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倒黴的岑春煊

在王賓聽了樑子龍的彙報之後雖然爲這一年的高達一千萬的稅收感到高興,但是這個稅收用起來也快啊,尤其是現在這個要不斷開拓自己的實力的時候,畢竟按照自己的瞭解這個距離大清的滅亡不過還有五年左右的時間,只是不知道這五年的時間夠自己發展多少的實力的。

可昔王賓想了半天卻渾然忘記了這個年代雖然大體的歷史進度相似,但是卻並不一定代表着一切都會按照王賓所想的那樣進行着。

就在王賓在奉天想這些雜七雜八的東西的時候,此刻遠在京城的袁世凱可就沒那麼好過了,所謂站得越高越會被他人所矚目,此刻的袁世凱便是如此袁世凱在朝堂之上的力量有些太大了,特別是袁世凱的手下有這編練完成的北洋六鎮再加之袁世凱現在的地位可謂是位極人臣了,所以現在的袁世凱即便是慈禧也有三分忌憚,更不用說現在的朝堂基本上是袁世凱一手遮天。

朝堂之上迫切的需要一個能夠和袁世凱分庭抗禮的人,於是岑春煊這個人映入了慈禧的眼中。

自從庚子年間的事變之後後,袁世凱繼承了洋務派的主要遺產,崛起成爲了具有強大實力的北洋軍閥集團,尤其是庚子之後以秉政的*奕劻爲奧援,通過發展北洋新軍、開辦各項新政事業以及對外交涉,袁世凱的北洋一系成爲光緒後期中國最爲活躍且最具實力的政治勢力。

其次便是是“權貴”勢力,由滿洲的少壯貴族組成,這些人也是在庚子事變之後才登上的政壇,這些人主要以醇親王載灃、鎮國公載澤、軍機大臣陸軍部尚書鐵良、肅親王善耆、宗室良弼等爲首。

起初這些人在慈禧的支持下與袁世凱的北洋集團相抗,可是這些人雖然地位特殊,聲勢顯赫,但是由於本身帶有濃厚的種族色彩,因此難孚衆望,再加上成員大多年輕氣盛,手段、歷練、經驗均不足,所以在內爭當中每每處於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境地。

最後的一派則是以是軍機大臣外務部尚書瞿鴻禨(ji)和兩廣總督岑春煊爲首的清流派了,因庚子勤王而備受慈禧太后寵信,岑春煊更是是地方督撫中少有的能和直隸總督袁世凱對壘的人物,時有“南岑北袁”之稱。

此外,部分地方官員如廣西巡撫林紹年、廣東學政于式枚、湖北按察使樑鼎芬之流的官員也參與其間。

由於清流的勢力因居官廉潔,頗得人心,加上都察院御史和慈禧在暗地裡的支持,成爲抗衡袁世凱北洋集團的主力。

尤其是在1906年初,朝廷在內外壓力下宣佈預備立憲,自此開啓了君主****政體向君主立憲政體的轉化,而正是因爲立憲緣故爲各種政治勢力的發展壯大均提供了機遇和可能。

就說這個岑春煊吧,原本岑春煊的兩廣總督的位置上面乾的好好的,卻因爲需要一個極爲強力的人物來朝堂之上對付袁世凱,於是慈禧的一封密詔便將岑春煊招到了京城,岑春煊在到達了京城之後連續被慈禧太后召見四次。

於是當天慈禧便授其郵傳部尚書之職,使得岑春煊得以在北京立足,而岑春煊接下來的舉動也沒有讓慈禧失望,當天岑春煊就面奏慈禧,稱郵傳部侍郎朱寶奎鑽營得滬寧鐵路,勾結外人吞沒鉅款,賄賂樞府,乃得此職,岑春煊更是說“實羞與爲伍”。

慈禧採納了岑春煊之言,罷黜朱寶奎,朱寶奎是袁世凱的親信,岑春煊一到京城就使出狠招,把表面平靜的朝局攪得沸沸揚揚。

這一時之間岑春煊可謂是無比的風光,一上來就把袁世凱的北洋系打了個措手不及。

清流在這之後便一直開始在朝堂上面把袁世凱的北洋系壓着打,似乎朝堂之上大有變天之勢。

但是這一切都只是暫時的,這北洋系被人給打臉了,而且這一頓打的着實讓袁世凱有些臉疼,雖然岑春煊佔了上風但是袁世凱是誰啊,袁世凱混跡政壇好多年心機是一個跟着一個,所以說誰勝誰負,還不知道呢!

於是來自北洋的反擊頓時就來了,來的是如此的猛烈直接將清流派打入了萬劫不復之地,先是偏袒北洋派的兩江總督端方發出密電。

在密電中端方說道:“西林岑春煊假滿即出京,無他意,亦不容其旁規”。

御史陳慶桂更是緊隨其後參奏岑春煊“屢調不赴,驕蹇不法,爲二百餘年來罕見”。

附片中還列舉了岑春煊“貪、暴、驕、欺”四大罪,還有多處牽連到盛宣懷,說岑、盛倚仗權勢合資經營企業。

但是這個事情根本無傷大雅,不過是說岑春煊驕蹇不法而已,在這朝堂之上但凡權勢頗大之人皆是如此,所以說這個對於岑春煊來說沒有任何的打擊。

但是隨後這一波岑春煊可就承受不了了,這搞不過你咱們玩陰的,於是督端方通過袁世凱親信上海道蔡乃煌合成了一張岑春煊與麥孟華等人在《時報》館前的合影,交給慶、袁,由奕劻在“獨對”時面呈慈禧,慈禧看後震怒,當即罷免岑春煊的官職。

慈禧看到這個照片之後,那還了得啊,當即就對岑春煊產生了莫大的憤怒,要知道慈禧那些反對她的人向來沒什麼好感,這個岑春煊竟然還敢和這些人合影,於是岑春煊杯具了,連他自己都不知道會輸的如此的糊里糊塗的。

於是岑春煊在做了二十五天的郵傳部尚書便被迫離開了京城,就這樣,在袁世凱的挑撥下又被打發到廣州去了,可是即便是到了這個時候岑春煊還不認爲自己輸了,於是又來了一次故伎重演想在上海靜觀事態變化,然後再找機會回京可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這次沒有人能再幫他了,最後的靠山瞿鴻禨也倒了。

瞿鴻禨最後還是沒有管住自己的嘴巴,把自己和慈禧的關於奕劻的討論給泄露了出去,於是抓住時機的奕劻立馬將瞿鴻禨趕出了軍機處。

瞿鴻機被趕出軍機處的消息,很快傳到了上海岑春煊的耳中。

岑春煊聽到這個消息後,自知大勢已去,於是長嘆一番後無可奈何的打點行裝,準備前往廣州就任。

但是事情並沒有像岑春煊想像中的那麼簡單,還沒等他動身,朝廷便是一紙詔令飄來,岑春煊打開一看,頓時傻了眼,只見詔令上寫着:“岑春煊前因患病奏請開缺,迭經賞假,現假期已滿,尚未奏報啓程,自系該督病未痊癒。

兩廣地方緊要,員缺未便久懸,現着岑春煊開缺調理,以示體恤。”

這些話的言外之意,就是岑春煊被朝廷開除了,所以說這個岑春煊着實是倒黴無比,剛過了一把當中樞大臣的癮沒多久就被開革了,可謂是人生大起大落莫過於此了,這場內部的爭鬥從表面上看起來北洋一系佔據了莫大的上風,一時之間袁世凱又重新主宰了朝堂上的一切事物,但是到底是誰佔據的上風誰又知道呢?(。)

第126章 駐軍奉天(二)第244章 對策第217章 試探(一)第164章 天下大勢第249章 一探究竟(一)第173章 佐藤一郎的陰謀(一)第106章 二零三高地(二)第309章 戰端啓第95章 亂民結局第194章 複製軍火(續)第4章 軍演前的準備三十三章 拉攏第217章 試探(一)第99章 挑選(一)第251章 突襲得手第99章 挑選(一)第305章 南清的謀算(下)第224章 虎山大捷第153章 密談(三)第98章 141的建立(二)第122章 笑話般的遼陽戰場(一)第88章 夜談(四)第141章 樸次茅斯和約第307章 義陽三關三十六章 反手一擊二第131章 合作(二)第111章 機遇第127章 幕僚(一)三十七章 反手一擊三第262章 毫不鬆口第3章 前去赴宴第126章 駐軍奉天(二)第273章 那年那人(下)第82章 出乎意料的客人第125章 駐軍奉天(一)第204章 王英楷的來訪三十章 募股建廠二第268章 巡視鳳凰城第275章 擴大生產第46章 歷史的拐點(二)第114章 要錢第128章 幕僚(二)第255章 局勢頓轉第242章 朝鮮大起義第171章 剿匪(二)第214章 撤退三十五章 反手一擊一第167章 陰謀(二)二十七章 老爺子的用意第315章 東平州的危局第232章 陰你一波(一)第145章 結束第179章 黃雀捕蟬,螳螂在後(二)第318章 投降主義第253章 安平渡口的陷落第251章 突襲得手第207章 各方反應第133章 合作(四)四十章 徵兵第180章 黃雀與螳螂(一)第三白零三章 全面發展第150章 明升暗降第196章 拖延時間第163章 土地的改革與利用第4章 軍演前的準備第277章 肺癆?小事一樁!第239章 帷幕第101章 最後的比試(一)三十一章 戰爭的進程四十一章 無題第270章 強朝阻日第65章 迫擊炮的威力(一)第196章 拖延時間第162章 選官第271章 青黴素第一百八十五章第276章 肺癆第211章 安平渡口攻防戰第202章 分歧第73章 差距懸殊的戰鬥(一)第235章 失算的立見尚文第147章 一年的發展第304章 南清的謀算(上)第9章 駐防錦州第98章 141的建立(二)第166章 陰謀(一)第85章 夜談(一)二十五章第268章 巡視鳳凰城第264章 明治天皇的聖斷(下)五十四章 新式火炮二第115章 旅順陷落第301章 工商業的發展第264章 明治天皇的聖斷(下)第147章 一年的發展第43章 軍事會議第224章 虎山大捷第42章 晚宴第11章 袁一翔剿匪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