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9太常博士斥僞數術果毅都尉平吐谷渾

上回書說到,在長安夜深人靜之時,李淳風拿着一卷舊書,湊在一盞燈前,藉着昏暗的燈光仔細地瞧着這卷書發現裡面提到青院二字。這兩個字其實並不起眼,但不知道爲什麼他就揮之不去,到底是因爲什麼呢?思索了一番找不到答案,於是掐指一算。果然這個名號與平康坊有關,明日一早穿着便衣來到了平康坊,希望可以找到與書中青院二字有關的地方,看到一處院落,牆壁有青磚砌成,心想書中所提的青院應該就是這裡吧!於是上前幾步手拍門環,沒過一會兒就有一個家丁把門打開了,說:“你有什麼事嗎?”李淳風拱手說:“告訴這個院落的主人,就說李淳風來訪。”家丁跑進去,沒過多一會兒又跑了出來,說:“請客官在此,稍後我家阿郎一會兒就出來。”沒過多一會兒,一位衣冠整齊的人從裡邊走了出來,原來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太常博士呂才。李淳風說:“想不到住在這個地方的人是你。”

呂才拱手說:“李公何故來到了我的府上?”李淳風笑着說:“我來自然有來的理由,不知道呂公是否有意待客呢?”呂才閃在一旁伸出一隻手說:“李公說的哪裡話?請。”李淳風走了進去,兩個人繞過影壁來到了走進了客廳,沒過多一會兒家丁就送上來了茶水和點心。呂才說:“李公可是保學之士,來到寒舍實在是讓這裡蓬蓽生輝。”李淳風笑着說:“我學的是陰陽術數,據我所知,你對這一套即使不是嗤之以鼻,也是非常懷疑的。”呂才說:“在儒林當中,有很多人其實是腐儒,就好比在樹林當中有很多是枯樹。在三寶叢林當中,有很多並不是真正致力於悟道,而是想借弘法之名爲自己謀利。這些人表面上穿僧衣吃素食,背地裡其實過得比很多紅塵當中的人還要逍遙。再說在你們術士當中,自然也少不了不學無術之輩,說一些子虛烏有的事,爲自己攫取利益。”

李淳風說:“李公說的很對,不過有一點,我要向你請教,面對衆多的術士,該如何區別他們的優劣呢?”呂才說:“這的確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好在我已經被這個問題困擾了很久,現如今總算是找到了答案。在我看來,真正的術士一方面他的一套說辭與古籍當中的記載相對應。另一方面他的說辭需要被那些不相信數術的人所承認。”李淳風說:“這恐怕有點難吧!那個人既然不承認你的學說,又怎麼可能認可你的說辭呢?”呂才說:“不需要承認他說的每一句話,只要承認這個人所陳述的事實就行。”就在這個時候呂才忽然想起來一個問題,還沒有搞明白,說:“李公來到我的寒舍,到底是因爲什麼呢?”李淳風一五一十的說了自己的理由,呂才說:“看來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是上天讓我們再一次相遇並且深談,那我們就不妨多說一些,也不辜負上天的安排。”李淳風說:“我想聽一聽你日常所學。”

呂才說:“我平生所學與王允範縝的學說一脈相承,我希望我能夠把他們的學說發揚光大。”李淳風說:“對王允範縝的學說我也略有耳聞,此二公根本不相信世界上有鬼神,你也是這樣認爲的嗎?”呂才說:“人的肉身好比刀劍,人的性命好比鋒利,如果刀劍都沒有了,鋒利又從哪裡來呢?我不相信人死後有鬼,我也不相信人的頭頂上有神。”李淳風笑着說:“我跟你這麼說吧!其實古代的聖賢未必就比今天的人見識要少,爲什麼不見孔孟否定鬼神呢?”呂才說:“可孔子說過,敬鬼神而遠之。”李淳風說:“孔子也說過,祭神如神在,如果你打心裡不相信世界上有鬼神,你在祭祀的時候又怎麼可能保持一顆崇敬之心呢?”呂才說:“對先人的祭祀,是要人們知道自己的來源,也是爲了盡孝。”

李淳風說:“那麼祭天呢?祭日月呢?祭山川呢?祭河流呢?難道這些也是爲了孝道,也是爲了知道自己的來源?”呂才說:“老子曾經說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來自於天地萬物,所以即使這一切就是爲了提醒自己不要忘記自己的來源。”李淳風說:“好吧!我換一種方式向你請教,這世上存在鬼神對人比較好,還是不存在鬼神對人比較好呢?”呂纔不慌不忙的說:“世上沒有鬼神,一切所謂的鬼神都是因人而起,如果人與人之間沒有互相傷害,沒有互相猜忌,怎麼會有鬼神呢?”李淳風說:“在茫茫的宇宙當中,人身是非常渺小的,人的一生是非常短暫的。甚至可以這麼說,我們生活在一粒灰塵上面,我們在這粒灰塵上討生活的時間,不過須臾。這世界看起來井然有序,是怎麼樣一種神奇的力量設計了它呢?”

呂才說:“我可以告訴你是什麼力量,是自然。”李淳風說:“你說的很好,如果不是人與人之間相互猜忌,可能這世上根本就沒有鬼神,可事情能不能反過來說呢?因爲鬼神互相猜忌。很顯然這麼倒過來是不成立的,因爲前面你已經說的很清楚了,沒有互相猜忌就沒有鬼神。鬼神是過去先王用來化解人與人之間相互猜忌相互傷害的辦法,比如有的強人喜歡欺凌弱小,如果他從小就相信欺凌弱小,最終對自己不利,他還會那麼做嗎?”呂才一下子愣住了,他萬萬沒有想到一個術士會這麼講道理,說:“你的見識如此的明白透徹,爲什麼想要做一名術士呢?”李淳風說:“我告訴你,龜身還有一個作用,就是把衆多的人聚集到了一起,因爲有一個神被衆人所崇敬。如果大多數人都相信,人死之後什麼都沒有了,父母離開之後,兄弟就沒辦法繼續在一起生活了,沒有父母就沒有兄弟。”

呂才說:“我跟很多術士接觸過,像你這樣講道理的還是頭一個,不過你的這些說法如果被他們知道了,他們一定會大失所望。”李淳風說:“我知道你從小好學,我也不是一路這麼荒廢過來的,我之所以能夠斷定吉凶,自有我的道理,這其中有古代聖賢留下來的智慧,只不過是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其中的原理罷了。”總而言之,這一次兩個人談的非常的深入,明日一早,二人來到御前,皇上大吃一驚,說:“你們兩個怎麼可能湊在一起呢?”呂才說:“陛下,我有一個不情之情,希望陛下能夠允准。”皇上說:“有什麼話儘管直說。”呂才說:“在這世上紛紛擾擾,流傳着很多關於術數之書,其中很多內容遠離真實、愚昧百姓,希望陛下能夠允許臣召集天下術士,與他們一起商議修訂古代留下的關於數術的著作,是真實的學說,可以流傳後世,而虛假的東西應該被禁止。”

皇上點點頭說:“你說的很在理,李愛卿你也是爲這個問題來的嗎?”李淳風說:“陛下,臣願意加入其中,臣也希望臣的師父袁公也能夠加入。”皇上說:“聽起來這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朕怎麼會不支持呢?”不久之後,袁天罡騎着驢來到了長安,第一時間就到李淳風的府上,袁天罡說:“我聽到了一樁奇聞,說你與太常博士呂才奉皇命要重修數術之書,你不覺得這件事很好笑嗎?皇上現在去了洛陽,你們在哪裡得的皇命呢?”一聽這話李淳風大驚,手心裡冒出來很多冷汗,說:“這件事也太驚悚了,如果不是師父提醒,我都忘了皇上已經去了洛陽。”袁天罡說:“不過既然這件事情已經發生了,而且又是如此的離奇,我就不能不出現在這裡了。”李淳風說:“要不要派人到洛陽向皇上請命呢?”

袁天罡說:“不必了,皇嗣不是還在長安嗎?你可以與呂才一起去見尚書右僕射高士廉,這個人對於讖緯之學頗有研究,只要你們提出這個想法,他一定會支持。”李淳風低着頭說:“就算他支持,就算皇嗣也支持,那不還是沒有皇命嗎?再說涉及術數的東西從來都是非常要命的,弄不好會連累皇嗣。”袁天罡說:“你放心,這種事情不會發生。我已經算過了,在這一次銷售的過程當中,呂纔將和數士發生極大的爭議,在這種情況之下,皇嗣想要利用數術做一點事情是不可能的,因爲條件不具備。”李淳風說:“既然師父都這樣說了,我還能說什麼呢?”於是與呂才約定區域間高士廉,對方說:“你們有這樣的想法是很好的,但做這個事最好有皇命。”呂才說:“要是陛下還在的話,我們當然會去找陛下,可他不是在洛陽嗎?”高士廉說:“陛下雖然不在,你們可以去找皇嗣嘛!”

呂才說:“這個東西最好不要與皇嗣發生聯繫,一旦被有心人利用,後果不堪設想。”高士廉在那裡猶豫起來了,呂才說:“我們可以一邊先把這件事情做起來,一邊看這件事情是不是可行?做的差不多的時候,再派人到洛陽請命。”高士廉說:“那就這麼做吧!不過有一點我很好奇,你們兩個怎麼會湊到一起呢?據我所知,呂才學的可是王允範縝的學說。”李淳風說:“我們就是要與這樣的人在一起著書,只有這樣書纔會有更多的人相信。”呂才說:“有一點非常重要,對右僕射我不敢隱瞞。雖說我是太常博士,一直以來對朝廷沒什麼功勞,所有人都輕視我,我希望拿出一些東西被士林所認可。”高士廉說:“你能如此坦率,我很爲你高興。希望這次你們能夠拿出令人滿意的成果。”

消息一傳出,立刻就震動了京城,很快消息就傳到了各地。許多術士跑到京城來應徵,呂才非常的高興,他覺得這是自己出人頭地的好機會。與此同時,在士林當中一些人對他卻非常的鄙視,覺得他身爲儒生居然與術士合流,實在是有辱斯文。呂才卻另有打算,他的想法是利用這一次機會,讓許多術士賴以活命的伎倆被揭穿。從而利用這個機會,讓自己成爲比當初的王允範縝之流更閃光的人物。事情似乎進行的非常順利,與此同時,太常寺卿被請到了尚書右僕射的府邸,高士廉說:“他們在編書的時候,希望你能夠給予支持,同時也希望你能夠進行監督,不能讓這些人在編書的時候有機會去做一些對朝廷不利的事。”太常寺卿說:“我覺得不至於,他們做這件事無非是求名求利,怎麼會冒這麼大的險呢?”高士廉說:“人爲了一己私利鋌而走險的事還少嗎?”

當術士們集中到太常寺的時候,立刻就與呂才發生了激烈的辯論。這些人的觀點很顯然與李淳風有着非常大的不同,李淳風這個人雖然是術士,對於儒門經典爛熟於心,其他人就未必是這麼回事了,很多人連許多道教的書都沒有看過,甚至陶弘景、葛洪這樣的人都不知道。這些人開口就說怎麼樣是吉祥的,怎麼樣是不吉祥的?而化解的辦法無非就是拿錢換一些東西,把這些東西放在規定的位置來化煞或者擋煞。這些人說這些話的時候,表情非常的堅定,語氣非常的認真。似乎他們說的就是顛簸不破的真理,這個時候李淳風已經有一種不好的預感,於是假裝病倒,後面的事就不再參與了。而那些術士們對於。在於呂才辯論的時候語氣保守的他早就不滿了。李淳風的離開對於呂纔來說無疑是一大驚喜,他沒有對此有任何的惋惜,於是高士廉認爲呂才這個人並不像自己所以爲的那麼光明正大。

發生在長安的事,自然傳到了洛陽,在這之前,皇上處分了閻立本的哥哥閻立德。因爲皇上在前往洛陽的過程當中,曾經在一處行宮暫住,結果在那裡天氣悶熱,還有很多的毒蛇。來到洛陽之後,皇上糟糕的心情還來不及緩解。就聽說長安正在編書,就在他打算派人去問個究竟的時候,高士廉派來的人到了。來人簡單的介紹了這件事情的起因,皇上說:“聽起來也不是一件壞事,那就這麼定了吧!”經過了激烈的爭論之後,呂才與這些樹是始終沒有辦法達成一致。這個時候又輪到呂才擔心了,現在是他負責這件事情,如果到最後書編不成,他拿什麼跟皇帝交代呢?爲了促成這件事情,他甚至有些先斬後奏了。要是最後辜負了皇上的期待,他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有可能無法保全。

於是他跟那些術士妥協了,那些書大部分按照術士們的主張定稿。但在定稿之後,他給其中的每一步都寫了序言,在序言當中對書裡面的主張進行了駁斥。對於呂才的那些說法,儒生們都是非常支持的,把這些術士所主張的東西全部置爲怪力亂神,是擾亂百姓心性的東西。而術士們很顯然不是這麼想的,但他們沒有辦法與利用這件事情已經成名的呂纔對抗,於是大家來到李淳風的府上,希望他能夠在這件事情上站在呂才的對立面。李淳風說:“你們問我對這件事情的意見其實很簡單,一動不如一靜。”一位年老的術士說:“你告訴我如何做到一靜。”李淳風說:“呂才之所以能夠有今天的升勢,是因爲術士們與他之間發生的激烈的爭吵,如果大家都保持沉默,他還有今天的聲勢嗎?”就在大家覺着他說的對的時候,李淳風又退一步說:“當然,如果我們一言不發,他也有應對的方法,無非就是他一個人出來挑戰,而術士當中無人敢應戰。”那位年老的術士說:“要不這樣吧!我們去請袁師父替我們主持公道。”

李淳風趕緊說:“希望你們不要在意這件事……”於是大家不歡而散,就在大家叫嚷着要去找袁天罡的時候,忽然看見一位老者從屏風後面走了出來,對方出現之後,李淳風立刻給他讓座。而這位老者泰然就坐,說:“我要給你們說一件事,你們要想出人頭地,學問就要做到腳踏實地,如果不能把歷代術士留下的絕學學到手,你們憑什麼覺得自己比人家強呢?還有一節你們要知道,只有那些真正了不起的人才,能夠看見自己的淺陋,而那些對學問一知半解的人,一個個趾高氣揚,似乎宇宙至理盡在掌握。”一席話說的大家羞愧不已,袁天罡說:“你們放心,這個理財只能成名於一時,並不能夠璀璨於永恆。”李淳風說:“我也是這個意思。”

就在長安吵成一鍋粥的時候,在吐谷渾發生了一件大事。吐谷渾相國有意殺掉弘化公主,然後挾持國王投奔吐蕃。沒想到陰謀被國王察覺,軍隊當中忠於國王的人把國王從城裡放了出來,堂堂吐谷渾王極爲狼狽的出現在了果毅都尉席君買的駐地。席君買被嚇了一跳,趕緊把吐谷渾王請到賬中,聽他說明了緣由,立刻頂盔貫甲、罩袍束帶,把病人擦得鋥明瓦亮,點齊一哨人馬,直奔吐谷渾的王城。因爲有忠於吐谷渾王的人在裡邊接應,席君買率領的軍隊順利的進入了王城,包圍了相國的府邸。一場大陰謀就這樣被挫敗了,吐谷渾王回到王城,坐在王座之上,拉着弘化公主的手說:“如果不是有你的孃家出手相助,我可能就要死在吐蕃人的手裡了。當初就是因爲我的緣故,讓棄宗弄贊沒有在第一時間逃到唐朝的公主……”弘化公主說:“事情既然已經過去了,就不要再提了。”

接下來就要處置背叛國王的相國了,碰巧這個時候我也在吐谷渾,國王逃出的時候,我被困在了城裡,心想一旦國王失勢,身爲唐朝人的我,一定會被當地人所仇視。運氣不好的話,就要把性命留在這裡了,沒想到很短的時間形勢就發生了逆轉。吐谷渾王反敗爲勝,在這期間,我密切的關注着相國的一舉一動,發現這個人早就與吐蕃有所勾連,同時我也發現,吐蕃一些人並不希望與唐朝建立友好的關係,其中最讓這些人反感的一件事,贊普因爲照顧公主的管感受,竟然下令以後臣民不許往自己的臉上塗抹金屬色的粉。這對於他們來說簡直是莫大的羞辱,甚至認爲贊普此舉背叛了他們的祖先。不過這些人還是發自內心熱愛他們這位雄心勃勃的年輕贊普的。認爲他只是一時被唐朝人的伎倆迷失了心智,就好比烏雲暫時遮住了太陽,他們相信隨着時光的流逝,贊普一定會重整旗鼓,再次發兵討伐大唐。

他們是這樣想的,如果能夠把吐谷渾王抓來,一定能夠讓贊普想起過去自己所受的屈辱。從而激發他對唐朝的仇恨,與此同時他們對吐蕃相國祿東贊也是非常的不滿,認爲棄宗弄贊之所以走到這一天,是祿東贊一手挑唆的。只要把這個人除掉了,再想辦法把那個唐朝公主害死,情況就會發生改變。與此同時,他們還在醞釀另外一個計劃,買通王宮裡的人,想辦法給文成公主服下藥物,使得他根本沒有辦法懷上身孕。他們絕對不能接受以後吐蕃的贊普,竟然有唐朝皇室的血統。對於這些東西,我曾經對一位在吐谷渾出訪的唐朝官員說過,結果他完全沒有把我的話聽在耳朵裡,說:“本來歲月靜好,就是因爲你這種好搬弄是非的人,攪得天下不寧,我希望你好自爲之,若是使得吐蕃與大唐再發生戰事,從而連累公主,你的罪過可就不小了。”

193新宮落成顯主孝心上皇染疾不能入住148執節杖唐儉又出使 訪澤國官員欲殉身第79回冤情昭雪道士出獄戰場落敗酋長投唐141曬伏節天上瑤池會 秋分日對月祈蒼生330羅石頭直言諫李佑杜行敏陰謀執齊王140大安宮皇上表孝心 高牆內頡利抒國恨第37回義安王興兵清君側李世民殺雞儆羣猴118道士鄉儒學難推進 芳華亭佛法在此身350懼風疾修繕隋廢宮聽朝議偏師伐高麗275溫彥博六月死憂國柳御史連夜彈罪王328尉遲敬德表乞骸骨慕容幽蘭跪拜焚香103魏夫子御前陳心跡 隋烈士英魂還故鄉241孫思邈烹茶待來客袁天罡彈指話文王第29回帝后合璧推行古禮文武兼用力興大唐340李大亮臘月死京兆故皇嗣寒冬薨黔州第66回裴司空奉旨回京兆唐制史受命踐高臺227悟人生此行多慘淡飲黃湯局中多頗淒涼242房玄齡革職歸田園苗山幽相逢說王事207南路軍穿越邏真谷賊偏師大敗寺海平第87回李思摩爵封懷化王李衛公官拜右僕射226深入觀想沉迷幻覺放下分心禪燈虛明第36回顯德殿良臣論吉凶保育房比丘說善惡159尼古拉演說海外事 釋法隱暗害龜茲僧335房玄齡看重李大亮唐尚書奪官封德彝322真朱可汗尚唐公主契苾何力返回長安156二位路人御前辯論 兩次赦免羣臣爭執324裴刺史請旨伐高麗黨仁弘罷死罪君王113慈父知禮爲女消業 罪官起復算計功名243老相公故作閒散狀大居士騎驢隴上游107哀山幽人前失體面 俏龍波掌摑濟平衡第73回伊蘇尼失頡利失蹄京兆風華房杜染疾第37回義安王興兵清君側李世民殺雞儆羣猴344白巖城下將士受阻安市牆頭高麗揚威123一時說事書生感傷 孤僧圓寂俗人尋骨第十四回三五奸佞謀害秦王十八學究演說孔孟121致厚禮番邦顯誠意 去深情寒士保尊嚴第80回論往昔前事皆落空說來年此生成追憶第十四回三五奸佞謀害秦王十八學究演說孔孟第30回築臺求雨祈福避災反躬罪己噩夢不止177苗山幽遭遇雪上霜 李淳風解說風裡浪335房玄齡看重李大亮唐尚書奪官封德彝第86回改軍制侯李二虎鬥逞性情蕭瑀喪職官208曼頭山孤兒斬名王赤水原李靖誅殘虜162苗山風介入盜蠶案 楊鐵超奉命來敦煌157去遼東雪中遇法隱 望江岸風裡嘆樸靈130河南北千里走黃湯 九成宮皇上往避暑168彌勒院佈施臘八粥 清涼洞飽嘗人間苦238歸化將統領左驍衛苗山幽受邀吐谷渾第46回蕭陳二公冰釋南山貞觀之光照耀大漠317岑文本蒙賜知機務張玄素遇害幾喪身第95回東宮隱憂沉渣泛起深宮宴會上皇動情356司空奉敕知三省事房公病重爲諸子憂第31回崔判官陰間解主憂尉遲恭街頭動肝火138賀端陽羣臣議禮儀 選歌后山幽成小名299閻立德修造襄城宮鞠文泰憂死清涼殿338岑文本獲封中書令郭孝恪俘虜焉蓍王227悟人生此行多慘淡飲黃湯局中多頗淒涼第40回樑師都失勢嘗惡果譚延壽酒後吐真言115生死籌碼黃粱一夢 貧富學子家教不同253昔謀主復爲左僕射苗山幽受封金刀郎317岑文本蒙賜知機務張玄素遇害幾喪身219高甑生獲罪赴邊境李衛公閉門安住家第九回中原大地一片紛擾 北方胡天換代改朝第34回魏夫子諫止伐嶺南太上皇率藩繁多讓第二十回銀安殿衆人逼秦王玄武門一役定社稷第68回苗山幽自詡登徒子顏師古寫就王會圖第89回孫思邈回山尋清靜苗山幽出遊解天機266敕二子都督安與秦奉聖旨修剪舊律令第49回越王泰歡喜清商樂苗山幽秘密洞天機285三國合謀共伐焉耆一陽初升敬答太清289九成宮結社謀事變立政殿皇上豎屏風208曼頭山孤兒斬名王赤水原李靖誅殘虜320拒忠言皇上又自慚委良吏孝恪巧扶御第71回在磧口發現敵蹤跡居九重覽疏斷萬機179張士貴領兵平獠亂 安四娘改嫁引風波123一時說事書生感傷 孤僧圓寂俗人尋骨308房玄齡隨駕幸洛陽李淳風問道在青院第62回杜如晦病聞真人語任城王怒斬楊義成364唐皇上陳疾加新病孫思邈難治虛妄人第22回尉遲恭諫言行特赦李世民寬宏得良臣306民犯十惡累及刺史贊普蒙恩公主稱心195深宮裡帝后起爭執在御前羣臣論大禮187趙德楷出使遭囚禁 王神機見面問吉凶351段志充請上禪大位苗山幽聽琴解心聲344白巖城下將士受阻安市牆頭高麗揚威335房玄齡看重李大亮唐尚書奪官封德彝261權萬紀失言丟官位孫思邈詐病請門徒122苗山幽深山開學館 唐皇帝南郊祭上天275溫彥博六月死憂國柳御史連夜彈罪王307孫伏伽不恥當年貧苗山幽冒險遊吐蕃第52迴天子修身垂範天下全民皆兵以護蒼生143浪人入廟風塵相隨 學士登科舉家慶賀248魏王泰禮接士大夫皇阿爺設立文學館第四回新婚夫婦琴瑟和鳴 天命所致潛龍出水237魏夫子不幸患眼疾張大夫奉命知相州341俟利苾輕騎入朝中史刺史坐髒遭刑戮181花朝節歌女醉平康 春社日居士聽譏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