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父子三代入伍

德國工程師旁邊的空地上,一百多名漢國士兵或是持槍警戒,或是搭把手,按照德國人的要求,每隔幾十米設置一個測繪標杆。

負責保護德國工程師的是從漢國野戰軍抽調的一個連隊,連隊指揮官則是剛剛晉升爲上尉的陸榮廷。

將手下士兵的任務安排妥當,陸榮廷和負責陪同工程師的官員們閒聊幾句後,找了個機會,一個人坐在樟樹下面,取出一本厚厚的記錄本,開始整理連隊的戰事記錄。

戰事記錄即既是用來記載一支部隊的戰鬥、訓練情況,以作爲統計士兵、軍官的戰鬥功績的憑證,也是總結、反思每次戰鬥教訓與改進的第一手真實案例。

國防軍每支連營級部隊都有自己的戰事記錄,通常由連、營指揮官統計整理戰鬥記錄和士兵獎懲數據,然後上交給所屬戰鬥單位的師級指揮部,接着由師級指揮部審覈、判定獎懲情況的真實性,最後由師部將全師立功將士名單上報總參謀部,同時師部將篩選出來,有教育與反思意義的戰鬥事件整理到師部戰史記錄中,作爲師級軍事單位戰鬥歷史的一部分保存下來。

翻開戰事記錄本,一頁頁的認真瀏覽立功士兵名單,當翻到第五頁的時候,陸榮廷好奇之下,不禁在一個副排級軍官的介紹上多停留了幾分鐘時間。

“嚴正平,年齡31歲,第三師一團六營二連副排長,少尉軍銜,阿根廷戰爭期間,斃、傷阿根廷士兵三人,擊斃英軍白人士兵一人,俘虜印度土著士兵四人,負傷一次,合計榮立二等功兩次,一等功一次,1879年10月28日,經師部審批通過,晉升爲少尉軍銜。”

嚴正平的戰功在連隊中算的上中等偏上,但是這卻不是讓陸榮廷格外關注的原因,真正引起他興趣的,是關於嚴正平的家庭情況介紹。

“嚴正平,閩南華人移民家庭出身,1873年,隨父兄移居南美,一家兄弟4人,子女子侄13人,其父、兄、弟、子侄輩參軍入伍者共9人,其父年齡47歲,早年參軍,1877年以中尉副連長軍銜退伍,1878年年末,重新徵召入伍,以臨時上尉軍銜,擔任警備軍副營長職務,阿根廷戰後晉升爲少校正營級軍官,轉入民兵預備役服役。

長子嚴肅安,年齡16歲,野戰軍第四師一團三營五連士兵,1879年年初入伍,戰爭期間俘虜阿根廷士兵一人,榮立二等功一次,軍銜一等兵。…………”

父親、兄弟、子侄三代同時從軍入伍,陸榮廷倒是第一次見到這種情況,不過看完嚴正平的家庭情況介紹,好奇感雖然還有一些,但是卻不像最開始那般強烈。

嚴正平父親十四歲結婚,第二年生下長子,在移民南美洲之前,四十出頭的嚴父總共有五子三女,不過其中一子兩女先後因饑荒、疾病等原因夭折,到了南美洲以後,剩下的四子一女和孫子、孫女吃上了飽飯,這才繁衍成一個包括媳婦、兒子、女兒、兒媳、孫子、孫女在內,總共二十多人的大家庭。

早婚早育、多子多孫,底層百姓一無所有,生下來的孩子雜糧粗食的湊合養活,只要能夠活到十一二歲,就算是幫家裡多添了一個勞動力人,即能通過幹活種田增加全家的口糧,也能夠用來延續香火、傳承家業。

底層華人移居南美,雖然不用像以前那樣吃不飽飯、每天忍飢挨餓,但是多生孩子的想法習俗在政府有意宣傳以及家族觀念的影響下,還是牢牢的傳承了下來。

普通華人家庭,除非特殊情況,最少三個孩子以上,每多生一個,政府多發放五畝上好耕地或者三十到一百畝不等的牧場林地,如果結婚七年內,孩子數量少於三個,先是官員上門催促,再不改的話,就要收回一部分土地作爲懲罰。

多生娃好處多多,少生娃不僅分到的田地比別人家少,而且在下一代的競爭中,也會落後於其他家庭,所以,在南美洲,像嚴正平這樣兄弟、子侄衆多,三代同時參軍入伍的現象在以後將會更多,到了那個時候,見識的多了,對類似現象可能就不會那般好奇了。

在樹下呆了約摸有半個小時,陸榮廷收起戰事記錄本,正準備起身的時候,迎面看到王士珍向這邊走開,王士珍年齡比陸榮廷小一些,戰爭結束後被提拔爲中尉副連長,和陸榮廷呆在同一個連隊,平時負責協助陸榮廷處理連隊事務。

“連長,德國人那邊大概還要十多分鐘完成測繪工作,周大人讓我通知您提前安排部隊收攏。”

“行,讓執行警戒任務的一排、二排撤回來,三排幫着德國人收攏測繪儀器,吩咐三排的兄弟們仔細一點,別有零零碎碎的東西拉下。”

“是,連長,我這就派人吩咐下去。”

安排好任務,陸榮廷見對方還站在那裡,問道“還有其他事嗎?”

“連長,我上次的申請結果出來了,師部來了命令,讓我半個月之內收拾好東西到長安城報到,然後搭乘遠洋航運公司的運輸船,跟六十名到宋卡擔任軍事教官的基層軍官一塊離開。”

“你已經考慮清楚了?”

“提交調任南洋軍團服役的申請前,我已經考慮了一個月時間,阿根廷戰爭結束,本土軍隊縮編整頓,即使留在本土,最近幾年也沒有仗打,南洋那邊的情況比本土複雜,到了那裡,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跟土著武裝打了起來,南洋那邊的條件雖然苦了點,但是打仗的機會更多,所以我想到那裡服役一段時間,順便找機會託人,把母親和伯母從大陸接回來。”

“漢王殿下登基稱帝后,滿清朝廷肯定會對漢國更加忌憚,你在南美洲當兵入伍,把兩位伯母留在大陸,萬一走漏風聲,被清廷密探查探出來一些情況,兩位伯母的處境就危險了。”

陸榮廷理解的點點頭,開口道“軍事情報部在南洋地區設立有分部,接收本土官兵遺留在地區家屬的工作一直是由情報部負責,你到了南洋後,可以先去找梅大人,把你的情況和梅大人說清楚,梅大人會幫你聯繫軍事情報部在大陸的負責人很,由軍事情報部出面把兩位伯母接出大陸。”

“多謝陸大哥提醒,如果由情報部直接出面,把母親和伯母從大陸接出來就更方便了。”

探訪、尋找滯留在大陸地區的官場家屬是軍事情報部的一項主要工作之一,只不過因爲軍事情報部行事隱蔽,知道詳細情況的人並不多。

陸榮廷也只是在查閱連隊早期戰事記錄的時候,發現了關於情報部探訪尋找1868年起義期間,犧牲將士家屬的簡短信息,這纔對軍事情報部在南洋的情報工作有了一點片面的瞭解。

軍事情報部尋找官兵遺留在大陸地區親屬的的行動屬於半公開信息,一般只有營級以上軍官和部分家屬在大陸的官兵知道,普通基層軍官和士兵不是特別關注,很難了解到相關信息。

探訪滯留在大陸的官兵親屬行動,最早源於1868年秘魯華工起義期間,李明遠的一次承諾,當時華工處境艱難,普通華工們對於起義成功沒有一點信心,爲了穩住軍心,解決華工的後顧之憂,李明遠鄭重承諾給予每個起義華工300畝到1000畝土地,即使起義華工中途不幸戰死,李明遠也會親手把屬於他們的土地交給活着的親屬手裡。

華工轉戰遷移數千裡,在巴西南部兩州立足修整後,爲了兌現對起義華工的承諾,李明遠先後派出十多批人手趕赴大陸,一方面根據陣亡起義華工留下來的家庭地址信息,尋找遺留在大陸各地區的家庭,另一方面建立大陸地區情報網,爲後續移民和情報蒐集打下基礎。

十一年時間過去,當初犧牲和活着的起義華工家屬,除了少部分因爲地址不明或者遭遇天災人禍身亡的,絕大部分被接到來南美洲生活,李明遠完成了他當初許下的承諾,探尋官兵滯留大陸地區親屬的行動也成爲情報部固定的一項任務延續下來。

海軍十年建設(書友北風著)上第二百七十二章 羅薩里奧戰役結束第二百零九章 洪春魁 完第四百六十章 英國公使第一百六十九章 葉成林第三百五十五章 輕視第二百四十五章 第三家軍事造船廠第三百一十九章 與民同樂第四百四十三章 本土建設第三百二十八章 宋卡三第三百六十章 收復河內城第一百四十四章 南美七國第三百二十六章 宋卡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永福歸順第一章 南美華工第二百八十七章 劉永福的心思第五十二章 落日第八十五章 後續部隊情形第八十九章 接見信使第三百七十章 降將身死第七十八章 誤判第三百三十五章 整頓風暴 完第三百七十八章 無煙火藥第六十五章 《軍法條例》第一百五十一章 故人相見一第四百四十九章 戰前第三百五十四章 支援河內第二百三十九章 霸業之基第二百零八章 洪春魁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遠征結束第三百二十二章 十年發展規劃第三百九十五章 跳躍發展的十年第二百七十四章 部署第三百九十九章 理想第三十九章 秘魯緊急會議第四百一十二章 合作第三百零三章 基斯馬尤二第二百六十六章 實力對比第八章 戰後總結第一百二十三章 出使普魯士與增援華人海盜第三百七十七章 海軍購艦方案 二第一百零七章 大戰開啓第一百一十一章 遠征結束第三百五十八章 英才匯聚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永福歸順第三百零九章 整頓二第二百九十九 搖搖欲墜的帝國第一百七十七章 備戰第三百七十七章 海軍購艦方案 二第三十一章 圍堵秘魯騎兵第一百零八章 解決灘頭戰鬥第一百一十五章 掃蕩第一百九十章 貸款博弈三第三百四十六章 南太平洋戰略第三百七十四章 京城新氣象第三百七十二章 本土發展第一百四十九章 一個問題第二百五十四章 海上第三百九十一章 反應第四百二十一章 第二個十年計劃第二百六十 剿滅第四百四十九章 戰前第一章 南美華工第三百三十六章 鐵路交通第四十三章 城門迎接第二百九十七章 官員選拔第三百六十七章 太平降將第二百八十章 末路三第一百三十八章 華工移民中轉站第一百四十五章 莫蘭迪第三十八章 發現寶藏第五十章 安第斯神鷹第四十七章 閒聊第三百九十七章 高等教育發展第一百五十九章 人口翻倍第三百五十四章 支援河內第八十四章 暗流第六十四章 得知消息第三百二十九章 蘭芳來人第三百九十八章 發展與改革第三百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四百四十七章 航運業三第九,二章 破城第四百零三章 提前安排第四百一十八章 年關二第三百零六章 基斯馬尤 完第二百一十章 洪門第二百七十六章 先下一城第三十一章 圍堵秘魯騎兵第四百五十九章 無題第二百三十四章 日本、朝鮮女性移民二第四百零九章 南美外交風波第三十九章 秘魯緊急會議第二百八十七章 劉永福的心思第一百五十六章 安特列里奧斯易手第一百七十六章 發現奸細第二章 暴動第六十三章 海上戰鬥第二百九月四章 客棧第一百三十三章 瓜伊巴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