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錢穀出入

“掌判天下租賦多少之數,物產豐約之宜,水陸通途之利。”————————【舊唐書.職官志二】

溫室殿中,皇帝已命人關上窗子,從窗邊緩緩走了回來,口中說道:“我聽說蝗蟲喜產卵於土中,俟天時轉暖,便從土中鑽出,爲禍鄉野。如今趁着冬日天寒,黎庶無事,蝗蟲又尚未生出,可詔使各地郡縣督促百姓在地裡挖採蟲卵,以備不虞。”

‘蝗蟲不是魚蝦所化的麼?’

衆人心裡無不泛起這個念頭,就如同腐草爲螢一樣,這時代的人總對一些不瞭解的事物妄議猜測。但誰讓對方是天子,說是蝗蟲產卵生蟲那便是吧,衆人也沒有質問的必要。只是在心裡想着,各地郡縣的官吏好不容易在考課的督促下忙碌奔走半載,正打算好好窩冬休息,這下子又要不得空了。

趙溫窺見皇帝眉宇之間仍帶着憂慮,想了想,寬慰說道:“陛下,天災非人力所能及。災象一生,便人心浮動,陛下是天下表率,四方仰望,無不盼着陛下振作奮發,還治世於黎庶。”

皇帝點了點頭,打起謹慎道:“大司農,少府二人皆在?”

“臣等在。”劉和、張昶齊聲說道。

皇帝指了指案上的幾封奏疏,悠悠說道:“今歲租稅共有麥粟四百八十三萬石、三千三百五十二萬錢,雖然不多,奈何當下時局如此,朝廷上下也只能暫且忍耐艱難了。”

鼎盛時期的朝廷每年歲入都有兩百多億,即便是孝桓、孝靈時期,徵羌之戰隨便哪一次都是耗資數億。而如今的漢室實力簡直衰微到了極點,光是憑着司隸一地與幷州、雍涼等貧瘠之處的財賦還不如昔年的一個零頭。

朝廷歲入的減少,除了朝廷實際統治區域縮水、民戶飽經戰亂天災,死傷流離以外,更還有別的因素。皇帝心裡明白,若不是時機未到,屯田與水利能基本解決糧食問題,他早就推行更強硬的經濟改革方案了。

看出皇帝臉色陰晴不定,張昶心裡一突,趕忙補充說道:“當初孝靈皇帝時,爲御羌叛,在三輔囤積了許多錢財兵甲;此外,從郿塢抄獲的董賊家財尚有剩餘;以及河東反賊的抄沒所得。雖然朝廷比年用兵、募民屯田、徵役修渠、整治驛道等等大政要事,所費不止億萬。但好在府庫本就殷實,算上今年歲入,朝廷尚存麥粟五百餘萬石,錢六千餘萬,各地府庫也按往例有所結餘。”

皇帝的臉色這纔好看了些,他清了清嗓子,說道:“去年朝廷由於經歷了董賊就戮、李郭反叛等事,我親政不到半年,各類大政才鋪開不久,未見成效,我也沒有細問去歲朝廷歲入的去向。今朝正好諸公皆在於此,爾等一個是大司農、一個是少府,都是朝廷理財的大臣,理應暢所欲言,說一說這筆歲入該如何用纔是。”

聽到這裡,張昶倒是沒急着回話,反而是先看了身爲中朝官的度支部尚書韓斌,心裡頭五味雜陳。

起先在尚書檯改制的時候,皇帝不僅是將各曹尚書改了個名字,而且還將各曹的權能拆散重並。譬如現今吏部就主要是由負責考課諸州郡政績的三公曹、以及吏曹的選舉職能合併而成;而吏曹原有的另一個祭祀的職能,則轉給了新設的禮部。此外,皇帝還裁撤了主管土木與苑囿的民曹,將其部分功能分給了少府等官。

但無論怎麼改,尚書們的大體職能、權力都是不變的,反而是有些部門因爲改制後權力還得到了增長——譬如當今熾手可熱、連尚書令都要給幾分面子的吏部。

至於度支部,則根本不是從原有的六曹分拆出來、或是另外改名的部門。它是皇帝新創立的尚書,職責是長官全國財富的統計、調度、支配,故稱‘度支’。

它的權能看上去與大司農、少府有些重合,但細細想來,卻又不是那麼回事。因爲它自創立以來,從來不經手任何一筆財貨,但是它卻要掌握朝廷所有財貨的來源與去向,就算是爲皇帝管理私財和負責生活起居的少府,用的每一筆錢也都要經過度支部的審覈同意。

如果僅是如此的話,那也只是用錢穀時受些監督、調用財貨時流程麻煩一些罷了,可現在看來,卻並非如此。

張昶尚在出神,一旁的大司農劉和先是說道:“稟陛下,百姓賦錢,吏俸皆用其半。如今朝廷公卿及其下官吏衆多,地方上的開支卻很少,又依制度,凡諸受俸,皆半錢半谷。故而諸官一年需發俸二千餘萬、麥粟二十餘萬石。”

“那其他開支呢?”皇帝問道。

這些開支早在來時便與張昶算好,也跟對方通過聲氣,劉和默記於心,此時誦道:“各軍一年需費糧二百餘萬石,而養兵之費除卻糧草以外,還要兵甲衣袍、犒賞俸祿、創傷醫治等費,折算之後,亦需一千五百多萬錢。此外,各地道路整治、河工、城牆修繕等,耗費也在千萬以上,只是這些尚需各地郡縣上報調度,故而一時難算。”

說完了大司農負責的軍政財務,劉和便轉頭看向張昶,張昶反應過來,接口說道:“宮中用度、營繕、賞賚等事,所需也在千萬上下。”

“這麼算來豈不是勉強夠用?”皇帝眉頭大皺。

去年的時候靠着前代以及董卓的經營積累,家底還算富實,供皇帝在半年之內發起了好幾次軍事行動、甚至還有屯田、河工等各類花錢的窟窿。幾番揮霍下來,皇帝一時竟忽視了朝廷當下還很窮困的事實,一想到明年將會出現的旱災、兵事,這結餘的五百多萬能否夠用,就成了皇帝心中的愁結。

張昶心中一喜,他藉着劉和理財不久,稍顯生疏,在與他計算來年開支的時候有意虛報了些,就是爲了讓皇帝知道國用不足,好順勢進諫明年修養一年生息。何況此時又有了旱蝗當做題目,他心裡便更爲篤定了,開口欲言道:“陛下……”

“陛下素來清儉,未央宮宮室多殘破,陛下也只詔準修葺前殿、掖庭、溫室等處。而掖庭也僅有一後二貴人,宮人黃門鮮少,這營繕一處又從何開支?”旁邊突然有人生硬的打斷了張超的話,聲音冷冽,透着一股咄咄逼人的氣勢:“還有這賞賚,非是定規,乃是特例纔有,豈能納入必要的開支之列?”

張昶面色微變,定睛看去,原來這說話的正是他一直在下意識的提防、無端害怕着的度支部尚書韓斌。

皇帝瞧見兩方神色,心裡頓時亮如明鏡,也不顧張昶如何支吾,徑直問道:“度支部可有進言?”

第四百六十四章 病臥待時第一百二十章 柱石之堅第二百七十四章 音聲同矣第三百一十章 善泳者矣第二百二十六章 狂疾物故第一零五章 吝財忍棄第六十五章 單車刺史第三十章 試策甲科第二十章 得此失彼第三十章 試策甲科第三百二十章 隱水暗伏第五十章丨能斷取捨第六十五章 策馬平輿第五十二章丨不勝憤慨第九十八章 白屋寒門第十五章 異軍東來第一百七十五章 野麋闖營第一百三十二章 蝶使義形第八十六章 節慕原嘗第十一章丨各有所謀第五百五十二章 將銳分兵第十四章 勉爲厭難第六十六章 戶隱田窮第四十五章 剛卯既央第四十九章丨見利忘義第四百九十一章 臨衝下戰第四百六十六章 故人重逢第四百四十三章 炭撥還無第四百一十四章 柏庭閒敘第四十六章丨各取所需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作打算第一百三十七章 拋磚引玉第十八章 興師問罪第六十六章 解衣趨鑊第八十六章 節慕原嘗第六十七章 民戶委輸第三百一十五章 雷霆戢發第二十八章 欲知今雨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瘁難爲第三十八章 雪掩承廬第二百零四章 虎口奪食第一百三十二章 名動人心第一百八十章 整軍待命第二百三十二章 出入自如第三百五十五章 漫漫林道第八章 杜漸防萌第四十九章丨傭才緣心第二百三十二章 出入自如第五章丨昃晷忘餐第一百二十一章 棄舊圖新第八十一章丨計熟事定第四百九十四章 怒急攻心第六十五章丨殷勤探看第三十八章 陟罰臧否第二十章丨有道而輔第四十一章丨開達理幹第二章 堅車載重第一零六章丨三軍聽命第一百九十三章 宕開一筆第一百四十章 實情錯落第五十二章丨突遭恩賞第七十四章 經始靈臺第一百二十九章 同爲覆沒第十九章 制勝之策第三十五章丨詔旨奪權第七十三章 憑几細語第一百七十三章 夜議軍謀第四章丨太師歸朝第五百二十一章 剛而犯上第四百三十八章 顯揚激怒第七十一章丨承明策問第六十二章 苞筍落籜第四百二十七章 眉攢翠蛾第五十六章丨汝南袁氏第二百九十四章 螳螂被翳第五百零六章 旋行旋滅第三百六十四章 迎難而上第五十九章 夏陽扶荔第八十九章 委巷浮說第二百八十四章 牆溼乃補第七章 淤塞難免第二百六十九章 池因於澤第三十九章 薦璧朝覲第一百一十四章 層疊欺壓第七十七章 朝露日晞第二百八十五章 時尤未晚第一百一十九章 稽功思文第六十章 短兵相接第五百八十三章 不相投合第二百三十三章 形影相隨第二十一章 茵席之臣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兵論戰第一百三十五章 丰容顧景第五百一十九章 利霈弊雨第二百七十四章 音聲同矣第七十八章 監觀民瘼第三十一章 端策拂茵第五百四十五章 聲勢促起第三十三章 賂遺金錢第三十章丨糧秣軍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