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封爵之賞

元旦當天下午,李明遠正陪同兩個小妻子在後花園遊覽風景的時候,收到了一個由皇家科學院傳來的消息。

“陛下,是不是有什麼好消息?”

看到李明遠臉上掛滿笑容,皇后吳靈萱好奇問道。

“是好消息。”

李明遠將手裡的信紙展開,擺在兩女跟前,解釋道“今天上午,皇家科學院的幾個研究員在蘇鬆紡織廠試驗新型染色劑性能,試生產結果很成功,經過新型染色劑浸泡的坯布色澤豔麗,不褪色、不起皺,可以說是一等一的上好成品布。”

“恭喜陛下,皇家科學院研究出新型染色劑,以後蘇鬆紡織廠使用新型染色劑生產出來的成品布,想必會更受本土百姓歡迎。”

“好消息可不止一個。”

李明遠心情大好道“苦味酸、橡膠、塑料等方面的研究也都取得不小進展,經過十年財政資金投入與扶持,化工產業總算迎來第一個新技術爆發期。”

“陛下,橡膠樹我見過,在宋卡的時候,爹爹城外的莊園裡就種植了好大一片,可是塑料和苦味酸是什麼東西,對陛下很重要嗎?”

吳靈萱不解道。

“塑料是一種可塑形物質,像本土生產的攝像機,裡面裝載的膠片就包含塑料成分,苦味酸是一種新式火藥,引燃時候威力比傳統黑火藥更大,而且用作步槍彈藥射擊出去的時

候,不會像黑火藥一般產生燃燒煙霧。”

李明遠簡略的爲兩女解釋一番,然後道“西方國家科學技術水平比本土要高,政府要想庇護南美八百萬百姓四面生活,就要在一些新興科技領域提前佈局,迎頭趕上西方國家的科技水平。

萱兒,寶怡,咱們成婚日子雖短,不過成婚之前,我們也都接觸過一段時間,你們應該大致瞭解我的脾性,我不是一個頑固保守的男人,你們如果在皇宮內呆着無聊,或者是想接觸西方的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知識,都可以和我說,我會派人蒐集相關方面的書籍,給你們送過來。”

“皇宮裡的生活環境很好,臣妾沒有什麼不適應的地方,而且臣妾平時只是喜歡陪陛下彈琴、下棋,不大會撥弄西方人的洋玩意,就不勞陛下費心爲臣妾操勞了。”

“寶怡,洋人的攝像機、鋼琴很好玩的,你要是不會的話,我可以教你的。”

吳靈萱興致頗高,對着李明遠撒嬌道“陛下哥哥,臣妾想親自給陛下哥哥拍一張相片,就用宮裡的那一架攝像機,好不好嘛?”

“今天不行,呆會要到外朝接見幾個官員,下次吧,下次,我親自陪你們拍照。”

李明遠笑着拍拍吳靈萱的小手,然後又和兩女聊了一會,等到兩個侍衛來到後花園通知幾個官員們都到齊了以後,跟兩女告別,匆匆離開後花園。

大明宮建極殿,因爲元旦休朝,寬廣的宮殿中只站着十多名官員、科學院研究員。

“諸位,先看看你們手裡的材料,看完了以後,如果感覺有不合適的地方,可以提提意見。”

李明遠高坐殿堂前堂中央,開口道。

十多分鐘過去,一名官員最先開口道“陛下,臣下認爲在皇家科學院中新建一化學學會沒有什麼不妥的地方,

但是對周聖、林深河兩人的封賞是否過高,兩人雖然在火藥、染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可是以此賜封他們爲世襲男爵,會不會讓一些未能獲封世爵的官員、將領認爲,朝廷太過厚待科技人員?”

“立足南美十一年,有過大小功勞的官員將領比比皆是,但是第一批獲封世襲爵位的名單隻有五十一人,世襲爵位有限,不可能每一個立功官員、將領都有份,一些人沒有得到世襲爵位,是因爲他們的功勞還達不到受封的標準,但是周聖、林深河兩人不一樣,他們雖然沒有爲國家在戰場上廝殺過,但是他們在化工技術方面取得的進展,卻不次於戰場上真刀真槍的戰功。

周聖是第一批留學德國的本土學生,1870年出國,1874年歸國,歸國以後在皇家科學院默默無聞的呆了五年時期,其間,除了學習由我親自編寫的《有機化學》、《無機化學》等化工學科知識外,還額外接受理工大學的教學任務,幫助本土培養了一批化工技術人才。

單單剛果紅染色劑一項的功勞或許不能夠讓他獲得世襲男爵爵位,但是考慮到他爲本土培養出的一批化工人才以及前些年在紡織化學方面取得的技術進展,授予他一個世襲男爵爵位並不爲過。”

大化工戰略作爲被寄予重望的新型科技產業,得到了李明遠很大的關注,周聖、林深河以及整個皇家科學院中,從事化工技術研究的兩百餘名華人技術員,李明遠都能夠叫出每個人的名字。

爲了支持化工技術發展,也爲了給國民做出表率,李明遠公開宣佈,將從皇室控制的所有產業中,每年拿出收益的一半,投入到化工技術的研究中,同時籌建中的皇宮,裡面宮女、女官的數量,也由最初計劃的1000人縮減到300人,尋常皇帝登基,大選秀女的活動,僅僅在稱帝前舉行一次,留下300宮女、女官後,被暫時禁止。

李明遠的行爲或許在後世人眼中,不夠徹底乾淨,就拿選秀女和拿錢支持化工技術研究兩個事來說,已經選出了300名秀女,然後再宣佈以後不再進行選秀活動,有點遮遮掩掩的感覺,

而支持化工技術研究,雖說政府的宣傳面集中在李明遠舍錢顧及大化工戰略的方向,但是實際上,錢並不是白花的,那些借用皇室產業資金支持研發出來的新型技術,六成以上的專利費用和產品授權生產費用都屬於皇室所有,從長遠方面看,李明遠的投入不僅不會虧本,反而還會使皇室擁有更多的優質產業。

兼顧國家與皇室本身的利益,只有國家持續健康發展,皇室和君主制的地位纔不會動搖,李明遠深知二者關係,因此,對研究人員地位的提高以及獎勵也保持着足夠的重視。

稍稍停頓一會,李明遠繼續道“無煙火藥對軍隊戰鬥力的意義不言而喻,西方國家對無煙火藥的研究不比我們晚,只不過因爲一些因素的影響,本土比西方國家更早研究出苦味酸的製作方法,但是實際上,本土在火炸藥方面的技術底蘊並沒有西方人高,所以我們更應該獎勵促進技術發展的研究人員,爲其他科技研究人員提供一個榜樣,明明白白讓他們知道,華人也有自己的科學家,我們照樣能夠自主研發出超越西方國家的科學技術。”

長久形成的威信加上鼓勵第一批本土科技研究員對國民信心提振的重要意義,使得官員們接受了李明遠的說法。

對周聖、林深河兩人的賜封提案順利通過,接着兩個當事人表態謝恩後,又提出了一個新的建議,整合本土各個高校的化工專業學科,從重新建立一所隸屬於皇家科學院的化工高等院校。

本土各類工業類別人才稀少,將少量的技術人才集中起來,專門攻克某些重要的技術難題,在當前的現實環境下,有一定的必要性,考慮到後世國家也曾經有過類似計劃,李明遠思索片刻後點頭同意,答應新建一所化工學科爲主,化工相關學科爲輔的工科類大學,命名爲長安工業大學,掛靠在皇家科學院名下,接受教育部和皇家科學院的雙重領導。

第一百七十三章 清軍哨探第一百五十九章 人口翻倍第一百三十九章 工業佈局第一百三十九章 工業佈局第二百八十三章 分兵進佔第二百九十章 戰後發展第三百二十一章 和談成功,戰爭結束第一百四十一章 機器設備類別第十八章 偵查阿雷基帕第二百二十七章 剛果第四百一十八章 年關二第三百五十一章 安南變故第二百二十六章 接收軍艦第一百章 烏拉圭戰局第一百三十六章 風波再起第三百二十三章 南洋雲動第三百九十六章 跳躍發展的十年 下第三百六十九章 端倪第八章 戰後總結第一百四十三章 農業二第四百六十五章 應對第一章 南美華工第八十九章 接見信使第十三章 秘魯反應第九十一章 攻城第四百零六章 少壯派軍官第二百一十五章 1878年第四百五十一章 恩卡納西翁第九十章 作戰計劃第三百零六章 基斯馬尤 完第一百九十四章 對策第一百八十七章 海軍競賽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安特列里奧斯易手第四十五章 會議第四百三十四章 巴西帝國 完第一百二十四章 龜島第四十章 夜謀第一百六十七章 立足第四百四十章 裝甲戰艦時代來臨第一百六十三章 下南洋第三百三十二章 南洋局定第二百九十二章 留美幼童第四百四十五章 航運業 二第四百一十九章 年關 完第一百二十八章 佔據托爾蒂島第二百九十章 戰後發展第二百六十三章 鳥糞戰爭爆發第四百二十五章 巴西近況第三百零一章 外交事務安排第三百六十二章 法國反應第六十一章 華人海盜第四百一十七章 年關第三十一章 圍堵秘魯騎兵第三百二十章 消化第三十七章 發現山洞第三百六十七章 太平降將第二百七十六章 先下一城第六十一章 華人海盜第一百一十五章 掃蕩第二百四十六章 巴西黑人叛亂第一百三十七章 賀炎良的春天第二百七十章 影響第一百二十三章 出使普魯士與增援華人海盜第二百七十五章 戰起第三百四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一百一十六章 安置華人士兵第一章 南美華工第一百一十三章 劃分土地第一章 南美華工第三百七十四章 京城新氣象第三百零九章 整頓二第二百七十四章 部署第四百五十四章 恩卡納西翁 完第二百七十九章 末路二第一百六十章 南洋攻略第三百零一章 外交事務安排第二百二十二章 軍艦一第三十一章 圍堵秘魯騎兵第二百二十七章 剛果第二百三十一章 剛果四第六十章 古巴港口第三百七十二章 本土發展第一百五十四章 叢林槍聲第四十二章 穩定人心第四百一十三章 美國人的反擊第二百九十五章 新舊交替的時代第二百五十九章 紛繁複雜的南洋勢力第三百八十九章 排華 完第三十五章 物資清單第三百零九章 整頓二第一百五十章 整體計劃第二百四十五章 第三家軍事造船廠第十六章 建國地點的選擇第三百二十八章 宋卡三第四百六十三章 美國介入第三百八十一章 巡遊第四百六十二章 英國公使 完第二百三十五章 學員與新編制第一百三十六章 風波再起第二百六十 剿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