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4章 軍事改革——尾聲

說完此事,允熥咳嗽兩聲,朗聲說道:“案子就先說到這裡,說回適才朕命人宣讀的幾道聖旨。”

“朕以爲,朕要實行的新制度雖然或許也有些疏漏,但在之後可進行小修小補,彌補疏漏之處。而現在武官之制的改變已經刻不容緩,所以,不應因噎廢食,不進行改革。諸位愛卿以爲如何?”

這時桑敬等多人已經被抓了起來,剩下的陳桓等人雖然還站在朝堂上,但明眼人都能看出他們已經是破船了,除非是實在擺脫不開的親信,否則都會盡力在破船沉沒之前逃走,而那些親信適才大多已經被抓了起來,所以此時除少數人仍舊堅決反對外,大多數人都沉默不語或者出言支持改革。

允熥忽略了這些聲音,宣佈從明日起進行改革,以三月爲期將新衙門搭建起來。徐暉祖等人馬上躬身領旨,此事就這樣定下了。

允熥微不可查的點點頭,正要說下一件事情,適才一直沒有說話的陳性善忽然上前一步,出言道:“陛下,臣有一事不明,請陛下示下。”

“何事?”

“陛下,適才陛下命人宣讀的聖旨中任命了大都督府的都督同知與都督僉事,但並未任命大都督。臣敢問陛下,欲以何人擔任大都督?”陳性善問道。

陳性善並非不知道允熥有可能尚未想好以何人爲大都督,但他剛纔數了一遍,發現有資格擔任大都督的人除了景川侯曹震以外都已經被任命了官職,可景川侯身體非常不好,就連一個有名無實的春輔官也已經無法勝任,更當不了大都督。所以他出言詢問。

“大都督之職暫且空置。”允熥說道。

“那陛下,大都督府之事由何人來處置?”

“朕記得,在原本大都督府的舊址,也是現在的中軍都督府所在之處,有四處殿閣,分別以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命名,稱之爲青龍閣、白虎閣、朱雀閣與玄武閣。這四閣之中,當年岐陽王爲大都督時就在朱雀閣議事。”

“所以朕決定,以後每當大都督府有難以決斷之事,就由二位都督同知,召集四位都督僉事、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總裝備部、度支部、水師部六部尚書或都指揮使,以及應天行都指揮使司都指揮使於朱雀閣召開會議,商議此事。最後的處置按照會議的結果。”

“陛下,可若是會議爭論不休,如何處置?”陳性善繼續詢問。

“那就仿效廷推,大都督府的衆位官員定出結果。”允熥又道。

陳性善還要再問,忽然被人拉了一下。他用眼睛的餘光掃了一眼,見到是戶部尚書齊泰。他躊躇了一下,停止說話退了回去。

有關於武官之制變革之事就這樣定下了。之後又說了幾件小事,侍者宣佈退朝,允熥起身離開。在場的文武百官又對允熥離去的方向行了一禮,也轉身陸續離開奉天殿。

今日大殿上雖然只討論了有關武官之制改革這一件大事,可這一件大事中就包含了無數小事,其中還夾雜着許多在朝官員下獄。所以百官離開大殿的時候一邊走着一邊議論,十分熱鬧。

可在這些人中,有二人談論的事情卻與其他人完全不同。“尚禮(齊泰字),你適才爲何要拉我一下?”陳性善問齊泰道。

“復初,你莫非沒有聽明白陛下的話?陛下根本就不想設立大都督這一職。”齊泰說道:“若是設了大都督,天下的兵馬都在他管轄之中,則此官職的權力太重,陛下必定會擔心。當年先帝之所以撤銷大都督府,設置五軍都督府不就是擔心此事麼?”

“這我也知曉。可不設立大都督一職,就憑什麼朱雀閣會議,有些事情豈能決斷?”

“這樣的事情就上奏被陛下不就成了?”齊泰見左右的人都在談論適才抓人的事情,輕聲對陳性善說:“陛下實際上就是要將日常庶務交給其他人,以自己兼任大都督。只不過豈有皇帝擔任官職的道理?所以只能如此安排。”

“哎,陛下。”陳性善嘆了口氣,說道:“陛下這樣做確實避免了某位武將權力太重,可這樣一來,大都督府之制未必比得上之前的五軍都督府。”

“我可不這樣以爲。”齊泰笑道:“我倒是覺得,朱雀閣會議之制十分巧妙,會比之前的五軍都督府要好上許多。”

“那我就拭目以待吧。”陳性善最後說了一句。

……

……

“彭愛卿,你今日做的不錯。”就在陳性善與齊泰議論的時候,允熥已經來到謹身殿,對面前站着的彭清宗說道。

“陛下謬讚了。陛下能夠秉持公正,將臣的功勞重新算在臣的名下,臣叩謝陛下天恩。”彭清宗跪下說道。

“哎,朕乃是大明的天子,若是連朕都不能秉持公正,還有何人能夠秉持公正?你不必謝朕的恩典,起來吧。”允熥說道。

而且允熥還在心中補充道;‘若不是得知了你的這個案子,若不是去年在伊吾,朕才得知此事,朕今日要做的事情沒不會這麼順利,說起來,朕還得感謝你纔對。’

彭清宗早在建業四年文書正式下發後就得知了自己的功勞被他人佔用了。當時他非常憤怒,可此事是已經過梅殷、寧王朱權和張翼三人商量好的,他將此事檢舉出來必定會得罪這三個人,他即使將功勞要了回來,下場也絕不會妙;而且他認爲天下的烏鴉一般黑,若是他的檢舉被半路攔下來沒到皇帝眼前,那就更白白的得罪了人。所以他就隱忍下來,並且立誓等能夠被允熥親自接見後再當面對允熥說。

去年伊吾之戰,他立下功勞有資格參加慶功宴,就在允熥走到他這一桌後悄聲對允熥說了此事。

允熥的第一反應當然是憤怒。雖然張翼的所作所爲其情可憫,但影響很壞,他那時就決定回京後要處置張翼,爲彭清宗主持公道。

第633章 出門第1395章 結果第420章 回京之前第657章 攻緬——江頭城第188章 喪第1794章 姐弟感情與插曲第1286章 活字印刷術第494章 對番國與會試放榜第1319章 金融改革——錢莊總行會與新窩本制第1009章 出發前的準備——視察第691章 猜到第856章 南定——提要第423章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第1737章 索科特拉島大海戰第1776章 解釋二三事第232章 收侍衛和考證第1023章 守城——器械第1803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漢洲局勢第1035章 鐵門關第1303章 婚禮宴席現場第218章 從前之事第1788章 工業時代——法典第427章 高煦與滲水第42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繼續;正式開始第682章 威信和武藝課第609章 姐夫之命第321章 內宮貪腐案(五)第42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繼續;正式開始第853章 南定——出兵第412章 合圍第356章 齊王府後續第753章 南巡——擴散第1406章 接見——歐洲的書籍第1177章 演戲第156章 兩家第1082章 歡呼勝利!第632章 甘州城內第167章 國力第1104章 慶功宴——其它外番第795章 諸事第395章 燕軍人第185章 崩第568章 命名與賞賜第1186章 吃起來有流淚的感覺第774章 大案——‘真’真人第621章 艱難的訓練第855章 南定——前夜第1255章 前陳後婚第849章 僞軍第1234章 足球第420章 回京之前第1332章 南洋風雨——威格拉瑪?瓦爾達拿的想法第985章 永王回京第1185章 什麼菜第1556章 印度之戰——目的第230章 正統與大廚第1363章 吃飯第18章 重陽節——寶鈔之一第1519章 發現第517章 律法嚴苛麼第1280章 於家父子第910章 與孩子們的重逢和一件馬上要處置的事情第326章 現行的制度第1138章 陳立傑第620章 課程與世蔭第403章 犒軍救國之計第94章 講武堂——第一堂課第650章 秦肅第117章 兗州事件——調查第1669章 從一個小消息看到的第197章 爲帝初上朝第803章 還是瓊州第1760章 開羅——自稱國君第1774章 文坻第二事——三浦友臻第1037章 鐵門關之戰——禮物第224章 皇家之人第392章 遼王的反應第814章 雷州第541章 繼續召見第543章 拒絕與見面第840章 升龍第594章 風潮第888章 好吉利的章節號第1530章 醃菜指揮使第965章 工業第1670章 有所忽略的分析第16章 首抄詩詞第1745章 他老婆也不一般吶第1289章 應天鄉試第823章 戰安南——救第1500章 蘇州驚變——決斷第1796章 又有進展第5章 各自盤算第1551章 印度之戰——對策第158章 李芳遠第43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西南之人第711章 要求第594章 風潮第946章 初入市井第403章 犒軍救國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