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9章 軍事改革——五合一

“臣叩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奉天殿內,響起震天動地的呼喊聲,一千多名大臣同時跪下,面朝正北方的御座跪下說道。

“衆位愛卿平身。”允熥笑着說道。大漢將軍們隨即大聲呼喊起來,將這句話傳到殿內的每一處角落。

“謝陛下。”在場的所有大臣又都謝恩,之後站起來。

“今年朕想着,雖然正月十五是上元節的正日子,可上元節的燈會是從正月十三至正月十七,連續五日。朕知道,一年到頭只有上元節這幾日是最熱鬧的,也知道不論是你們還是百姓都願意上元節燈會的時候出來逛逛,是以決定今年開衙之日從從正月十八起,不知諸位愛卿覺得如何,十六、十七這兩日可去了燈市看燈會,買了幾盞燈籠回來,與家人一起猜謎?”允熥笑着說道。

“陛下體恤臣等,臣銘感五內。”兵部尚書梅殷說道:“臣前日十六日與家人一起逛了燈會,買了幾個燈籠回家與公主殿下猜謎。”

衆人對於梅殷出頭答話有些詫異。按照慣例,皇上這樣隨口詢問的話應當是禮部尚書回答纔是。可聽到後面就明白了。梅殷是駙馬,皇帝的姑父,剛纔那番話確實更像是家人之間互相說話,他來回答也正常。

不過,‘爲何之前並未聽梅殷這樣回答過?’有人想到。

“寧國公主昨日入宮的時候說起這事了,”允熥笑道:“梅尚書,你猜燈謎都沒有幾個猜中的。朕記得你文采甚好,往日先帝在時召你入宮,也就只有蜀王能夠與你一怔長短,昨日如何表現的那樣差?”

“啓稟陛下,因當時過兩日就要上朝,臣心中琢磨兵部的差事,是以當時有些心不在焉,所以沒有猜中多少。”

“哎,既然是過節,何必再琢磨差事。好好過節即可,等開衙之後再琢磨差事也不遲。”

“陛下,這差事臣也不是忽然想起來的,而是從年前陛下回京前就注意到了些事情,陛下回京後又與魏國公等人說起去年西征西域與撒馬爾罕國交戰之事,就思量起來。因着今日就要上朝,所以前兩日思量的多了些。”

“到底是何事梅尚書如此思量?”

“陛下,臣有本奏。”梅殷從懷中掏出一本奏摺,遞給侍者,同時說道:“臣這幾年執掌兵部,發覺現下的五軍都督府之制已經略微有些不適宜了。”

他繼續說道:“自從洪武末年以來,衛所將士使用火器日多,而火器與其它諸般兵器均有所不同,每次使用都需要裝填彈藥,用量極大,還難以取之敵軍。而且火器所用火藥之保存也需倍加小心,稍有不注意爆炸的話就會造成巨大損失,影響之後的征戰。”

“而且現下的後勤運送也有頗多漏洞。一般的小仗罷了,如同前年征伐安南、去年征伐西域這樣出兵數十萬的大戰使用民伕運送糧草都有種種問題,魏國公曾經與臣說,如此安排糧草的運送,若不是伊吾城內與陝西行都司各城都有許多存糧,憑藉民伕運送萬不能供應得了八十萬大軍的糧草所用。”

“另還有一些小問題。所以臣以爲現下的制度略有些瑕疵,提出了臣之見解請陛下過目。”

聽到最後這句話,適才疑惑爲何梅殷往日不出頭答話今日卻出頭答話的人都心下雪亮:這必定是皇上安排的!

‘必定是皇上要對現在的武官之制繼續進行改革,但忽然提出改革有些突兀,就安排梅殷在這裡唱雙簧,提出現在武官之制與征戰之制的問題,並且提出自己的見解。他身爲兵部尚書,提出見解是應有之意,誰也說不上什麼。之後皇上再說幾句話,就拋出聖旨進行改革。’

‘前幾日聽聞陛下允許宸妃娘娘回魏國公府省親,之後又親自去魏國公府接人。現在看來,這分明是陛下尋找與魏國公不引人注目說話之機。’禮部侍郎董倫在心中暗想。

他又側頭看了看兩旁的官員。徐暉祖與常升等人都十分平靜的站在原地,一點兒驚訝的神色都沒有;暴昭等文官也一樣,更加確定了自己的判斷。

‘只是不知陛下會如何改革了。陛下多半是擔憂武將勢大難治,所以對五軍都督府進行改革,多半是用文職武官壓制武將了。’

之後的過程果然如同董倫所猜想的這般。他猜的完全正確,梅殷就是他安排用來引出話題的人。允熥雖然上朝時直接甩出聖旨也成,但總覺得這樣太生硬,覺得還是有些轉圜爲好,所以提前與梅殷商量好了,安排他來當託。

只聽允熥說道:“梅駙馬與朕想到一起去了。朕這次跟隨大軍去西域之地,雖然並未過多幹涉魏國公等人指揮將士征戰,可也發覺了一些問題,回京後又與幾位愛卿談論此事,他們也都認爲應當進行變革。”

“朕又與幾位將領議論過後,擬瞭如下旨意,對大明的武官之制進行改革。”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撤五軍都督府,重設大都督府,以大都督府節制天下兵馬。加長興侯耿炳文左柱國勳,授特進榮祿大夫散階;加魏國公徐暉祖柱國勳,授榮祿大夫散階。以長興侯耿炳文、魏國公徐暉祖爲大都督府左右都督同知。欽此。”

這道聖旨還未讀完,大殿內就響起了‘嗡嗡嗡’的議論聲。適才允熥與站在最前面的大臣說話,大多數官員都是聽不到的,也看不到,完全不知道適才他們都說了什麼;可宣讀聖旨是對所有官員宣讀的,所以大多數官員根本不知道之前發生了什麼,聽到如此大的變動頓時議論紛紛。

可徐暉祖等人聽完了聖旨後馬上跪下說道:“臣遵旨。”原本不知所措的中低級武將見到大將們都跪下接旨了,也不再想這個變動對武將是有害還是有利,都跪下說道:“臣遵旨。”

第1075章 決戰——老武器新用法第640章 旅店偶然第1164章 蒙古謀劃——全部第1693章 什麼,朝鮮改立世子?第1133章 卡教秦尾甘第1807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推恩西南第781章 大案——想法第1116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預想面對失敗的選擇第1097章 決死的差事第839章 多邦城——最後第57章 ……陰謀——一波第一第二折第1048章 最終決戰——想不到破敵之策啊第539章 再接見與遊覽第1017章 帖木兒的演講第319章 內宮貪腐案(三)第946章 初入市井第9章 謹身殿大討論——結尾第258章 車軌第437章 宣府城外的獵戶第877章 胡朝的末路——誓言第1426章 好奇第513章 懷孕與學習活動第381章 監國與納妃第576章 封賞第29章 子澄入彀第399章 朱榑異變第1331章 漢洲攻略(四)第108章 新一屆學生第1255章 前陳後婚第298章 討論南洋事第659章 攻緬——沐昂和那羅塔第163章 新人第494章 對番國與會試放榜第1363章 吃飯第151章 在蒙古人崛起的地方第239章 海外華國第619章 約法三章第1096章 血戰烏魯木齊(一)第324章 北向探索的人選第1746章 一條通道第1482章 天文學大發現——再觀天文第1506章 蘇州驚變——塵埃落定第120章 拿人第1324章 南洋風雨——開始第1241章 真正的學校——宗室子弟爲何去五城學堂第1418章 蕭卓說第623章 郡主和王妃第832章 多邦城——預備第1052章 最終決戰——永明左衛第1797章 強調科學的重要與倒數第二次改革第81章 下基層下第845章 安南士紳第1016章 伊吾城下大戰將臨第1227章 抵達周王府的路上第719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北部灣第60章……陰謀——行動和解說第1066章 決戰——開始第307章 祖宗們第792章 大案——真相(下)第1125章 傅安(二)第1464章 光榮第372章 燕周浙第516章 稅清氓第640章 旅店偶然第1132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哦,漢人也曾經是白人?第417章 前世第909章 禮儀完全忘在一邊第212章 以一人敵一羣後記第1528章 暢想與請求第1007章 被奪取的烏魯木齊(下)第1380章 書送瓦賽第1047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三)第1216章 家話第594章 風潮第1656章 巴布納——合圍第1740章 偉大的航行(二)第1701章 大家都有算計第630章 驚奇和無衣第1503章 蘇州驚變——圍攻第1185章 什麼菜第1553章 印度之戰——夜色第245章 建議與謀劃第995章 談到逸聞趣事第1684章 會有多少人第1812章 與商人共天下?第1034章 祭奠與論功第936章 要廢除漢人爲奴第1407章 接見——伯魯入職格致監第1311章 張家議論第1184章 所有學校的變化第1735章 發現海盜船第562章 滿江紅第1066章 決戰——開始第903章 回京前的雜議第910章 與孩子們的重逢和一件馬上要處置的事情第149章 對話第308章 封第1456章 忽然變得‘自大’第606章 棘手的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