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轉型期

夕陽掛在平原盡頭,火紅的晚霞染盡遠方的半邊天空,一羣晚歸的南美大雁從晚霞中緩緩穿行,偶爾傳來的陣陣低鳴,迴盪在蒼茫的赤色天穹。

雁字南歸,勾起絲絲故國愁緒,擡頭望着巴拉那河沿岸,潘帕斯平原盡頭的景象,陸榮廷、王士珍兩人帶着難以消解的惆悵,跟隨着腳下的船隻,漸漸消失在晚霞中。

攜老帶幼、遠度重洋來到南美大陸,生活中一些常見的景象,時常能夠勾起華人們對故鄉的記憶。

鄉愁潛藏在心頭,爲了遠懷故鄉,紀念早年苦難生活的回憶,華人們原封不動的將故鄉的傳統習俗搬到了南美本土。

就在陸榮廷等人匆匆離開的河岸港口附近,

七八個定居點的百姓摒棄了爭議,共同決定將農曆十一月十五日定爲每年舉行廟會的日子。

廟會是節日慶典的傳統習俗,通常每個鎮子都會有不同形式的廟會、街會,距離比較近的兩個鎮子,即使方言、文化習俗相同,但是舉辦廟會的日期,也可能時間相隔較遠。

漢國本土移民以兩廣、閩南地區百姓居多,丁戍奇荒爆發後,從北方沿岸港口登船遷移的各省百姓數量也佔據一個不小的比例,因爲移民來源地區不同,一個定居點兩三千人,可能存在一二十種不同的風俗習慣,要是按照以往的風俗規矩,每個地方的百姓專門選擇一個日期舉辦廟會,則會因爲參與人數太少,形成不了節日氛圍,也達不到舉辦廟會的目的。

鬆州平泉縣,一個正在規劃中的縣城,在傍晚迎來了華人們搬遷過後的第一個廟會節日。

在政府分配給的荒地裡忙碌了一天,華人婦女們鬆開綁在額頭上的頭巾,換掉一身粗布短衣,穿上用餘錢購置的新衣,小心翼翼的戴上陪嫁的銀飾,帶着家裡呀呀學語的孩童,跟着丈夫一起,整個家庭一塊出去,到河岸港口附近觀看廟會表演,同時購置一些大人、小孩用到的物品。

平泉縣下轄十三個移民定居點,其中八個距離較勁的定居點聚集在一塊,協商每個定居點出30漢元,湊夠240漢元請一個戲班子到縣城中心唱戲表演。

到了傍晚,平泉縣城中心,也就是沿岸港口附近,一片剛平整出來的空地上面,一羣十多名男女組成的戲班正在搭建戲臺,戲班班主在外面招呼幾個縣裡的官員,戲班裡的武生、花旦們則在戲臺幕後,化妝並排練着即將表演的戲曲節目。

“周班長,我們平泉縣一大半的老少百姓都來給你們捧場,你們今天晚上可要把拿手的絕活都露出來才行呀。”

“幾位大人放心,戲班裡新招了兩個年輕的花旦,唱、念、做、打諸般功底一流,保證不會讓平泉縣的父老們失望。”

“如此這般正好,要是戲班的表演讓大家滿意,縣裡就多湊一筆錢,還按照今天的價格,請周班主和戲班的諸位臺柱子們多在平泉停留一天,也讓縣裡的百姓們多看一遍戲曲表演。”

“多謝大人擡愛,只是戲班接了長安城的活,要從殿下登基那天開始,在長安城大唱三天,確是抽不出時間在平泉多停留一天,還請幾位大人多多見諒。”

“也是,本土戲班本來就少,也就是最近兩年,從中原大陸陸陸續續來了一些戲曲班子,過幾日殿下登基,與國同慶,那時候本土各地的戲班中都向長安城聚集,大唱三天,想必一定熱鬧非常。”

“漢王殿下登基稱帝是百年一遇的大喜事,雖然我們這些戲子早些年不受官府待見,沒有分到土地,不過在接到赴表演通知的時候,一位姓孫的大人說了,殿下登基以後,本土的所有百姓一視同仁,不管是做戲曲表演的、玩雜耍的、還是街面雕刻木雕小玩意的手藝人,都能獲得政府補發的土地,我打小唱了二十年的戲,嬉笑低眉做人慣了,人到中年拉起一個戲班子,還是想給手下的後生、姑娘們找個體面的維生活計,他們還很年輕,不能一輩子像我一樣低聲底氣的過一輩子。”

“形勢變了,現在跟以前不一樣了,前些年,本土三天兩頭打仗,老百姓們天天擔心巴西白人、阿根廷白人打過來,定居點五十歲以下的男子,農閒時節,每天進行軍事訓練,睡覺的時候也是抱着火槍睡覺,預防着萬一有人夜間偷襲,也好及時拿着火槍集結迎帝。

那時候本土青壯勞力稀少,每年來往南洋、大陸到南美的船隻,運輸能力有限,每一個青壯男子都是要用到刀尖上,哪裡顧得上大量招收戲曲班子聽戲唱曲?

現在條件好了,十來年發展下來,早年移民的百姓們都積攢了一部分銀錢,而且阿根廷、烏拉圭兩國被漢王殿下帶領大軍消滅,巴西又分裂成兩個國家,咱們漢國在南美洲算是數一數二的大國,

國家安穩,即使再打仗也是巴西、智利害怕被咱們的軍隊打敗,百姓們手頭有了餘錢,不用時刻擔心政府分發的土地被白人奪回去,慢慢就有了心情聽聽戲曲表演,或者多花點錢購置些衣服、首飾之類的物品。”

比照在秘魯起義期間的集體組織模式,建國伊始一直到阿根廷戰爭之前,漢國本質上還是軍事爲主,經濟、農業、工業發展一體化的軍工複合型體制,就像一個放大號的軍事機器,農業、工業、經濟各負其責,一切以軍事建設、提升軍隊總體戰鬥力爲第一目標。

長達十一年的軍事集體化生活,最大程度發揮了本土的戰爭潛力,同時也剝奪了普通百姓,除了生存外的其他娛樂、消遣活動,每天要麼到工地上進行集體勞動,要麼被集中起來進行軍事訓練,而婦人們也閒不住,他們需要忙着照看政府分配的土地,以及紡布織線、飼養牛羊牲口等勞動。

和大陸地區吃不飽飯,稍稍懈怠一些可能餓死的生活相比,南美本土的生活是好上很多,但是幾十年如一日的枯燥、高強度勞作,也會消耗百姓的精力,降低他們對政府的擁護程度,所以,在國家結束十一年的奠基時期,進入另一個十年發展建設的轉型期,適當放鬆政府對普通百姓在日常生活中的干涉控制,給予他們一定的時間用來與家人休閒、娛樂,張弛有度,使社會保持適當活力,無疑更有利於社會健康發展。

傳統的娛樂、消遣行業漸漸復甦,

寬敞的空地上,擺滿了一排售賣首飾、糖葫蘆、木雕小玩具、桌椅等物品的臨時攤位。

大人們抱着一兩歲的小孩子,有的陪着孩子盯着皮影,聽着幼兒嘻嘻作笑的聲音欣慰開懷,有的嚐了一口華人百姓釀製的葡萄酒、地瓜酒,點頭稱道後,買下八九斤寄存在一邊,等着回去的時候帶上。

北方的麪食小吃、南方的糯米糕、鴨蛋等食品擺放在一起,起初來自不同地區的華人百姓們,也按照自己的喜好,挑選各色食品帶回家給大人、小孩品嚐。天色逐漸暗了下來,河邊燈火通明,

縣城官員和負責幫忙的青壯把煮熟的整隻豬、牛、羊以及時令水果擺成長長一排,開始祭奠神明、祖先,祈求神明、祖先保佑,來年春天,縣裡的糧食收成一年比年一樣好,牛、羊、豬等牲口也都膘肥體壯、沒有瘟疫疾病……

本土地區糧食、牲畜價格低廉,每家華人家庭普遍都養着幾十頭到幾百頭不等的牛、羊,西班牙人幾百年前遺留在潘帕斯大草原上面的牛、馬蛻化爲野牛、野馬。

新遷移過來的華人家庭中如果有退伍的青壯男子,七八個人集合一起,常常能圍捕到不少野牛。因爲獲得馬匹、牛、羊的成本低,平泉縣舉行廟會,祭拜神明、祖先的祭品也格外豐富,八九頭煮熟的牛羊和其它祭品,等到祭拜儀式完畢,全部推進巴拉那河中,名義上是供奉給河神和祖宗,實際上卻便宜了河裡的大小魚蝦。

第三百六十六章 冒險者的天堂第二百三十九章 霸業之基第一百一十九章 建制與巴西方面情況第二百七十六章 先下一城第二百六十五章 準備就緒第二章 開始複習第一百二十七章 會面第四百六十章 英國公使第二百九十八章 昭昭天命第七十五章 遭遇玻利維亞土著第一百七十六章 發現奸細第二百一十五章 1878年第三十章 秘魯軍馬場第四百一十五章 軍中第二百五十九章 紛繁複雜的南洋勢力第一百三十九章 工業佈局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建設第三百六十七章 太平降將第二百二十六章 接收軍艦第四十二章 穩定人心第三百零八章 整頓第一百五十四章 叢林槍聲第一百五十七章 橡膠第四百六十章 英國公使第三百四十九章 1880年的結束第二百二十四章 軍艦二第三百二十五章 印度勞工問題第三百八十五章 風華正茂第一百四十四章 南美七國第三百七十四章 京城新氣象第二百八十九章 統一阿根廷第二百二十章 留學生第二章 開始複習第二百一十一章 洪門二第二百四十七章 我們的國將隕落第三百零九章 整頓二第一百九十章 貸款博弈三第三百二十八章 宋卡三第二百三十四章 日本、朝鮮女性移民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劃分土地第八十三章 談判破解第一百八十一章 勢力倍增第四百一十章 英國政策轉向第四百一十七章 年關第二十三章 佯攻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快人心第四十三章 城門迎接第一百九十八章 無題第八十八章 變故第一百一十二章 當地居民處理辦法第三百二十四章 南洋勢力收縮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南洋三第二百九月四章 客棧第二百三十二章 軍校學員第三百九十四章 經濟危機與機遇第一百七十六章 發現奸細第一百七十四章 海防總督第一百二十七章 會面第三百九十六章 跳躍發展的十年 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當地居民處理辦法第四十四章 軍事改革的開始第三十三章 印加寶藏的傳說第二百七十章 影響第一百五十七章 橡膠第一百六十二章 海軍成軍第二百三十二章 軍校學員第一百七十七章 備戰第三百四十九章 1880年的結束第一章 南美華工第十九章 買賣華工第一百四十章 船隊歸港,成立外籍軍團海軍十年建設(書友北風著)上第三百二十九章 蘭芳來人第二百六十三章 鳥糞戰爭爆發第二十四章 激戰第三百八十五章 風華正茂第二百三十三章 朝鮮、日本女性移民一第二百五十九章 紛繁複雜的南洋勢力第二百八十一章 末路 完第二十五章 激戰二第七十九章 俘虜逃跑第四百六十五章 應對第十七章 掃蕩第四百六十六章 英國公使 完第二十五章 激戰二第五十九章 視察軍工廠第四百零六章 少壯派軍官第七十章四章 離開秘魯第一百六十三章 下南洋第四章 軍火第一百八十三章 後續一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建設第三百五十七章 事態擴大第二百七十二章 羅薩里奧戰役結束第二百零五章 去宗教化第一百六十章 南洋攻略第二百八十八章 破敵第七十六章 衝突第一百三十章 實際控制領土面積第三百八十七章 世交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