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第171章 呂公著的上書

第171章 呂公著的上書

趙煦主動請兩宮出來遊玩,兩宮自是欣然應允。

很快便先後到了御花園中。

而趙煦則早已經命人做好了準備。

兩朵被特意選出來的鮮花,在女官們靈巧的雙手中,用絹布包裹起來,變成了簪花。

趙煦拿着,將這兩朵絹花,親手簪到兩宮頭上,然後拍着手稱讚起來。

太皇太后和向太后,對這樣的小驚喜,非常滿意。

“官家……”太皇太后拉着趙煦的手,說道:“太母都已經五十了……還給太母簪花呢……”

趙煦微笑着說道:“可孫兒看這花很適合太母啊……”

他問着向太后:“母后看看,太母戴上花是不是年輕了好幾歲了?”

向太后微笑着和太皇太后道:“娘娘,六哥說得對!”

“娘娘戴上這花,確實是年輕了好幾歲!”

然後,她也輕輕的伸手摸了摸頭上簪着的那一朵絹花。

她感覺自己似乎也年輕了好幾歲!

太皇太后聽着,滿臉都是笑容。

事實證明,女人不管多大年紀,都是愛美的。

於是,太皇太后和向太后,便帶着趙煦,在這御花園中游覽起來。

沒一會兒,御花園中就只有笑聲。

兩宮玩到興起時,就帶着趙煦,玩起了漢唐以來民間婦女經久不衰的鬥草遊戲。

不得不說,鬥草這種事情,確實是消磨時間的好手。

當兩宮都編好了一個花籃的時候,時間就已經到了中午。

兩宮便拿着編好的花籃,帶着趙煦回了福寧殿,在福寧殿中用了膳,等着趙煦午睡入睡後。

向太后就在了御榻前,看着那個在牀上睡着的孩子,滿眼都是慈愛。

“太后真是好福氣!”太皇太后見着也是羨慕的很。

她三個兒子全是親生的。

可加起來,都沒有六哥這個孩子這麼懂事、聰明、孝順。

向太后微笑着回答:“娘娘也是好福氣!”

太皇太后點頭:“這都是祖宗庇佑,菩薩保佑!”

“對了!”太皇太后忽然道:“過幾日,外戚勳臣家的命婦都要進宮……”

“太后陪老身一起吧!”

向太后答道:“新婦謹遵娘娘旨意!”

她自是知道,那是要做什麼。

除了高家、向家外,剩下的外戚勳臣家的命婦,都會帶着自家選出來的年紀恰當的女孩入宮。

就是來給兩宮選的。

看中誰就留下誰。

“可選好了日子?”向太后問道。

太皇太后答道:“老身命人看好了,六月庚午日是個好日子……”

向太后在心裡算了算,庚午就是初八,看上去確實是個好日子,於是點頭:“新婦記住了!”

……

趙煦在福寧殿中入睡之時。

遙遠的黃河北岸,葭蘆寨中。

呂惠卿終於接到了報告:西賊主力,已從明堂川一帶後撤。

而在這之前,來自橫山東麓的羌人各部裡,都不斷有消息傳來。

確定了西賊騎兵,正在橫山各部大肆搜刮、徵調糧草。

這引發了羌族各部的反抗,但被嚴厲鎮壓,有數個部族的首領被殺,數百人被處死,還有兩三千人被施以各種刑罰。

於是,羌人各部紛紛派出使者,來葭蘆寨下求援。

乞求大宋王師,興仁義之師,救倒懸之民。

甚至有那讀過幾本書的羌人豪酋,還在呂惠卿面前表演過申包胥哭秦庭一般的戲碼。

但呂惠卿一直按兵不動。

這既是他鐵石心腸,根本不在乎橫山的羌部死活!

也是因爲呂惠卿嗅到了些不對勁的味道。

西賊反應太奇怪了!

一般來說,西賊會從橫山羌部徵糧,可他們不會做到這個地步。

拿着刀子逼迫着羌部出糧食。

不給就殺!

這不是逼着羌人,投靠大宋嗎?

呂惠卿懷疑,這其中會不會有詐?

會不會是西賊計謀?

所以,他只是一邊安撫着羌人,一邊積極準備糧草。

如今已經從後方的常平倉裡,調運來了至少十萬石的糧食和上百萬束的草料。

這些糧食,已經足夠呂惠卿大軍吃上了幾個月。

反正,呂惠卿打定了主意了。

就在這裡耗,西賊主力不走,他就不動,看看誰的糧食多!也看看誰先撐不住!

如今,終於得到了西賊主力西撤的消息!

呂惠卿也不再猶豫!

西賊主力一撤,再想回來,就沒這麼容易!

現在,寧西峰以西葭蘆河以北,無定河以東的廣大橫山,都是他呂惠卿的獵場了!

生活在這片區域的數十個大大小小的羌族部落甚至党項部落,都是他的獵物!

十年擾耕,也不如今年一次出擊!

只要沒有人,西賊在整個橫山東麓的行動,都要受到限制!

於是,呂惠卿當即召集了那些在葭蘆寨裡哭訴的羌部酋豪,讓他們在一封寫好的求援血書上按上血印。

然後馬上命人將這求援血書以及呂惠卿本人的奏疏,以急腳馬遞送去汴京。

在出擊前,他需要汴京方面的授權。

畢竟,這可不是小打小鬧,而是一場出動兩三萬大軍,其中包括了整個河東軍選鋒的大戰!

沒有旨意,也沒有西賊入寇這樣的緊急情況,他若貿然出擊,是會落人口實,也會授人以柄的。

呂惠卿知道的,現在和過去已經完全不同。

……

趙煦醒來的時候,他看到了兩宮,都坐在自己榻前,面帶慈祥的看着他。

“六哥,洗漱了以後,還得去延和殿呢……”向太后道:“呂學士在等着呢!”

趙煦點點頭,道:“母后、太母怎不叫醒兒……”

“若是叫學士等的久了,就不大好了!”

太皇太后笑道:“無妨的,官家不必着急!”

趙煦卻還是認真的催促起馮景,趕緊洗漱、更衣。

兩宮見着,都是笑起來。

向太后說道:“六哥不必着急,現在時間還早……”

但也沒有真的勸阻,只是微笑的看着,趙煦在女官服侍下洗漱好,然後穿戴整齊。

兩宮便帶着趙煦,從福寧殿起駕,往延和殿而去。

……

呂公著持着朝笏再次被人領着,來到延和殿便殿前。

昨日陛見時的種種細節在心裡頭不斷覆盤着。

他知道的,按照流程,這是他拜執政前的最後一次入覲了。

下次再來此地,他就將以朝臣身份,而不是元老身份。

所以,呂公著很清楚這一次入覲的重要性!

不誇張的說,未來他的施政能否得到兩宮、少主的支持,全看這一次入覲了。

“學士……”合門通事舍人低聲的在前面說着:“請隨我來!”

呂公著持芴趨步而前,進了殿中。

和昨天一樣,少主依舊端坐在殿上,兩宮也坐在了帷幕後。

但今天的天氣稍微有些熱。

所以,殿中多了幾個冰鑑,冰鑑裡盛放着冰塊,絲絲涼意從中溢出來。

“資政殿大學士臣公著,敬問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帝陛下聖躬萬福……”

“朕萬福!”少主的聲音,依舊平靜:“來人,給學士賜座、賜飲子!”

呂公著再拜謝恩,然後才坐到椅子上。

一碗冰涼的飲子,也被送到了他手中。

呂公著低頭一看,是紫蘇飲,他最愛的飲子之一。

於是在心中感激的再謝了一聲。

便聽着那帷幕內的太皇太后出言問道:“昨日學士殿中坦言國家內外之事,上‘十事’以助社稷……老身和皇太后、官家,都商議了一下,覺得學士所言,甚合當今朝政之弊……”

“今日特地再召學士入宮,乃是想請學士,爲老身、皇太后、官家,詳細說說……”

“此十事當如何做到?”

呂公著持芴而拜:“老臣惶恐,乞謹以文字上奏御前,供兩宮慈聖、皇帝陛下聖聰裁決……”

說着,他就從袖子裡掏出了那一封他在入京的路上就一直在寫,不斷修訂、不斷刪改,終於定稿的奏疏,恭敬的呈在手中。

太皇太后當即吩咐粱惟簡:“且將學士上書取來!”

“唯!”

粱惟簡領命出了帷幕,彎着腰到了殿中,恭恭敬敬的從呂公著手中接過了奏疏,然後送到兩宮面前。

太皇太后接過奏疏,心中就驚訝了一聲:“竟是這麼厚?”

“難道是萬言書?”

向太后也是眼中顯出異色。

自王安石上萬言書後,大臣們就紛紛選擇用這樣一種體裁,來向上坦露自身的政治意圖和抱負。

漸漸的,在朝堂上萬言書的形式,就成爲了一個大臣默認的對天子最高等級的進言方式。

兩宮聽政以來,還是第一次遇到大臣,用萬言書的體裁上書言事。

於是不由得都嚴肅了起來。

太皇太后翻開來一看,神色就慢慢的嚴肅起來。

她看了一遍,遞給向太后:“皇太后也看看吧……”

向太后接過來,仔細看了一遍,然後交給石得一:“送給官家也看看!”

殿中的呂公著頓時就忐忑起來。

趙煦接過呂公著的上奏,仔細的看了起來。

不得不說,呂公著的文字,看着很舒服。

雖然整篇都是在說夏商周、漢唐的舊事。

可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來,這是在借古說今。

奏疏中,也完全坦露了他呂公著入朝後,要做的事情。

簡單概括就是:休養生息、少起兵革,多進君子,少用小人。

對於民間,他的態度,也差不多:別折騰!百姓已經經不起繼續折騰了!

對於新法和王安石,卻是一個字也沒提。

他也不需要提!

因爲,在呂公著眼中,估計一切都可以水到渠成。

趙煦合上奏疏,微笑着說道:“呂學士的文字,寫的極好!”

“朕往後一定和學士多請教!”

呂公著連忙拜道:“不敢!”

帷幕內的兩宮也都笑了起來,太皇太后道:“學士的文章,當年英廟也贊過,官家確實該好好和學士請教請教!”

向太后則道:“大行皇帝以學士爲師保真是選的極好!”

“六哥以後,遇到不懂的,可以直接在朝堂上問學士……學士定會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呂公著立刻表態:“老臣惶恐,願爲陛下鞠躬盡瘁!”

其實,此刻他最想知道的是——少主怎麼看他的上書文字?

呂公著相信,少主應該是看懂了的。

不然,他不會說那些話。

可態度呢?

這可讓他急壞了!

好在,這個時候向太后幫他問了。

“六哥以爲,學士上書所言如何?”

便聽着少主答道:“兒有些地方還不太懂…回宮後,還需請教太母、母后……”

呂公著嚥了咽口水,他其實很想說:陛下您不如現在就問老臣……看看哪裡您不滿意?老臣我改!

可他沒有這個膽子,也不敢逾越自身的身份,只能乖乖的站在原地,低着頭。

帷幕中的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卻都開心起來。

這是她們現在最享受的時光。

沒有之一!

因爲官家太聰明瞭,一教就會,幾乎不需要過多提醒!

而且官家記憶力特別好,教過的東西,總是能記得很清楚!從來不需要她們額外提醒!

便聽着帷幕內的太皇太后說道:“學士上書所言,老身和皇太后看了,都覺得甚好!”

“如今,國家艱難,天下事艱辛……”

“這朝堂上,尚需學士這樣的老臣輔佐……”

“不知道,呂學士可願入朝,暫充執政之位?”

呂公著雖然很想問一問:娘娘,官家何時能給老臣一個答覆?

但,面對太皇太后的垂詢,他也只能按照着流程,拜謝着:“老臣惶恐……天下名臣元老皆在,豈敢望執政之位?”

“望乞兩宮慈聖,另擇賢臣!”

“譬如……”呂公著大着膽子,試探着說:“資政殿學士司馬光,天下知名……”

帷幕中,在這個剎那陷入了短暫寂靜。

呂公著連忙持芴謝罪:“老臣惶恐……”

帷幕中的太皇太后笑了一聲,沒有對呂公著提起的司馬光做表態,只是說道:“國事艱難,還望學士念在大行皇帝的殷殷期盼以及官家、老身還有皇太后……莫要推辭!”

呂公著擡起頭,看向殿上御座上,那位似乎依舊在低着頭看着他的奏疏文字的少主。

他知道的,他已經沒有選擇了。

只能先答允下來再說。

於是,持芴拜道:“老臣何幸?既蒙兩宮慈聖厚愛,敢不爲社稷盡忠?!”

這就是答應了。

沒有按照故事再次推辭。

不是他不想,而是不敢再賭,萬一惹惱了兩宮,得不償失!

先入朝再說,先入局再說!

帷幕內的兩宮,似乎商議了一下,然後太皇太后就問道:“未知學士,可願暫充樞密使一職?”

呂公著瞪大了眼睛。

樞密使?!

西府的長官?

他幾乎是立刻就反應了過來,這是有人在兩宮面前出了壞主意!

可是,他也沒有什麼好的藉口和理由拒絕。

難道他能說:老臣看不上樞密使嗎?

沒辦法,他只能持芴拜道:“老臣惶恐,樞密使大行皇帝已罷……”

“若是重設,恐亂大行皇帝之政……”

“兩宮慈聖美意,老臣心領……”

“得知樞密院,老臣便已心足!”

趙煦一聽呂公著的話,就知道他在以退爲進。

因爲呂公著做過樞密使,若是回朝,拜任的卻是不如樞密使的知樞密院事。

那會被認爲是一種變形的責罰。

一般,不可能有這樣的人事安排!

但是……兩宮能聽懂嗎?趙煦表示懷疑。

不過,念在呂公著剛纔提及了‘恐亂大行皇帝之政’的份上,趙煦還是拉了他一把。

“太母、母后……”趙煦搶在兩宮沒有說話前開口了:“朕觀學士告身,元豐年間,似是做過樞密使……”

“若拜爲知樞密院事,此非祖宗善待儒臣之制!”

兩宮聽了,似乎是反應了過來。

太皇太后當即道:“學士公忠體國,老身又豈可委屈學士?”

她是很好面子的。

既然呂公著肯給她面子,願意屈尊去接受知樞密院事的任命。

自然,她也不能委屈了這個老臣!

於是,和向太后在帷幕中商議了一會,便對呂公著道:“學士且在京,再留幾日,待老身和都堂宰執商議,再行決斷……”

若只是拜呂公著樞密使,是不需要和都堂商議的,因爲這是韓絳推薦的。

可若改爲東府執政,卻是得和都堂通氣才行!

尤其是必須和韓絳商議!

這是對宰相最基本的尊重!

今天晚上不知道怎麼的,胃一直不舒服,肚子也疼,跑廁所已經五六次了!

難道吃壞了腸胃?

嗯,等下還有!

但估計要晚一些了!

(本章完)

第517章 使者第600章 西北狼煙(5)【51快樂】第497章 兩宮的裂痕420.第398章 汴京風雲354.第336章 王大槍的悲喜經歷383.第363章 神仙下凡也難解159.第150章 軟肋第588章 逼捐(5)265.第251章 蘭州491.第465章 要顧全大局啊183.第174章 司馬光:張之諫不該被罪第592章 聞戰則喜(1)242.第230章 耶律洪基第614章 黃毛之心419.第397章 傷兵院289.更新要晚一點117.司馬光四月十七日洛陽上書256.第243章 母慈子孝第515章 戰勝恐懼最好的辦法是(新年快樂)401.第381章 武裝移民第492章 朕愛叔叔158.第149章 天生聖君 (6500月票加更)349.第331章 潛移默化371.第351章 漣漪143.第136章 呂公著和王安石131.第126章 範純仁入京第578章 極限施壓226.第215章 罷三路保甲285.第271章 仁多保忠:求賜姓189.第180章 皇太妃【7500月票加更】第609章 吐蕃人的生存智慧第485章 王家是病虎218.第207章 遼使眼中的魔法:交子179.第170章 臥底207.第197章 西夏的條件218.第207章 遼使眼中的魔法:交子85.第84章 想一魚N吃的趙煦第478章 吳安持:我必令汝家破人亡第616章 御前會議(1)228.卡文中,晚點更新423.第401章 大興土木吧!太皇太后!89.第88章 京東鐵馬(3)391.第371章 糖衣炮彈第37章 間幕:兄弟320.第304章 天人感應和交趾入寇第40章 太子(3)第52章 重大情況通知!很重要!請各位讀者賞307.第292章 蘇軾在登州第55章 蔡確陛辭薦元老115.第111章 呂惠卿304.第289章 宋遼友誼,蒸蒸日上!( 電飯煲146.七月總結,八月展望。第10章 天子第10章 天子500.第474章 顯貴的燕家374.第354章 弟弟們第513章 城管祖師爺(2)150.第141章 司馬光的宣戰書第540章 御前演武226.第215章 罷三路保甲312.第297章 三國刊行137.第131章 女中堯舜,從此變成公共牌247.第235章 囑託350.第332章 嘉佑老臣的技能 (500月票加更第6章 兒科聖手第605章 上下同利的熙河路(1)第15章 高太后:果然都在稱頌六哥純孝嗎?473.第449章 司馬光在行動(2)178.第169章 無語的呂公著第481章 蔡京的循循善誘268.第254章 張茂則之死(2)第8章 故園投足總陽春338.第321章 天子賜神物第507章 兩宮的不同375.第355章 陛下,請聽臣解釋!461.卡文第34章 命運之日(1)443.第420章 司馬光的最後執念第559章 司馬光:知我者,陛下也!470.第446章 戰後(2)419.第397章 傷兵院246.第234章 黃河秋汛257.更新要晚一點第493章 端午衆生(二合一)第530章 難道他是天生的帝王?150.第141章 司馬光的宣戰書243.第231章 別人家的孩子 (大章求追定)331.第314章 大宋禁軍第10章 天子第493章 端午衆生(二合一)148.北宋弓箭手營田制度227.第216章 趙煦鳩佔鵲巢的計劃 (8500月票238.第226章 西夏使者的驚魂一日(1)311.第296章 西夏的計劃454.第431章 交趾羣臣:北朝能籤澶淵之盟,150.第141章 司馬光的宣戰書110.第106章 起復的沈括和入京的蘇軾 【四更第529章 蠶鹽418.第396章 戰前(2)374.第354章 弟弟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