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 平息叛亂

有一說一啊,劉禪這個決定,說不上是錯的。

諸葛亮有諸葛亮的打算,是因爲諸葛亮對整體大局的把控力,要比劉禪高出不知道多少甚至說,劉備都不見得在執政大局觀上,比諸葛亮還要強。

站在諸葛亮的角度,他肯定是希望能借此看清楚更多世家之間的勾連,但站在劉禪的角度,叛亂起來了,甚至有進攻成都的可能,他作爲監國太子,是不可能看着無動於衷的。

因此,劉禪做出了決斷。

一方面,派遣姜維領南軍萬人出征,征討漢嘉郡叛賊黃元。

另一方面,下旨給江州都督李嚴,讓李嚴進軍犍爲郡,堵住黃元南逃的路線。

這本身也算是劉禪有能力,有擔當的表現。

而姜維這一領兵出征,諸葛亮接到消息後,也知道事情即將收尾,他繼續在漢中呆着也沒什麼意義了立刻啓程南下,直奔成都。

而姜維的平叛,也是順利到簡直不可思議。

這裡面,有黃元誤判的原因。

姜維畢竟太年輕,纔剛剛二十出頭,這種人獨領一軍,在黃元看來,就是成都無人的體現。

至於大漢南軍,不過是前兩年剛剛組建的新軍而已,連戰場都沒有上過,能有什麼戰鬥力?!

而黃元自己,則是久鎮漢嘉郡,自認爲自己也是熟讀兵書,久經征戰之人,麾下兵精糧足的,還能怕一個黃口小兒帶領的一萬新兵?!

這是黃元誤判輕敵的因素。

還有一個導致姜維平叛順利的因素則是——世家們的幫助。

是的,蜀中世家們,爲了讓黃元快點完蛋,不至於繼續這麼拖下去,對姜維平叛提供了不少的幫助。

大到軍糧補給,小到漢嘉郡內外所有情報,姜維想要什麼,世家們就給什麼。

鬧得姜維大軍還沒離開成都呢,漢嘉郡內部的所有情況,姜維都已經全部掌握了。

而到了漢嘉郡,那就更別說了,漢嘉郡四縣裡,三縣都是望風而降,甚至縣令的口徑都極其統一。

“我等本無意叛逆,只是叛賊勢大裹挾,我等不得不從爾。”

總而言之一句話,我們也是被逼無奈,如今天軍到來,自然不敢頑抗,因此開城投降。

然後吧,姜維這一路直接順利招降納叛的,等到了漢嘉郡郡治陽嘉縣時,黃元才發現,自己已經讓一幫成都世家們給徹底賣了。

這個時候,黃元終於想起來之前張參三子給自己的建議,想要南逃進入南中地區避禍.可一轉頭才發現,李嚴早就領兵在犍爲郡佈防,堵住了自己的去路。

現在好了,進退不得,孤城一座,又是兵臨城下,黃元本身就沒有什麼作戰慾望了,現在只不過是騎虎難下,他沒法出城投降。

畢竟是他自己主動叛亂的,如果投降,下場好不到哪兒去。

黃元很猶豫,到底是守還是私逃出境.然後他的親兵就幫他做出了選擇。

真不好說這些親兵是被人收買了,還是單純的怕死,不想白白送命總而言之,姜維兵臨城下後的第五天,黃元的親兵把黃元捆吧捆吧的抓起來了,然後開城投降。

就這樣,姜維只用了二十天的時間,平定了漢嘉郡叛亂,生擒叛亂賊首黃元。

真的,這個仗打的,姜維都覺得,一點挑戰性都沒有。

哪裡是打仗,根本就是武裝行軍而已。

等到姜維平定叛亂,返回成都後,諸葛亮親自接見了姜維,好聲寬慰了幾句,然後就開始全面接手成都政務。

一場屬於諸葛亮和蜀中世家們的鬥智鬥勇,正式開始了。

諸葛亮和這羣沒皮沒臉的世家們怎麼討價還價的暫且不提,說回雍州,長安。

諸葛亮領命回了成都,但長安這邊的政務,還是要安排下去的。

一方面,是戰後各種安撫工作。

曹魏在敗退出長安前,可以說是把三輔地區的民衆全部動員了起來,想要遷入關內.雖然這個計劃最後只成功了一半,只遷徙了四十餘萬丁口入關,但整個關中地區,滿寵是拿着環首刀,把百姓們都給動員起來了的。

如今第一要務,就是讓這些百姓們能夠安歸故里。

這事兒吧,他就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

關中只剩下一半的百姓了,按照常理來推斷,必然會多出一半的無主土地出來可問題是,哪些是無主土地,哪些是有主的,這個誰來界定?!

滿寵臨走的時候,倒是沒有火燒長安城,但他把放置在長安的關中各縣土地冊全都一把火燒了。

現在劉備這邊可就沒有任何憑證來證明,哪些土地是歸屬於哪些人的了。

關中地區可不是涼州那種地廣人稀的地方,涼州的可耕種土地十分稀少,燒不燒的都無所謂,安置起來也比較方便,但關中平原,自古以來就是農耕集中的區域。

這裡的土地,對任何人來說,都充滿了吸引力。

如今長安庫存的土地冊被燒燬,無法證明土地歸屬,這對百姓來說就太不利了,而對世家來說,這簡直就是天賜的,吞併無主土地的好機會。

反正死無對證的。

不趁着現在的混亂期大肆吞併土地,等到將來劉備集團正式在關中啓用魚鱗圖冊制度之後,再想吞併土地,可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了。

劉備用腳後跟想,都知道這些殘存的關中世家接下來會怎麼做,吃相會有多難看。

劉備自然不會放任這些世家們這麼做。

先不說劉備需要一定量的土地,用來獎勵有功將士,遷入外地人口充實關中,就說眼前的,以這年月世家們對土地的貪婪慾望,放任他們吞併土地的話,說不定連關中剩下的五十萬百姓的生存都能出現問題。

因此吧,這事兒,必須要想辦法釐清土地所有權。

而以關中平原的規模,想要在沒有官府土地冊的情況下,釐清所有的百姓和世家的土地所有權,沒有足夠的底層官吏來執行這件事,也是完全不可能的。

現在劉備需要大量的底層官吏,來管理整個關中但這些官吏,從哪兒來?!

對於這個問題,張溪給出了自己的建議——開科取士。

效仿當年南中之亂後,馬謖在越巂郡的做法,開科取士。

這建議一出,立刻遭到了黃權和龐統的一致反對。

開玩笑了,你在越巂郡開科取士,跟在關中開科取士,能是一個概念?!

一個是偏遠山區,人手不夠,你開科取士又都是選擇吏員,不算正兒八經的理民官.因爲這個,馬謖在越巂郡瞎折騰,一幫世家看在馬謖也是世家出身的份上,懶得理他罷了。

但如今,你要在關中地區開科取士,這個影響力就完全不一樣了。

關中地區你都要開科取士了,那回頭是不是益州和荊州都要這麼做啊?!

這樣的話,一直以來把持着上升通道的世家大族們,還怎麼掌控和拿捏那幫寒門子弟,以此來鞏固自己在地方上的地位和影響力?!

黃權和龐統都是世家大族出身,他們不可能看着這樣的政策出臺,來毀壞世家在這個時代生存的根基的。

再一個,黃權和龐統也不能說都是私心,實在是他們知道世家們都是什麼德行,哪怕黃權和龐統能說服巴郡黃氏和襄陽龐氏對此表示支持,但其他世家呢?!

如今關中初定,這要是因此鬧到再烽煙四起,漢軍要來回平叛,疲於奔命,就有些得不償失了。

張溪的這個主意,雖然好,但,也是不合實際的。

這兩人的反對意見,不能說沒有道理,劉備也不得不細細思考其中的利弊。

但張溪不服氣啊,他反問這兩位世家出身的大才,如果用老辦法察舉制的話,從提舉到考察,起碼要一年時間.這一年時間,關中百姓就處在無人管理的狀態下麼?!

從益州或者荊州那邊調動基層管理過來管理關中,這幫關中世家們難道就能痛快的答應麼?!

好,就算這幫關中世家遷徙走了大半,剩下的人翻不出什麼浪花來關中四十六個縣,每縣一個縣令,一個縣丞,一個縣尉,這是標準配置,還不算底層吏員,加起來就要一百多人。

這還只是縣一級的,如果在算上州郡一級的官員佐吏,這些人才缺口,你們荊州世家和益州世家們,真的都能補的上來?!

張溪這通反問,倒是把龐統和黃權都給問住了。

不管是荊州世家也好,益州世家也罷,他們最基本的利益都是在本州,如果有在本州出仕的機會,他們一定會想辦法爭取,但在別的州,他們的興趣不會太大。

畢竟不能帶來太大的利益,最多也就是一些大世家要分家的話,會考慮本州以外的地方。

而且實話實說,龐統和黃權心裡都清楚,這幫世家子弟,出仕的目的都想着當大官,起碼得是縣令起步你讓他們去當低半級的縣尉,縣丞他們都不怎麼樂意呢,更別說是更下層的吏員了。

這個缺口,荊州,益州世家們,是無論如何也補不上的。

而且就算能補上,劉備也不能答應。

好不容易在滿寵的“幫忙”下,關中世家的數量和規模都降到了歷史最低,要是還讓那幫荊州和益州的世家插手進來,那劉備不是白忙活了麼。

因此吧,在張溪的反駁,劉備的個人意願,以及黃權,龐統的堅持下,對於關中的取士制度,出現了一個奇葩的玩意兒。

劉備以光復大漢舊都的名義,邀天下之士共赴長安,在長安取士治理地方。

天下士人,只要有地方名士或者州郡官吏的推薦,都可以親赴長安,參加由劉備親自主導的考覈,考覈通過者,可選官錄用,出仕一方。

這個消息一出,天下震動。

第173章 人才第12章 秘方第958章 試探第734章 方向之爭第1038章 東吳退兵第157章 鹽鐵和制度第512章 關羽的戰術第599章 突破第741章 教子第883章 嚇退第1244章 全琮的心思第1211章 六伐結束第333章 朱桓的建議第413章 冀縣城內第790章 司馬懿的應對第928章 授徒第749章 各懷鬼胎第591章 大昌集第186章 周瑜病危第742章 歲月第284章 三路出擊第132章 攻取荊南第215章 劉循第284章 三路出擊第604章 收尾第1021章 周瑜的困境第57章 三顧茅廬第1064章 羅縣攻防戰第189章 置地第315章 退敵第714章 雪災第737章 爭(二)第616章 王雙的絕技第1219章 孫權的疑心第325章 石苞獻策第1090章 諸葛連弩二號機第385章 牂牁郡的發財道路第657章 疑兵計第640章 再見第896章 戛然而止第1088章 遭遇顛倒第232章 鹽第1028章 桃園重聚第222章 《蜀科》第870章 夜襲第181章 成婚第804章 心累的陳祗第210章 山道肉搏戰第708章 世家的想法第836章 包圍網內的苦戰第345章 周瑜出馬第1112章 甄城第1020章 兜圈子第837章 歪打正着第2章 面試第489章 閒着容易出事兒第296章 臨陣變故第565章 畫風清奇的眉縣世家們第103章 長阪坡之戰(二)第1133章 心累的陳泰第597章 退守和換防第809章 蔣琬用兵第272章 應對第316章 溜邊將軍第808章 添油第498章 原因第715章 救災第420章 天時不利第317章 武陵蠻動亂第376章 花鬘在行動第820章 騎兵對決第261章 成都議事第589章 試探第815章 司馬上奏第921章 出使歸來第1252章 滅吳時機第437章 街亭第754章 出兵再戰第1085章 曹叡的決策第528章 關羽搦戰第133章 親事第849章 潼關之戰(四)第786章 孫十萬的想法第478章 爭論第1156章 開始撤軍第1112章 甄城第474章 魏諷謀反案第352章 曹操退兵第293章 于禁的決策第1079章 要將與調兵第909章 談崩第629章 情勢翻轉第169章 抵達油江口第836章 包圍網內的苦戰第534章 陳倉道第12章 秘方第996章 試探第578章 決策冒險第98章 劉表病重第849章 潼關之戰(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