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再堅持一下

趙禎兩腿發抖,由兩個小黃門攙着回到位子,一屁股坐下,只是喘氣。一邊的內侍看不是路,忙取了冰包起來,放到趙禎的額頭。

徐平輕步走上前,低聲問道:“陛下身子可還好?”

趙禎輕輕嘆了口氣:“若是天氣再如此炎熱,朕只怕是真撐不下去了——”

徐平擡頭看了看天空,道:“陛下貴爲天子,自有天意庇佑。看天上來了雲,遮住了烈日,又起了風,不似剛纔那麼能捱了。下面見駕的邊關大將,見過之後賜宴。”

趙禎有氣無力,只是點了點頭。喘了一會氣,接過冰鎮的酸梅湯,只是不住地喝。

徐平回列,陳執中低聲道:“相公,看官家臉色慘白,兩腿發抖,有些挨不住。如果一個不好,官家倒在點將臺上,相臺只怕要對天下悠悠衆口。”

徐平默默點了點頭,沒有說什麼。趙禎身體真地出事,自己自然逃不掉責任,各種各樣的指責只怕都會接至沓來。但那又怎麼樣呢?今天虎頭蛇尾,會讓河北將士失望,後面很多事情就不好做了。登高接見臣民,就是皇帝最重要的職責,趙禎總不能當逃兵。

從周朝一脈傳承下來,中國傳統的政治制度,皇帝最重要的就是儀式作用。真正處理政事自有大臣,皇帝只要選好人,遵從禮儀完成各種儀式就好。哪怕強如秦始皇,也一樣把政事交給宰相大臣,他只是參與決策而已。

儀式作用不可小視,最早自然是出於對天的敬畏,皇帝誠心參與。哪怕後來天命已經從政治中消失,也有強大的凝聚人心的作用。帝王恭恭敬敬地參與這些儀式,本身就表明了對政權制度的尊重,才能夠讓臣民尊重政權的制度。雖然總有自恃小聰明的人,在人羣中暗搓搓地指指點點,對別人說不要把這種事情當一回事,臺上的人是在騙老百姓。但只要統治者正心誠意,臣民又不是瞎子,當然看得出來應不應該當真。

皇帝的英明神武沒那麼重要。徐平前世有一種風潮,喜歡把歷史上這個皇帝那個皇帝稱爲什麼大帝,描繪成個個精通權術,翻雲覆雨間掌控朝政,好像這才當得上英明。實際上不是那麼回事,耍弄權術的帝王,往往失去的就是臣民人心。沒了人心,什麼聰明才智權術陰謀都沒有用處。最喜歡操弄權術的清朝前期幾個皇帝,雖然有人吹成什麼盛世,什麼千古一帝,實際上什麼樣子呢?老百姓又不是傻的,很快就離心離德,一個數千年的文明古國,僅僅兩百年,就折騰到天下百姓個個如行屍走肉一般。

心術不正,權術就是笑話。皇帝也是人,真當自己是神,沒人陪你瘋。

政治到了一定高度,本質上研究的就是人性,人到底是什麼。人認識自然,形成科學體系,是文明的一部分。人認識自己,認識人的本性,同樣是文明的一部分。政治家必然是要有自己對人性認識的,到不了這一步,就只是個政客而已。

徐平以大功拜相,權術對他來說已經沒有用處。在朝也好,在野也好,他已經書寫了這一段歷史。現在居相位,徐平要認真對待的,是人心,是天下人的性情。此次趙禎在大名府外接見衆將,就是收河北禁軍的人心。這不是演戲,因爲臺上的不管是皇帝,還是徐平等一衆大臣,他們扮演的都是自己,對這個儀式無比虔誠。

徐平兩世爲人,對人性有跟別人不一樣的認識。人性中有一部分是天然的,比如會趨利避害,會想要滿足生理慾望。但還有一部分是由社會塑造的,本於每一個人的經歷,本於源自祖先的文明記憶。某種條件下,後天塑造的人性,會剋制先天的性情。後天塑造的這一部分,時時都是在變化的,這就是政權跟治下之民互動的內在需求。

禁軍改制,制度變更只是手段,最根本的是要塑造這支軍隊與以前不同的性情。以前禁軍沒有錢到手,天王老子也不能讓他們出戰,僅靠制度要改造到哪年哪月?以前的禁軍作戰必須要靠嚴刑峻法,不然能跑就跑,制度要花多少歲月讓他們敢戰能戰?

從趙禎帶着羣臣到大名府起,一舉一動都是禁軍改制的一部分。人心收攏起來,制度改造才能起到效果,不然新的制度不知道會引起多少反彈。

要收人心,談何容易!前世讀書,總有聰明人分析歷史上的大人物,用什麼小恩小惠或者什麼小手段,就讓部下忠心歸附。自己面對了,才知道那就是胡猜而已,人心哪裡那麼容易收買。覺得容易的,自己開個小公司小企業試一試唄。那樣做想有效果,無非是手下不能有一個人跟自己智商差不多,最好是去找一羣傻子來。

遠遠看見桑懌和景泰帶着十幾位將領前來,翻身下馬,趙禎心中輕出了一口氣。現在的桑懌是整個河北禁軍的主心骨,所以在最後面,見過了他,今天的儀式就告一段落了。

徐平帶着羣臣站在趙禎身後,突然發現趙禎身子搖晃,要說的一句話一口嚥了回去。

心中一緊,徐平輕輕向前挪了一步,站在趙禎身後,扶住他向後倒的身子。

趙禎輕輕轉頭,看是徐平,不由苦笑:“宰相,着實辛苦,朕實在挨不住了——”

“見過了桑將軍,爲衆將賜宴,今日便就大功告成。陛下盛暑之時,接見衆將,必將載於史冊,傳之後世。將士得睹天顏,忠心用命,才能成不敗之師!”

徐平一邊說着,一邊手上用力,把趙禎慢慢扶了起來。

後面的幾位宰執見趙禎臉色慘白,一點血色沒有,心中都捏了一把汗。徐平心中同樣緊張,趙禎這身子,實在讓人不放心,生怕他一歪頭躺在這裡,事情可就難以收拾。

趙禎輕呼了一口氣,緊咬牙關,慢慢站穩身子,擡頭看臺下的衆將士。

就在這時,臺下傳出一片歡呼,衆將一起叉手行禮,山呼萬歲。

臺上的這些小動作,臺下面的將士看在眼裡,雖然他們不知道究竟,但趙禎有些堅持不住還是看得出來。當趙禎向後倒下,徐平在後面扶起來,所有的人心都提了起來,不知道後面會發生什麼。當趙禎直起身子,向臺下張開雙臂,人心一下子聚集起來了。

各種各樣的儀仗,鼓樂,莊嚴肅穆的點將臺,都是爲了這一刻,讓臺下衆將看到皇帝對他們發自內心的慰問。衆人感受到了,今天的目的就達到了。

“賜宴——”已是強弩之末的趙禎,只能說出這兩個字了。

隨着宣贊官把趙禎的話一個接一個地傳下去,臺下再次山呼萬歲。

趙禎出了一口氣,徐平在旁邊輕聲道:“子路治蒲,問於孔子。子曰,恭而敬,可以攝勇,此其謂與?”

趙禎點了點頭,深有同感。恭而敬,這三個字難就難在,裝是裝不出來的。只有發自內心地表現出來,讓勇士們看到,才能夠獲得他們的擁戴。有了這個基礎,再配上合適的制度,選拔出合格的人才,一支軍隊才能夠所向披靡。

第5章 月是故鄉明第84章 猛虎入狼羣(二)第201章 陛辭第108章 邕州的路第33章 公事中沒有我覺得第321章 丈人看女婿第251章 多爭堂除第195章 荒蕪的土地第110章 過河拆橋第189章 側翼牽制第52章 酒鬼亭第130章 飲鴆止渴第187章 頭重腳輕第117章 意外之喜第45章 追來了第29章 名人第60章 釜底抽薪第96章 有錢萬事皆順第123章 呂夷簡的擔心第111章 根源第101章 要出人命?第216章 王拱辰開店(上)第262章 戰是義戰第105章 大敗的消息第181章 錢明逸第236章 狂徒第141章 分頭行事第167章 有虛有實第282章 父子相殘第94章 早晚要刷牙第4章 斜谷造船務第169章 自打嘴巴第201章 猛虎掏心第83章 炸城門第48章 好漢惜好漢第9章 準備抓人第107章 再見已非當年第82章 不好的預感第184章 大戰將起第298章 夜襲第108章 對面的人家第43章 插手忠州第54章 解散佛社第142章 審問第31章 盼盼的小心思第67章 海外琉璃第275章 驅虎吞狼第166章 人才濟濟第16章 還錢第17章 自己的路第46章 慎選西平王第251章 危機第94章 萬事俱備第193章 拔牙第28章 出使歸來第114章 甲峒來的少女第283章 管事還是管人?第5章 和尚契嵩第174章 何必招安第258章 有一種態度叫沉默第162章 你的尷尬我的機會第177章 重商抑商第49章 應有權變第164章 口袋陣第182章 你是金子做的第205章 內外交困第51章 大案第18章 娛樂與學習第200章 前方升龍府第21章 忠州的故事第102章 一針回魂第194章 進退之間第89章 猛虎入狼羣(七)第140章 寬嚴並用第41章 宰相的日常第195章 反攻第109章 怪獸蔗糖務第328章 下下之策第163章 榮耀之戰第76章 徐平的憤怒第122章 甩鍋第300章 閒着也是閒着第47章 跑了的狀元第129章 新場務第89章 你們要做點善事第110章 波州來人第185章 路上要小心第271章 惡劣至極第297章 大政第39章 黃師宓第76章 增兵第96章 移風易俗第1章 徐家莊第50章 大典(上)第199章 追亡逐北第113章 茶引商人第15章 理政(一)第335章 錢糧準備說一下最近情況第52章 一指點出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