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住涇延鎮

掌事人是一箇中年,四十來歲,在文朝這樣的年齡不算小了。身材比較壯實,臉黑,有些威儀之態。

掌事人大步走過來,見人羣裡的楊繼業果然是年少舉子,不免頭痛。舉人在社會上的地位已經很不錯了,但如果是有舉人在涇延鎮出事,那地方上的掌事人也會倒黴,官府會追究他們保護不力。

如果是有歹徒謀害舉人,那就是更大的罪過,三族都會受到牽連。這樣的保護,也是讓文士在社會上有更好的保障。

“見過大人。”掌事人到來,先行禮,說話。在楊繼業面前,沒有絲毫傲色與冷落。

“客氣了,遊學到涇延鎮,也是聽說蘇杭倭寇之亂,特意來這邊看看亂情,想知道蘇杭在倭寇亂境中,民生之狀。”楊繼業平靜地說,表達自己對目前的情況是知情的,而不是過來胡鬧。

“大人,倭寇勢大。蘇杭一帶幾省都成糜爛之地,民不聊生,朝不保夕。據說朝堂派軍來剿滅倭寇,也不知有多久才能平亂。如今秋後,到明年春還不能耕作,蘇杭這片河山,唉……”

“幾十裡外,已經有駐軍到了。不過,剿滅倭寇的官兵是從不同地域調集而來,還要等軍兵聚齊,纔可與倭寇決戰。地方上期待大軍過來,大軍其實也期待有地方的人幫助。不然,大軍兩眼一抹黑,倭寇有什麼行動,都不知情,又如何剿滅倭寇?老先生,您說是不是如此?”

“先生微言大義,一語驚醒夢中人。”老秀才急忙點頭說。

“蘇杭這裡被倭寇侵犯,地方糜爛。要想盡快剿滅倭寇、海盜,說到底,地方的人也有出力之處。我不知蘇杭這邊的人如何想,對大軍到來剿滅倭寇會如何看,還想請各位教我。”

“不敢、不敢,先生言重。”掌事人在楊繼業這樣一個舉人面前,自然不敢瞎說,不管其他人怎麼想,他都必須說一些配合的言語,免得這位年輕舉人將涇延鎮作爲批駁的標靶。

“倭寇強橫,每到一地,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蘇杭是大城,目前尚能自保。最受苦的,就是鄉野的民衆。民衆也非甘願受其欺凌、荼毒,然一村一寨,確實無力與倭寇相抗。涇延鎮這邊,距離尚遠,倭寇一時間還沒侵擾到這裡來。若是有上百倭寇,涇延鎮即便將全鎮青壯集結,未必能夠抗住倭寇的掠殺……”

沒有組織的反抗,與肆意燒殺的倭寇拼命,確實不會有多少成效,更多的就是送命而已。但故土難離,敵寇入侵,誰有甘願捨棄家而逃離?只有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不得不離開。

蘇杭大城外,難民無數,且無糧食。有些大戶發了善心,在城外開粥,也是杯水車薪而已。

與掌事人和老秀才交談,也知道目前蘇杭倭寇之患嚴重,地方沒辦法,而之前駐軍與倭寇對戰不少,可每次皆敗,到後來駐軍望倭寇之風而逃亡。

這樣的情況下,地方的反抗力量也就更弱,倭寇賊兵,更加得勢。朝廷派軍到蘇杭平定倭寇的事情,這邊也有宣傳,但地方上對軍隊的信心不大。

蘇杭幾省的駐軍,目前都龜縮在城內,不敢出城一步。外來剿滅倭寇的軍隊,如何在蘇杭這邊作戰,還得等朝堂委任的將軍和掌權的那文官決策。

目前,到來的軍隊就荊蠻楚地的王府軍一萬人馬,其他的據說還有四萬,但不知在何處。幾十會到,再有就是掌軍的人是誰,官職多大。這些事情,都與接下來的戰事密切關聯,楊繼業不能干預絲毫。

與老秀才和掌事人交流之後,倒是找到一家旅店,住了進去。蠻族軍和王府軍都在幾十裡外,有兩天的行軍路程。至於涇延鎮這邊會不會有倭寇前來襲擊,他根本就不擔心。

削勁的人馬就駐紮在小鎮外兩三裡遠,暴露在外的除了軍糧,人員不過幾十。但實際上,削勁這邊有幾百人的,只是撒了出去。得知楊繼業住涇延鎮了,鎮上也佈置一些隊員,必須嚴防楊繼業的安全。

在小鎮安頓下來,楊繼業自然不是來讀書的,旅店也簡陋,他們幾個人要來三間房,佔據一層樓,就沒有其他人住了。門店面賣飯食,但也是冷冷清清的。

小鎮本來是一條官道經過這邊,如今,官道上已經沒人。住下來,先與旅店到看守者溝通,旅店到東家已經逃往鄉間親屬家。如果不是掌事人和老秀才出面,也不敢收留楊繼業等人住進來。

第二天,楊繼業便在小鎮上,隨意地走,見到閒散的人都上前說幾句話。然後,在涇延鎮這邊,也有成爲大家熟悉的一個人,到下午,楊繼業主動去拜訪老秀才,兩人在老秀才家聊兩個時辰,還在老秀才家吃飯。

如此一來,楊繼業便算是涇延鎮的一個長客,不再受到排斥與好奇。而削勁的人偶爾給他帶來一些消息,也不會讓人太注意。

偶爾從鎮上的人傳過來消息,朝廷派大軍來蘇杭剿滅倭寇的信息,完全沒有封鎖,反而被蘇杭這邊的人大肆向外傳揚。也令楊繼業苦笑不已,這樣的軍事活動,本身應該悄無聲息派軍過來,對倭寇進行偷襲圍殺,纔會在第一次對戰中得到更好的利益。

可消息外傳,固然能夠振奮和安撫蘇杭一帶人民的情緒,給這邊的人一些信心,可倭寇那邊也會嚴防,收縮他們的戰線。過來剿滅倭寇的軍方,對戰中自然面臨更爲艱難的拼殺。

在小鎮再一次碰見掌事人,兩人招呼後,楊繼業說,“張叔,涇延鎮這邊距離倭寇糜爛之地並不遠啊,怎麼我看鎮上都沒有多少防範。不擔心倭寇突襲這邊?”

“擔心啊,大人。又有什麼辦法?白天還好些,到晚上,只能讓鎮上幾個青壯在街上巡邏。實際上,倭寇真殺過來,涇延鎮是擋不住的。只能逃走,再就是期望倭寇別到這邊來啊。”掌事人顯然沒有更有效的辦法,只能聽天由命。

“鎮子外的鏢局,你們怎麼看?”楊繼業說。

“能怎麼辦?鏢局車上的是軍糧,誰敢去問,也不知是真是假。這麼多糧,鎮上的人都擔心把倭寇引過來……”

第388章 見湖鎮外第601章 蠻族軍三分第561章 阿德說楊家子第633章 信誠苑第316章 大喜大喜第437章 收穫豐厚第651章 不歡而散第432章 巫豹戰大和尚第337章 衝陣強殺第246章 各自對句第435章 殺場逞威第654章 嚴家三兄弟第446章 籌劃新粥場第704章 安 睡第467章 方家之謀第664章 楊媽的緊箍咒第429章 句句屬實第163章 竹 詩第185章 同行同吃同睡第705章 離開豫南第232章 皇上不昏庸第448章 去皇宮第525章 怒氣難平第151章 削勁的血性第654章 嚴家三兄弟第62章 殺匪虎第378章 捉襟見肘第717章 算你狠第505章 韓立仁隨行第623章 初戰有功第347章 芒勁角第714章 不經打第690章 輸得徹底第518章 美人恩第30章 內功是什麼東西第389章 奇襲見湖鎮(一)第669章 鐵粉皇孫第285章 趕時機第526章 到底有多強第18章 縣學內第267章 三女碰面第528章 赴北地第256章 挑戰一場第320章 楊繼業求親第42章 太子劉靜第366章 蠻族軍離城遠第346章 膽顫心驚第321章 選兵和後勤第364章 倭寇來源第629章 蠻族軍留蘇杭第605章 外圍肅清第502章 後金破關第454章 韓新勇新崗位第57章 攻 殺第461章 戰機與戰場第590章 輕度腦溢血第27章 笨死了第38章 學內功第406章 祥山鎮第375章 遠襲倭寇第680章 陳條之辯第377章 潰 逃第559章 用意有二第120章 山洞有礦第330章 沒信心第646章 三部表態第627章 再出手第534章 五義莊第568章 軍營破第698章 殺無赦第125章 非同小可第211章 不用勉強第41章 微 瀾第406章 祥山鎮第604章 觀察敵情第685章 抵達裕口縣第297章 周新良主導此事第491章 進 城第123章 讀與考第95章 二八分賬第202章 開 倉第517章 追蹤者是誰第691章 什麼來路第571章 苦口勸說第375章 遠襲倭寇第581章 韃子退走第620章 我們贏了第618章 山坳敵蹤第123章 讀與考第639章 活不過三天第613章 劉裕論政第649章 徐衛化緣第344章 此計可行第60章 大火阻路第504章 親赴幽州第302章 殺意森然第474章 少爺少爺第489章 手腳乾淨點第597章 朱成章的心願第358章 勢如破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