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文明之師

前方的山谷一下子開闊起來,一座方城出現在面前,韓琦知道,定西城到了。

勒馬停住,韓琦感嘆道:“自雲行到秦州,一年多立下了多少大功,當今滿朝文武無人可比。走了這一路才知道,世間事沒有僥倖,你能立下這些功業,是付出了無數心力。從軍事到民治,到城中商鋪到鄉間道路,事必躬親,談何容易。”

徐平笑道:“我們都是凡人,一樣兩手兩腳,一個腦袋,事必躬親如何能夠做到?就是諸葛武侯一樣也做不到,不然就不會有街亭之失了。說是事必躬親,實際上最多也只能把治下的事情過一下目,連吩咐手下人怎麼做都不可能。過這一下目,爲的是把所有的事情連貫起來,條列清楚,知道要從哪裡下手。而不是賣弄聰明,以爲看一眼就能發現事情的癥結,吩咐屬下把這件事這樣做了,那件事那樣做了,從此就能一帆風順。這樣行事與事必躬親無關,只是好大喜功,愛出風頭罷了。事間萬事自然有其條理,做事情的第一要務就是把這道理弄清楚,然後才能真正知道該如何做。這世間,惟有道理最大。”

韓琦暗暗點頭,知道徐平這話是說給他聽的。

雖然與徐平是同年,但徐平坐到這個位子是一步一步靠着政績走上來的,做的多是實務,在每一任上都有大功。韓琦則不同,他是最近幾年入了趙禎法眼,從知諫院、直舍人院、知制誥這條臺諫詞臣的青雲大道飛速升遷上來,數年間成爲一路帥臣。他的資歷還不如徐平,徐平還在地方做過一年的權知州,提舉過左江道溪峒事,主管過蔗糖務,韓琦則根本就沒有任過知州職事。韓琦能有今天,靠的是他會做人、會做事,眼光獨到,也有他父親生前爲他經營下的人脈,當然最主要的是趙禎的賞識。

同樣的機會也曾經擺在徐平面前,只是徐平選了另一條路,一條讓人無話可說的路。

韓琦任涇原路帥臣,特別是與年齡相差不大而資歷差別巨大的徐平靠在一起,他的壓力是非常大的。現在朝野充滿了對韓琦的不信任,他急需功績證明自己,證明趙禎的眼光是正確的。這是徐平最擔心的事情,根基不牢,急於建功,很容易犯下大錯。帶着韓琦在秦州附近走一走,讓他知道事情是急不來的,要建功光靠心急不行,靠着耍小聰明更加不行,必須伏下身子去,從實務、從細節一步一步做起。只有對涇原路的軍事、民政有了總體的把握,才知道要從哪裡着手,知道怎麼去做。帥臣跟一般的地方知州大不相同,做知州只要照着已有成例便不會犯大錯,只要用心做幾件事就會收穫官聲民望,帥臣可不是如此輕鬆。做事情不紮實,能力不行,大戰一起就會原形畢露。

定西城是一座徹頭徹尾的軍城,城裡雖然也有民戶,也有商鋪,甚至行商聚集,非常熱鬧,但這一切都是爲軍隊服務的。徐平不在定西城的時候,這裡的事務便由秦州監軍王凱代管,民間事務也一樣是由帥府按軍法裁處,跟秦州大不一樣。

到了城外,王凱早已帶了城中的將領迎出城門來,一切行禮如儀,迎徐平回帥府。

定西城並不大,由南門進,沿着中心大道行一里多路,便就看見帥府。一杆“帥”民旗下是一面照壁,上面的字韓琦認得,是徐平親筆所書:“子曰:吾道一以貫之,仁恕而已矣。忠於事而恕於人,遇事不避,迎難而上,同袍有難,竭盡支援,可謂軍中之仁。”

韓琦看了幾眼,記在心裡,對上面的內容有些茫然。在徐平改秦州軍制的爭論中,韓琦雖然態度模糊,沒有公開表達意見,實際上心裡是反對的。以同年的交情,他支持徐平就公開上書了。在韓琦的認識裡,軍隊就應該嚴階級,重軍法,令出如山。至於在實踐中這些要求實際上根本不可能做到,他是體會不到的,做不到令出如山說明階級法還不夠嚴厲,軍法還不夠酷烈。對於武人,無非一個賞字用錢,一個懲字用殺。世間誰不愛錢?世間又有哪一個不怕死?這兩點做到了,何愁軍中不治?

這是這個年代讀書人的通病。五代武人當政,用文人爲吏,現在文人當家作主了,事情便就反過來,有意地迴避吏事,專心做官。做官怎麼做?以大道佐君王,只要認準了心中那條大道,規勸帝王按王者之道行事,便就萬事大吉。至於政事的細枝末節,由小官小吏去處理就是了,高高在上的大臣們怎麼能在上面花精力呢。

現在正是一個轉折點,以王曾和呂夷簡爲代表的上一代大臣還精於吏事,後面跟上來的,除了一個徐平,下一代中已經開始以清談詞臣爲主了。徐平帶的那一批能做實事的官員還處於底層,沒有進入決策的中心,宋庠、韓琦這些人才是主流。

嚴階級、重軍法,對軍隊重賞重罰,聽起來很有道理,理論上也可以一直追溯到法家身上。實際上漫長的歷史長河,已經用事實說明這樣做是非常不靠譜的,哪怕就是始皇帝統一六國的時候,他的軍中也不是如此的嚴酷,主將善撫士卒是必修課。

有壓迫必然就有反抗,壓迫越重反抗越大,人不是猛獸,帶兵不是訓獸,而哪怕就是訓獸也不能全靠鞭子。這個道理簡單明白,但就是有非常多的人不信邪。在底層掙扎的時候怨天尤人,怨的是上天不讓自己高高在上,尤的是自己的父母祖宗無能不給自己一個好出身,這種人千百年來不乏其人。他們一旦發達,不用登上高位,只要有了一點地位,便就把他們曾經痛恨的手段興高采烈地十倍百倍地施加到別人身上。重賞最好只賞自己,下面的人扔一根骨頭就應該感戴德了。重罰最好是罰別人,把手下的人抽筋剝皮都好,只要自己不少一根汗毛。你想把世間事用最簡的辦法解決,上天就會把毀滅這個最簡單的結果給你,天地間的事就是如此公平,由不得你耍弄自己的那一點小聰明。

越是戰場征伐,殺人如草芥,越是要常存仁恕之心。你如果嫌麻煩把這一點仁恕之心扔掉,用最簡的辦法解決問題,那天地便只好讓你毀滅。

這是徐平的辨證法,這個年代的中庸之道,凡事扣其兩端,而得其中。這個中不是和稀泥,而是要得到正確的做事的辦法,徐平所求出來的,便就是以仁爲核心的文明之帥。

第166章 時機正好第11章 人選第51章 各有去處第33章 科舉第一步第177章 天下大義第91章 災年第178章 賈憲三角第48章 現場演示會(上)第186章 小人大惡第99章 壞事總容易第81章 準備迎駕第97章 錢入戶等影響了誰?第190章 原來是花槍第240章 觀念衝突第115章 詩文精進第104章 多賣酒第22章 星第64章 金光頂第15章 擺攤第104章 多賣酒第206章 學士入東府第47章 法外之地第102章 錢法類書第77章 你倒黴第319章 和戰兩難第18章 父母妻小第15章 擺攤第246章 生命在於運動第97章 錢入戶等影響了誰?第7章 尷尬的接風宴第84章 南線北線第131章 三司歷代條例第82章 牙痛不是病第95章 西瓜種子第182章 天章閣夜對(下)第78章 河南府來人第21章 歐陽修的疑惑第120章 將相之家第234章 獨自撤退第309章 打個招呼第58章 軍政結合第205章 夫妻對話第51章 大案第227章 超市第102章 何以道理最大?第283章 斬于軍前第200章 各懷心思第75章 林素孃的火氣第79章 皇帝的後花園第184章 自傷身世第180章 天章閣夜對(上)第68章 別跟着我第9章 科舉冤家第22章 兩個小孩第173章 夜對第245章 亡周室者秦第53章 炭價風波第58章 說不到一塊第100章 虎威第148章 由他們去吧第56章 驚變第1章 桂州第18章 內無寇,外無民第75章 僵局第164章 歐陽修第39章 兄弟夜話第16章 還錢第28章 竹筐裡的少女第147章 破綻第261章 胡風漢風第183章 富國安民策第65章 名將第184章 商業機會第181章 以毒攻毒第214章 僵局第80章 小人難纏第36章 孟州通判第306章 獅子搏兔第246章 生命在於運動第146章 柳暗花明第50章 京城故人第28章 竹筐裡的少女第163章 兩府議事第149章 伏閤夜對第62章 這有何難?第216章 新的貨幣第142章 話已說盡第305章 他們怎麼來攻?第283章 管事還是管人?第96章 改天換地第101章 抽血第38章 軍法第192章 鑿齒蠻第205章 蛻變第233章 郭諮歸來第185章 傾國之戰第196章 補丁第137章 馬踏諒州(上)第38章 與陳堯佐的分歧第141章 永寧侯不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