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八七章 微服私訪(一)

治理黃河,從蘇頌等人回朝後,就準備提上議事日程了。

半月的休整,沒能讓蘇頌等人的面色恢復到從前,精神頭倒是將養好了。趙曦便召集了內閣議事。

“官家,非老臣等人要推辭。黃河治理,非一時之事務,僅僅是完成前期勘查,不過是整個治理水患的十一。正值朝廷換屆前期······”

“老臣以爲,朝廷議事,官家應將換屆後備選的內閣臣工,一併召集商談此事······官家,老臣,乃至這屆部分內閣,來年致仕的意願,還望官家恩准。”

“官家,國朝之變,有太多前所未見之事務,臣等年邁,確實深感吃力。朝堂也確實需要年富力強之臣工承擔了······”

議事剛開始,蘇頌只是簡單的做了陳述,富弼就這樣說了。

富弼陳述的確實是一個事實,內閣的事務確實相當的繁雜,也確實是出現了諸多前所未見的事務。

富弼、文彥博、張方平、韓絳、陳昇之等人都是近八十的人了,幾何時趙曦都見到過他們在挑燈之時,仍然於勤政殿伏案勞作。

並不是他們能力差,而是國朝的新事物太多了,讓他們有些應接不暇。

稍微年輕些的王安石、司馬光、王珪,還有後來入閣的呂公著,也就王安石和呂公著還能做事。

司馬光早早就脫離了政務,而王珪治政之能,在現在更是心有餘而力不足。趙曦忽略了,總是忘記他們的年紀······

即便就是趙曦,久處宮內,都能明顯感覺到國朝進入了一個快速的、向上的、良性的、變化多端的發展期。

這不僅僅是蘇頌、沈括他們勘查回來的奏報造成的印象,而是整個朝堂,整個市井,整個國朝都讓他有了這種感覺······這纔是中興的真正表現。

市易寺需要許可的科目越來越多了,雖然不能說是物質大豐富,但產業多樣化應初現端倪。原本新品必出工坊城的慣例已經有所變化了,各地州府呈報的審批項目,越來越繁雜了,即便聰慧如呂惠卿,都有點力不從心了。

確實難爲這些老臣了。都是賢能,趙曦也不能這樣無限的使用下去······

“富相,是朕疏忽了!治理黃河水患,不在一朝一夕,倒是朕着急了。”

“這樣吧,子容與存中,繼續做前期的工作,需要的人、財、物儘管向朝廷提,滿足一切要求,先把架子搭起來。”

“正如富相所說,正值朝廷大換屆,今年後半段,非緊急事務,朝廷就不再商議重大事項了。”

或許自己也該捋捋思路了。如今的國朝發展,都有點倒逼朝廷的趨勢了。

社會的治理,會隨着發展的程度,讓治理者分工越來越細······這個道理趙曦是清楚的。只是沒想到會來的如此快。

從每日的奏章內容,趙曦也感覺到內閣大臣被案牘所累的情形。而他自己,需要定奪的事務也越來越多了,很多新生的事務,內閣、太子都有點無所適從了。

確實如富弼所言,國朝或許真該停一停、穩一穩,不再專注於大事,而是應該條理一下、規整一下。

朝堂平靜了,最起碼在表面上趨於一種平靜狀態,一切都按部就班的進行着。

趙曦出宮了,輕車從簡,就三五個隨從。不管是老護衛營還是近衛,都已經是軍中大將,做不了他的親身護衛了,也是趙曦沒這個意思,若是漏點口風,近身伺候官家的榮耀絕對是所有武將的榮耀。

趙曦之所以出宮,是因爲自己知道的大宋,只是奏章上的大宋,想親身體會一直被臣工標榜日新月異的大宋。

“客官,喝點熱飲子?要甜品還是茶品?”

趙曦不是一直在深宮的帝王,可他這樣出宮還是在近二十年前,他西征之前有過這種形式的出宮。

即位後,趙曦有出宮的時候,可都是君王儀仗下的出宮。這算是所謂的白龍魚服、微服私訪吧。

汴梁隨處有這樣的攤鋪,趙曦沒有刻意,就這樣隨意的坐下了。是一個賣飲子的攤鋪。

“店家還有茶飲子?”

“客官第一次來汴梁?可叫客官知道,我的小店的茶品可不是老式的煮茶,是道地的炒茶······”

“還是官家第一次南征時改良的飲茶法子,如今在汴梁若不知道泡茶的人不多了。就說茶鋪,沒幾個煮茶的了,都是泡茶。”

“如此茶品,飲之如君子,清淡中帶着優雅,可平靜心氣,洗滌心靈······咳···咳這不是小可的話,這是宜州茶商的說辭。”

茶鋪的店主倒是個妙人,話也多,正合趙曦的意圖。

“店家,這茶鋪多嗎?這營生如何?朝廷又如何管理?”

“莫非客官有意做這營生?”

店主還有競爭意識,說話間就警覺上了。

“那倒沒有。不瞞店主,某來自江南,要說營生,不是做茶品營生,是炒茶營生。”

“哈···哈···哈······客官一看就不是商賈,或者說沒摸着邊想做生意。好叫你知道,做炒茶營生,不管是來汴梁,還是在地方,都首先的向市易寺報備。怎麼說吧,只要你報備了,市易寺會給你茶營生相關的告知,哪有像你這樣莽撞的。”

估計趙曦被店主當做二傻子或者二世祖了,眼裡全是鄙夷。

王中正好像不服氣,想要發怒。趙曦可沒怨人家鄙視自己,市易寺的職能是自己定的,自己居然犯這樣的錯誤,也不怪人家鄙視。

“店家,市易寺是怎樣回事?”

“市易寺好啊。就說這茶鋪,市易寺按照汴梁的裡坊進行了分區,規定間隔多遠有一間茶鋪。雖然報備審批每年需要五個錢,小可還是樂意的。”

“剩下的就是小可到固定的官營裡躉茶了,童叟無欺,還不限量,朝廷只監管過程,收稅,不參與買賣,全靠商家隨行就市,價格公道。”

“客官不知道吧,這叫規劃!主官說的,做什麼事都得規劃,得有規矩。就是因爲這規矩,小可這茶鋪,一年盈利得有二三十貫······”

趙曦知道呂惠卿用心,甚至把自己留在講武堂的那些記錄全看了,沒想到他居然能把規劃用在茶鋪的設置上。

“店家,來壺上好的江南茶······”

一個茶鋪不可能看全面國朝的治理,但確實能反應出治政的內容。最起碼,趙曦瞭解到了呂惠卿之於市易寺的做法。

第七三九章 因無知而無畏第三九八章 這點不可退讓第七八三章 官家大才第八三七章 窩囊的海戰第三七六章 交換的籌碼第六一八章 第一次議事第一八五章 徒木立信(第四更)第四八六章 釜底抽薪第七一五章 以己之道還己之身(感謝書友不吃齋蚊子,再加一更)第五八二章 原來如此第七一三章 借道還是借刀(感謝書友不吃齋的蚊子萬賞,必須得加更。)第六四七章 稅制第六二九章 大變革的開始第七五三章 戰爭結束之後(下)第五四五章 來了就別想離開第九一章 第一次論政第七七二章 汴梁的漕運之議第九三二章 最後一坑第五三五章 朝廷該如何處置第四六二章 我很仁慈第一九五章 餡餅砸中的人(第四更)第五九七章 滿朝堂爛泥第八零一章 微服私訪(十五)第九五一章 意圖第九五三章 意外的判斷第五二零章 監察第六七零章 說話的方式第二八九章 戴帽子唬人第三一七章 巴掌和甜棗第三零一章 帝王和相公的挫敗感第九七章 自辯書第五五九章 目的從來不單一第三二二章 思想武裝頭腦的軍伍第一四零章 太子祈天第二七一章 又玩了第一五七章 國朝需要銅第四四三章 別憋着第九六四章 大喇叭攻勢第一七二章 唯有等(繼續五更,第一更)第五四零章 戰略部署(下)第一九三章 猜不透(第二更)第二三九章 殺無赦第七零二章 官家昏聵了第四七一章 宗親也是個事兒第一一三章 太子隱疾第八七五章 幌子第六九五章 宋國已經不再是原來的宋國第五四章 有意無意的營生第四四二章 家天下 共天下 公天下第九零一章 得失談第四一七章 都糊塗着第五九六章 推一把第五七二章 針鋒相對第一三二章 授印宴第七九章 皇子出行第八二章 有賊人作亂第一六八章 意外的戰機(二更)第一九九章 錢幣價值(第三更)第三九一章 有點想王安石了第七八八章 微服私訪(二)第九一七章 沒有冬日第三一零章 全線寇邊第三零三章 驚馬第七二三章 完了 全完了第四零六章 呂惠卿的差遣第七五六章第九零七章 耶律乙辛的無恥第四六五章 鄉野遺賢第一八八章 另起爐竈(第二更)第三四八章第四八四章 我是君王第一零三章 韜光養晦的憋屈第一四二章 吾乃趙曦第八九八章 這戰沒法打第八零四章 因爲朕也想知道第七二八章 絞肉機的誘餌第七三零章 這纔是謀略第六九六章 董氈跪了第一三九章 無處遁形第三三三章 如何打第八八零章 說辭第七三五章 打一下就知道了第一八五章 徒木立信(第四更)第二零八 繁亂(第二更)第六零四章 三級制衡第五六九章 河東第一六五章 走着看吧第一七八章 就是故意的(第二更)第六八八章 等第八二六章 倉促了些第八八一章 狡詐第五二五章 奏對第二零四章 先內後外(第三更)第二零四章 先內後外(第三更)第七二二章 撤第五七六章 預料之中第一零五章 做好事不留姓名第五三五章 朝廷該如何處置第六四四章 一片譁然第八七四章 扯皮