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出口貿易

漢國本土的鐵路交通建設主要交由德國負責,南部地區的鐵路線則會分出約三分之一,交由奧匈帝國建設完成。

南美洲、北美洲是歐洲地區第一大糧食進口產區,阿根廷憑藉着出口農牧產品,在一戰、二戰期間賺取大量外匯,同時也因爲農牧產品出口的因素,與德國一直保持着緊密的經濟、政治聯繫。

漢國佔領阿根廷全境,包括巴西南部兩州、烏拉圭在內的拉普拉塔核心產糧區統一於一個國家,因此,漢國的農牧場條件遠高於原本歷史上的阿根廷,而來自農耕民族勤勞、精耕細作的傳統習慣,同樣提高了農產品產量。

華人移民勞動力成本低,移民初期的兩年時間更屬於免費勞動期,種種因素加成和影響下,漢國的糧食、肉類加工品、漁產品三大農牧產品在面臨美洲其他農業出口國的競爭時,有着成本優勢和價格優勢。

德國地處歐洲中部,國內人口衆多,本土糧食供應除了一部分依賴從沙皇俄國進口,另一部分則是由美洲地區購買。

1871年德意志帝國成立,德國與沙皇俄國的關係逐步疏遠,爲了減輕對俄國糧食進口的依賴,以及在戰爭發生前,儲備足夠的糧食物資、礦產原材料儲備,德國政府把注意力轉向海外,用南太平洋上經濟效益匱乏、面積狹小的薩摩亞、淄魯,換取探明有巨型鋁礦的喀麥隆殖民地,加大從漢國進口糧食、肉類加工品、橡膠原材料、皮革製品等。

隨着國土面積擴張、國民數量增加,漢國逐步成爲德國最主要的海外農牧、工業原材料進口國,而且與第一大糧食進口國俄國的差距也在迅速縮小。

漢國出來的農牧產品以及與農產品相關的初加工產品,爲漢國帶來了寶貴的外匯收入,其中,以飼養肉牛、南美野牛牛皮爲原材料製成的普通皮鞋、軍用皮靴、皮大衣越來越受到德國進口商的喜愛,根據兩國最新簽訂的進口協議,德國政府和商人將逐步提高皮革產品的進口數額,一方面直接從漢國購買皮革加工成品,一方面,每年從漢國僱傭一批皮革工人,到德國爲德國軍隊和貴族商人加工製造專用的軍靴、軍大衣、貴族皮衣等商品。

德國冬季氣候寒冷,皮革製品在那裡有廣闊的市場基礎,受德國訂單的刺激,政府領頭組織本土皮革加工廠從德國、奧匈帝國購買一批專業機械,擴大皮革工廠規模,同時鼓勵皮革商人到德國考察商業環境,接受德國政府提出的條件,和德國商人合資建設皮革加工廠。

皮革產業獲准在德國建立合資工廠是漢國工業走出國門的第一步,作爲對應條件,漢國政府也允許德國輕、重工業在本土建立合資企業,而且本土地區,第一批兩方合資企業就是爲鐵路幹線建設提供鋼材、螺絲釘等配套工業產品的鋼鐵冶煉、加工企業。

經濟合作講究互惠互利,漢國出口農牧產品、工業原材料,從德國賺取不菲的外匯,而德國通過扶持漢國工業發展,出口機械、車牀、派遣工程師、技術工人以及承包鐵路建設、以工業技術爲依託建立合資企業,即爲德國本土過剩的工商業找到一個新興的市場,又能賺到大筆資金、加深兩方在經濟、貿易方面的合作,有一舉多得的好處。

政治、經濟兩方面的因素,促使德國加強與漢國的合作關係,沒有跟隨英國、意大利、比利時等國,一同對漢國執行貿易封鎖政策,也沒有在阿根廷戰爭結束後,撕毀1878年殖民地交換協議,拒絕將薩摩亞、淄魯兩地移交給漢國政府。

處於發展期間的漢國,在綜合實力方面,與德國仍然不在一個數量級上,致使德國不毀約的原因不是漢國本身的實力因素,而是出於德國的戰略考量,所以漢國才能在歐美封鎖敵視期間,找到一個暫時能夠合作的國家。

不過國家間的合作只關乎於政治、經濟利益,可以預料的是,威廉二世登基以後,憑着他企圖用黃禍論拉攏歐洲俄國,轉移德國在歐洲面臨的困境的方式,德國、漢國兩方的合作關係也會面臨巨大的挑戰。

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國家對外合作,不能一直指望一個國家,尋找多個可替代的國家進行合作,纔是維持國際關係穩定的重點。

歐洲十八個獨立國家,英國、俄羅斯、意大利幾國要麼與漢國關係緊張,要不缺少緊密合作的基礎,都被排除在內,經過仔細分析篩選,奧匈帝國算是除德國外,最適合作爲潛在的可合作國家。

奧匈帝國是歐洲六大國之一,國內民族衆多,政府對黃種人國家的態度,比英、俄等國要好上一點。

十九世紀下半葉,奧匈帝國是歐洲六大國中,唯一一個允許國內貴族與黃種人聯姻的國家,時間再過去十多年,就會出現奧匈帝國伯爵與東瀛女子結婚的事情,而且他們生下來的混血兒也獲得了伯爵爵位的繼承權。

普通白人與黃種人結婚雖然少見,但是也時有發生,不過白人貴族與黃種人正式結婚,在歐洲諸國裡頭,奧匈帝國算是頭一份,因此後世一些作者yy,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初,黃種人獲得西方貴族爵位,或者迎娶西方貴族女子,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除非那時候黃種人國家崛起,而且主角結婚的對象又恰巧是奧匈帝國貴族家族,那還有一點機會。

將部分鐵路工程交給奧匈帝國商人建設只是一個開始,後續漢國方面還會派遣官方代表團,赴奧匈帝國考察商業合作的具體可操作性。

德國工程師們在翻譯幫助下,忙着指揮一羣青壯華人擺弄測量工具,而在臨近的幾個華人定居點,巨大的橫幅和標語則展現了漢國本土另一番景象。

“一人蔘軍,全家光榮,

農村要想富,多生孩子多修路,

多生孩子多種田,政府發放補給錢!

多生孩子好,一個孩子一個寶!

生男生女一樣好,政府送地又防老!

十年人口翻一翻,鼓足勁頭好好幹

生孩養娃,報效國家!

每家多生兩個娃,帶動全鎮人口大爆發!”

…………

條幅或者標語的內容簡單易懂,全部是基層官員爲了完成轄區內新生兒生物指標,鼓搗出來的成果。

生娃分地,多生多分,少生罰款,只要和升官任務放在一起,即使是晚上下工後,華人夫婦的夜間生活,政府都能插上一手,這種熱火朝天勸人生娃的現象,也只能在漢國本土才能看到了。

第二百七十六章 先下一城第一百八十三章 後續一第九十六章攻城受挫第三百九十一章 反應第三百七十四章 京城新氣象第四百一十一章 英國政策轉變 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出使普魯士與增援華人海盜第三百二十四章 南洋勢力收縮第二百七十六章 先下一城第一百零一章 大幕開啓第一百一十八章 初步安定第七十八章 誤判第四百六十五章 應對第四百四十七章 航運業三第三百一十八章 南北分裂第三百四十八章 封爵之賞第四百四十二章 蠢蠢欲動第二十六章 激戰三第二百八十一章 末路 完第一百七十九章 大戰下第二百九十八章 昭昭天命第三百八十一章 巡遊第四百零二章 大擴軍第一百九十章 貸款博弈三第二百九十八章 昭昭天命第三百三十二章 南洋局定第二百五十章 殖民地交易上第二百二十四章 軍艦二第一百五十三章 故人相見三第九十四章 決戰前第四百零六章 少壯派軍官第一百四十五章 莫蘭迪海軍十年建設下(書友北風著)第一百六十三章 下南洋第一百二十九章 局勢突變,巴西求和!第三十章 秘魯軍馬場第一百九十三章 營地失守第三十八章 發現寶藏第二百八十五章 灘頭第二百七十六章 先下一城第一百五十九章 人口翻倍第四百三十一章 聯合演習第二百八十章 末路三第三百二十八章 宋卡三第二百六十九章 聖菲下第四百零七章 少壯派軍官 二第三百九十七章 高等教育發展第三十章 秘魯軍馬場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婚 完第三百九十六章 跳躍發展的十年 下第二百二十三章 自建小型鐵甲艦第一百九十五章 破城第三十九章 秘魯緊急會議第四百六十六章 英國公使 完第一百九十章 貸款博弈三第四十七章 閒聊第四百六十六章 英國公使 完第一百七十四章 海防總督第二百七十章 影響第二百三十一章 剛果四第三百五十七章 事態擴大第二百三十七章 德國軍官代表團二第一百九十五章 破城第一百四十一章 機器設備類別第四百二十二章 電力第三百九十二 章 轟動第二百一十三章 四國聯盟第四十六章 授軍旗第四百二十五章 巴西近況第一百八十章 戰後影響第三百一十五章 政變第七十章四章 離開秘魯第二百三十一章 剛果四第三百七十章 降將身死第二百章 改造國民性第三百七十九章 安南移民安排第三百七十八章 無煙火藥第四百三十一章 聯合演習第四百二十四章 無題第六章 杜拉亞礦場第二百四十四章 巴塔哥尼亞 完第二百六十七章 開戰第五十八章 傷兵第二十五章 激戰二第二百零九章 洪春魁 完第三百章 被封鎖弊端第四百三十六章 巴拉圭危局 中第七十章四章 離開秘魯第二百五十四章 海上第三百九十九章 理想第二百七十三章 多國干涉第三十八章 發現寶藏第二百一十九章 教育發展第一百三十八章 華工移民中轉站第九十四章 決戰前第三百九十章 顯露實力第三百零三章 基斯馬尤二第二百四十七章 我們的國將隕落第一百五十四章 叢林槍聲第二百一十一章 洪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