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去成都

第246章 去成都

諸葛亮在巴東郡呆到了建安二十年的正月,才收拾行囊,回成都去。

而這時候,孫尚香爲張溪誕下一子,張溪這個起名無能星人,趕緊的拉住諸葛亮,讓他幫忙,推薦一個名字.如果可以,連字都一起取了比較好。

諸葛亮也是無奈,想了一會兒,表示既然是正月生的,那就叫張正好了。

至於字嘛,就叫安直吧。

安嘛,取平安之意,直,則對應“正”這個名。

然後張溪長子的名字,就這麼決定下來了。

有了名字,立馬覺得諸葛亮沒啥用了的張溪,親自把諸葛亮送出了魚復城,然後回太守府,去伺候老婆坐月子了。

諸葛亮本來想對張溪說點什麼,訓斥一下這貨的不務正業。

但一想到這貨一旦“務正業”,提出來的都是一些讓人頭疼的主意算了,還是讓這貨陪他夫人去吧。

шшш.тt kān.℃o

甚至這次諸葛亮回到成都,都打算跟劉備商量一下,要實在不行,就把張溪調到荊州去,當南郡太守算了。

這次諸葛亮回去後,就會按照張溪所說的“代理”,安排接下來的紙張推廣事宜。

到了那個時候,大概率張溪是紙張技藝改良者的事情,就會瞞不住,這個所謂“代理”是張溪的建議也會傳開來.這時候再讓張溪呆在巴東郡,恐怕也不是什麼好事兒。

被人罵成奸佞小人基本是可以預見的,諸葛亮更怕有些世家鋌而走險,買通一些亡命之徒要取張溪的性命。

孫策那樣的豪傑都因此而亡,諸葛亮可不敢讓張溪冒這個風險。

這纔是諸葛亮要建議劉備,讓張溪去荊州當南郡太守的本意。

讓張溪去江陵當南郡太守,這樣可以避開蜀中世家的集火攻擊,另外關羽鎮守江陵,總督荊州,張溪去了那邊,有關羽保護,也不會有人找他麻煩。

而且職務上也不重疊,關羽雖然坐鎮南郡的郡治江陵,但關羽本身是襄陽太守,並不是南郡太守,爲了方便關羽管理,南郡太守劉備方面一直沒有任命。

至於周瑜身上的所謂南郡太守官銜.孫權還舉薦交州士燮爲左將軍呢,劉備說啥了沒?!

而張溪去了江陵,也可以幫着關羽處理一些政務,畢竟這不是關羽的強項,就靠一個馬良支撐,也夠嗆。

打定主意的諸葛亮,決定回到成都後,跟劉備好好談談。

張溪這個人嘛,是有大才的,絕對不能就這麼被當成箭靶消耗,得保護好。

張溪暫時還不知道自己的處境,從建安二十年的正月開始,一直陪着自己的夫人,逗逗女兒和兒子,倒也挺快樂的。

當然,也不是不理政務,但正月裡本來就休沐,天氣還冷,暫時沒啥公務,等到了二月中旬,張溪就得開始主持春耕了。

等到春耕結束,成都方面發來公文,讓張溪帶着一家老小,前往成都述職。

述職就述職嘛,幹嘛還要帶着一家老小的?!

張溪察覺到這裡面可能有事兒,但張溪並不慌,畢竟自家老闆不是曹操,幹不出那種過河拆橋後借人頭一用的事兒來。

所以就帶着一家老小,前往成都。

當然,沿途護衛不能少,陳到貼心的借了一百白毦兵給張溪,同時再次勸告張溪,趕緊的給自己弄點親兵護衛吧,總是這麼借來借去的,他也很爲難的。

因爲劉備給的時間還挺寬泛的,只說是六月前到達成都就好,所以張溪這一路,倒也沒有太過倉促,趁着春暖花開,張溪決定一路上游山玩水,好好陪陪自家老婆。

甚至張溪久違的,做起了遊玩攻略。

然鵝這是在東漢時期,從重慶到成都,一路上不是山就是山,而且還都是蘊藏着野獸的危險地區。

搞毛線給旅遊攻略啊。

張溪只能先帶着孫尚香去了一趟白帝城,看看公孫述修建的白帝城,到底有多麼的雄偉壯闊。

然後就看到了一堆石頭廢墟。

公孫述都作古兩百多年了,他建立的白帝城又是違制建築,這年頭可沒有什麼文物保護的概念,沒人維護,自然就破敗了下來。

張溪大失所望。

倒是孫尚香,久違的來到野外,不用在太守府裡當一家主母了,有點放飛自我。

她居然又想着騎馬打獵了。

張溪倒不是心疼她別的,主要是正月纔剛剛生產完,這纔過來不到三個月,生怕她不注意,落下什麼病根。

但孫尚香表示真的不理解,都三個月了,還能有什麼問題。

架不住孫尚香的央求,張溪只能妥協,允許孫尚香在不走遠的情況下,一路上打打兔子開心一下.然後孫尚香就給張溪逮回來一隻小食鐵獸。

當時張溪都驚呆了,這事兒犯.呃,這年頭好像不犯法。

不犯法也不行啊,這東西不好養活,更何況.這還是一隻沒斷奶的小食鐵獸。

張溪趕緊詢問,孫尚香到底是怎麼把這隻小傢伙給逮回來的。

結果孫尚香說,抓兔子的時候,在兔子窩旁邊不遠的一個草叢裡發現,也沒有它的父母在一邊看着,這小傢伙一直叫,看着怪可憐的,就給帶回來了。

張溪記得吧,上輩子看過一些這東西的視頻資料,食鐵獸如果生了兩隻小寶寶的話,確實會爲了保證成活率,丟棄掉身體素質不好的一隻,只養一隻。

既然是被母親給丟棄了,那說明這隻小食鐵獸的身體素質本來就不行,還沒斷奶.這怎麼養?!

又不是在現代社會,有完整的人工飼養經驗,現在這個時代,人想喝牛奶都不容易,哪裡給這個小東西去搞奶喝?!

然後孫尚香就神秘的笑了一下,表示不用張溪管。

張溪只能嘆氣,想想自己才三個月大的兒子.小正兒,你得跟未來的國寶搶奶喝了。

但問題是熊貓能喝人奶麼?!

別回頭給喂死了。

雖然這年頭這麼做不犯法,但熊貓在張溪的心裡,地位是很特殊的。

可現在的條件下,除了這個辦法外,張溪真不知道該怎麼辦,讓他無視熊貓幼崽在野外餓死,好像心裡也有點不捨得。

所以,就讓孫尚香養着吧。

至於結果嘛.很神奇的,這隻熊貓幼崽居然一路跟着孫尚香,到了成都城。

這個命.真的,太強命了。

別人不知道,但張溪很清楚,熊貓到底有多難養,幼崽的生命有多脆弱.說句不好聽的,這隻幼崽到現在能活着,絕對比自家主公還要強運。

但接下來,張溪是真的不知道,這個奇蹟還能維持多久。

到了成都,張溪被劉備親自召見,因爲劉備要親自跟張溪解釋,把他調任南郡太守的原因。

正常來說,張溪這個巴東郡太守乾的真的不錯。

首先是恢復鹽務,給益州地區供鹽,某種程度上也是穩定了劉備在益州的統治。

接着又是以劣勢兵力,牽制住了夏侯淵的大軍,爲張飛取得宕渠大捷立下功勞。

最後這兩年,巴東郡基本實現了糧食的自給自足,沒有再給成都增加負擔。

論治理地方,張溪的所作所爲,放在全益州看,都算是前三,可以稱得上是一員“能吏”。

更何況張溪還改良了造紙術,發明了雕版印刷術,再加上百年大計的科舉制度.正常情況下,這樣的人應該調來成都,任命更重要的崗位安排纔對。

但現在,劉備卻不得不把張溪調到江陵城去,當一個有名無實的南郡太守這個安排,哪怕是爲了保護張溪,但劉備多少也有點說不出口。

所以啊,劉備先給張溪升了官職。

不是實職官,而是左將軍府屬官。

張溪原本是左將軍府兵曹掾,劉備給他提了一下,任命爲左將軍府司馬。

劉備是左將軍,他有開府治事的權利。

劉備是一把手,二把手長史是許靖。

許靖這個人呢,劉備本來是看不起的,畢竟這貨在劉備圍城的時候拋棄劉璋,翻牆出城投降,一點節操和氣概都沒有。

但許靖是天下名士,哪怕劉備不恥他的爲人,看在他的名聲份上,捏着鼻子也得認可他,給他一個高職位掛起來供着,吸引天下才智之士的投奔。

所以許靖這個長史的職位,是不能隨意變動的。

但司馬的位置,原本是龐羲的。

這本來就是劉備剛剛平定益州時,用來籠絡人心的手段,而且龐羲這個人,一向反覆無常,劉備收降了龐羲後,經過一系列的手段,也早就剝奪了龐羲的兵權,現在是不是給他左將軍司馬的職位,已經不重要了。

所以劉備就把左將軍司馬這個職位,給了張溪作爲補償。

理論上講,左將軍府司馬,是協助劉備統領軍馬的職務,軍隊的二把手.這是絕對的高位。

而且吧,兵曹掾這種職位,劉備是可以任命很多人的,但長史和司馬這兩個職位,只能有一個。

因此呢,張溪對劉備突然的給他提高官職待遇,還是有點受寵若驚的。

但隨後,劉備相當不好意思的,跟張溪解釋起來,要把他調任南郡太守的事兒。

職級上算是平調,從一郡太守改爲另一郡太守。

但江陵那地方,是關羽的駐地,大小事都是關羽這個襄陽太守在掌控,所以這個南郡太守,其實就是有職無權,空頭太守而已。

爲此,劉備還好一陣解釋,主要是即將在成都推廣紙張和代理制度,怕張溪留在巴東郡會成爲衆矢之的,所以才把張溪調到江陵去的。

而且劉備也跟關羽寫信解釋了,讓關羽讓出一部分江陵的權利出來交給張溪這個南郡太守來執掌,也囑咐關羽要好生對待張溪,不能失禮云云。

這個事兒吧.說實話,張溪其實是不高興的。

好好的一郡太守,地方一把手當着,結果被調去給人當副手,哪怕職級沒變,內部地位還提高了,但權利總是小了,也受人制約。

但這事兒,就看你怎麼去想了。

如果有點追求的,恐怕會拒絕劉備的任命,頂着左將軍府司馬的名頭在成都閒置,等有了合適的職位,再請求出任地方。

如果沒啥追求的,拿一樣的工資,幹更少的活,摸魚的過日子,其實也挺好。

張溪兩個都不是。

(本章完)

第568章 應對方案第260章 赴約文會第1031章 大漢南軍第1198章 河內崩局第220章 入城安民第764章 周瑜的計謀第944章 撤軍準備第602章 大昌集搏殺第1248章 攪局者(一)第807章 夜戰第864章 亂戰第824章 異道會潼關第812章 擊潰第69章 江夏變故第150章 蘄春第1178章 追擊和破城第171章 聯姻第999章 水戰決勝第218章 各種變故第165章 朋友第208章 雒城第881章 關羽的異常第808章 添油第1106章 失敗的影響第269章 清閒第1093章 中計慘敗第810章 勸降第14章 奸雄,必須是奸雄第110章 奇怪的舌戰羣儒第1245章 接連敗陣第939章 相持第1151章 撤軍計劃第594章 輪班制第217章 取名第111章 變調的智激周瑜第714章 雪災第27章 論將第609章 到來第279章 江東密議第1185章 魏縣第324章 激將第664章 槐裡之戰第461章 孟達對曹真第651章 退兵第1105章 騎兵對決第478章 爭論第772章 拖延第449章 吳王第1131章 兵力調整第13章 吹牛第637章 日薄西山第994章 猶豫不決的張溪第1006章 開戰第875章 司馬昭的誤判第505章 陳倉守將第451章 雙方開戰第1062章 醴陵對峙第449章 吳王第396章 子午谷奇謀第322章 疑兵計第799章 陸遜的心態第742章 歲月第874章 杜約第304章 攻破樊城第316章 溜邊將軍第1032章 繞道偷襲第576章 截擊第159章 聯姻第534章 陳倉道第458章 設伏第615章 王雙的奮起第1156章 開始撤軍第1066章 倒黴蛋張承第755章 輕鬆獲勝第930章 黃河水軍第918章 商議四伐第782章 敗退第250章 地域之爭第77章 練兵衝突第428章 分兵還是不分兵第1196章 識破和突圍第423章 鏖戰第275章 成都來信第860章 潼關之戰(十五)第690章 遷民軍屯第1078章 交易第682章 奇葩取士第1239章 進攻方略第530章 郭淮的後手第263章 忙碌第583章 搶時間第16章 豆腐的作用第605章 下一階段第1195章 撤軍方案第141章 箭傷復發第924章 人才問題第800章 郭淮的疑慮第190章 江東內事第750章 兵敗如山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