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1880年的結束

‘苦味酸是一種黃色炸藥,威力和猛度均大於著名的TNT炸藥,在烈性炸藥中,苦味酸的威力僅次於硝化甘油,安定性好,製備方法簡單,在十九世紀八九十年代,是最適合作爲火炮炮彈的炸藥之一。

苦味酸是本土火炸藥領域,第一種被研發出來的無煙火藥,而像用作步槍彈藥的單基炸藥、用作炮彈彈藥的雙基火藥等多種類型的無煙火藥,仍然處於實驗驗證階段,可能再過三五年,不同特性的無煙火藥,都將進入實用階段,裝備本土常備正規軍使用。

漢國在紡織染料、火炸藥方面取得的技術進步,通過本土多個官辦報紙廣爲傳播開來,周聖、林深河兩人,作爲第一批取得重大科技突破的本土科研人員,得以榮獲世襲男爵的封號。

1880年1月5日,周聖、林深河從李明遠手中領取象徵世襲貴族爵位證明的鐵券、聖旨,由此,漢國本土的世襲貴族數量,增加到53名。

受封當天,除了收穫最多關注的周聖、林深河二人外,還有總數七名研究人員獲得非世襲男爵、爵士等爵位封號,其中四人是本土華人研究員,另外三人則是幾年前在鋼鐵、電解金屬、交流發電機項目中貢獻最大的曼尼斯特、耶德利克、艾斯特洛姆,李明遠曾經對他們有過承諾,如果他們在研究領域中取得階段性突破,而且他們本人願意加入漢國國籍,永遠爲漢國政府效力,那麼,李明遠將授予他們貴族爵位封號。

李明遠的話一直算數,只不過因爲稱帝大典前,三人遲遲不肯明確表態,加入漢國國籍,效忠漢國政府,因此,第一批受封爵位的名單上,纔沒有他們的名字。

1879年結束,進入新的一年,三人思慮良久,面對漢國政府給出的爵位、財富、身份地位等方面的優渥條件,最終答應向李明遠效忠,加入漢國國籍,承諾保守所從事科研項目秘密,遵從漢國政府對他們的安排。

得到三人的明確迴應,李明遠履行了他當初的諾言,決定補授他們貴族爵位,但是因爲三人前一段時間的猶豫不決,以及漢國形勢的好轉,最初計劃授予的世襲男爵爵位,降等爲終身男爵,只有等到三人在所研究領域再次取得技術突破的時候,終身男爵纔有希望變成世襲男爵爵位。

以科技研究人員爲主的第二次貴族爵位授予儀式順利結束,第二日,以化工分支學科教育爲主的長安工業大學和化學學會的籌建活動正式開始,李明遠從皇室產業抽出的50萬漢元以及漢國政府撥付的100萬漢元,將作爲長安工業大學奠基建設和科研項目研究的起步資金,同時,爲了表示皇室對科研教育的重視,皇后吳靈萱、貴妃張寶怡以個人名義,主動從私人嫁妝裡,分別拿出20萬漢元、15萬漢元,免費贈送給長安工業大學,支持漢國政府科技興國的戰略。

連皇后、貴妃都把嫁妝捐贈出來,投入科技教育領域,中央各政府部門的高官、軍隊將領們自然不能無動於衷,胡亞基、劉樸、孫彬、趙延、鄭其如等大小官員,紛紛響應皇后、貴妃號召,拿出數額不等的資金,無償捐贈給各大高等院校。

1880年建業元年,稱帝改制的第一個年頭,在大建設的熱潮中,不知不覺的走到了盡頭。

1880年1月底,外交部同西方各國派駐在本土的外交官,就正式建立外交關係展開會談,一個月後,會談結束,漢國政府與英國、德國、法國、奧匈帝國、荷蘭國、比利時國、瑞士國、丹麥國、意大利國、瑞典國等歐洲十國達成共識,雙方建立公使級外交關係,漢國政府向歐洲十國派出正式的外交官員,建立駐歐洲各國領事館,常駐歐洲處理雙方外交、經濟、政治等多方面關係,歐洲十國方面,早前在阿根廷、烏拉圭派駐有外交人員的國家,立刻將其升級爲駐漢國公使館,正式接手對漢國的外交事務職責,而那些第一次與漢國建立外交聯繫的國家,則是由歐洲本土派遣部分外交官員,前往漢國建立雙方間的外交聯繫。

1880年3月,兩艘主力鐵甲艦、兩艘本土自主建造的小型鐵甲艦以及十六艘大中型遠洋運輸船組成的船隊,搭載着400名陸戰隊士兵、2000餘名被判處流放刑法的罪犯,從海州首府宜水港出發,啓程前往南太平中部海域,接收與德國人交換的薩摩亞、淄魯兩地。

4月中旬,最後一批11000名因爲阿根廷戰爭,滯留在南洋的華人移民抵達南美洲,運輸船隊在拉普拉塔河口停泊靠岸,又經歷一個月時間的防病、疫衛生檢查以及簡單的修整後,11000名移民分作兩批,一批4000人沿巴拉那河北上,前往潘帕斯草原定居,另一批7000人繼續乘坐運輸船隻沿近海海岸線南下巴塔哥尼亞荒原,然後每經歷一個沿海港口,運輸船隊便放下一批移民,讓他們帶着政府發放的農具、糧食、牲畜等,暫時在擁有水源和牧草的近海地區建立臨時定居點,隨後適應了巴塔哥尼亞地區的自然環境以後,再循着河流以及生長着牧草的方向,向內陸地區遷移。

1880年11月,在政府有組織的安排下,移民們先後在瓦爾德斯半島、別德馬、烏斯懷亞、羅森、阿根廷湖附近等地區,建立了大小一共十七個定居點。

從運輸船隻抵達南美本土,停泊靠岸的鬆州府(布宜諾斯艾利斯市),到最南端,建立在火地島烏斯懷亞地區的移民定居點。

漢國政府用以點帶面的方式,利用華人移民,控制了南北長3200公里的南部國土。

南部地區的巴塔哥尼亞荒原,雖然土壤貧瘠,降雨稀少,但是廣袤的草原和沿海地區多樣的氣候環境,造就了豐富的動植物資源。

比如金州(丘布特省)地區的瓦爾德斯半島,總面積約3,625 平方公里,半島上土地貧瘠,不適宜大豆、小麥等農作物生長,但是半島上卻棲息着數量衆多的美洲鴕、原駝、羊駝、野鹿、狐狸等野生動物,靠近大西洋的近海地區,則棲息着南美毛皮海獅、海象、南露脊鯨等大型海洋動物。

印第安人馴養駝類動物用來承載貨物的傳統,啓發了遷移到巴塔哥尼亞地區的華人移民,在瓦爾德斯半島、別德馬等移民定居點附近,青壯華人們在移民安置官組織下,組成一支又一支捕獵隊伍,深入到內陸地區,專門找尋駝類動物的蹤跡,然後利用身下騎着馬匹的速度優勢,將發現的駝類動物圍堵捕捉。

化工染料技術的進步,促進了本土紡織行業的進步,同時也帶動了駝類動物養殖業、駝類動物絨毛加工業的發展。

移民們捕獲到羊駝、原駝等駝類動物後,除去少數受傷難以治療的部分,大部分的羊駝會被分散圈養在各家分配的土地裡。

本土地區地廣人稀,人口相對密集、畜牧業最發達的潘帕斯草原上,平均每隻移民餵養的牛佔有一公頃草地,而在巴塔哥尼亞,平均一隻羊駝卻可以佔有兩公頃的土地。

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爲本土畜牧業的發展提供了最適宜的條件,而畜牧業的發展又爲工業發展提供了寶貴的起步資金。

1880年年底,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本土地區的牛類總數量超過900萬頭,羊類數量達到1300萬頭,牛羊總數量將近本土人口的三倍。

以牛羊爲主的牲畜數量迅猛增長,帶動了農產品出口的增長,同時,過剩的牛、羊、豬等牲畜,也在一點點的改變着南美華人的飲食結構。

以潘帕斯地區的華人家庭每年消耗的肉類食物爲例,十年前,剛移居南美的華人家庭們,擔心再次遭遇大陸式的災慌,每隔幾個星期才吃一次肉食,而漢國全佔拉普拉塔地區一年多以後,外部威脅大幅減弱,平民家庭每家每戶都養着數量不等的牲畜,因此,他們對肉製品的需求量,也由最初的每年每戶四五斤肉,增長到平均每戶每年消耗牛羊、豬肉160斤。

充裕的肉類食物攝入,保障了本土百姓正常的營養需求,那些剛剛抵達本土地區的北方難民,往往呆了三兩個月後,體重迅速增長十到二十斤,面黃肌瘦的外貌特徵也被紅潤、健康的膚色取代。

飲食習慣和生活環境的改善,對本土百姓的影響十分巨大,雖然成年華人的影響還不是太明顯,但是那些在本土出生的新一代幼童們,他們的身高普遍比同齡的,剛剛從大陸地區遷移過來的幼童移民們高出一兩釐米。

封建社會時期,華人族羣的自然身高一向要比周邊國家高出一些,只是進入明清朝代以後,國民數量激增,人均糧食產量不足,因此導致華人身高與近代西方人拉開差距。

大陸地區,華人因爲糧食攝入不足,自然身高遭受限制的情況,在漢國本土已經不可能存在,可以預見的是,那些本土出生,擁有充裕營養攝入的新生代嬰兒長大成人後,他們的平均身高和身體素質,對比他們的父輩,將有一個顯著的提高。

第一百七十章 招攬華人武裝第三百八十三章 南太平洋島嶼第一百二十三章 出使普魯士與增援華人海盜第三百九十章 顯露實力第三百五十三章 尋釁第四百六十三章 美國介入第二百七十九章 末路二第七十一章 拜見第四百四十二章 蠢蠢欲動第一百二十九章 局勢突變,巴西求和!第三百九十六章 跳躍發展的十年 下第二百二十九章 礦產資源開採與電力第三百六十九章 端倪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快人心第一百三十二章 海軍第三百一十七章 帝國終結第三百七十二章 本土發展第一百三十一章 和談完成,初步安定第八十章 印第安人得救第四百六十五章 應對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歧與共識第一百七十七章 備戰第一百三十四章 退役士兵安置點第三百九十一章 反應第二百二十四章 軍艦二第三百六十九章 端倪第一百二十七章 會面第七十七章 殲滅小股敵軍第九十五章 戰事進行中第四百四十八章 航運業 完第四百二十八章 德國人第三百八十九章 排華 完第二百五十一章 殖民地交易下第二百二十七章 剛果第二百零八章 洪春魁二第九十七章 和談第三百零八章 整頓第七十九章 俘虜逃跑第三百六十四章 安南事了第二百二十一章 精武會與留學生第三百四十八章 封爵之賞第二百三十二章 軍校學員第一百七十九章 大戰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賀炎良的春天第一百零三章 解決男女失衡第一百零二章 斷巴西聯軍後路第二百五十九章 紛繁複雜的南洋勢力第四章 軍火第四百二十九章 德國人 二第二百一十章 洪門第四百五十一章 恩卡納西翁第三百六十七章 太平降將第四百六十九章 亞松森第四百三十八章 巴拉圭危局 完第三百六十七章 太平降將第七十六章 衝突第四百三十二章 巴西帝國 上第二百六十七章 開戰第四百三十三章 巴西帝國 下第三百九十二 章 轟動第二百八十一章 末路 完第八十一章 繳械第一百二十三章 出使普魯士與增援華人海盜第五十一章 熱血宣言第二百三十章 剛果三第三百一十章 整頓三第三百三十八章 父子三代入伍第一百五十四章 叢林槍聲第二百八十一章 末路 完第三百八十三章 南太平洋島嶼第一百一十三章 劃分土地第二百六十八章 聖菲第四百六十一章 英國公使 二第三十三章 印加寶藏的傳說第一百六十六章 納土納島第二百七十章 影響第三百二十八章 宋卡三第一章 南美華工第四百二十六章 閒暇第二百五十九章 紛繁複雜的南洋勢力第十六章 建國地點的選擇第四百三十八章 巴拉圭危局 完第一百三十二章 海軍第二百零一章 教育第五章 動員第一百九十章 貸款博弈三第四十四章 軍事改革的開始第三百九十二 章 轟動第二百零七章 洪春魁第四百三十二章 巴西帝國 上第三百零八章 整頓第三百二十五章 印度勞工問題第十一章 狙擊比試第三百零二章 女性移民海軍十年建設下(書友北風著)第四百一十九章 年關 完第一百一十八章 初步安定第七十五章 遭遇玻利維亞土著第二百九十二章 留美幼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