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3章 軍事改革——廢很久以前就想廢的人(下)

聽到趙羾的話,衆人紛紛轉過頭去看向普定侯陳桓等人。陳桓一愣,擡起頭看了一眼允熥,明白了他今日到底要做什麼。

‘原來如此,原來陛下早就已完全知曉了我們曾經做過的事情,而且一直記着,只是隱忍未發。直到打敗了撒馬爾罕國,大明不會再有大戰事,陛下終於沒有後顧之憂、不必擔心動盪,所以於此時將我們這些礙眼的人都除去。’

‘而且陛下要進行改革,必定會引起許多將領的反對。如果不出我所料,大明上下大多數將領都不支持。除去我們,殺雞給猴看,從而使得改革能夠順利推行。’

‘陛下也應當料定了今日宣佈如此巨大的變革會引得我們反對。我們雖然不敢自己出面反對,也來不及做什麼;可我們的親信定然明白我們不願如此急切的改革,會出言勸諫。’

‘陛下正好趁機將他們以貪腐這種我們無法出言求情之罪名下獄,先斷我們一臂;之後又讓那個叫做陳瑛的御史揭發貪功案,從而牽連我們這些人。貪功之事在軍中歷來被深惡痛絕,陛下只需將此事在軍中廣爲傳播,即使我們的親信將領十分不滿,但無派系的中低級武將必定會對我們十分痛恨,再加上徐暉祖等人的親信武將,足以使得軍中不發生動盪。’

‘至於梅殷與趙羾,應當是陛下之前已經安排好了,由趙羾將罪過全部攬在身上,梅殷只擔起失察之責,從而能夠繼續任用他。’

陳桓猜的不錯,允熥的打算就是如此。允熥對陳桓等將領在安南之戰前後一直到伊吾之戰前對徐家與其它武將的攻訐不能說一清二楚,但也知道的八九不離十。

允熥對於這種事情極爲厭惡:文官正虎視眈眈的對付武將,想要以文御武,可武將們竟然沒有團結起來,還在自相殘殺。尤其當時大敵當前,陳桓等人利用允熥求穩的心態攻訐他人,這就讓他更加不高興。現在大敵已去,他終於能夠放開手腳對付他們了。又正好能夠震懾其它反對改革的武將,讓他們不敢說話。

允熥與陳桓對視一眼,隨即別開目光,說道:“趙羾,你可敢保證你適才所言並無虛言?構陷朝廷肱骨之臣,可是重罪!”

“臣絕非虛言!”趙羾連連磕了幾個響頭:“陛下,臣絕非構陷朝廷肱骨重臣!”

“既然如此,曹泰、桑敬、張銓,等過一會兒下了朝,你們三人就配合都察院查證此案。你們放心,若是查出此事與你們無干,乃是趙羾無辜構陷,朕絕不會冤枉你們,也絕不會放過趙羾!”

允熥的話說的冠冕堂皇,對他們還很客氣,還允許他們繼續在這裡上朝,而不是馬上當做犯人抓起來;可曹泰三人也不傻,他們確實幫助張翼挪用了他人之功,沒人查什麼都好說,只要查證哪有查不出來的道理?五軍都督府又不是他們開的。他們最後必定會被定罪。至於如何處置,就看允熥心裡到底如何想得了。

張銓眼珠一轉,明白了允熥的意思,馬上跪地求饒:“陛下,此時確實是臣一時糊塗犯下此案。”

“當初文書從兵部送到臣手中的時候臣就覺得不對,正要去兵部向梅殷詢問一番,張翼就走近臣的公房,讓臣籤批文書。臣因與張翼的交情,一時心軟就答應了。求陛下恕臣的罪過,求陛下恕臣的罪過。”

他忽然又指着曹泰和桑敬說道:“陛下,那道文書除臣之外,也經了曹泰和桑敬二人之手,臣也知曉張翼也找了他們二人。”

曹泰和桑敬瞠目結舌,正要說什麼,允熥已經出言:“既然張銓你已認罪,來人,將他與張翼、趙羾二人一起押下去。”之後又轉向曹泰與桑敬:“孤證不立,所以適才趙羾指證你們三人朕並未當真;可現在張銓已經認罪,朕只能將二位愛卿也視同人犯了。”隨即高聲說道:“將他們二人押下去!”

曹泰和桑敬此時也已經將事情想明白了,正要說話,可大漢將軍已經走過來,除去他們的頂戴,要將他們押下去。他們不敢反抗,來不及說話就被押了下去。張翼與趙羾也一起被押下去。

“陳卿,……,”允熥又對陳桓等人說道:“雖然適才趙羾指證幾位愛卿違背國法,可朕向來不會偏聽偏信,不會就此就將幾位愛卿治罪,也不會剝奪了幾位愛卿的差事。可畢竟此事幹系甚大,所以朕希望幾位愛卿能夠配合都察院查案。這並非是朕懷疑幾位愛卿,只是既然趙羾提到你們,依照《大明律》,就必須探察清楚。而且此案查清楚後,還能還幾位愛卿一個清白,所以幾位愛卿切勿牴觸。”

“是,陛下。”雖然身子在顫抖,可陳桓等人仍然回答道。

陳桓很有一種衝動,在現場的一千多名文武官員面前認罪,然後說出允熥的謀劃,壞了他的好事。可最終還是忍住了。他要是那樣做了,一時確實爽了,可過後皇帝一定不會放過他全家的。他也想跪地求饒,請求允熥寬恕,就如同適才張銓所做的那般;可他本身就是允熥這次要對付的目標之一,而張銓不是,所以他即使跪地求饒也無用處;沒看到適才曹泰和桑敬想求饒就被大漢將軍阻止了麼?

‘張銓被審問時爲了自己能夠減罪定然會說出我的許多過錯,我最後要麼被流放邊關,要麼被處死。我已經享了半生的富貴,也沒什麼遺憾的,只要家人能夠活命就行。’

‘只是,皇帝一次廢掉這麼多武將,不怕剩下的派系太過強大麼?’他想着。

“梅卿。”允熥自然不知陳桓在想什麼,又對梅殷說道:“雖然此案與愛卿無干,但愛卿竟然對此事毫不知曉,也犯了失察之罪。朕命你明日在府中自省一日,以作懲戒。兵部的庶務由左侍郎臨時代管。”

“謝陛下恩典。”梅殷行禮說道。

第696章 孩子第860章 南定——死人第1762章 與未婚妻同船第1493章 蘇州驚變——獅子林的方向第866章 捷報第1690章 艱難的婚配與當年的盟約第1244章 真正的學校——學生會第1503章 蘇州驚變——圍攻第1352章 南洋風雨——第三個法子第1046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繼續巡視第1230章 第一站周王府第556章 獻女第747章 出巡兩廣——安南人的反應第1067章 決戰——懷來衛文章相關第245章 建議與謀劃第249章 烏龍第418章 封賞與處罰第1414章 李家慶賀第582章 宦官家人第992章 關注點第616章 齊步走第117章 兗州事件——調查第1123章 使者——前奏第1449章 印度攻略—命名全世界第603章 杭州與西安第328章 侍衛們的話第763章 李家子弟第206章 目的第701章 宮裡宮外第1669章 從一個小消息看到的第999章 來自撒馬爾罕城的決策——蒙古炮灰?第815章 戰安南——漂泊於水第651章 岷州第712章 辨別真相——二人的訴說第44章宮廷內外的陰謀——常藍眼線735章 兩方說話第311章 楊栽第1265章 車禍引發的事情第1656章 巴布納——合圍第484章 懷孕、離京和贊儀第1305章 徐家商議第375章 兩地的變故(一)第795章 諸事第1556章 印度之戰——目的第539章 再接見與遊覽第906章 充分發揮價值第1513章 斥責與獎賞第988章 朝鮮交鋒第1166章 前所未有的重要事情第59章 ……陰謀——兩處場景第1468章 我喜歡誰?我喜歡你!第885章 巫蠱問案——讓人發瘋的話語第1310章 酒樓突發事件第708章 昀葉徐徐第623章 郡主和王妃感謝和求訂閱第695章 不必上朝上學的早晨第736章 扶桑武士與西方後裔第650章 秦肅第1087章 謊言的目的第379章 兩地的變故(五)第1260章 五城學堂講課第689章 金帳汗與維齊爾第579章 舅爺第1351章 漢洲攻略(十四)第640章 旅店偶然第1735章 發現海盜船第355章 齊王府之亂第297章 命婦第346章 後續處置與反應第1549章 印度之戰——孟加拉人敗退與朱高旭的謀劃第1200章 殷商後裔?第1272章 想要的教育第1771章 提前放出風聲第1186章 吃起來有流淚的感覺第905章 相見不相識第966章 大家過年快樂第771章 大案——繼續第1445章 對歐洲的謀劃—歐洲人的議論第844章 治傷第179章 準備,出發第504章 黃淮奏報第1057章 最終決戰——想要將計就計第620章 課程與世蔭第836章 多邦城——強攻第1811章 新的軌道列車第396章 濟、青第1549章 印度之戰——孟加拉人敗退與朱高旭的謀劃第1550章 印度之戰——先消滅後治理第1351章 漢洲攻略(十四)第1561章 印度之戰——驚喜第1348章 南洋風雨——結果第1331章 漢洲攻略(四)第1440章 對歐洲的謀劃——第5章 各自盤算第1025章 卡拉維約東遊記(一)第291章 家族宴第1245章 真正的學校——教育的目的第1436章 你是皇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