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章 影響

曹丕的政治智商可不低,他其實很清楚,如今自己面臨的局面的。

爲了能稱帝,曹丕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放棄了曹操遺留下來的,對世家半合作半對抗的策略,對世家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妥協。

但這並不代表曹丕不知道這麼做的風險有多大。

尤其是登基之後的這幾年,曹丕明顯能感覺到,自己對朝政的掌控不如自己的父親那樣隨心所欲,缺乏那種“一言以決之”的帝王風範。

一開始曹丕也認爲,是自己能力上不如曹操的緣故,但後來,尤其是看到了洛陽屯田丁口冊之後,才終於讓曹丕意識到,這些世家們,其實已經在無形中,蠶食着大魏的根基了。

可意識到歸意識到,曹丕雖然也知道,不能這麼放任世家下去了,但他真的沒有魄力,立刻去解決這些問題。

中原和河北地區的世家大族實在是太多了,而且影響力也驚人說句不客氣的話,把東吳和西蜀的世家大族數量全加起來,都不如中原加河北的世家大族數量的一半多。

這是一股非常可怕的力量。

面對這股力量,曹丕真的不敢輕舉妄動。

曹丕也知道自己的魄力不如曹操,但早年曹操對名士邊讓下手,換來的結果可是好友陳宮叛迎呂布,整個兗州幾乎舉郡皆叛。

而自那以後,即使是曹操,最終也是選擇了暫時跟世家妥協合作,直到後來滅了袁紹,奪得了河北,利用河北世家和潁川世家之間的矛盾從中制衡,這才掌控了所有的局面。

曹操都搞不定的事兒,他曹丕怎麼可能徹底搞定了?!

因此啊,曹丕最多就是學學曹操,在中原世家和河北世家之間來回扶持搞平衡,上次的那個三公九卿制改革,就是在這種情勢下搞成了,讓曹丕收回了一些中央權利。

現如今,曹丕如果真的要效仿蜀國,採用那種半吊子的人才選拔方式恐怕河北世家和中原世家都不會同意的。

就算蜀賊的取士方式看着再怎麼像九品中正制,但實際內核,還是不一樣的。

實話實說,雖然九品中正制的弊端很惡劣,但相比於之前的東漢末年的察舉制,它終究是有所進步的。

九品中正制的內核,其實就是要讓人才得其所能,讓一些名不副實的所謂名士,或者只會空談,不會理民的官員原形畢露,提高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最重要的是,九品中正制第一次明確了官員的選拔標準,不再是跟以前的選官制度一樣,官員好壞全憑同行的一張嘴。

如今的曹丕,甚至是之後的曹叡,其實對中央朝廷的掌控力度都還不錯,對各級中正,大中正的掌控也非常有效,人才選拔制度還算公允,這個九品中正制也沒有跑歪.九品中正制真正開始跑歪,還是在之後曹爽掌權期間,任人唯親的瞎搞,讓世家大族們看到,原來這個制度還能成爲給自己謀私利的工具。

然後這個九品中正制就徹底跑歪了。

至少在目前來看,這個九品中正制,還是很符合現在大魏的實際情況,也能給大魏選拔出有效的人才的。

在曹丕看來,九品中正制也是有自己的一套選拔標準在的,只不過這套標準是掌握在世家手裡,如果學習蜀賊的選拔方式,等於是用一種考試的方式,把這套選拔標準上升到皇帝自己手裡。

這樣雖然能有效的加強皇權,削弱世家對朝廷人事任命權的影響力,但總體上來說,差別不大。

畢竟,人才選拔的入場券,依然還是掌握在世家手裡,蜀賊的那一套選拔,也不可能完全脫離世家的影響。

既然這樣的話,曹丕是真的沒有必要冒着得罪世家的風險,去對更完善的九品中正製做出類似的改革。

這是曹丕和孫資,劉放這倆狗頭軍師商議後,得出了結論。

事實上,曹丕的考慮是對的。

九品中正製作爲中國歷史留名的人才選拔制度,並且一直沿用了六百多年,也不是真的一無是處的,至少在這個時代,世家出人才的機率,確實比寒門要高的多,更別說連讀書識字機會都沒有黔首百姓了。

制度不在於誰更先進,而在於更合適。

即使是在季漢,劉備採用這樣的人才選拔模式,其實也是頂着不小的壓力的。

畢竟,那是連龐統和黃權都比較反感,諸葛亮都覺得有些操之過急的策略。

要知道,因爲某條穿越土狗的瞎折騰,季漢的統治區內,隨着雕版印刷的推廣和紙張的平民化,寒門和百姓的讀書比例有所增加,但依然無法跟動輒百年計的世家們相比,真要是惹急了這幫世家們,天知道他們會做出什麼樣的事情來。

甚至連劉備,也只能是藉口關中疲敝,人才不足,只能行此下策是的,劉備就是這麼對着抵達長安的禮部尚書秦宓這麼說的。

秦宓在路上,聽說了劉備的這個人才選拔方式,頓時大急,趕緊的加快行程,迅速趕赴長安,一定要找劉備說個清楚。

真的,你但凡要遷都長安,咱們都可以再商量,這個人才選拔制度,可不能成爲常態。

秦宓本身就是蜀中世家出身,他太清楚世家們的利益點在哪裡。

遷都,是影響蜀中世家們的利益,這種損失,蜀中世家們不想承擔,必然會有所反應,但更多的也就是鬧一鬧,讓你劉備知道大家的想法,儘量周全也就可以了。

但這個人才選拔制度,可不能隨意變的,這不僅僅是蜀中世家的事兒,到時候,連荊州世家也不會坐視不理的。

嗯,還有雍州和涼州世家,但這倆地方的世家嘛.論體量,兩州加一起,都不夠益州世家一半的規模,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秦宓真的很着急,所以他急匆匆的趕到長安,對劉備提出了諫言,同時還特意上奏劉備,彈劾了黃權,龐統,張溪三人。

秦宓彈劾三人不知輕重,同時也有點撈過界了。

你黃權就是一個將軍,龐統是門下省負責執行監督的官員,張溪更是兵部尚書人才選拔這事兒,跟你們有個屁的關係!!!

人才選拔,那是我禮部的事兒,如果要變動人才選拔制度,這也應該是中書省的諸葛亮和我禮部尚書秦宓商議,我們共同決定後,再上奏陛下,陛下親準後,那也是由尚書省的法正負責執行中書省,禮部,尚書省三方都沒說話呢,你們瞎摻和個什麼勁?!

再一個,你們商量的這玩意兒,那是個可推行的制度麼?!

一個制度,就必須保證在全國範圍內,都有執行的基礎你把這制度套用到蜀中或者荊州試試,你看看那幫世家會不會煽動百姓暴亂,甚至親自下場造反。

秦宓作爲世家的一員,在某些方面的着眼點,可跟曹丕不太一樣。

曹丕是天子,他在意的整個取士制度的利弊,而秦宓是站在世家的角度考慮事情,他只會先看到這個制度對世家不利的一面——這種考試取士的方式,雖然入場券還在世家手裡捏着,但最終決定人才的核量標準,卻是在皇帝手裡。

更別說,劉備的長安取士,還要一條——士子可以通過州郡官吏的推薦,拿到考試的許可證。

也就是說,只要中央朝廷對地方有足夠的掌控力,劉備就找到了一條繞過地方世家,直接獲取人才的通道。

這是世家們絕對不允許的。

也就是在關中這地方,真正的大型世家都已經被曹魏給遷走了,留下來的不過是一些不成氣候的小世家,你們臨時這麼搞搞還行,真要形成制度的話,全國推廣的話那還不如把越巂郡馬謖的那一套玩意兒拿出來,咱們商量一下,細化一下,說不定還有讓世家接受的可能。

弄出這麼一個四不像,還鬧得天下皆知玩吶?!

秦宓難得的這麼發飆,直接懟了三大實權人物可秦宓也沒辦法啊。

一方面,這事兒鬧的很大,連回成都坐鎮的諸葛亮,在聽說這件事後都有些不安,覺得這事兒有些過於急切,一個不好,成都的局面就不是他和手裡的兩萬南軍精銳能控制的住的。

另一方面,秦宓也有自己的責任感。

他是禮部尚書,同時也即將主持劉備的祭祖大典,將來的天下名士,世間大儒,他不能允許這種半吊子的制度,在他任期內出現。

丟不起這個人。

在秦宓的咄咄逼人之下,再加上諸葛亮比較委婉的勸諫書信抵達了長安,劉備不得不做出讓步,向秦宓表示,這只是無奈之舉,自己求賢若渴,確實有失考慮。

但天子詔書已下,這事兒天下皆知,要是反悔,那更是讓天下人恥笑不如就此一次,下不爲例。

其實秦宓要的,也就是這個“下不爲例”。

沒辦法,秦宓需要劉備給自己一個交代,也需要劉備給蜀中和荊州世家們一個交代,不能破壞現有的利益分配方式。

而劉備的面子,大家還都是賣的,這事兒都已經是昭告天下了,再想收回來也不實際,不如想着補救一下。

先讓劉備這麼搞,但是呢,之後,一定要出臺一個能同時符合劉備集團和各地世家利益的人才選拔制度,不能再這麼稀裡糊塗下去了。

說真的,這幫世家對於劉備這種搞一言堂的做法還是比較忌憚的,他們甚至寧可對越巂郡的那一套人才選拔制度做出妥協。

雖然都是考試,但越巂郡的那種考試選拔,即使考出來的人,註定也只能成爲吏員,連佐官都不可能當這種官吏起點太低了,世家子弟本來也看不上眼,不可能去當的。

這麼做,雖然也開了寒門子弟的另一種上升通道,但相對來說,那種方式還是比較可控的,總比劉備在長安搞的這個要好的多。

劉備的“長安取士”,寒門子弟真要出了個把人才,那就不是當吏,而是直接當官,而且至少是一縣主官。

這個口子絕對不能開,也不能讓皇權掌握人才選拔的主動權。

第643章 名將隕落第219章 劉璋投降第670章 休戰退兵第90章 聲東擊西第390章 雜章第377章 戰後處置第1111章 劃紅線第114章 船上議論第1236章 各方顧慮第634章 張遼決意第870章 夜襲第516章 長安的應對第460章 曹丕的魄力第1143章 撤軍方案第111章 變調的智激周瑜第76章 鄧艾去留第170章 再次離家出走第471章 蘇則的選擇第250章 地域之爭第868章 選擇第789章 領兵出征第1218章 陸遜離淮南第919章 大婚第921章 出使歸來第590章 還有一條路?!第561章 虛虛實實第307章 江東的決定第809章 蔣琬用兵第979章 出使變故第395章 曹丕親征第294章 關羽的策略第897章 英雄落幕第777章 來者可是第747章 叛亂始末第800章 郭淮的疑慮第1090章 諸葛連弩二號機第972章 迴歸江陵第626章 敗退第998章 朱然的理由第1035章 攪混水第942章 守關第155章 劉備親臨第1231章 魏亡第175章 從長計議第1176章 郭淮的盤算第1152章 調兵第189章 置地第568章 應對方案第530章 郭淮的後手第1061章 北上長沙第341章 強攻江陵第865章 戰後第954章 不對勁第450章 主力到位第390章 雜章第195章 張溪告狀第279章 江東密議第795章 涼州軍團入關第1118章 太行官道戰第212章 投石車第1203章 代郡危急第779章 舌辯結束第695章 祭祖前後第696章 合議第14章 奸雄,必須是奸雄第1025章 變數第179章 準備第944章 撤軍準備第719章 諸葛到來第1156章 開始撤軍第721章 不是辦法的辦法第325章 石苞獻策第1090章 諸葛連弩二號機第1117章 孟達的決心第1128章 蔣濟的策略第596章 正面較量第140章 攻克江陵第74章 密謀第393章 曹魏的反應第284章 三路出擊第32章 江夏第1111章 劃紅線第366章 作戰準備第241章 合肥之戰的影響第772章 拖延第603章 張郃退兵第1153章 撤軍第619章 誤判第929章 四伐方略第178章 前因後果第931章 勸說第858章 潼關之戰(十三)第861章 潼關之戰(十六)第809章 蔣琬用兵第1093章 中計慘敗第455章 張郃摸魚第1224章 貿易戰(一)第1193章 蒼山嶺之戰第1156章 開始撤軍第994章 猶豫不決的張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