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知兵張濤

兩年前,外出朝堂,張濤也是悲喜參半。這樣的事情對於朝堂中人而言,有人認爲是好事。因爲從朝堂到地方,品秩上必然會升一級,但如果今後重回朝堂,又會調回來。

在朝堂中有升官邸機會,在外面自然也是。對於張濤而言,他在殿試之時,運氣不夠好,雖然被錄取了,但名次落到後幾名,使得他在這一年的進士羣體中,就沒有多少發言權。進士後的崗位實習期間,倒是運氣不錯,實習期滿,就留在京都。

之後,張濤一直覺得壓制了自己的才華,不得志,直到兩年前。徐金勝這個正三品的將軍上書指責朝堂對軍隊的苛刻,指責朝堂體系層層貪腐和盤剝,他找到機會,在朝堂上大罵徐金勝,得到不少人以及左丞相府的賞識。

隨後他從朝堂外任,到山東按察司做一個正五品的僉事。

這一次,蘇杭的倭寇進犯,山東那邊雖說沒有受到倭寇犯邊的衝擊,但山東是知道有這麼一回事的。張濤認爲,倭寇之所以不敢在山東攪擾,是他在山東做了不少防備舉措,攔阻了倭寇進入山東。

得知朝堂將他從按察司調去蘇杭那邊,參與剿滅倭寇。這是給他一展才華,彰顯他知兵的長處,對於他想發展爲儒將是非常有利的。

到京都之後,離開兩年的京都,他自然要找之前的同事、朋友、同年等,敘舊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探明這一次蘇杭剿滅倭寇問題上,朝堂都有哪些態度。只有清楚這一點,纔會到蘇杭後,做出符合京都利益的事情。

在朝堂接到任務後,對於限期到蘇杭,張濤自然明白。這個限期,是約束各地兵馬都,兵馬到指定集合位置後,實際上還要一兩個月進行整兵,不然,兵與將之間,彼此完全不互知,又如何作戰?

對於他這個監軍而言,只要起到監軍之責,人在何處,又有什麼關係?所以,徐金勝在接到任務後,幾次想要見他,張濤明知徐金勝的意思,又有什麼必要討論?

故意不見徐金勝,也是對徐金勝這位名聲不小的軍中所謂虎將,試一試他的真正能力。到底是虛傳還是真有點本事。

用兵之際,將領固然重要,但最最最主要的,還是監軍對軍兵的統轄。這是張濤認知中的最大事情。

運籌帷幄纔是真正知兵者,所需要做的,至於衝鋒陷陣,那是將與兵的事情。

知道徐金勝先離開京都,往蘇杭而去。張濤不急着離開,每天依舊與故友往來。上午必定要讀兩個時辰的兵書,這是張濤近幾年來,一直堅持不輟的事。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道,曰天,曰地,曰將、曰法。……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讀到這裡,張濤放下書本,站了起來。這次到蘇杭用兵,如何能勝?“將聽吾計”纔是關鍵。

徐金勝勇猛,但年紀不小,還能夠勇猛拼殺嗎?能不能拼殺,不重要。重要的是,肯不肯聽吾計?如若不聽,就得“去之”。

自己作爲監軍,要將徐金勝踢出去,換人來領軍,自然要在朝堂這邊爭取到更多的外力。外力源於何處?自然是要交好左丞相府。

他一直想親自拜訪左丞相,聽左丞相一番教導,但幾次前往拜訪,都沒有得到召見。這個事情,也讓張濤苦惱不已。他心裡覺得,到蘇杭之後,徐金勝肯定會與他意見相左,因爲之前的仇怨,徐金勝這樣的一個人,又如何不找機會報復自己?

這天,準備最後一次去左丞相府拜見,名刺昨天就遞進去了。相應的叩門禮也相當重,一百二十兩點銀錠,怎麼說也是大手筆了吧。

拿起另一冊紙頁,這是他蒐集和整理的東西。上面有他從各方面聽說的一些對戰計謀。讓他最爲喜歡的,就有好幾條:瞞天過海、釜底抽薪、渾水摸魚、關門捉賊、金蟬脫殼等等,還有比如聲東擊西之計,用得好,完全可讓倭寇們摸不着自己的軍兵在哪,就可將倭寇圍殲,一舉而平定。

最擔心的就是徐金勝不肯聽自己的計策,固執己見,難以成事。朝堂既然用自己監軍,爲什麼要用徐金勝來領軍?

再次到左丞相府邸外,敲門,看門人已經認識張濤。錢拿了好幾次,這一次張濤算是下了狠心,直接遞出去一百二十兩銀,就爲了爭取見到左丞相朱子善。

可門房見了張濤,問了好,卻沒往下說。張濤心裡一涼,感覺不妙,但依舊抱着期待之心,說,“請問,大人可在家中?只求見大人一面,得大人面授機宜,萬分感謝。”

“好叫張大人得知,你的意思我早就傳到了。我家大人沒有召見,我可不敢擅自做主,還請見諒……”

張濤自然不敢強求,到如今,也明白了左丞相府這邊不會見他。心裡不免存了重大失落,不知因由何在。這些天在京都,所見到的每一個人,都是在向自己祝賀,表示在蘇杭平定倭寇這樣的大事上,完全可一展才華,朝堂自然會看在眼中,凱旋之日,就是張濤敘功晉升之期。

但爲什麼左丞相卻不肯召見自己?回去的一路上,張濤總是想不明白,隨後纔想,只要自己在蘇杭平倭寇之事,露出猙獰頭角,自然會得到左丞相的重視。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對於倭寇,並非要戰而勝之,非得讓倭寇屈服,纔是平定倭寇的根本。如何做到這一點?那就要知倭寇,盡知倭寇而計出,對於這一點,張濤覺得完全沒問題,是他的最大優勢所在。

抱着遺憾、也抱着決心,張濤帶幾個人從京都出發,往蘇杭而去。一路上,都在誦讀兵書,琢磨兵書的精髓。唯有如此,到了蘇杭纔可能更好地用好計謀。

第403章 三件寶第323章 如何默契第204章 賺大了第206章 謝禮和情誼第481章,倭寇噩夢第239章 新朋友第718章 家事國事第547章 戰前情況第146章 態度粗暴第605章 外圍肅清第161章 楊猛出戰第465章 抗爭不退第342章 七嘴八舌第426章 莫名其妙王柏樑第7章 鐵 叔第706章 要見太子第286章 周家行動第637章 韓新勇的猜疑第249章 第一招第106章 民壯兇猛第614章 楊家幺兒第4章 詭 異第460章 運送大隊第325章 軍心氣勢第382章 槍來——第314章 名次不高第453章 文昭帝的推測第639章 活不過三天第199章 關巖山寨第98章 忠心換槍第235章 亂了分寸第378章 捉襟見肘第644章 聚仙樓第371章 解愁一席話第630章 有喜啦第64章 巫虎逞威第71章 刺殺技之威第206章 謝禮和情誼第703章 誰家相公第525章 怒氣難平第433章 三段式第627章 再出手第171章 對 衝第149章 參戰名單第322章 邊走邊練第515章 陳羽霏鬧心第185章 同行同吃同睡第31章 逃 學第307章 辦學堂第347章 芒勁角第56章 各方反應第503章 朱子善三策第125章 非同小可第451章 父子相見第7章 鐵 叔第499章 議清剿第363章 劉府夜談第143章 年輕的情愫第237章 初到垣武城第560章 阿德到來第650章 互相揭短第473章 嚶嚶地哭第649章 徐衛化緣第2章 有鬼呀第443章 傳假令第649章 徐衛化緣第289章 擡價與競爭第411章 王府軍開拔第21章 再抄詩第555章 追擊與反殺第618章 山坳敵蹤第279章 文名大起第698章 殺無赦第148章 第一戰第629章 蠻族軍留蘇杭第299章 進伏擊圈第117章 搭搭手第11章 一拳之威第524章 同一天第347章 芒勁角第45章 各自的防備第425章 一棍放倒第449章 老臣遵命第633章 信誠苑第106章 民壯兇猛第110章 生蠻五支第696章 破王家第533章 多高士第418章 兩人見面第563章 城外逃命第258章 再商計謀第26章 女孩與老者第32章 蘿蔔乾第454章 韓新勇新崗位第287章 行動了第25章 你是誰第127章 一席之地第556章 自由射擊第290章 五家齊聚第118章 入生蠻村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