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增兵

耶律宗真夏季按捺之地,再次選在了奉聖州。與宋朝關係緊張,不能夠遠離邊境,耶律宗真只能選這裡。奉聖州與山前的南京析津府和山後的西京大同府成三角形,又處在農耕和遊牧的分界線上,王庭設在這裡,方方面面都照顧得到。

御帳裡,耶律宗真怒容滿面,拍着案几道:“南朝何時有巡視四京之事!此次南國皇帝北巡,雖無親征之名,心中必有此意!豈有此理,真真是豈有此理!”

蕭孝穆和幾位大臣立於下面,都沉默不語。

大宋和契丹的都城制度恰好是反過來的。升大同府爲西京之後,契丹有五京,但這五京都不是都城,真正的都城是流動的王庭。各京與其說是都城,不是說是五個大政區,各有側重。所以契丹皇帝到各京,算不上巡視,是王庭移動的特殊情況。每隔幾年,契丹皇帝就會轉遍每一座京城,但不會長時間駐陛。

宋朝升大名府爲北京之後,有四京。這四京不是政區,是真正的都城。但自開國的時候起,宋朝皇帝就沒有巡視各京的制度,京城設了就放在那裡而已。真宗皇帝當政的時候遍巡各京,是因爲東封西祀路過,並不是爲了巡視。

趙禎因營北京而北巡,在宋朝的制度上並沒有先例,在契丹人看來,這就是爲了試探親征而找的藉口。從太宗皇帝北伐失敗,宋朝還從來沒有這種主動試探的舉動,讓契丹君臣惱怒異常。被宋朝挑釁,在耶律宗真看來是奇恥大辱。

讓耶律宗真發了一會火,蕭貫寧道:“陛下,南國皇帝北巡,有意親征,而以此名試探本國,事無可疑。現下當務之急,是本朝必須應對,耽誤不得。”

一邊的耶律重元一聲冷笑:“不應對又如何?南國真敢背盟,殺過來不成!”

馬保忠上前行禮:“殿下,話不是如此說。誓約是兩國的事情,需兩國共同維護才能存在下去。維護誓約,不只是要約束本國軍民,還要在對面有了舉動的時候,自己做出相應佈置,不給對方軍民以僥倖之心。不然,對方有了可乘之機,誓約是靠不住的。”

蕭孝穆沉聲道:“馬相公是老成謀國之言。誓約終究是一紙而已,這一紙要有用,須兩國一起盡力。南國皇帝北來,用的是北巡之名,而不言親征,就是此意。此時南朝大軍盡入河北,本國如果不在邊境增兵應對,南朝就斷不了其大軍的僥倖之心。”

兩國定盟,不只是靠的信用,還有維護雙方信用的努力。這種努力不只是要壓制住本國主戰派的戰鬥意志,還要有相應的軍事佈置,壓制住對方主戰派的聲音。以爲有了誓約就可以高枕無憂,從此馬放南山了,那就大錯特錯。你自己不設防,被對方打進來,去指責對方背盟沒有任何意義。雙方在局部軍力失衡,弱勢一方要努力取得軍事平衡,這纔是維護盟約的態度。你這裡空門大開,對方武將肯定不會放過機會,打起來不要怪對方失信。

盟約是雙方的互信,一方不努力維持互信,失去了對方的信任,盟約也就不成其爲盟約了。保持邊境的實力對等,是維持互信的表現,這就是對峙比較國力的基礎。

以爲誓約一定,便就如天條一樣,從此絲毫不能再改,是政治不成熟。徐平沒有那麼幼稚,宋朝的皇帝和大臣都沒有那麼幼稚。此次宋軍大舉進入河北,不只是示威,也是試探契丹用實力維護誓約的決心。信用是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的互信,簽了誓約,頭頂上也並沒有一個老天在看着雙方。維護這種互信,是需要代價的。

沉默良久,耶律宗真問道:“現今拒馬河對面,宋軍有多少兵馬?”

蕭孝穆上前道:“稟陛下,南國皇帝帶二十萬大軍入大名府,加上原有兵馬,宋國河北路現今有大軍五十餘萬之衆。此是禁軍之額,尚未算河北路的廂軍和義勇。”

聽了這話,就連一直面帶不屑的耶律重元,臉色都沉了下來。去年豐州一戰,契丹最終折羽而歸,再沒了用二十萬人就可以對宋朝五十萬大軍的底氣。

宋軍五十多萬,都是能夠野戰的禁軍,契丹要想讓這支大軍不起北上的心思,最少也要佈置三四十萬人吧。邊境沒有這種規模的軍隊,就不是認真對待的態度,戰事很難避免。

耶律宗真使勁揉額頭,過了一會,才道:“山前必有三十萬大軍,才能不讓宋軍起僥倖之心。如此看來,還須點集二十餘萬人,才堪堪夠用。”

王庭的直屬軍隊是不能去幽州的,這是契丹的戰略後備力量,投到南線,西邊的山後地區就空虛。宋朝哪怕此次不打,以後也會不斷向邊境增兵,試探契丹的軍力。

豐州一戰後,雙方完整的誓約一直談不攏,就是因爲各自對自己和對方的實力認識不同。宋朝認爲雙方軍力已經逆轉,互市貿易和歲幣之類,要佔好處。契丹不認,覺得自己只是一時失利,還想維持原先的局面。不打仗了,也要盡力把對方的實力試探出來,才能真正和平。軍隊戰力已經試過了,現在就是要比雙方的動員能力。

御帳內一時沉默,過了好一會,蕭貫之才道:“要點集二十萬兵馬,山後要防宋國的豐勝路和河東路的兵馬,不能動,只有從中京道和東京道點兵了。”

中京道有渤海人和奚人,東京道有女真人,還要鎮懾南邊的高麗,不到萬不得已,契丹不會從這兩個地方抽兵南下。這裡的兵馬一動,後方空虛,沒人知道會發生什麼。但現在其他地方更加沒兵,只能從這兩個地方點集部落兵。

上京道要鎮懾以阻卜人爲主的遊牧部落,宋朝取了党項之後,那裡的局面變得非常複雜,兵力一旦少了就可能出大亂。西京道面對宋朝的豐勝路和河東路大軍,一個兵也不敢從那裡調。山前山後的漢人,是不能參軍打仗的,只能作爲後勤雜兵。

在雲州一帶拖住契丹二三十萬兵馬之後,契丹能動用的機動力量已經非常少了,一二十萬人就捉襟見肘。遊牧部落佔的地盤大,但人口少,幾十萬大軍非常不容易。

拉出六十萬兵馬跟宋朝常年對峙,遠超出了契丹的國力。此次向山前地區增兵,契丹已經在透支,不可避免地留下隱患。

沉思良久,耶律宗真道:“以中京道爲主,東京道補充,點集二十萬兵馬去山前。以皇太弟爲南京留守,天下兵馬大元帥,統一措置!”

第269章 對峙第120章 風高放火天(上)第168章 交權第259章 要有自己人第313章 揚長避短第13章 糉子第179章 你知道傻子多嗎?第225章 誘敵之計第88章 南來的漢人第96章 貴客盈門第204章 換相(下)第58章 夜戰(中)第55章 合作社第330章 你去西北吧第116章 場務戒嚴第148章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第167章 有虛有實第36章 往事如煙第201章 陛辭第283章 管事還是管人?第253章 收網第148章 轉折第135章 打探消息第119章夜戰第177章 風波將起第22章 新米第22章 試學士院第101章 不能治家,焉能治國?說一下最近情況第167章 情報第21章 忠州的故事第50章 牛羊滿欄第73章 點將上架感言第164章 口袋陣第91章 不合規矩啊第99章 刻書準備第6章 手段第164章 歐陽修第180章 天章閣夜對(上)第5章 月是故鄉明第84章 三衙改制第150章 各懷心思第271章 惡劣至極第157章 考察的外商第205章 蛻變第66章 心中無血,出師大吉!第78章 彈劾第96章 貴客盈門第12章 知己知彼第96章 改天換地第27章 不羈的黃河第37章 月夜雜談第1章 宰相第34章 都不可行第50章 抓捕第123章 出書第262章 戰是義戰第129章 新場務第14章 茶法第23章 誥命第260章 宜將剩退窮寇第190章 原來是花槍第82章 立足於打第313章 三司編敕第176章 拼死一搏第270章 震懾第114章 盛宴第198章 鄧州集議第159章 人手難題第204章 換相(下)第199章 追亡逐北第39章 先來後到第238章 天聖寨攻防第274章 我有一計第85章 軍權的收與管第33章 公事中沒有我覺得第101章 不能治家,焉能治國?第17章 乾脆搞大第91章 不合規矩啊第303章 崇善州進士第237章 豪華馬車第29章 端午(上)第36章 釀酒第302章 青冢第307章 來了就要打仗第158章 淥州戰事第123章我們不能置之不理第102章 一針回魂第17章 自己的路第172章 提綱挈領第116章 清理後患第54章 買馬第285章 被俘之將第265章 瀚海第280章 狄青離去第94章 春狩防秋第69章 光耀門楣第181章 以毒攻毒第171章 隴右都護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