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鋤頭要揮好

進了帥府,照壁後面是兩面巨大的鏡子。這不稀奇,現在很多衙門都會設大鏡子,用於整理儀冠,上至政事堂,下至縣衙,大多都是如此。只是在鏡子兩邊有句話,是其他地方所沒有的:“入此門來謹遵軍令,出此門去善撫士卒。”

韓琦看了,暗暗點頭。此時名將,往往都要如此要求自己,不貪愛錢財,對屬下兵將出手大方。只是政策上對軍隊是誘之以利,帶兵又要求如此,總有些怪怪的。

到了帥堂,上了茶來,徐平隨口問一些現在軍中的事務。

王凱道:“自年前張鈐轄到川蜀募兵,陸陸續續到兩個月前員額已經齊備。現在尚有一萬一千多人在整訓,等到盛夏,應該就能全部整訓完畢,分到各軍當中。”

韓琦奇道:“怎麼新兵募來,不是直接補到軍中嗎?”

“當然不是,民與兵千差萬別,可不是隻看手中有沒有刀槍的不同。新募來的兵,先要訓好,過了從百姓變成兵這一關,纔會分到各軍當中。”既然韓琦提起來,徐平便就多說幾句。“從民變兵,改變做百姓時的習慣,一切按照條令行事,稱爲訓。這時他們熟悉軍中的法令、制度,習慣軍中的日子,初學作戰的本領。至於本領好與不好,在這個時候不過多考量,只要會了就好。分到各軍之後,按照先前訓時練會的本領,再多加演練,到純極而熟,稱爲練。從訓到練,是選從民到兵這一關,再過真正成爲合格兵員一關。凡是過不了這些關卡的,就不能補入軍中,或爲廂軍,或爲雜役,軍中不允許濫竽充數就是了。”

軍隊不管是平時還是戰時,都是有各種訓練、作戰任務的,新兵補進去,對他們進行培訓只是附帶。如此一來訓練的效率就極低,甚至還有老兵欺壓新兵,把新兵當奴僕,各種各樣的層出不窮弊端。甚至一兩年間,還有新兵沒有摸過刀槍,沒經過戰陣的,到了戰時只能被充作炮灰。把新兵集中起來統一整訓,毫無疑問效率高得多,效果好得多,只是對於帥府來說組織和制度相對麻煩而已。定西城這裡新兵整訓的時間是六個月,特殊情況下會有縮短,但不得低於三個月。這些新兵完成整訓,單從作戰技能上來說,已經完全不遜色於這個時候的禁軍,這個年代禁軍的訓練本來也很鬆馳。

新兵集中整訓,分發各軍後再配以久經戰陣的老兵作骨幹,是秦州幾支大軍拉起來的基本模式。有了這種模式,才能保證軍隊規模迅速增大戰力基本不降。

這是跟原來的禁軍完全不同的組織形式,只有如此,才能保證迅速擴大規模的軍隊仍然保持戰鬥力。以前不管是禁軍還是廂軍,補入新兵員都是直接把人塞進軍中,由統兵官和老兵看心情訓練,效果不言而喻。一旦沒有本部,或者新兵員過多,軍隊就直接失去了戰鬥力。一種極端的情況是“選募”,即沒有基本的骨幹和組織架構,臨時讓某個地方的兵士、義勇和壯丁自己應募,去執行戰鬥任務。如歷史上元豐四年的五路伐夏,臨時在京師選募了一萬五千人,由王中正率領赴麟府路作戰,基本沒有起到任何正面作用。

兵和民有根本的區別,不是你塞給他一把刀百姓就變成軍人了。這種差別最重要的不是作戰技能,不是敢不敢見血殺人,而是幾乎成爲本能的組織性和紀律性,用這個年代的話講就是明部伍知約束。隨便拉壯丁補充員額的必然是無組織無紀律的部隊,新兵入軍的最開始一段時間經歷什麼,大致就反映了這支軍隊的面貌。

徐平把這些講給韓琦聽,韓琦想了想道:“經略此話實有道理,不過,要與番賊比這些只怕本朝不佔上風。據我所知,番賊之軍本於部族,酋長就是大小首領,自小教習,上動一指下即知其意。而且他們兵法又酷,據說番賊用飯,皆要舉手掩口才敢食,生怕上位者見到開口以爲他們有話要說。而且他們日常放牧,弓馬嫺熟,閒時狩獵,配合又精,這些都不是我們中原人所能比的。要跟番人比紀律整肅,奮勇敢戰,非啖之以厚利,刑之以酷法不可!出京之前,朝中諸公無不如此以爲,琦以爲所言甚是!”

徐平看着韓琦,好一會才笑了笑:“道理不辨不明,話不跟你講透了,看來你對軍中事還是隻知皮毛,將來帶兵是難事。番人遊牧,弓馬嫺熟,又如何?兩陣交鋒,可不只是弓馬對射,還要一刀一槍去砍去刺。刀槍砍刺,便如中原人揮鐮刀、使鋤頭,怎麼不聽人說漢人地種得好,所以善使刀槍呢?他們狩獵的時候配合精妙,我們漢人種地收割,一樣有薅鼓田漏,千百人一起向前,便如軍陣一般,又差在哪裡?我跟你說,這世間,只要鋤頭揮得好,泰山一樣挖得倒!你講這些,說漢人打仗不如番人,沒有半分依據。只不過幾百年來,漢人被番胡欺負得苦了,一直打他們不過,找這些藉口安慰自己而已。至於番胡軍法酷烈,那是因爲他們是各部族強行捏合在一起,不得不如此罷了。軍法之嚴,與刑罰之酷,沒有半分關聯。古人說得明白,亂世才需用重典,太平時便當寬刑以恤民,這話放到軍中來,便就是戰時執法要嚴,平時還是寬恤爲主。我軍中講忠恕之道,便就是涉及到軍事,如訓練、行軍、作戰,軍法一定要嚴,而在日常,則主講仁恕。對軍事嚴謹,一絲不苟,軍事之外的日常則寬鬆活潑,一寬一嚴,一鬆一馳才謂之道。”

韓琦張了張嘴,終於還是沒有說什麼,又把嘴閉上了。徐平的那一句幾百年來被番胡欺負得苦了,才編出這些藉口來安慰自己,讓韓琦無話可說。

真正講起來,騎射還是有優勢的,雖然無法決定一場戰鬥的勝負,正面相對大多無法撼動步兵軍陣,但機動的優勢太大了。但這個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的優勢對比,還遠不足以抵消國力的差距,宋軍打不過別人,跟日常生產習慣的不同關係很小。

你不能說遊牧民族平時騎馬所以打仗的時候有優勢,這一點成立,漢人平時揮鋤頭舞鐮刀也同樣是優勢,優勢還更大。真正的原因還是農耕民族軍事文化的斷層,從五胡亂華到安史之亂,再到大宋立國,按照遊牧民族的軍事文化去想問題已經成了主流,此時的文人論兵就是從這種軍事文化基礎上來的,自然是南轅北轍。

第76章 增兵第190章 請廢西水磨務第200章 各懷心思第136章 瘋狂時代(七)第234章 龍遊淺灘被蝦戲第299章 不吝重賞第21章 舊人第53章 秦二第109章 恩例同執政第43章 必先利其器第87章 好事第14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下)第190章 谷口初戰第259章 要有自己人第111章 準備渡河第187章 頭重腳輕第148章 軟着陸第98章 破上思寨第170章 兩府並立第72章 底氣第38章 統計學第314章 話不投機第259章 要有自己人第118章 突圍第20章 市場的車輪第34章 期集第127章 堵門要賬第291章 刀拿在手裡揮砍纔有用(下)第114章 千古佳對第40章 軍令之外第285章 軍制大改第80章 花開富貴第230章 約定第264章 停發錢糧第113章 遊騎遍佈第30章 攻略(二)第161章 街上遇故人第3章 一路千里第44章 白酒代言人第178章 重商理所當然第2章 以鹽制蕃羌第17章 卿非別人可比第12章 一山難容二虎第129章 重貶第211章 收錢大賽第102章 錢法類書第30章 攻略(二)第303章 我們如此做第107章 嚇人的錢數第147章 稱提之術第139章 鋤頭要揮好第186章 世道要變第80章 契丹的壓力第33章 我有秘法第113章 遊騎遍佈第86章 猛虎入狼羣(四)第106章 天下一家第124章 死城第39章 先來後到第304章 那便來戰!第20章 送行第35章 申峒第105章 思想分歧第86章 兩全其美第10章 巡視河道第5章 月是故鄉明第186章 世道要變第122章左弼右輔鎮南關第321章 丈人看女婿第218章 意外之喜第9章 問道第34章 都不可行第161章 開課第10章 除害第71章 意外第103章 必要嚴懲第299章 桃園三結義第279章 破城第231章 核心鹽鐵司第243章 一日兩子第283章 斬于軍前第104章 黃從貴的末日第248章 仿三州故事第283章 管事還是管人?第38章 必勝之勢第223章 小術還是大道?第123章 再嚇一嚇第216章 王拱辰開店(上)第1章 桂州第23章 流民第284章 告罪使第28章 唐大姐第279章 破城第88章 棄杖不殺第295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311章 全國統籌第305章 他們怎麼來攻?第179章 意外第10章 巡視河道第171章 萬事操之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