,他的罪過就越小?

不過張翼自然不是白在官場上混這麼多年的,他雖然不知道在背後發生了什麼,可事出反常必有妖,反正不管趙羾和梅殷誰承擔罪過,他的罪都是免不了的,自己還是不要貿然說話。所以他將頭又低了低,一句話不說。

聽到趙羾將罪過都攬在自己身上,允熥面上露出輕鬆的表情,不過還是問了一句:“趙羾,此時確實是你一人所爲,梅卿並不知曉?”

“是,陛下,此事爲罪臣一人所爲,並不牽扯梅尚書。”趙羾又斬釘截鐵的說道。

“可文書上面有梅卿的印章。”

“陛下,兵部每日下發許多文書,梅尚書並不能每一封都看一遍,那時即將過年,梅尚書着急在年前將文書都發出去,許多文書都只是聽罪臣等人大略說了內容就加蓋尚書大印。”

允熥又問了問彭清宗,他是否知曉此事是否牽扯梅殷。彭清宗說自己只知文書由武選司發出,因爲文書上加蓋了尚書大印所以認爲梅尚書也參與此事,並不知曉內情如何。

“既然如此,此案已經十分明白,也無須再行審問了。來人,將鶴慶侯張翼與兵部右侍郎趙羾押下去,朕斟酌之後再行對他二人處置。”允熥說道。

四位大漢將軍答應一聲,就要上前將他們二人押下去。可此時陳瑛忽然又道:“陛下,此案尚未結束,不能結案。”

“不已經審問的十分清楚了麼?如何尚不能結案?”允熥問道。

“陛下,鶴慶侯之三子所任乃是武將,文書除經武選司發出外,還需經過五軍都督府批准,鶴慶侯三子才能任官。色楞格河之戰的經過不僅要奏報兵部,五軍都督府也會收到,所以五軍都督府之官員也必定知曉挪用了彭清宗指揮使之功勞。是以五軍都督府也必定有貪贓枉法之事。是以臣以爲,也應當查處五軍都督府內涉案官員。”陳瑛道。

“愛卿所言不錯。既然如此,朕將鶴慶侯與趙羾交給愛卿,由愛卿繼續查出此案。”允熥加重語氣說道:“不論查出到誰,朕都絕不輕饒,愛卿不必心中有顧忌。”

陳瑛正要答應,忽然趙羾喊道:“陛下,罪臣知曉五軍都督府內都有何人涉案。”他一邊說着一邊轉向武將方陣,指着其中幾人說道:“宣寧侯曹泰、徽先伯桑敬、永定侯張銓,此案這三人有所涉及。另外罪臣還知曉,普定侯陳桓在五軍都督府內多次行與此案類似的不法之事!”

聽到趙羾的話,衆人紛紛轉過頭去看向普定侯陳桓等人。陳桓一愣,擡起頭看了一眼允熥,明白了允熥今日到底要做什麼。

第579章 舅爺第68章 四名太監第440章 南洋的其它思緒第271章 處置與公租房第630章 驚奇和無衣第1559章 都想去印度(五千字章節 )第298章 討論南洋事第240章 蛛絲馬跡和蓋棺定論第86章 北平生活開始番外19:奇怪的問話第1755章 開羅——潛入第1273章 家話第1418章 蕭卓說第1142章 相見賞賜第1318章 金融改革——勳貴們第836章 多邦城——強攻第890章 爲什麼不給我們色目人一條活路第1184章 所有學校的變化第322章 後續發展第831章 多邦城——阮勳第453章 接見使者——西北第633章 出門第437章 宣府城外的獵戶第388章 出征與陰謀第79章 下鄉進村第96章 爺孫相處——第二次第1777章 第四件事與李泰元求見第943章 兩個囑咐第350章 徐府與英王第7章 謹身殿大討論——開始第253章 第一堂課第692章 西南雜談第1218章 軍事改革——開始第544章 聽到第537章 盤算與算數第354章 前夜第602章 開張大吉第1309章 下一代該成婚了?(五千字章節)第1241章 真正的學校——宗室子弟爲何去五城學堂第1359章 爲什麼對爪哇島這樣處置第1175章 意外中的意外第295章 重新思考第1806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賢彩第1699章 理番院迎來了他們意想不到的頭兒第861章 南定——不惜任何代價攻城啦第1288章 傳授兩門技術的緣故和西學課(六千字章節)第870章 年後議事第881章 一件藏頭露尾的事情第447章 馬和王景弘第642章 戲曲與歌第689章 金帳汗與維齊爾第20章 重陽節——續逛京城第1743章 神秘的漢人第485章 天檽黑卡退位第1665章 巴布納——伏擊第1089章 血色(一)第523章 南洋西域第1212章 在人市第230章 正統與大廚第409章 德州之戰——防彈衣第561章 鬆綁第1192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神使第1712章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第1806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賢彩第364章 逃亡第203章 昊天玉皇大帝上一章的序號寫錯了,應該是871章第1511章 驚訝的敏兒第317章 內宮貪腐案(一)第286章 酒爲媒介第1289章 應天鄉試第1551章 印度之戰——對策第730章 對安南的正式決定第96章 爺孫相處——第二次第1104章 慶功宴——其它外番第203章 昊天玉皇大帝第1204章 外交無小事,還是第1030章 最慘烈的一戰——開始第221章 三年守孝第1174章 插入第1147章 如同,如果第355章 齊王府之亂第117章 兗州事件——調查第6章 尋找後宮支持者第398章 青州城(二)第1379章 偷樑換柱番外18:一分兩半的拂菻第1209章 賢才第567章 新生宗室與二次北巡答覆本章說第1563章 巴布納——爲什麼第253章 第一堂課第1676章 哪裡來的援兵?第842章 佔領升龍城第1817章 大結局第1693章 什麼,朝鮮改立世子?第438章 功高莫過救駕第443章 北巡——返程黃金命名與封賞第417章 前世第28章 茹瑺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