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襄陽危急

第593章 襄陽危急

竇建德遵循崔澈的命令,是在等入夜之後,才兵臨襄陽城下。

在郡尉領兵駐防於檀溪,蕭瑒出巡未歸的情況下,如今的襄陽由位在郡丞、郡尉之下的郡正主持局面。

所謂郡正,又名郡中正,負責掌選本地人才,以供中央選用。

又因與楊堅之父楊忠的名字諧音,有隋一朝,便將中字省去。

地方設州時,即爲州正,如今楊廣改州爲郡,也就成了郡正。

不是所有人都與張須陀一般,以文職領武事,這位襄陽郡正便是一名徹頭徹尾的文官。

雖然天色很黑,但在城外一支支火把的照耀下,他還是能夠看清楚來犯之敵的規模。

“趕緊,趕緊派人向太守報信!”

郡正的聲音都在打着顫。

由於守軍主力都在檀溪防備所謂的武當之敵,城內如今只有數千守軍,若是不立即告知太守蕭瑒以及郡尉,自己一個文官,僅憑數千人,如何守得住襄陽。

夜幕之下,一批信使駕馭快馬由西門出城,前往檀溪報信。

襄陽東側,竇建德指派麾下將士填埋護城河,他不無遺憾的對副將劉黑闥道:

“如今城內空虛,守將無備,本可派兵泅過護城河,趁着夜色襲擊襄陽,必能得手。”

劉黑闥勸慰道:

“陛下之意不在襄陽,而在檀溪的守軍主力。

“若兄長奪取襄陽,檀溪之兵聞訊,必會退往江陵,陛下這纔不許兄長襲取襄陽。”

二人在投靠崔澈之前,就是至交好友,此後更是屢屢搭檔,可謂是感情深厚,以兄弟相稱。

崔澈是故意讓二人擺明陣仗,恐嚇守將,讓守將往檀溪求援,從而消滅對方的有生力量。

至於襄陽,一旦檀溪之兵覆滅,城內人心惶恐,再取襄陽,可謂是易如反掌。

竇建德嘆道:

“我又何嘗不明白陛下的苦心,只是眼看着大好時機不能把握,心有不甘罷了。”

不遠處,監軍薛收向二人走來,竇建德與劉黑闥笑臉相迎。

哪怕竇建德與劉黑闥是幽州建義的元從,跟隨崔澈也有十餘年,但七萬步卒交到二人手上,崔澈不可能不設置監軍。

薛收雖然年輕,僅有二十一歲,但身爲外戚的他,卻是崔澈能夠信賴的謀臣之一。

竇建德與劉黑闥年長薛收許多,卻也不敢輕視了他,畢竟所謂監軍,監視的不就是他們二人麼。

看似七萬步卒都由二人掌控,但軍中大小將領,皆敬服於崔澈,也是二人不曾生出異心的原因。

況且他二人原本出身貧寒,是崔澈引爲親信,一路提拔,纔有今天的成就,自然在崔澈出現頹勢之前,無需懷疑他們的忠誠。

設置監軍,不過是常例罷了。

“二位將軍恐怕還是要鼓譟些聲勢,以免守將起疑,同時也逼迫對方催促檀溪守軍加緊趕路。”

薛收在與竇建德、劉黑闥見禮後,提醒道。

二人甚覺有理,趕忙照做,在填埋護城河的同時,也派出部分軍士繞往城南,趁着對方的注意力都在東側之際,泅水夜攻。

只是守軍此時有了防備,郡正及時派遣支援,總算在襄陽城搖搖欲墜之際,將南面之敵打退。 但薛收的目的本就不是要攻破襄陽城,而是要向守將施加壓力。

果然,在打退燕軍的攻勢後,郡正又從西門派出了一批信使。

信使前往檀溪的必經之路上,崔澈領着三萬單馬騎兵正埋伏於附近,之所以要求竇建德等到夜間才逼近襄陽,也是想要藉着夜色,爲他的伏擊作掩護。

三萬騎兵繞來此地,沿途被不少鄉野村戶望見。

若是在塞外作戰,崔澈直接下令將人殺死了事,但這裡是襄陽,崔澈命人將這些人盡數綁了,封住嘴,帶來了此地,留人看守。

此舉倒也與殺人滅口殊途同歸,隱藏住了燕軍伏兵的行跡。

望着先後兩批信使從官道上快馬駛過,崔澈知道這是往檀溪求援的使者,便開始靜心等待蕭瑒自投羅網。

而此時位於檀溪的蕭瑒也正在疑惑之中。

在檀溪設防以後,他又派出了斥候,想要知道正向襄陽進發的燕軍如今走到了哪裡。

按照路程來推算,他們應該已經進入了襄陽郡內。

可是斥候們四處搜尋,都沒能找到那支燕軍的蹤影。

直到剛剛,纔有人前來稟報,燕軍已經退回了武當,這讓蕭瑒大爲不解。

郡將思索片刻,猜測道:

“想必是崔逆得知張郡丞西進,擔心後路,故而退回武當,守衛浮橋去了吧。”

蕭瑒聞言,微微頷首,如今看來,也只有這個可能。

如今燕軍不見前來,蕭瑒自然也在準備回去襄陽,還未啓程,襄陽的信使就已經趕來了檀溪。

蕭瑒見來人形色匆匆,神情頗爲慌張,便已經心生不妙之感,在聽他說起燕軍兵臨襄陽城下後,他更是拍案大喝:

“你說什麼!”

蕭瑒完全不敢相信這件事,憤怒之中,帶着幾分惶恐不安。

信使極力解釋道:

“是真的!城東盡是燕軍,我等瞧得一清二楚,不敢欺瞞府君。”

漢魏以來,太守自闢僚屬形同公府,因而又被尊稱太守爲府君。

其餘信使也紛紛信誓旦旦的佐證,燕軍如今確實兵臨城下。

這由不得蕭瑒不信,他喃喃自語道:

“怎麼可能,怎麼可能,燕軍不是退回武當了嗎,他們怎麼會繞過檀溪出現在襄陽城外,莫非是插上了翅膀飛過去不成!”

蕭瑒起初以爲是武當的燕軍,在神不知鬼不覺間,越過了檀溪。

但他很快就反應過來,已經退回武當的燕軍在時間上根本就來不及,如今只剩下一個可能,所謂武當燕軍,不過是吸引他們注意力的誘餌。

想通了這一切的蕭瑒遍體生寒,如墜深淵。

郡將急切的提醒道:

“府君,如今不是考慮燕人如何繞過檀溪的時候,襄陽危急,還請速速發兵救援,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蕭瑒回過神來,不敢繼續耽擱時間,立即下令撤離檀溪,回援襄陽。

(本章完)

第307章 接任宗主第532章 重遇舊人第116章 野心勃勃第512章 勸降忠臣第275章 荊州總管第258章 崔澈助學第103章 縣令百吉第607章 天時地利第570章 崔澈教孫第148章 奚人受辱第197章 藥師同乘第36章 天元駕崩第294章 內外之爭第142章 趙穆爲間第547章 開解心結第246章 重回河北第411章 加官進爵第43章 尉遲身死第413章 汾陰薛氏第604章 夜襲水寨第80章 前線覓功第530章 難捨慈母第364章 兩封文書第623章 再往邙山第7章 離鄴歸鄉(4000)第220章 渡江安排第507章 受驚失眠第376章 三路出擊第204章 舊人之心第373章 何處爲先第149章 歃血爲盟第98章 新婦奉茶第292章 破敵之計新章在審覈第491章 正旦元會第185章 兒女親家第502章 進抵蒲州第48章 崔郎可友第419章 世子相求第60章 孝子賢孫第274章 越府相親第558章 禪讓詔書第579章 天竺夫人第594章 半道伏擊第434章 東線戰起第610章 約定舉義第74章 懲治罪惡第526章 救援隴右第476章 一計不成第37章 共誅國賊第523章 其人性情第489章 契丹之行第317章 不問前罪第200章 楊崔之會第68章 太原王氏第570章 崔澈教孫第192章 舅甥共話第121章 刺史韋藝第212章 行軍長史第563章 大燕開國第416章 關隴危機第150章 突厥東征第40章 孝寬之疾第276章 行軍總管第373章 何處爲先第311章 香火兄弟第6章 夜不能寐下一章在凌晨兩點前第90章 反擊突厥第516章 李淵嫁女第258章 崔澈助學第560章 燕王三辭第593章 襄陽危急第140章 選送貢士第259章 打聽消息第579章 天竺夫人第576章 體驗生活第208章 表親來投第50章 摯友登門第543章 鳳縣生變第202章 田螺姑娘第370章 崔澈起兵第578章 倉促回京第604章 夜襲水寨第66章 深夜來客第315章 搶奪隋羊第238章 回朝受賞第37章 共誅國賊第207章 意在江南第352章 漢燕爲盟第187章 初見藥師第14章 妙容訪親第511章 忠臣義士第204章 舊人之心第299章 遼東之敗第603章 疑兵之計第174章 博陵三崔第566章 來來往往第382章 鄴城之戰第546章 謀定水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