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別機機杼

冬日的陽光灑下來,暖暖地鋪在大地上,沐浴在這陽光裡,渾身都懶洋洋的。

已經擴大了十幾倍的後園裡,一個不規則的一畝多的池塘位於正中央,從池塘引出數道溝渠,蜿蜒曲折在園子裡盤繞。可惜正值冬天,還沒有引水進來,看不出該有的風光。

栽種花樹的地方只是挖出了樹坑整了土地,只是光禿禿一片,偶爾有幾株栽在盆裡的花樹散佈其間,算是裝點了一點生氣進去。

新園初建,綠樹如蔭花木扶疏的景象哪裡能夠一下就變出來。這光禿禿的模樣,實在是有些難以見人。徐平雖然從王素家裡借來不少盆栽,也只能把遊廊附近裝飾一下。

離着遊廊不遠,徐昌和孫七郎兩個正指揮着十幾個壯漢搭架子,旁邊豎着一排閃着晶光的玻璃。他們正抓緊最後的時間,要在園子裡搭兩個暖棚起來。

徐平想來想去,又讓自己的園不顯得難堪,不讓來的皇上大臣看了難受,也只有這個方法了。中牟莊園裡本來就有兩個暖棚,裡面種了一些常見的蔬果。雖然有的並沒有能夠成活,但不時補栽,幾個月下來,還是在冬天裝滿了兩棚的綠色。

動員了中牟莊園裡的青壯,徐平要把那綠色挪到這城外的後園來。

大片的平板玻璃價格昂貴,現在也沒有正常的市價,王素就是隨便裝了兩箱珍珠跟徐平換的,用來搭暖棚實在是奢侈之極。但徐平貴爲郡侯,整個開封城都知道家裡有錢,不奢侈怎麼顯出自己的身份來?

另一邊石全彬和李璋兩人正指揮着府裡的下人佈置擺設,哪裡該掛綾羅,哪裡該鋪地毯,不是皇宮裡呆過的人,誰能夠說得清楚?等到了傍晚,還有宮裡皇上身邊的人來徐平府裡指導,與其等到那裡折騰一夜,還不如自己先動手呢。

遊廊邊,徐平陪着一個鬚髮皆白的官員正在作畫。招待普通人,透明的玻璃窗已經足夠震撼了,而招待皇上還不夠,徐平要在玻璃中夾上些名畫。

畫畫的老人是燕肅,真宗大中祥符年間進士,現在的文人畫名家。

能夠把燕肅請來作畫,說起來還有一段趣事。

燕肅不但是個畫家,還是這個年代文人裡面的科學發明家,天聖年間曾經制作了指南車和記裡鼓車。這兩樣是皇家儀仗,徐平雖然好奇,但卻沒有機會親眼仔細看看。

除了指南車和記裡鼓車,燕肅還改進了計時的工具,稱爲蓮花漏。徐平剛剛回朝的時候,正趕上蓮花漏與此時司天監使用的稱漏在鐘鼓樓下對比,便留心起來。

開封鐘鼓樓位於文德殿前,由司天監掌管,每天從這裡傳出去的鐘聲和鼓聲便是大宋京城的標準時間。官員上朝,民間勞作,都以鐘鼓樓的時間爲準。

徐平在前殿上朝的時候,以及後來在三司衙門視事,經常經過文德殿前,有機會仔細研究了這個年代的新舊計時工具。

司天監原來使用的是稱漏,顧名思義,就是以天平稱流出的水量與標準相比對,決定每次稱量之間時間的長短。這是分段計時的方法,徐平在前世見過了不知多少種鐘錶,看見這個大傢伙自然覺得簡陋。但這種簡陋的計時方法,卻已經配合中國天文觀測應用了數百年,讓一部一部的歷法出臺。

燕肅新制的爲蓮花漏,簡單說就是兩個特點,一是保證了計量水位的平穩,消除了水位變化對計時的誤差,再一個就是與稱漏比這是一種連續的計時工具。

徐平的歷史知識確實一般,並不知道這種在科技史上大名鼎鼎的計時儀器的意義。但以他前世的知識來看,一眼就看出蓮花漏比稱漏實在優越太多。

但最終測試的結果讓人失望,蓮花漏所測時間與此時通行的《崇天曆》不合,被司天監否定,燕肅此時上新的計時儀器失敗。

徐平聽了結果也很驚奇,特意寫了一封信給燕肅,問他失敗的原因,並表達了自己的意見。正沮喪不已的燕肅由此引徐平爲知己,特別登門拜訪,聽取徐平的意見。

無論是稱漏還是刻漏,利用的都是一套流速流量恆定的系統,測量流出的水量來測定時間。顯然這套系統中,水位對流速是有影響的,燕肅的蓮花漏穩定了水位,從原理是必然比原來的稱漏更精確纔對。

徐平與燕肅仔細分析過後,只能得出一個結論,燕肅制的系統過於複雜,校正和操作都非常麻煩,司天監的官吏不能很快掌握技巧從而導致實驗失敗。當然,其中必然還有司天監人員對新生事物的排斥,不過測試是在文德殿前進行,衆目睽睽,這不是主要因素。

聽取徐平意見之後,燕肅重新改良了自己的蓮花漏,徐平也幾次參與測算,覺得精度必然是超過司天監的稱漏了。

前些日子乘着天氣晴好,徐平和燕肅測過,如今的蓮花漏計時精度可以達到百分之五六刻左右,也就相當於徐平前世的五十秒的樣子。

憑良心講,以這個年代的應用,這個精度已經是相當可以了。徐平也想過用前世的知識來製作擺鐘,但擺鐘所需的零件多,而且要求的精度高,急切之間只怕還達不到這個精度。只能等到以後有了機會,再慢慢研究。擺鐘不需要這麼龐大和複雜,優點衆多。

如今新制的蓮花漏就擺在徐平的後園裡,等到皇上趙禎帶着貼身大臣來作客,便可以介紹給他們,儘量使燕肅再得到一次測試的機會。

正是這個原因,燕肅才心甘情願地到徐平府上來作畫。不然地話,以他現在龍圖直學士的身份地位,年紀又大了,徐平給再多的錢也請不來。

徐平看着燕肅筆下的山水寒林,有一種說不出的飄逸之感,口中道:“學士,畫得粗些不要緊,意思到了就好。只是在窗子上添些景緻,不需要太精。”

燕肅面容嚴肅,也不回答,只是埋頭作畫。畫家有畫家的規矩,哪裡能夠說是粗些就粗些,精些就精些,最多也只是少了意境醞釀,添些俗氣而已。

徐平對文人的琴棋書畫基本是個門外漢,也只能看個熱鬧,不知道燕肅有沒有把自己的話聽進去,只見他忙個不停。

這老頭也真是個人才,讀書能夠考中進士,還能發明各種機器,甚至總結出了海潮規律。要是像徐平一樣有前世的記憶,那必然是了不得的妖怪一樣的人物。

另一邊,徐昌和孫七郎終於搭好暖棚,指揮着人把從中牟移來的各種蔬菜瓜果栽到暖棚裡。這也全虧現在中牟莊園人多,連夜就能把這暖棚建起來。就是不知道這一次移栽之後,有多少植物會在明天亮一次相後就此枯萎。

不過有什麼關係呢?明天來的都是京城裡頂尖的大人物,只要亮了相,日後自然就會有源源不斷的資源來支持,規模必然會越來越大。

用玻璃做窗戶,涉及到太多的東西。已有的房子安個玻璃窗上去會顯得不倫不類,如果爲了裝玻璃窗而設計房屋,又牽扯到禮制習慣等等諸多的問題。窮人家的房子倒是不講究禮制和整體美觀,可玻璃他們又用不起。將來最大的用處可能就是像徐平這樣用在遊園裡面,建個遊廊,或者建個讀書閣子什麼的。真正要成爲社會接受的日常用品,只怕還要經過很長的時間,隨着整個社會的演變才行。

暖棚就不一樣了,東京城是天下第一繁華的地方,多少人家裡藏着金山銀山花不出去。冬天的嫩黃瓜,一根即使賣不到一貫錢,一百文必然是會被搶光的。

一個暖棚裡,只要種一畦黃瓜,什麼本錢就都回來了。

徐平園子後面已經不是居民區,原來的多是種菜種花的人家,徐平花大價錢買了三百畝下來。一畝五貫錢,稍遠一點的種糧的地最少能買五六畝,但對徐平來說,隨便在地裡種點什麼都能很快撈回本錢來。

到了這個世界,哪怕已經當了高官,徐平還是覺得有幾百畝地種在眼前才安心。

這種想法很奇怪,徐平也不知道是從哪裡來的,在自己心裡根深蒂固。當年到了邕州,他住了不長的時間便覺得在州城裡呆不住,寧可去如何縣裡種甘蔗。

現在回了京城,離着中牟自己的田園遠了些,不能天天看在眼裡,便也就有不踏實的感覺,總是覺得生活中少了點什麼。

只有這滿眼的綠色在眼裡,徐平才覺得踏實,才覺得生活是實實在在的。

來到這個世界,徐平就已經與土地結下了不解之緣。隨着自己穿越而來的那麼多作物,這幾年來到處奔波,事務繁重,一直沒有機會發揮它們的作用。這次回到京城,生活慢慢開始穩定下來,徐平也要讓它們在這個世界展露自己的風姿了。

而趁這一次京城裡最頂層的人物到自己家裡來作客,徐平便要先亮個相,讓開封城裡的官員百姓都知道,永寧侯府裡不但是金錢不缺,更有無邊的綠色,可以裝點京城。

第20章 定計第283章 斬于軍前第104章 黃從貴的末日第79章 麻煩看清楚第47章 一年一考第84章 猛虎入狼羣(二)第63章 放生池第21章 衆人到來第146章 立言之志第296章 內外有別第182章 你是金子做的第14章 茶法第117章 門外來了青羅傘第156章 說與做的規劃第43章 必先利其器第59章 分歧第39章 兄弟夜話第192章 鑿齒蠻第221章 細腰城第173章 夜對第105章 先生第194章 去往何處?第280章 狄青離去第11章 人選第162章 樞密院都承旨第87章 好事第12章 空調第52章 虛開中路第3章 秀秀(下)第196章 補丁第106章 找你算賬第112章 黑吃黑第82章 牙痛不是病第2章 黯然離去第162章 風波驟起第116章 場務戒嚴第107章 嚇人的錢數第43章 盼盼要定親了第45章 孟州李迪第172章 夜戰第6章 不同的做事態度第77章 賬目第23章 秋意第279章 黑吃黑第122章左弼右輔鎮南關第236章 狂徒第19章 宣詔使臣第106章 桑懌南來第167章 獵犬第141章 甲峒低頭第193章 威脅王城第163章 榮耀之戰第7章 學以致用第70章 蜀兵入隴第178章 重商理所當然第124章 誰願意掃垃圾第170章 早晚會反第27章 牧草換豆第15章 久違的京城第69章 財帛動人心第4章 許願第91章 你只管去做第272章 換將第41章 中間派第75章 弒父第141章 留你兩天第308章 怪物第73章 田二第94章 萬事俱備第231章 隴右遊騎第100章 南來歸宋第106章 邕州之茶第126章 時機到了第63章 放生池第215章 妥協第158章 高麗商路第235章 課餘時間第20章 早朝第41章 購置新宅第62章 依稀似舊年第113章 舊時浮浪少年第102章 首告第94章 輕兵過山崗第126章 選差外州第177章 風波將起第6章 酒第94章 我遇到了貴人第234章 獨自撤退第7章 我做好人第96章 改天換地第153章 各執一詞第30章 男兒立功在邊關第113章 赤子與行者第17章 卿非別人可比第192章 不許調一兵一卒第315章 結個善緣第71章 廢后風波(上)第147章 破綻第193章 煙雨三月第33章 家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