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密談(一)

其實王賓雖然對於袁世凱被慈禧削去部分的權力早就有了預料,但是王賓並沒有預料到這件事情來的這麼的快絲毫沒有留給王賓去慢慢應對的時間,在王賓的心中按照原本的歷史的話,這個袁世凱被調離北洋大臣的這一職位好歹還有兩年的時間,而在王賓看來這兩年緩衝的時間早就夠自己將奉天給消化,到時候便有足夠的時間來對付這件事情了。

但是事態的發展是如此的出乎意料,連兩年的緩衝的時間都沒有,連袁世凱被打壓的風聲都還沒有出現的時候,袁世凱就被如此的打壓了下去。

對於王賓而言現在的奉天正處於大力發展的黃金時期,而朝堂上面的這一次動盪卻不得不將自己全部的目光放到了這件事情上面來,這一次的動盪以及陸軍部的出現昭示着朝廷開始將手伸向了北洋諸軍的軍權,想要立馬掌控北洋軍,但是朝廷想要掌控北洋新軍又豈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這年頭手下的軍隊就是實力的保障,朝廷想要染指自己手下的軍隊這些一鎮統制又怎麼會同意,更不用說王賓了,王賓的手下可是足足練了三個鎮的軍力,自己辛辛苦苦的練的軍隊怎麼能夠平白無故的交給朝廷?

於是來自北洋的反擊便開始了醞釀。

早在關於袁世凱被削去職權的消息傳出來之後,遠在山海關的王英楷便開始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同時王英楷還邀請了王賓,以及一些自己信的過的一些朋友前來商談這件事情。

山海關的名聲任誰都知道,山海關素來便有“天下第一雄關”的美稱,當然這個美稱也不是說着玩的,山海關的戰略地位早在古代便凸顯出來了,一直到了近代山海關的重要性一直都是不可取代的。

在古代的時候山海關便因爲易守難攻成爲了戰略要地,在古代山海關是進入中原的必經之路,有了山海的天然屏障,再加上城牆,所以說山海關簡直就是易首難攻的一個好地至於到了近代,山海關的重要性也未曾減弱。

其一山海關是扼守遼西走廊的西端,位於山海之間,是關外入關的最佳通道,無論你出關還是入關山海關是唯一的通道,其二現在的關內外鐵路也是經過山海關,所以單單是交通便利和出入關的唯一通道這兩個因素便足以讓山海關顯的無比重要。

面對如此重要的關口,北洋新軍一直都在這裡駐紮有軍隊,並且在這裡還構築了多年的防禦工事,這麼多年來山海關早就成爲了一個鐵烏龜。

尤其是在日俄戰爭剛剛開始的時候,爲了保障山海關的安全袁世凱更是調遣了王英楷的第二鎮入駐山海關,隨後有陸續的派遣了一個個騎兵標一個炮標來加強山海關的防守力量,而且段祺瑞的第六鎮在編練完成之後也駐紮在了距離山海關不遠的永平府。

可以這樣說現在的山海關的周邊因爲日俄戰爭的原因,袁世凱在永平府囤積了重兵,而且即便是在戰爭結束之後,這些軍隊也沒有調動的跡象。

在王賓接到了王英楷的邀請之後,便馬不停蹄的來到了山海關,在到達山海關的時候已然是傍晚了,不過現在的王賓雖然到了山海關,但是並沒有去看一看這個天下第一雄關的心思,也沒用去看看王英楷的第二鎮的訓練情況的想法,只有王賓自己知道現在自己到底在想着些什麼。

前來接待的赫然便是王英楷本人,王賓在見到了王英楷之後才露出了一些笑容,要知道這幾天因爲朝廷向北洋一系動手的原因,王賓一直都是一種神色,讓下面的人有些琢磨不透。

“王叔,讓您老人家親自來迎接佑德,佑德實在是不敢當啊!”

王賓有些謙虛的對王英楷說道。

“有什麼不敢當了,咱們王氏一族目前就屬你官當的最大,能力也強剛當上一年的盛京將軍就悄無聲息的搞了個奉天常備軍,這和別人說起來盛京將軍乃是老夫的族侄,老夫的臉上也是有幾分光啊!”王英楷高興的說道。

現在這個朝廷打壓北洋一系,雖然是所有的北洋一系的都在進行打壓,唯獨對王賓和他自己卻不敢太過過火,這王賓首先是盛京將軍是一個從一品的武官加封疆大臣,更重要的是王賓手上可是有三個鎮的軍力,再加上王英楷的一個鎮,那可是四個鎮的軍隊,所以對於王賓和王英楷,朝廷還是不怎麼敢輕舉妄動的。

王賓和王英楷在交流了一陣之後,外面便有人前來彙報段統制前來拜訪,王賓和王英楷對視了一眼,隨後便停止的交談,不多時段祺瑞的身影便出現在了大門外。

段祺瑞剛一進門便傳來了爽朗的聲音:“紹宸兄,我段某人可曾遲到?”

“芝泉兄來的正好,一刻也不差。”王英楷說完之後便朝段祺瑞迎了上去。

這個時候王賓也走了上去,但是並沒有對段祺瑞擺什麼盛京將軍的譜子,這雖然王賓的官職高手下的軍隊多,但是今天來只要是商量對策的,不是來搞什麼矛盾的,大家既然來了就要放在同等的地位上談。

當王賓和王英楷以及段祺瑞三個人聚到了一起之後自然先是相互問候了起來,一時之間三個人談笑風生,絲毫看不出有所擔憂。

這個廢話說完之後三個人才開始圍着一個圓桌坐了下來,說到這圓桌這個圓桌可是王英楷親自吩咐護目加上來的,主要就是爲了避免坐的時候不知道該怎麼坐。

在從古自今的傳統當中這個坐下來的時候是有首席和次席之分的,所以這人一旦坐下來總得分個首席次席的吧!

但是今天的這三個人可就不好分了,這個按照官職來分的話得是王賓做首席了,按照在北洋的資歷來分的話那就得是段祺瑞了要知道段祺瑞在北洋待的時間可有不少年頭了,但是要按照年齡來分的就得王英楷做首席了,所以不管怎麼分都是有些不公平的,爲了防止因爲首席次席的問題,鬧了個不愉快的矛盾,所以王英楷在此之前特意換上了這個圓桌。

省的大家剛開始因爲一個小小的問題,就先有了分歧。(。)

第270章 強朝阻日二十四章第157章 慈禧的後手第115章 旅順陷落第220章 虎山之戰第284章 奉系第279章 治療肺癆第兩百九十七章第92章 民變第15章 下馬威(一)第86章 夜談(二)第146章 經濟的發展第258章 調停開始第163章 土地的改革與利用第110章 絞肉機第96章 事後第257章 日本政府的決定第309章 戰端啓第276章 肺癆第55章 來自東瀛的拜訪第121章 學堂203章 補充標第147章 一年的發展第255章 局勢頓轉第56章 資敵賣國(一)第76章 戰後反應第248章 查探結果第117章 對馬海戰(一)第215章 交接軍火第217章 試探(一)第195章 至關重要的情報第260章 南滿我收回了第150章 明升暗降第56章 資敵賣國(一)第305章 南清的謀算(下)二十六章 錦州日常第210章 安平渡口攻防戰(一)第135章 來自朝鮮的請求(二)第254章 圖謀九連城第240章 無題第104章 旅順,旅順(二)第83章 找日本人的麻煩第229章 定計第290章 王英楷告密?二十一章 憲兵隊的成立第142章 三月匆匆第301章 工商業的發展第231章 九連城之戰(二)第211章 安平渡口攻防戰第262章 毫不鬆口第170章 剿匪(一)第83章 找日本人的麻煩第265章 消息傳來第212章 安平渡口攻防戰(三)第67章 戰後總結第60章 無題第154章 密談第139章 心服口服第71章 願歲月靜好第162章 選官第189章 青木宣純的拉攏第291章 謀其國(一)第217章 試探(一)第79章 三方會談(二)第241章 王賓的反擊第62章 那個計劃(二)第294章 揮軍直隸第178章 黃雀捕,蟬螳螂在後(一)203章 補充標第71章 願歲月靜好第8章 平步青雲路伊始第289章 謀劃第215章 交接軍火第284章 奉系第299章 防務(續)第236章 要擴軍的王賓第65章 迫擊炮的威力(一)第11章 袁一翔剿匪記第313章 解圍(下)第108章 改變第285章 天變了第219章 立見尚文的異動第242章 朝鮮大起義第75章 差距懸殊的戰鬥(三)第99章 挑選(一)第2章 叔侄第205章 圖窮匕首見第65章 迫擊炮的威力(一)第287章 亂第259章 坑一波英國佬第143章 打他一票(一)第248章 查探結果第189章 青木宣純的拉攏第307章 義陽三關第268章 巡視鳳凰城第104章 旅順,旅順(二)第74章 差距懸殊的戰鬥(二)第208章 視察前線第14章 關外練兵大臣第283章 慈禧真的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