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議策

越州自朱丘記事起,便是用西洋曆法,雖然不管是外祖父還是父親,都教給自己另一種曆法,但是隻有在節日才用得上的歷法,他從來不去記在心裡。

府裡遇上了怪事。頭一天自己的奶媽這樣告訴自己;但是第二天,她就改口說,府裡遇上了可怕的事。奶媽說這件事的時候,身子一抖一抖的。朱丘不知道究竟是什麼事,他只想着,什麼時候再去騎上自己的小馬,跑在府後面的那條河邊,得得的馬蹄聲和迎面吹來的激烈的風,總是讓他有種力量滿滿的感覺。有時就想張開雙臂,大聲喊出來。他第一次跑馬的時候就是這樣乾的。卻被父親狠狠的訓了一個時辰,還罰自己抄了一上午的子曰。

第三天早晨的時候,奶媽急急的回到屋裡,收拾了一個包袱,又跑去母親的屋裡,然後出來就走了。母親也跟着走了。於是他解放了。因爲他已經是這個院子裡年齡最大的人了。

他找到早就挖好的狗洞,悄悄的鑽了出去。這次朱丘想去的地方,卻是方府最北面角落裡的一座佛堂。最近那裡總是給他很神秘的感覺,他總覺得有什麼東西在佛堂的深處在一閃一閃的發着光,又像是在招手,叫他過去。

從朱丘的院子到佛堂,要從正門走,很遠,也要遇到很多人。可從狗洞出去,穿過一片竹林,前行數百步,便是佛堂的後門了。往日裡,這一路總是靜悄悄的。越州的人,不論是原住民還是後來僑居的華人,都是信佛的。在佛堂的周圍,即使有人,也總是輕走細語,唯恐驚擾了佛祖。但是今天,不單是前門有些鬧騰騰的,連這裡都有些人聲在悄悄的沸滾着。聲音倒是不大,就是鼓囊囊的,像是每個人都壓低了聲嗓,但每個人又生怕別人聽不到自己,又有些急躁的大音量。

朱丘以爲這不過是有一個節日降臨,節日前習慣性的熱鬧罷了。過年前的一段時間,雖然沒有這麼鬧,也是很有些煩的。朱丘是最討厭過年的,因爲一過年,母親每天就不再給自己講故事了,父親卻更早的要他起來讀書練功。

朱丘不一會兒就跑到了那片竹林裡,竹林不大,說起來,還是父親當年在的時候種上的,父親當時種植的時候,也不是爲了文人的雅趣,只是給這佛堂添道圍牆。不過在小小年紀的朱丘看來,也是足夠深的一片森林了。他在林中熟練的左拐右轉,便來到佛堂的後門前,推門走了進去。

佛堂的後院並不大,甚至這佛堂,說是堂,其實也不過就是三間屋子,一主二附的格局,主屋供奉着佛祖,東側屋子是禪師的居所,西側屋子則作課室。朱丘也常常在裡面看着父親和禪師對弈。父親走後,禪師便要求朱丘每天過來,在西側屋裡面教他一些法門,不過,他一個五六歲的孩童,哪裡懂得了那些。幸虧禪師也不在意,只是讓他順其自然。

來的這佛堂多了,他總覺得佛堂裡有些古怪。過完七歲的生日後,這種感覺更是越來越強烈,他總覺得每天到佛堂的時候,總像有什麼東西,他應該過去看一看,因爲那東西等了他好久了。可是佛堂就這麼大,他從曉事起,裡面早就玩遍了,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東西。他這幾天實在是忍不住了,決定向禪師問個明白。不料想母親這幾天要他待在院子裡,一步也不許出去。雖然不願意,但是母親一直守着。他也只好老老實實的待在院子裡,讀書練拳。今天好不容易瞅了個機會溜出來,一會兒見了禪師,定要問個清楚。

不曾想走遍了整個佛堂,都不見禪師的蹤影。朱丘聽着遠處府裡鬧鬧的人聲,有些氣悶,便坐在前院竹蔭下的躺椅上,不一會兒,卻是呼呼的睡着了。

其實禪師就在佛堂,不過不在地上,而是在地下。這佛堂的下面,有一暗室,此刻禪師正在裡面,對着一個長方形的木盒,苦笑連連。

這禪師法號明空,乃是南少林一脈。幾年前遊歷時,偶遇憤而出走的朱一舟,兩人一見如故,結伴而行。也該是命中註定,兩人因緣巧合下,竟得了一件寶物。不過,雖說這寶物給他們得到了,兩人卻無法使用,更不知是福是禍,也不願意就此放手,所以只能建了這麼一座佛堂,將寶物鎮在下面。黃氏一族慘遭滅門之後,朱一舟恐怕牽連方家,便一個人出門遠遊,引開清門的視線。

這幾日方家府裡的怪事,明空和尚自然是知道的清清楚楚。這幾個月來,那寶物隱現光芒,夜裡更是鳴叫得厲害。現在還只是像他這般的高手才能聽見,但是用不了多久,只怕連這方府的下人,都聽的見佛堂裡那寶物的錚鳴了。到那時,只怕會引來天大的麻煩。

比起那個,眼前的清門尋仇,倒是要些微容易一些。

這時在前堂,方婉容已經把朱一舟的事情對幾個兄弟源源本本說了一個清楚。兄弟幾個聽完,面面相覷,竟是像聽到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夢一樣。那朱一舟,落魄書生一樣的人,竟然是朱明的後裔!這次尋仇的,竟然是大清的供奉門派!這樣的對頭,是他們一個小小的方家能對抗的嗎?這樣的落魄書生,即使跟他們毫不相干,即使他們是一個小小的方家,也要挺身站出來替他擋住這場追殺的。

也不過是一場玉石俱焚罷了。

老三方守信最先叫道:“姐姐不用擔心,管它是什麼青門白門,惹到我們方家頭上,我總要叫它知道,馬方爺有三隻眼!”

老四方守禮搖搖頭,說道:“三哥的話,忒大了些。清門我倒是知道一些,當年滿清韃子入關,頒佈禁武令,中原武林不服不遵者大有人在,後來,終於惹動了清門,清門一出手就燒了少林寺;又過了幾年,中原武林已經是七零八落,多數都已經斷了傳承。中原武林當年何等煊赫的聲勢,在清門威逼之下,尚且如此,我們小小的方家,恐怕更是難逃此劫了。”

老三方守信一向看不上自己的這個弟弟,覺得老四文不成武不就,還愛說喪氣話,這一次又是這樣,他怒道:“要怕了你就走,躲到後面去,我一個人去跟着清門拼個你死我活,我就不信,他清門還不是一個腦袋兩個胳膊了!”

老大方守德聽了皺皺眉,把話接了過去:“父親,老四說的對,這清門勢大力強,不是我們一個小小的方家能對抗得了的。對方雖然說了‘雞犬不留’,但是我想,冤有頭債有主,清門是衝我們方家來的,如果我們方家這次在劫難逃,但總不關下人的事,如果能給他們留條生路,還是讓他們走的好,不必給我們方家陪葬。”

方顯忠是點點頭,說道:“守德這句話深合佛意,有大慈悲。這樣,你一會兒出去,跟下人們好好說說,多給些銀兩,讓他們都各自散了吧。”

卻在這時,總管方福慌慌張張的跑了進來,喘着粗氣對方顯忠說道:“老爺,不、不好了,不……好……了。”

也不等方老爺問,方福猛喘了幾口粗氣,把事情結結巴巴的說了出來。原來剛纔方守德讓下人們散了後,後院養馬的阮三兒,偷了同屋的銀兩,牽了匹馬就從後門跑了出去。當時人亂得很,誰也沒注意。可是一會兒阮三兒騎着馬又轉了回來,不過這次卻是到了前門,剛到前門,阮三兒連同那馬,忽然就裂成了四五十塊,成了一堆肉泥。把看前門的兩個護院嚇了一個半死。據他們描述,遠遠看着阮三兒是個囫圇人,就到了前門前,連人帶馬一眨眼就成了肉泥。

這下方家府裡,一瞬間安靜了。

本來還有些同樣心思的人,聽說了阮三兒的事,再到前門親眼看了那堆兒肉泥,誰也不再說什麼。都只能把盼頭寄託在方家身上了。

聽到這個消息,方家衆人面面相覷,連馬都一塊殺了,看來,清門真的是要方家“雞犬不留”了!

方守禮最先說道:“剛纔大哥說的話,就不用做了。這清門已經擺明了態度。我看,還是謀劃一下怎樣對付吧。”

方守信嚷道:“怎麼對付,還能怎麼對付,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他們要來,我們就跟他拼了。”

方守禮搖搖頭,說道:“要是往前推個十幾年,三哥的話,自是沒錯。可現在不是拼刀槍比功夫的年代了。現在西洋火器這麼厲害,我們府裡也有幾十條槍,胡老三那裡,也有個十幾條的人槍,都攏起來,任它清門練得是什麼功夫,火槍下去,肯定打個透穿。”

方顯忠皺皺眉,用西洋火器了結江湖恩怨,一向被武林不齒。而且,這火器用了,如果真能擋得住清門,雖然有些下作,能救這幾百十口子人,也值得。怕就怕,即使是火器,也擋不住這清門。從那貓皮和阮三兒的死來看,後者的可能性很大,要知道,江湖仇殺可不同於戰陣廝殺,拿着遠距離的火器,如果一擊不中,被高手突到身前,那就是一個死,一寸短一寸險,老武林傳下來的話,不是開玩笑的。

但是有一線希望,總是好的,於是方顯忠便同意了老四守禮的話,吩咐把府裡的人槍集中起來,交給老四簡單操練一下,又吩咐老三去門前等着胡老三,胡老三收到消息,應該一會兒就過來。又吩咐老大組織人手,今夜府裡所有人等,全都在前院守着;府裡的小孩,都抱到前堂去,由他親自看着。安排完後,方顯忠自去後屋,尋出了自己早年的大刀,找了一塊好的磨石,打磨了起來。

第四十一節 決戰第六十一節 分權第十節 遊說第八節 書憤第十八節 變亂第七節 養士第四十二節 紫禁第五節 夜話第二十一節 銅爐第八節 功罪第五十七節 司徒第四十節 技擊第十節 百部第五節 夜話第六十節 憲成第十六節 雪色第十三節 傳檄第七節 迫敵第五十九節 斬黃第六節 星火第四十三節 之巔第十節 遊說第三節 後繼第十一節 聚議第五十二節 之貉第十九節 報信第四節 賭劍第六十二節 聚飲第二十九節 恩仇第五節 吾往第三節 悶鬥第十六節 志大第三十三節 鼎屬第二十四節 結業第四十四節 殉國第二十九節 恩仇第十四節 截江第四十一節 決戰第十四節 日俄第十二節 十年第七節 許諾第二十節 亂平第五十五節 誅陳第七節 養士第三十六節 趁虛第二十五節 秋涼第二十四節 宿命第五十八節 鍾英第四十一節 決戰第十一節 踏歌第六節 景命第二節 湛盧第十八節 匕見第五十八節 鍾英第十四節 截江第一節 故地第六十一節 分權第五節 夜話第一節 聆訊第二十八節 洪清第六節 景命第二十節 亂平第二十二節 不爭第十九節 報信第六節 星火第八節 宵小第三十七節 解甲第五節 變色第三十二節 爭功第十九節 火烹第二節 湛盧第五十五節 誅陳第八節 書憤第二十節 園遊第二節 陳詞第五十四節 歸葬第四節 賭劍第六節 燒圖第四節 流血第十三節 傳檄第四十四節 殉國第三十九節 景山第五十節 國史第四十三節 之巔第四節 內禍第八節 翻雲第五十四節 歸葬第五十四節 歸葬第四十六節 塞翁第十七節 民變第一節 禍至第二十節 園遊第四節 賭劍第十一節 踏歌第五十五節 誅陳第十四節 截江第二十三節 首鼠第四十二節 紫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